陕西省安康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安康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女启用前
2025届高考芳前最后一卷(新课标卷)
语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李约瑟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当我们从文明的视角来考察中国古代科技
史时,还是要超越李约瑟问题。李约瑟问题有两种表述,一种是“负问题”表述:为什么近代
科学没有在中国发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负问题”是很难回答的,但是它具有启
发性,启发我们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去考察中国古代科技。这样也就使我们必然
要关注李约瑟问题的“正问题”表述,即为什么中国古代在把关于自然的知识运用于国计民生
方面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李约瑟把现代科学比作汪洋大海,各个文明都对科学有所贡献,如
涓洞细流,“朝宗于海”。于是他采用化学滴定实验比喻,对文明进行“大浦定”的研究,研
究各个文明中究竞含有多少近现代科学所认定的科学成分。
这固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这样做时,就会把古代的科技知识与古代的文化割裂开来,
而事实上这两者在古代往往是难以分割的。比如古代的天文学与古代宗教祭祀及占星术就是密
切地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硬是把古代的科技从古代社会文化实践中剥离出来,就免不了牵强附
会,将古人的思想观点现代化,甚至任意加以拔高。
中华文明是一条文明的大河。我们要走近大河,看中华文明大河的“河岸风光”,即探讨
古代文明中科技知识是如何被创造出来,其中的思维方式有怎样的特点。我们既要看到科学的
新课标卷F语文第1页(共10页)
鑫国和全任
原理和事实真理是普遍的、无国界的,同时也要看到每个国家科学文化的独特方面。这使人想
到法国人类学家列维一斯特劳斯在其《野性的思维》中所讲的“具体性的科学”。他从人类学
的视角,考察和分析“原始人类”的知识体系和思维特点,指出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
仅有科学的方法,还有巫术和神话的方式,还有整体的、直觉的、审美的“诗性”的方式。中
国古代文化当然不是人类学意义上的“原始文化”,但在科学方面毕党不完全等同于近代科学,
还有巫术和宗教神话的因素,因此从人类学的角度是有助于我们从文明的角度去考察中国古代
科技的。
列维一斯特劳斯还提出了“新石器时代之谜”,即新石器时代一些主要的发明,把人类科
技文明提升到了一个古代文明的高台,但是为什么直到17世纪的西方科学革命,才再上一个
台阶。中华文明恰恰是在古代文明的高台上表现突出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借着“列维一斯
特劳斯之问”把对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研究向前拓展到史前时代,把中国史前文明中的科技经
验与历史时期的科技发展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从文明的视角对“李约瑟问题”有所超越:中
华文明为什么能够经久不衰?科技在其中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列
举了世界自古至今的21个文明,大多数要么早已消亡,要么已经衰落。但是中华文明却历数
千年而不衰,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中华文明善于利用环境,把关于自然的知识用于满足人的需
求。这一点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中就表现出来。到了历史时代,中华文明则更加重视国家治理,
把科技为国家所用,经世致用,以人为本,所以才能兴盛不衰。
(摘编自孙小淳《文明视野中的中国古代科技》)
材料二:
“西方中心论”的科学历史,以为科学技术源自古希腊或西方,中国文化没有科学的基因,
因而无法培育出现代科技,这是非常偏颇也是非常有害的看法。讽刺的是,这样的“西方中心
论”在现代的西方学术界受到了普遍的质疑,在中国反而受到了青睐,以至于在中国产生了
些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的想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近代中国,中国人深切感受到了“落后要
挨打”的局面,而我们的落后,西方的先进,主要表现为科技作为一种力量在文明竞争中的作
用。在近代中国,科技代表的是一种进步的力量。而在西方看来,近代科学固然给西方带来了
“力量”的超越和现代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当
代科学技术上领先的西方,.反而开始转向东方,试图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中获得面对未
来的智慧。这样看来,当我们面向未来的科技发展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也是非常
有必要的。换言之,中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必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是
新课标卷F语文第2页(共10页)
懿国扫描全就王2025届高三5月大联考(新课标卷)
语文·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
阅卷注意事项:
1.阅卷前请各学科教研组长,组织本学科改卷老师开会,强调改卷纪律,统一标准。
2.请老师改卷前务必先做一遍试题,了解自己所改试题的答案、评分细则、答题角度后,再开始改卷。
3.请老师认真批阅,不可出现错改、漏改现象,如果不小心漏改或错改了,可以点击回评按钮重评。
4.成绩发布后,如果有学校反馈错评乱评,平台定位阅卷老师,进行通报批评。
5.语文作文采取双评+仲裁模式,一二评分差达15分之后需要仲裁,仲裁作文是随着阅卷过程产生的。
6.阅卷平台出现的相关问题,如果刷新页面重新登录未能解决,请将问题反馈给学校负责技术的老师
(或考试负责人),由其统一在技术QQ群里反馈问题并协助解决。
备注:关于主观题的批改,坚持遵循评分标准、按照实际答题情况灵活批改的原则,阅卷批改的标准
要一致。
2
6
7
10
11
12
15
B
B
B
0
BEG
C
A
O
1.B【解析】B项,“分析各文明对现代科学的贡献大小”曲解文意,李约瑟用化学滴定实验比喻对文明
进行研究,是为了研究各个文明中含有多少近现代科学所认定的科学成分,而非“分析各文明对现代科
学的贡献大小”。
2.C【解析】A项,因果倒置,“近代中国因为科技的落后而导致国力的落后”是“西方中心论”“全盘
否定中国文化的想法在中国蔓延”的原因,而非结果。B项,“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是非常必要
的”错误,原文说的是“试图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中获得面对未来的智慧”,“以中国为代表的
东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概念不同。D项,“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有科学精神和基
因只是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连接成为可能。
3.B【解析】以“文明的视角”考察中国古代科技,即从中华文明的整体性、文化关联性、思维方式独特
性等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同时还要关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比较。A项,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文化
关联性。B项,将自然现象与现实联系起来,不属于“以‘文明的视角’考察中国古代科技”。C项,
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整体性。D项,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4.相同点:都运用了对比论证。材料一将中华文明与其他多数已消亡或衰落的文明进行对比,突出中华文
明历久而不衰的特点。材料二把“西方中心论”在西方和中国的不同待遇,以及近代西方科技发展带来
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进行对比,展现东西方对科技认识的差异,突出中国人要转变认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
智慧。
不同点:①材料一使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如以古代天文学与古代宗教祭祀及占星术密切结合为例,
论证古代科技知识和文化是难以分割的,具体清晰,增强了说服力;引用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提出的
语文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