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数智作业(四十二)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2024·河北保定二模)2017年,甲通过手机转账的方式借给朋友乙10万元。2019年,甲去世。2023年8月,甲的儿子小甲与乙签订了还款协议书,双方共同确认借款本息及还款方式。然而,乙未按约定偿还借款。小甲催讨借款未果,遂诉至人民法院。该案例中( )A.甲给乙的转账记录可以视为物证B.乙应以停止侵害的方式承担责任C.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还款行为D.乙未按时还款,应当支付违约金2.(2025·云南昆明模拟)2024年1月 1日是民法典施行3 周年,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下列行为与原则对应正确的有( )①强买强卖——违背诚信原则 ②黄先生为儿子取名“黄河”——违背公序良俗原则 ③某商家申明对有奖销售有最终解释权——违背平等原则 ④某工厂向周边农田排放工业废水——违背绿色原则A.①③ B.①②C.③④ D.②④②④3.(2024·安徽池州二模)张某在某食品公司网购了10份熟食,签收后发现该熟食是“三无产品”。为获得赔偿金,张某短期内又多次购买共100份该食品公司的熟食,收货过程全程录像。随后,张某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该食品公司退还货款并支付相当于货款十倍的赔偿金。本案中( )①该公司违反了生产经营规定,应承担一般过错责任 ②该公司应退还货款并赔偿张某首次购买造成的损失 ③张某行为虽存在着主观故意,但该公司只能与其和解 ④双方行为有违社会公序良俗,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②④③④4.(2024·广东茂名二模)林某是某短视频平台网红,在平台发布了一段自己身穿古风汉服的短视频。后林某在由某公司运营的“AI视频换脸”小程序中发现含有该短视频中外部形象的视频要素合成模板,小程序的付费会员可将该视频模板中林某的面部进行替换,形成面部特征不同但其他内容与原视频相同的“AI换脸”视频,视频模板中林某的身体形象、肢体动作仍清晰可辨。为此,林某将该公司起诉至人民法院。对该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林某可以向短视频平台索赔B.该公司侵犯了林某的著作权C.该公司侵犯了林某的肖像权D.该公司的行为不构成侵权5.(2025·湖南长沙模拟)原告系知名艺人陈某,被告为甲电子商务公司。原告发现被告在其某款服装产品信息中,配有“陈某同款”的文字,并擅自使用了陈某的比心图片、某档电视节目的定妆照用于产品宣传。原告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判决原告胜诉。下列对本案分析正确的是( )①本案被告侵害了原告的姓名权和肖像权②本案被告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和荣誉权③本案被告违背了平等原则和自愿原则④本案被告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③④6.(跨专题)(2024·河北唐山二模)小强系某美发店老板,小美去做头发。在结账时,双方产生争执,派出所协商处理。事后,小强不服气,将小美的照片和其在店内做头发的视频发至某平台上,并配有侮辱性言辞等贬损文字。小美发现自己的视频后要求其删除,因协商未果,小美遂将小强诉至人民法院,要求其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美的人格尊严、名誉受到损害②小美应先经仲裁程序才能发起诉讼③小强应为其商业诋毁行为承担责任④平台视频可以作为小美维权的证据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②④7.(2025·广东东莞模拟)高三有三个同学围绕“权利受到侵犯”的话题在讨论。甲:妈妈对我不信任,时常翻看我的书包和日记。乙:楼上的小孩每天晚上10点还在弹钢琴,影响我学习和休息。丙:小区很多人养狗,但不牵狗绳,小狗还随地大小便,让我非常困扰。根据材料,可以得出( )A.未成年人有隐私权,父母需要尊重和维护未成年子女的隐私权B.晚上10点在家里弹钢琴违背了相邻关系中有利生产的原则C.市民带犬只出门,不为犬只佩戴犬牌、不拴绳,属于违规行为D.高三学生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有年满18周岁才能维权8.(跨专题)(2024·安徽合肥二模)王某、徐小某曾系夫妻关系,老徐系徐小某之父。2022年,王某前往某医院凭其个人身份证调取了老徐在该医院治疗心脏病的病历资料,后将调取的病历资料在其与徐小某离婚诉讼中作为证据提交,老徐认为医院未经过本人同意或授权,即向王某提供病历资料,王某、医院均侵犯了其个人信息权益和隐私权,故将王某、医院诉至人民法院。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王某应以合法方式收集、提供证据,保护个人私密信息 ②医院未能尽到审查义务,老徐有权委托辩护人进行诉讼 ③王某和医院均需要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④医院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诚信等原则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③④9.(2024·安徽合肥三模)原告陈某与被告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网签了《商品房买卖合同(预售)》,并提供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住址等个人信息。随后,该房地产开发公司将陈某个人信息转卖给装修公司。2023年12月31日交房后,陈某陆续接到各种装修商家的推销电话。陈某不堪电话骚扰,遂将房地产开发公司起诉至人民法院。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房地产开发公司侵害了陈某个人信息权益,应承担侵权责任 ②个人信息属于隐私,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③尊重他人的个人信息,对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作为民事纠纷,陈某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②④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分)10.(2024·广东汕头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原告谢某有一个长相甜美可爱的五岁女儿,谢某经常在视频号发布女儿的生活古风汉服照片和视频。一天,谢某被好友告知,从2023年3月开始,产品广告用“AI变装换脸”截取女儿的头像作为该公司幼儿服装广告的视频模特。谢某认为,该公司的行为侵害其女儿肖像权,请求人民法院做出裁判。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公司未经谢某同意,利用深度合成技术使用其女儿肖像制作伪造视频,依法应认定为构成对谢某女儿的侵权。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中人民法院判定被告公司侵权的理由,并说明被告公司应承担的侵权责任。课时数智作业(四十二)1.C [甲给乙的转账记录是电子数据,不是物证,A错误。停止侵害是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该案例涉及的是违约责任,B不选。还款协议书中未约定支付违约金,D不选。债权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该案例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还款行为,C符合题意。]