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 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 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导入
高中学过哪些有关酒的诗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甫人生沉淀的浊酒;李清照压不住愁的“淡酒”;曹操的壮志难酬之酒。酒是多滋多味的,品酒亦是品人生。
将进酒

知人论世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奸佞当道
赐金放还
(752年写《将进酒》)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
坐李璘罪
流放夜郎
(757)
溘然病逝(762)

解题
《将进酒》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句。
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谁劝谁喝酒?
李白劝岑勋、应元丹丘喝酒。
谁是这场宴会的主人?
元丹丘是宴会的主人,李白反客为主。

课堂任务
课堂任务:自由诵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诗句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反复读一读你找的这些诗句,读出情感,读出气势。5mins

赏析诗歌
悲伤的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什么?
时光易逝、人已老去。
第一句“君不见”是否多余?
比兴,东流的江水比喻时间的流逝,不复回的江水比喻青春难再。

赏析诗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张若虚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同样是用流水写时光易逝之感的诗句,李白的有什么不同?
李白就算是写悲愁,也以奔放豪迈的气势劈空而来,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充沛、饱满、蓬勃的风格。
朗诵要求:悲中读出磅礴豪迈,“天上来”三个字要重读、语调要高昂,“暮成雪”三个字要读得沉重低回。

赏析诗歌
自信的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情感由“悲”转到“欢”,诗人欢什么?
好友相聚
开怀畅饮
满腹才华
自信十足

赏析诗歌
第二句哪两个字需要重读?
“必”和“还”,诗人直抒胸臆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高度自信心。
什么情况下人会有这种强烈的自我激励?
表明诗人的材此时并没有重用,隐有不平之气;但诗人并不消沉,对于将来仍存热切的向往,自信人生还有机会。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赏析诗歌
狂放的李白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作者在这里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与前文的长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什么好处?
使诗歌的节奏富有变化,加快诗歌的节奏,反映出作者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李白在狂歌痛饮中享受生命的深度欢乐。
乐极易生?

赏析诗歌
愤激的李白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馔玉”指的是?不足贵表现出诗人何种态度?
借代权贵富贵的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
诗人酒后吐真言:对权贵的蔑视,更是诗人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

赏析诗歌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同样是反映蔑视权贵,比较此句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绕不开的愁),后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 。

赏析诗歌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你认为“圣贤”有可能是哪些人?为什么他们是寂寞的?
和李白一般有着极高才华却得不到重用的人,比如屈原,所以他们都因怀才不遇而被人冷落,所以寂寞。
许多圣贤只能在“饮”的过程中逃避现实——惟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诗歌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饮者”数不胜数,比如陶渊明,为何单提陈王(曹植)?
“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曹操有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而哥哥曹丕善用计谋,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得到了许多支持,曹操便立曹丕为太子。

赏析诗歌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饮者”数不胜数,比如陶渊明,为何单提陈王(曹植)?
用典,曹植很有才华,但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倾慕陈王昔时宴饮,同时也同情他的遭遇,以曹植自况,说明自身的怀才不遇,也是对现实扼杀有才之人的愤恨与控诉。

赏析诗歌
忧愁的李白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万古愁”是一种怎样的愁?
万古——夸张,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才不遇者抒发的共同愁绪,这可能是人世间最长的愁了。

赏析诗歌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不应该是“消愁”吗?怎么用“销”?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销,烁金也。是指熔化金石。李白认为他的愁是万古以来凝聚而成,是如金石般坚硬的块垒,如果没有足够的火力和温度是无法熔化和消解的。这可能是人世间最坚硬的愁了。

诗歌总结
悲:
时光易逝
青春难在
欢:
开怀畅饮
天生我才
乐:
狂歌痛饮
狂放不羁
愤:
圣贤寂寞蔑视权贵
万古愁:
怀才不遇
壮志未酬

诗歌总结
“且为乐”——“万古愁”,乐的短暂和愁的久远;
“材必有用”——“醉不愿醒”,用世和避世的矛盾;
“材必有用”——“钟鼓馔玉不足贵”,这是渴望仕途和鄙弃权贵之间的矛盾。
为何会产生这种矛盾?
李白毕生追求有二:一是精神自由,二是建功立业。追求精神自由就会蔑视权贵,反抗秩序;想要建功立业就要和社会妥协,和权贵和解。他既想做孔子,又想做庄子,而这种悖论式的人生追求使得他既做不成孔子,又做不成庄子。因此他的诗歌情绪复杂,感情激荡,既入世又出世,既迷茫又坚定,既忧愁又激奋,既烦闷又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