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巴中市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历史图片作为一种凝固的历史记录,能够让我们获取历史信息,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历史,下列图片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的生产工具 B.独特的陶瓷艺术
C.高超的手工工艺 D.先进的科技成就
2.诗歌内容丰富,不仅反映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映射了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特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下列诗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3.梳理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下图时间轴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B.选官制度的持续发展
C.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 D.对外交往的深入推进
4.史料的收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中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下列材料记载了有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玄奘西行求法(邮票) B.唐朝墓葬中出土的东罗马金币
C.《马可·波罗行纪》 D.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5.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中说道:“洋务派为了供应军事工业所需要的原料、燃料和运输……,从70年代开始,便陆续创办民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一部分官员,地主、商人投资开办资本主义近代企业……让中国从小作坊的手工业开始向机器生产发展。”材料旨在说明( )
A.洋务派主要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B.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C.洋务运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
D.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6.叶挺回忆说:“民国十三年,国民党改组,我对现状不满,所以辞掉军队中的工作,后去苏联……以国民党员的资格去苏联学习,我是第一个。”下列最符合回忆中“现状”的是( )
A.袁世凯意图复辟帝制 B.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7.下图是1895-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根据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说法合理的是( )
A.这个数据是对的。戊戌变法中需要大力宣传新思想
B.应该是对的。因为这个图表出自一位学者的著作
C.这是符合史实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出现大量报刊
D.这个数据不对。1919年不可能增加这么多的报刊
8.聂荣臻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第344旅一个团到平型关北面断敌退路,一个团做师的预备队。攻击部队全部在平型关东侧山地设伏,准备给敌军以猛烈打击……山沟里传来了汽车马达声,进犯的日军隐约可见,是板垣师团第21旅团……”。聂荣臻回忆录中描述的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使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9.“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选项中的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百团大战的胜利 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 淮海战役的胜利 为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创造条件
A.A B.B C.C D.D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在实行这一“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创举是( )
A.建立农业合作社推动经济发展 B.通过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C.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D.在全国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1.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续写“飞天传奇”。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1965年,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D.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12.在14-17世纪的欧洲,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如春风般拂过,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下列关于这场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理性主义为其核心思想 B.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思想基础
C.达·芬奇是这场运动的先驱 D.实质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13.《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 )
A.限制君主权力 B.反对殖民统治 C.否定封建制度 D.法治取代人治
14.论从史出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原则,能够让我们得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合作的有( )
①一战前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成立 ②二战中《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③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 ④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5.由下图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表明社会主义( )
A.由空想到科学 B.由理想到现实 C.由理论到实践 D.由一国到多国
16.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也宣布建成“福利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多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对英、法、美三国福利制度解释最合理的是( )
A.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有利于消除社会贫富分化
C.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试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材料题
17.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7.8公里,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杰作。自元大都开始,历经明清,中轴线承载着封建王朝的政治、文化核心功能,彰显着皇权至上的理念。故宫、天坛等建筑沿中轴线有序分布,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和宗法礼制。
——《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与文化》
材料二 近代以来,北京历经沧桑。列强入侵,北京中轴线周边建筑遭到破坏,打破了中轴线区域原有的宁静与辉煌,见证了民族的屈辱与抗争。
——整理自《中国近代史》徐中约著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舞台上,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符号,吸引着世界目光。各国政要访问北京,参观故宫等中轴线景点,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展示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
——出自相关外交活动报道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北京中轴线布局体现了哪些政治和文化理念?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北京历经的屈辱与抗争的史实各一例,并分别简述其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北京中轴线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见证了新中国哪些外交风采?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三、综合题
18.棉花,将不同大陆连在一起,一方面创造了一个关于劳动力、生产和销售的全球故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扩张和野心。结合以下探究,回答问题。
探究一 1843年前后英国从中国进出口棉花税率由24.19%降至5.56%……中英交往中,遇有交涉诉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馆照办。清政府官员董宗远上书道:“国脉自此伤矣。”
——摘编自《夷氛闻记》
探究二 1860年,自鸣得意的棉花贸易商和棉产品制造商沾沾自喜:他们站立在一个世界性帝国——棉花帝国的中心。他们统治的工厂里,成千上万的工人操作着巨大的纺纱机和轰鸣的动力织布机。他们从美洲的奴隶种植园获得棉花原料,再将其工厂的产品贩卖到世界各地最偏远的角落去……他们运转着一个帝国,但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帝王。
——摘编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探究三 2021年3月,H&M、耐克等企业因抵制新疆棉花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众怒。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发声谴责,国内明星宣布终止与涉事企业合作,电商平台和手机应用纷纷下架相关产品。
——摘编自新华网等相关报道
(1)探究一表明中国哪些主权遭到破坏?你怎样理解“国脉自此伤矣。”
(2)根据探究二及所学,说明“棉花帝国”的建立条件,并简述其引发了美洲怎样的社会危机?
(3)结合所学指出,H&M、耐克等企业违背了世界经济发展哪一潮流?请你谈谈中国政府和人民持坚决反对态度的根本出发点。
(4)棉花的背后折射出国家间的博弈,通过以上探究性学习,你如何看待这种博弈?
2025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B D B C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D C B C
17.(1)政治:彰显皇权至上的理念
文化: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和宗法礼制
(2)屈辱①: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屈辱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抗争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抗争②: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抗争③: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对中国:①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②有助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对世界:①为世界文化遗产增添了独特的中国元素,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②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对话的窗口,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③为世界其他国家在城市规划和历史文化保护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18.(1)主权:关税自主权、司法主权。
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条件: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走上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道路;②三角贸易为英国带来资本原始积累;③英国开辟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④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技术飞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危机:加剧美国南北矛盾,最终导致南北战争爆发。
(3)潮流:经济全球化
出发点:维护国家利益和捍卫民族尊严。
(4)①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②通过平等对话、合作共赢的方式来解决分歧和争端;③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