2.C [“强买强卖”违背了自愿原则,而不是诚信原则,①错误。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习俗”的简称。公共秩序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善良习俗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习俗,黄先生为儿子取名“黄河”,并未违背公序良俗原则,②错误。“某商家申明对有奖销售有最终解释权”违背平等原则,③正确。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某工厂向周边农田排放工业废水,违背绿色原则,④正确。]3.C [食品安全责任适用无过错侵权责任,不是一般过错责任,①错误。该公司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③中“只能与其和解”的说法太绝对,排除。张某首单购买行为,未超出合理生活消费需要,对其就该部分食品提出的惩罚性赔偿请求应予支持;张某为获得赔偿金故意多次购买超出生活需要的食品,对其就加购食品提出的惩罚性赔偿请求不应支持,但应退还货款并赔偿张某首次购买造成的损失,②正确。本案中,该公司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张某为获得赔偿金故意多次购买超出生活需要的食品,双方行为有违社会公序良俗,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④符合题意。]4.C [材料中某公司的行为侵犯了林某的肖像权,林某可以起诉该公司侵权行为并申请赔偿,不是向短视频平台索赔,A、D说法错误。该公司未经林某许可从公共平台获取资源的行为构成侵权行为,视频模板中林某的身体形象、肢体动作仍清晰可辨,体现了该公司侵犯了林某的肖像权,不是著作权,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5.B [原告发现被告在其某款服装产品信息中,配有“陈某同款”的文字,并擅自使用了陈某的比心图片、某档电视节目的定妆照用于产品宣传,这说明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姓名权和肖像权,①正确,②错误。被告擅自使用了陈某的比心图片、某档电视节目的定妆照用于产品宣传,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未涉及平等原则和自愿原则,④正确,③错误。]6.B [此案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不是必经程序,②错误。小强侵害了小美的人格尊严、名誉权,应为其侵权行为承担责任,③错误。 小强将小美的照片和其在店内做头发的视频发至某平台上,并配有侮辱性言辞等贬损文字,小美的人格尊严、名誉受到损害,小美发现自己的视频后要求其删除,因协商未果,小美遂将小强诉至人民法院,要求其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平台视频可以作为小美维权的证据,①④正确。]7.A [妈妈对孩子不信任,时常翻看孩子的书包和日记,这是侵害孩子隐私权的表现,未成年人也有隐私权,父母需要尊重和维护未成年子女的隐私权,A正确。晚上10点在家里弹钢琴,影响了邻居学习和休息,这是违背了相邻关系中团结互助和公平合理的原则,B不选。市民带犬只出门,不为犬只佩戴犬牌、不拴绳,违反了法律规定,属于违法行为,C不选。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享有广泛的民事权利,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D错误。]8.B [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才是辩护人,本案非刑事案件,且老徐是原告,不是被告或犯罪嫌疑人,②错误。本案属于侵权问题不属于违约问题,③错误。王某未经过老徐本人同意或授权凭借其个人身份证调取老徐的病历资料,侵害了老徐的个人信息权益及隐私权,这要求王某应以合法方式收集、提供证据,保护个人私密信息,①正确。医院未尽到法定的审查义务,违规向王某提供老徐的病历材料,侵害了老徐的个人信息权益及隐私权,所以,医院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④正确。]9.A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属于隐私,②错误。个人信息侵害的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因此,应由该房地产开发公司承担举证责任,④错误。本案中该房地产开发公司非法出售陈某电话号码、住址等私人信息导致陈某生活不得安宁,侵害了陈某的个人信息权益,应承担侵权责任,说明尊重他人的个人信息,对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①③符合题意。]10.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②本案中,被告公司未经谢某同意,以获利为目的,通过技术手段截取其女儿头像,并擅自用于公司经营广告,该行为侵害谢某女儿肖像权。该过错行为与谢某女儿肖像权被侵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③被告公司应依法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责任。1/1[贯彻大单元教学理念 践行系统性复习思路]本模块的复习,要把握两条线索。线索一:依托具体民事等案件的处理或社会纠纷的解决等典型事例,串联可能涉及的教材主干知识,包括民法等法律的基本原则、公民的民事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家庭与婚姻、就业与创业、社会纠纷的解决方式等。线索二: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梳理公民的民事权利与义务、社会纠纷的解决方式等一般性知识,另一方面梳理家庭与婚姻、就业与创业两个具体领域的民事权利与义务、具体纠纷的解决要求等具体知识。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三十四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所有关系。 ( )2.民事主体就是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 ( )3.甲(7周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4.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 )5.人格尊严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 )6.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享有姓名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 )7.用电影明星的照片做社交平台的头像,侵犯了他们的肖像权。 ( )8.对社会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的人,我们可以人肉搜索,让大家对其防备。 ( )[精准把握新高考 一轮复习更轻松]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2023·湖南卷,13 民事法律关系 四组漫画构成背景2023·湖北卷,10 民法基本原则 相邻关系的案例2023·福建卷,15 民法基本原则 考查核心价值引领2023·湖北卷,21(1) 民法基本原则 跨模块知识考查主观题2023·湖南卷,14 名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考查公益诉讼的概念2023·全国甲卷,16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最新法律实施2023·浙江1月选考,26 肖像权 学生生活的案例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1.