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下图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划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甘肃省( )A.各干湿区之间都有明确的界限 B.各干湿区的范围一般相对稳定C.不同类干湿区降水量肯定不同 D.同一干湿区内降水量一定相同2.甘肃省半干旱区呈狭长条带状向西北延伸的主导因素是( )A.土壤性质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 D.地形地势老灰窑小流域属大凌河流域,位于辽宁省凌源市瓦房店镇申杖子村、三家村,地处辽西山地丘陵区,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1℃,多年平均降水量522.9mm,7~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流域内坡陡沟深,坡面起伏不平,土壤多由残积物、洪积物等物质构成,林草植被覆盖率较低(42.97%),生态问题较为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老灰窑小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土壤盐渍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塌陷4.老灰窑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措施有( )①陡坡开垦梯田 ②缓坡沿等高线耕作 ③深沟建设草方格 ④缓坡修建鱼鳞坑护坡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黄河下游悬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高度)长度达800km。部分悬河段大堤内较为开阔,两岸群众进入大堤内开垦甚至定居,并在主河槽两侧自发加建自建堤,自建堤内形成了高于堤外悬河河床的二级悬河。二级悬河河床存在高差,一旦自建堤决堤后,会形成直冲黄河大堤的横河、斜河。如图为该悬河段河流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推测群众修建自建堤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黄河河水水质 B.便于滩地内发展生产C.提高黄河输沙能力 D.增强黄河大堤防御能力6.二级悬河对黄河防汛的影响是( )A.减小黄河汛期防汛范围 B.提高河道行洪、滞洪能力C.加剧黄河大堤冲决风险 D.减轻黄河下游防洪压力产业链上处于不同生产环节的产品在同一都市圈各城市之间的流动越频繁,意味着都市圈空间融合程度越高。依据产品的流量密度(单位面积土地范围内的流量)和流量方向多样化水平,都市圈可分为四种类型。表为四种类型都市圈产品流量统计数据,其中C表示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P表示边缘城市。完成下面小题。都市圈类型 流量密度(万元/km2) 不同类型产品在城市间流动占比(%)初级产品 加工制造产品 服务型产品PC之间 PP之间 PC之间 PP之间 PC之间 PP之间Ⅰ 1683 62 38 64 36 72 28Ⅱ 120 80 20 78 22 91 9Ⅲ 416 48 52 50 50 70 30Ⅳ 586 86 14 84 16 81 197.空间融合程度最高的都市圈类型是(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8.核心城市的优势地位体现比较明显的都市圈类型是( )A.Ⅰ型和Ⅱ型 B.Ⅲ型和Ⅳ型 C.Ⅰ型和Ⅲ型 D.Ⅱ型和Ⅳ型9.Ⅳ型都市圈进一步升级演化的关键在于( )A.强化核心城市的初级产品生产 B.弱化核心城市加工制造品生产C.强化边缘城市之间的产业协作 D.弱化核心与边缘城市间的联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经济快速增长,由单一注重经济总量增加向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琴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特别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这种变化尤为明显。图示意1952——2022年该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1952——1972年江苏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A.三次产业占比均较低 B.第一产业占比过高C.第二产业地位下降 D.第三产业发展过快11.2015年以后江苏省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稳居首位,主要是因为该省( )A.承接了沿海地区转移过来的产业 B.加速高铁建设和港口建设C.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型升级 D.城乡经济融合,城镇化率提高12.江苏省为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第三产业应重点发展( )A.生产性服务业 B.生产制造业C.餐饮服务业 D.文化旅游业下面左图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工程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江水北送三段。江淮运河段按照国家Ⅱ级航道建设,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该段与淠河总干渠交汇时,没有通过地下隧道“下穿”输水,而是修建了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通水通航渡槽,形成“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右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13.该工程实施后,调往皖北、豫东的水量最多的月份最可能是( )A.3~4月 B.7~8月 C.10~11月 D.12月~次年1月14.与“下穿”输水相比,淠河渡槽的突出优点是( )A.观赏性高 B.降低修建成本 C.降低技术难度 D.保障江淮运河的航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在北京举行。此次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6.“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A.在全球层面,维护地方保护主义和计划经济体系B.对区域而言,利于塑造安全文明和谐的国际秩序C.对沿线各国,加快区域空间组织形态的无序演变D.对中国而言,推动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二、综合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湖面海拔3196米。湖区全年风力较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图1为青海湖流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区域沙地分布图。图3为湖区某地气候统计图。材料二:2010年之前,环青海湖区域沙漠化严重。下表为环青海湖区域1977~2010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千米)土地利用类型 1977年 1978年 2000年 2010年耕地 302 419 451 454草地 7286 7144 7098 7096建设用地 7 13 20 36材料三:近年来,青海全面推进青海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环青海湖地区沙化程度持续逆转,总体上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1)结合材料一,描述甲区域的地理位置。(2)结合材料一,指出甲区域沙地的主要沙源地,分析该处沙地的自然成因。(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自然环境、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指出环青海湖区域土地沙漠化加重的原因。(4)结合上述材料,推测环青海湖区域治理土地沙化可能采取了哪些措施。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安徽省因区域内部差异,通常分为北、中、南三区域。材料二 皖江城市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带起到“承东启西”的关键作用。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合肥市作为皖江城市带的带头城市被委以重任,并规划发展以合肥市为核心包括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蚌埠市以及桐城市等城市的合肥都市圈。下图为皖江城市带示意图。(1)结合上图和生活经验,写出将安徽划分为北、中、南三区域参考的自然界线。(2)与皖江城市带其他城市相比,说明合肥市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3)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构建合肥都市圈的合理措施。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印度尼西亚的沙哇伦多是十九世纪末因荷兰人开采煤炭而兴起的一座城市,吸引了印度尼西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口迁入。随着该地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发展陷入困境。为摆脱困境,该城市依托煤炭开采的遗产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印度尼西亚著名的采矿文化旅游城市。如图示意沙哇伦多城市发展生命周期。(1)结合材料,说明“煤炭开采”在该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2)该城市选择采矿文化旅游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方向,试分析其独特条件。(3)从社会、产业结构、环境等角度,指出该城市成功转型为采矿文化旅游城市所带来的好处。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C D B C A D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A A D C D17.(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居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青海湖东侧、日月山西侧。(2)沙源地:河谷及三角洲;湖岸。成因:河谷宽广,三角洲面积大;冬季湖泊面积缩小,裸露的湖岸带变宽,沙源物质丰富;西北风经过结冰湖面,风力强劲,利于风沙输送;受日月山阻挡,风速减小,风沙堆积。(3)降雨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冬春季节裸露地表增多,风力侵蚀增强。草地被开垦为耕地(过度开垦);建设用地增加。(4)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退耕还草,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18.(1)淮河、长江(2)省会城市,政策扶持力度大;产业基础好;交通与信息通达度高;科技和教育发达,人才众多。(3)依托合肥的科教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各城市依托各自的优势条件,发展特色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合作,形成产业链条互补,提高产业竞争力。19.(1)兴起与繁荣期: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促进城市的兴起与繁荣。衰退期:煤炭资源枯竭,煤炭产业衰落;煤炭资源枯竭,相关企业倒闭,就业机会减少,出现了人口外迁现象,城市发展陷入低谷。再兴期:当地依托煤炭开采的遗产发展旅游业,就业机会增多,迁出的人口回流,城市发展走出低谷。(2)煤炭开采遗留下矿井和各种设施、设备;煤炭运输遗留的交通运输设施;荷兰殖民统治和掠夺资源的历史见证。(3)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减少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降低环境污染;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