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学府致远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兰州市学府致远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兰州市学府致远学校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类)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资源诅咒”的基本观点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下表为不同类型资源在我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资源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平均资源丰富度 比全平均国多(%) GDP平均增速 比全国平均少(%)
矿产资源 辽宁、四川、湖北、山西、云南、安徽、贵州、湖南、江西 4 0.02
能源资源 山西、云南、陕西、贵州、西藏、四川 5.68 0.11
森林资源 西藏、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 1496.59 0.27
耕地资源 黑龙江、吉林、云南、宁夏、西藏、甘肃、青海 66.24 0.56
1. 四种资源平均资源丰富度都高于全国平均值而GDP平均增速都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区是( )
A. 四川省 B. 云南省 C. 黑龙江省 D. 西藏自治区
2.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大煤炭资源开发力度②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③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④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企业“出海”是指企业在海外展开国际化经营活动,大致等同于企业“走出去”。20世纪50年代至今,日本中小企业“出海”已有近70年历史。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日本中小企业逐步建立了全球产业布局,提升了国际分工地位。下图示意各时期日本中小企业开展海外业务的具体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20世纪90年代,日本中小企业在东亚和东南亚重点进行海外生产和投资,其主要目的是( )
A. 分散经营风险 B. 降低生产成本
C. 优化产业结构 D. 提升产品质量
4. 2010年以来,日本中小企业“出海”呈现新的重要方式是( )
A. 外贸出口 B. 海外委托加工
C. 跨境电商 D. 海外直接投资
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中三角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力图打造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产业结构特别是制造业相似系数高是中三角城市群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读“中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略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中三角城市群的突出特点是( )
A 城市群密度大 B. 城市开发空间广阔
C. 城市化水平高 D.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6. 中三角城市群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理位置邻近 B. 科技水平接近
C. 资源禀赋相似 D. 劳力成本相当
读下图,完成各题。
7. 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
A. 拦沙蓄水 B. 发电灌溉
C. 防洪抗旱 D. 调节气候
8. 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甲——平整土地,建立基本农田
B. 乙——封坡育林育草,含蓄径流
C. 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D. 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 市场广阔 B. 原材料充足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国家政策倾斜
10. 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
A. 产业结构调整 B. 原材料枯竭
C. 市场需求减小 D. 企业竞争加剧
11. 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
A. 资金充足 B. 劳动力成本低
C. 产业基础好 D. 交通运输便捷
长江上游流域是生态脆弱区和环境敏感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因此分类分区综合开发治理是保障长江上游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读长江上游流域功能性分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自然资源中,长江上游流域最为稀少的是( )
A. 耕地资源 B. 水能资源 C. 生物资源 D. 矿产资源
13. 下列有关长江上游流域各分区的功能定位,说法正确的是( )
A. 源头区以流域水体污染防治为主 B. 深谷区以水能开发和水土涵养为主
C. 山地丘陵区以水源涵养和动植物保护为主 D. 三峡库区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
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想,首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
①互联互通能力不足 ②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缺乏
③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陈旧 ④各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显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中,中国的优势条件包括( )
①处于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 ②工业加工能力强
③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 ④科技实力雄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对我国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丝绸之路经济带”活跃中西部区域经济
B.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为我国过剩产能开辟了新的市场
C.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我国东部地区资源的开发
D. “一带一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品牌自主化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下图为沙坡头实验站的草方格沙障图及银川平原灌溉农业分布区域图。
(1)说出图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2)针对银川平原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3)草方格沙障治沙效果显著,却并未在西北地区得到推广。试推测其原因。
18. 读“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工业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条件。
(2)20世纪50~70年代,鲁尔区陷入危机的原因有哪些?
(3)实现鲁尔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供应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等省级行政区。中俄两国,一个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一个是最大天然气出口国。东线管道每年能向中国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将占到中国2018年天然气进口量的约28%。下图为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东线示意图。
(1)分析中俄东线管道俄罗斯段建设中可能会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
(2)与用轮船进口液化天然气相比,中俄东线管道输送天然气有哪些优势?
(3)分析中俄东线管道未沿图中最短路线(L虚线)修建的原因。
兰州市学府致远学校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类)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题答案】
【答案】1. B 2. D
【3~4题答案】
【答案】3. B 4. C
【5~6题答案】
【答案】5. B 6. C
【7~8题答案】
【答案】7. A 8. D
【9~11题答案】
【答案】9. D 10. A 11. C
【12~13题答案】
【答案】12. A 13. B
【14~16题答案】
【答案】14. A 15. C 16. C
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
(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技术,排灌结合,发展喷灌、滴灌技术;退耕还林、还草,建设防护林带,防风固沙等
(3)西北地区荒漠化范围广,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不足;工程量大,治沙成本过高。
【18题答案】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靠近法国的铁矿产地;水源充足等。
(2)产业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
(3)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多元化,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等。
【19题答案】
【答案】(1)冬季寒冷漫长,可施工期短;冻土广布;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水文条件复杂,跨越河流较多。
(2)连续性好,安全性高,受自然条件影响小;运输耗能少,成本低。
(3)避免经过第三国(蒙古),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成本;经过我国东北(油)气区,气源更稳定;沿线经过众多城市,方便市场消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