民法(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2.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构成要素要素 含义 具体内容主体 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自然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人和 非法人 组织 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客体 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所有 权关系 物债权关系 行为知识产 权关系 智力成果 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 人身利益内容 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3.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1)民事行为能力①含义: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②类型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和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2)民事权利能力: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知识串联:关于法定年龄的汇总民事行为能力人 ①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和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②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③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法定婚龄 民法典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法定就业年龄 劳动者应当达到法定就业年龄,除特殊情况外,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特殊劳动保护 国家对女职工和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4.民法基本原则平等 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 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公平 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诚信 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守法和 公序良 俗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绿色 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深化剖析: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习俗”的简称。公共秩序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善良习俗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习俗。公序良俗原则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虽然民法允许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不受限制的,当事人自愿实施的行为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考向一 民事法律关系典题1 (2023·湖南卷,13,3分)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漫画描述的情境符合民法典规范的是( ) (题中漫画来自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所编图书有改动)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考向二 民法基本原则典题2 (2023·湖北卷,10,3分)甲乙毗邻而居,二人因琐事多次争吵,关系交恶。甲为泄愤,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噪声和热浪导致乙无法开窗通风透气。乙找甲交涉,要求其移除,甲辩称:“我是安装在自家的外墙上,又没有侵犯你的地盘,嫌吵你可以关窗”。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甲的行为( )①违反了民法的绿色原则 ②违反了民法的诚信原则 ③侵害了乙的所有权 ④是行使自己的所有权,所以并无不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变式训练] 如果将④改为“没有履行相关义务,侵犯了对方的相邻权”能否应选?典题3 (2023·福建卷,15,3分)某日,韦某不慎坠河,陈某跳河施救。韦某获救,但陈某不幸溺亡。陈某家属因陈某死亡的赔偿等问题将韦某诉至法院。经审理,法院判决韦某给予陈某家属适当补偿。以下说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①韦某没有过错,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②该判决贯彻民法典倡导的公平、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③陈某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而韦某是该行为的受益人④陈某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都应依法获得补偿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1.人身权特征 ①人身权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因此,人身权同时具有不可转让的法律属性 ②人身权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不能以金钱的价值尺度衡量人身利益 ③人身权是一种绝对权,又称为对世权类型特别提醒:人格权不得放弃、转让或者继承;身份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依据一定行为或基于相互之间关系所发生的一种人身权利。2.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名称 权利内涵 法律规定生命权 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权益;自然人享有的生命安全不被非法剥夺、危害的权利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身体权 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保持其身体组织完整并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他身体组织并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他人违法侵犯的权利健康权 自然人保护自己身体各种器官、机能安全的权利姓名权 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肖像权 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 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荣誉权 自然人、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特别提醒:标志词法判断:3.