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九年级寒假作业检查化学试卷(本试卷共14道题 满分5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l-35.5 N-14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1. 神舟十九号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隔热罩受热熔化 B. 飞船与火箭分离 C. 火箭内燃料燃烧 D. 导流槽内水汽化2. 化学物质使世界异彩纷呈。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 红色的葡萄酒 B. 紫色的高锰酸钾C. 淡蓝色的液氧 D. 银白色的铁3.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室中水可吸收有毒气体 B. 农业上用喷灌或滴灌节约C. 生活中常用蒸馏降低水的硬度 D. 氢气燃烧实验可以证明水组成4. 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A. B. C. D.5.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氧气可以支持可燃物燃烧B. 氮气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 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中作气体肥料D.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6.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铟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 114.8B. 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C.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D. 铟原子的质子数是497. 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 “百炼成钢”——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 B. “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C. “钻木取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釜底抽薪”——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8. 研发高性能“中国芯”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用来制取粗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iO2中Si的化合价是+2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 D. 该反应体现了C的可燃性9. 医生常用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给患者输液。下列对生理盐水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生理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B. 生理盐水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9:1000C. 每输入100g生理盐水,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质量为0.9gD. 输液时,输液管中和输液瓶中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10.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也是四氧化三铁B. 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状态、不同反应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C. 有些物质燃烧时不需要点燃D. 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1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本题的所有夹持仪器均已省略)回答问题:(1)图中仪器①④的名称:①________、④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氧气,某同学设计了图F的装置,并用仪器③收集氧气.其中,仪器①中盛放的试剂应为_________,图中收集氧气的方法为________,能用此方法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______。(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如果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_________(选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4)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5)将A、C装置连接,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6)用E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任填一种)。实验室现需要制得4.4g二氧化碳,至少需要多少____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常见的化石燃料有三种,分别是煤、________、石油。(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_。你认为实现该途径可以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写一种即可)。(3)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溶液作吸收剂,由此推测在相同条件下NaOH的溶解性_____于(填“强”或“弱”)。(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①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脱除效果增强。______②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________(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_______。(6)下列有关二乙醇胺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①二乙醇胺由4个碳原子,一个氢原子,一个氮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②二乙醇胺中含有氧气分子③二乙醇胺由四种元素组成④二乙醇胺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2:1⑤二乙醇胺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A. ③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④⑤13.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图1为教材中探究铁锈蚀条件的实验装置,约一周后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小组同学对部分实验进行了改进,使出现明显现象的时间缩短至5~10分钟,改进后的装置如图2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分析】(1)图1实验中,对比______(填字母)可知,铁生锈与氧气有关。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2)图1实验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3)图2实验中,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现象为____。(4)图2实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现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5)图2实验的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实验时间,但仍存在不足。请你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_____。(答一条即可)拓展设问】考古发现:青铜器文物的铜锈分为无害锈和有害锈两类,其结构如图所示。(6)①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和碱式氯化铜[化学式为]的形成,与环境中的氧气、氯化物、_____及_____密切相关。②分析_____属于有害锈的原因是________。14.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木炭燃烧实验时,发现木炭持续红热,实验中并没有观察到“发白光”现象。他们对产生这一意外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实验1】取三瓶氧气,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 木炭质量/g 木炭形状 实验现象Ⅰ 2 块状 木炭燃烧,发光颜色偏黄、较暗Ⅱ a 片状 木炭燃烧,发光颜色偏黄、较亮Ⅲ 2 锥状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光颜色偏白、较亮(1)实验Ⅱ中a的值_______。(2)实验中夹持燃着木炭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将木炭放入集气瓶中正确操作是_____。(3)通过实验可知,木炭燃烧的现象与________有关。【实验2】(4)小明通过“木炭在空气中持续红热,在氧气中却可以剧烈燃烧”的实验现象,判断木炭燃烧现象还可能与________有关。为了证明这一猜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取形状都为锥状的木炭,用注射器分别将不同体积的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瓶中,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记录装置内压强与木炭的燃烧现象的关系如下:序号 加入溶液的体积 压强变化 木炭的燃烧现象① 6毫升 木炭迅速燃烧,发出白光,明亮耀眼② 4毫升 木炭迅速燃烧,发光颜色偏白,较亮③ 2毫升 木炭迅速燃烧,发光颜色偏黄,较亮(5)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实验拓展】为什么物质燃烧有的出现光而有的出现火焰?查阅资料:①大多数物质燃烧时以固体形式燃烧为光,以气体或蒸汽形式燃烧为火焰;②各物质熔点、沸点及燃烧所需温度如下;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是否有火焰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有木炭 3727 4527 约1200 无铁 1525 2750 约1800 无(6)请你结合参考资料解释,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7)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出现白光的原因______。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11(1)分液漏斗 烧杯(2)过氧化氢溶液 排水法 氧气不易溶于水(3)略 C 将燃烧木条放到导管口b处(4)紫色石蕊溶液变红(5)略(6)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002024-2025学年度(下)九年级寒假作业检查化学试卷(本试卷共14道题 满分5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l-35.5 N-14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A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11题答案】【答案】(1) ①. 分液漏斗 ②. 烧杯(2) ①. 过氧化氢溶液##H2O2溶液 ②. 排水法 ③. 氧气不易溶于水(3) 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c ③. 将燃烧的小木条放在b处,如果小木条立刻熄灭,证明已满(4)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5)(6) ①.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②. 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 200【12题答案】【答案】(1)天然气 (2) ① 碳替代 ②. 使用清洁新能源(合理即可)(3)强 (4) ①. 错 ②. 对(5)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脱除效果最好 (6)A【13题答案】【答案】(1) ①. AB ②. 氧化铁##Fe2O3(2)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3)U形管中左侧铁丝生锈,右侧铁丝不生锈(4)氧气的浓度大 (5)不能探究铁生锈与氧气有关(6) ①. 二氧化碳 ②. 水 ③. 碱式氯化铜## ④. 其疏松多孔,能够吸收水蒸气、氯化物、和氧气促进生锈【14题答案】【答案】(1)2 (2) ①. 坩埚钳 ②. 由上而下缓慢伸入(3)木炭形状 (4)氧气浓度(5)氧气浓度越高,木炭燃烧越剧烈(6)沸点 (7) ①. 碳以固体形式燃烧 ②. 木炭在氧中能完全燃烧,而空气中不能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火焰11(1)分液漏斗 烧杯(2)过氧化氢溶液 排水法 氧气不易溶于水(3)略 C 将燃烧的木条放到导管口b处(4)紫色石蕊溶液变红(5)略(6)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