保护个人信息原因 ①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 ②法律明确保护个人信息,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求 ①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②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 ③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深化剖析: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的区别区别 隐私权 个人信息权权利属性 是一种精神性的人格权 在性质上属于一种兼具人格利益和精神利益的综合性权利,既包括精神价值,也包括财产价值权利客体 主要是私密性的信息或私人活动 注重的是身份识别性权利内容 主要是维护个人生活安宁、个人私密不被公开、个人私生活不被打扰等 主要是对个人信息的支配和自主决定保护方式 侧重于事后救济;主要采用精神损害赔偿和法律保护的方式 侧重于事前预防;除了精神损害赔偿外,还可以采用财产补救的方式;保护方式呈现多样性和综合性时政术语:个人信息相关3大热词(1)敏感个人信息: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2)个人验证信息:是有关一个人的任何数据,这些数据能帮助识别这个人,如姓名、指纹或其他生物特征资料、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或社会安全号码。(3)个人信息四件套:一般是指银行卡、身份证、网盾,还有绑定的手机号码,是网络诈骗活动中对个人敏感信息的代称。考向一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典题1 (2025·山东青岛模拟)一天傍晚,小明(12周岁)将宠物狗牵出来玩,途经小区公园时,放开了牵引绳,狗在奔跑中将散步的七旬老人张某绊倒,导致张某身体多处骨折,入院治疗一个多月。由此,双方产生纠纷。本案中( )①张某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受到侵犯②小明的父母应承担赔偿责任③张某有权请求小明的父母支付医疗费护理费④小明无需承担责任,小明的父母应承担赔偿责任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方法点拨:关于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区分生命权 非法剥夺生命(致死亡)身体权 身体的完整性(致残):非法摘取他人器官、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等健康权 身心健康、身体功能的正常使用(致病):殴打他人致人内脏受伤或皮肤组织受伤、致人得抑郁症等考向二 姓名权和肖像权典题2 (2023·浙江1月选考,26,3分)即将参加高考的小白碰到麻烦事:楼上邻居家小学生每晚8点跳绳半小时;学校未经许可将其侧面照片用于招生宣传片,同学议论她爱出风头;妈妈怀疑她早恋,查看她手机上的聊天记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邻居小学生的行为属于行使不动产权利,是正当的B.学校未经小白许可使用她的侧面照,即使不以营利为目的也构成侵犯肖像权C.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查阅子女手机不构成侵权D.解决小白与妈妈的纠纷,可以选择便捷经济的仲裁途径[变式训练] 如果将B项改为“学校对其擅用小白照片的行为要承担违约责任”,能否入选?考向三 名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典题3 (2023·湖南卷,14,3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制度捍卫公共利益,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受到广泛关注。以下案例属于公益诉讼范畴的是( )①某医疗科技公司诉某健康科技公司名誉权纠纷案 ②陈某在某世界自然遗产地“金顶摩崖”刻字案 ③孙某与某通信公司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 ④罗某侵害抗美援朝“冰雕连”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名词点击:公益诉讼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其中,适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典题4 (2023·全国甲卷,16,4分)《证券期货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3年5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要求经营机构对收集客户生物特征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明确“不得将人脸、步态、指纹、虹膜、声纹等生物特征作为唯一的客户身份认证方式,强制客户同意收集其个人生物特征信息”。这一规定旨在( )①消除证券期货业经营风险 ②维护经营机构信息安全 ③保护客户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④规范经营机构的信息收集行为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第三十四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循纲忆知①人身 ②财产 ③内容 ④人身 ⑤财产 ⑥公平 ⑦绿色 ⑧身体权 ⑨许可 ⑩盗用 许可 污损 侮辱 私密空间 刺探 正当 误导易错辨析1.× 提示: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并不是所有关系。2.× 提示: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3.× 提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4.√5.× 提示: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6.× 提示: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没有姓名权。7.× 提示:电影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肖像权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不刻意丑化他们,使用其照片做社交平台的头像就不算侵权。8.× 提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考点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经典案例研透典题1 B [①中的小朋友年龄为八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与自己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用压岁钱买些小玩具的行为符合民法典规范。配偶、子女、父母是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一顺序继承人没有先后之分,②中所描述的情境不符合民法典规范。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③不符合民法典规范。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游客不顾警示、不听劝阻,擅自下车才造成被动物咬伤的后果,动物园不承担侵权责任,④符合民法典规范。]典题2 C [诚信原则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它要求在处理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时,一方民事主体应以对待自己事务的注意来对待他方的事务,做到不欺不诈,不损人利己,使各方当事人都能够得到自己应得的合法利益。甲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噪音和热浪导致乙无法开窗通风透气,显然违反了该项原则,②正确。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甲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噪声和热浪导致无法开窗,侵害了乙的所有权,③正确。民法典中的绿色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材料没有涉及绿色原则,①排除。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所有权,属于侵权行为,④错误。]变式训练 提示:能。安装空调影响到邻居生活,就是侵犯了对方的相邻权,没有履行好相关义务。典题3 C [陈某跳河施救是见义勇为的行为,韦某没有实施侵权行为,因此不适用侵权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①排除。陈某的配偶、子女、父母是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是法定第二顺序继承人,依法获得相应补偿的主体应当首先是第一顺序继承人,④排除。韦某对于陈某的死亡没有过错,也没有实施侵权行为,但韦某作为见义勇为行为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陈某家属适当补偿,这符合民法的公平、公序良俗等原则,②③符合题意。]考点2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经典案例研透典题1 B [张某被小明的宠物狗绊倒,身体多处骨折,入院治疗一个多月,其健康权受到侵犯,生命权未受到侵犯,①排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小明的父母应承担赔偿责任,张某有权请求小明的父母支付医疗费护理费,②③正确。小明不是不需要承担责任,而是由监护人代其承担赔偿责任,④错误。]典题2 B [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邻居家小学生的行为已经影响到小白的学习和生活,不是正当的行为,A错误。学校未经许可将小白的侧面照片用于招生宣传片,不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都构成侵犯肖像权,B正确。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但未经同意查阅子女的手机的行为侵犯了子女的隐私权,C错误。解决小白与妈妈的纠纷,最好的方式是自行协商,通过和解达成合意,而不是选择仲裁途径,D错误。]变式训练 提示:不能。学校需要承担是侵权责任,而不是违约责任。典题3 C [公益诉讼制度捍卫公共利益,②④捍卫的是公共利益,属于公益诉讼的范畴,符合题意。①③属于一般民事侵权纠纷案件,不符合题意。]典题4 D [《证券期货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要求经营机构“不得将人脸、步态、指纹、虹膜、声纹等生物特征作为唯一的客户身份认证方式,强制客户同意收集其个人生物特征信息”,体现了国家对公民信息安全的保护,说明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保护客户的隐私和个人信息,规范经营机构的信息收集行为,③④符合题意。这一规定不能消除证券期货业经营风险,①错误。这一规定的目的不是维护经营机构信息安全,②错误。]1/1(共80张PPT)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本模块的复习,要把握两条线索。线索一:依托具体民事等案件的处理或社会纠纷的解决等典型事例,串联可能涉及的教材主干知识,包括民法等法律的基本原则、公民的民事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家庭与婚姻、就业与创业、社会纠纷的解决方式等。线索二: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梳理公民的民事权利与义务、社会纠纷的解决方式等一般性知识,另一方面梳理家庭与婚姻、就业与创业两个具体领域的民事权利与义务、具体纠纷的解决要求等具体知识。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贯彻大单元教学理念 践行系统性复习思路]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三十四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人身财产内容人身财产公平绿色身体权许可盗用许可污损侮辱私密空间刺探正当误导××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所有关系。 ( )提示: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并不是所有关系。2.民事主体就是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 ( )提示: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3.甲(7周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提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4.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 )5.人格尊严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 )提示: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6.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享有姓名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 )提示: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没有姓名权。7.用电影明星的照片做社交平台的头像,侵犯了他们的肖像权。 ( )提示:电影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肖像权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不刻意丑化他们,使用其照片做社交平台的头像就不算侵权。×8.对社会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的人,我们可以人肉搜索,让大家对其防备。 ( )提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精准把握新高考 一轮复习更轻松]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2023·湖南卷,13 民事法律关系 四组漫画构成背景2023·湖北卷,10 民法基本原则 相邻关系的案例2023·福建卷,15 民法基本原则 考查核心价值引领2023·湖北卷,21(1) 民法基本原则 跨模块知识考查主观题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2023·湖南卷,14 名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考查公益诉讼的概念2023·全国甲卷,16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最新法律实施2023·浙江1月选考,26 肖像权 学生生活的案例考点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1.民法(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2.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构成要素要素 含义 具体内容主体 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自然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要素 含义 具体内容客体 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所有权关系 物债权关系 行为知识产权关系 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 人身利益要素 含义 具体内容内容 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3.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1)民事行为能力①含义: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②类型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和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2)民事权利能力: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知识串联:关于法定年龄的汇总民事行为 能力人 ①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和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②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③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法定婚龄 民法典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法定就 业年龄 劳动者应当达到法定就业年龄,除特殊情况外,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特殊劳 动保护 国家对女职工和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4.民法基本原则平等 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 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公平 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诚信 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守法和 公序良 俗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绿色 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深化剖析: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习俗”的简称。公共秩序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善良习俗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习俗。公序良俗原则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虽然民法允许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不受限制的,当事人自愿实施的行为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考向一 民事法律关系典题1 (2023·湖南卷,13,3分)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漫画描述的情境符合民法典规范的是( )√(题中漫画来自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所编图书有改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 [①中的小朋友年龄为八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与自己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用压岁钱买些小玩具的行为符合民法典规范。配偶、子女、父母是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一顺序继承人没有先后之分,②中所描述的情境不符合民法典规范。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③不符合民法典规范。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游客不顾警示、不听劝阻,擅自下车才造成被动物咬伤的后果,动物园不承担侵权责任,④符合民法典规范。]考向二 民法基本原则典题2 (2023·湖北卷,10,3分)甲乙毗邻而居,二人因琐事多次争吵,关系交恶。甲为泄愤,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噪声和热浪导致乙无法开窗通风透气。乙找甲交涉,要求其移除,甲辩称:“我是安装在自家的外墙上,又没有侵犯你的地盘,嫌吵你可以关窗”。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甲的行为( )①违反了民法的绿色原则 ②违反了民法的诚信原则 ③侵害了乙的所有权 ④是行使自己的所有权,所以并无不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 [诚信原则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它要求在处理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时,一方民事主体应以对待自己事务的注意来对待他方的事务,做到不欺不诈,不损人利己,使各方当事人都能够得到自己应得的合法利益。甲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噪音和热浪导致乙无法开窗通风透气,显然违反了该项原则,②正确。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甲故意将空调外机移装在正对着乙卧室窗户的墙上,噪声和热浪导致无法开窗,侵害了乙的所有权,③正确。民法典中的绿色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材料没有涉及绿色原则,①排除。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所有权,属于侵权行为,④错误。][变式训练] 如果将④改为“没有履行相关义务,侵犯了对方的相邻权”能否应选?提示:能。安装空调影响到邻居生活,就是侵犯了对方的相邻权,没有履行好相关义务。典题3 (2023·福建卷,15,3分)某日,韦某不慎坠河,陈某跳河施救。韦某获救,但陈某不幸溺亡。陈某家属因陈某死亡的赔偿等问题将韦某诉至法院。经审理,法院判决韦某给予陈某家属适当补偿。以下说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①韦某没有过错,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②该判决贯彻民法典倡导的公平、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 ③陈某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而韦某是该行为的受益人 ④陈某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都应依法获得补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 [陈某跳河施救是见义勇为的行为,韦某没有实施侵权行为,因此不适用侵权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①排除。陈某的配偶、子女、父母是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是法定第二顺序继承人,依法获得相应补偿的主体应当首先是第一顺序继承人,④排除。韦某对于陈某的死亡没有过错,也没有实施侵权行为,但韦某作为见义勇为行为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陈某家属适当补偿,这符合民法的公平、公序良俗等原则,②③符合题意。]【教用·备选题】[2023·湖北卷,21(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7年,方某在电梯内劝阻一位老人吸烟,两人发生争执,老人因为情绪激动诱发心脏病,倒地死亡。视频记录显示,两人并未发生肢体冲突,老人也一直没有熄灭手里的烟。事后老人家属与方某在派出所就赔偿金额未能达成协议,于是到法院起诉方某,索赔40万元。一审法院认为,方某的行为与老人死亡并无必然因果关系,但考虑“公平原则”,判决方某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一审判决后,当地媒体对案件进行了报道,随后事件发酵,扩散到全国,引起热议。网民甲说:“①人死比天大,家属应该直接找当事人闹的,肯定赔的比法院判的多。”法科生乙说:“②就我所学的民法知识,我觉得一分钱都不应该赔。”控烟专家丙对记者说:“③这个判决让我很担心,将对热心劝阻吸烟者造成巨大冲击,会严重阻碍中国控烟的进程。”丁对戊说:“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老人家属认为一审法院判赔金额太少,依法提起上诉。二审法院最终撤销了一审判决,改判方某不承担侵权责任。事后方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后遇到在公共场所的抽烟者,我还是会理性劝阻的。”运用《法律与生活》《政治与法治》知识,评析甲、乙、丙的说法。[答案] (1)①甲的观点是错误的。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依法履行义务,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该通过合法手段,理性维权。②乙的观点正确。方某劝阻电梯内吸烟的行为合法、正当,符合公序良俗,是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应当鼓励;方某的行为方式理性、平和,并无不当,与老人的死亡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不应承担任何民事责任。③丙的观点正确。法律具有指引作用,法院判决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并向公众传达错误的信号,会打击热心劝阻吸烟者的积极性,会挫伤公民依法维护公共利益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中国控烟的进程。考点2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1.人身权特征 ①人身权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因此,人身权同时具有不可转让的法律属性②人身权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不能以金钱的价值尺度衡量人身利益③人身权是一种绝对权,又称为对世权特别提醒:人格权不得放弃、转让或者继承;身份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依据一定行为或基于相互之间关系所发生的一种人身权利。类型2.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名称 权利内涵 法律规定生命权 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权益;自然人享有的生命安全不被非法剥夺、危害的权利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身体权 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保持其身体组织完整并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他身体组织并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他人违法侵犯的权利名称 权利内涵 法律规定健康权 自然人保护自己身体各种器官、机能安全的权利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名称 权利内涵 法律规定姓名权 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肖像权 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名称 权利内涵 法律规定名誉权 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荣誉权 自然人、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特别提醒:标志词法判断:3.保护个人信息原因 ①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②法律明确保护个人信息,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求 ①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②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③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深化剖析: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的区别区别 隐私权 个人信息权权利属性 是一种精神性的人格权 在性质上属于一种兼具人格利益和精神利益的综合性权利,既包括精神价值,也包括财产价值权利客体 主要是私密性的信息或私人活动 注重的是身份识别性区别 隐私权 个人信息权权利内容 主要是维护个人生活安宁、个人私密不被公开、个人私生活不被打扰等 主要是对个人信息的支配和自主决定保护方式 侧重于事后救济;主要采用精神损害赔偿和法律保护的方式 侧重于事前预防;除了精神损害赔偿外,还可以采用财产补救的方式;保护方式呈现多样性和综合性时政术语:个人信息相关3大热词(1)敏感个人信息: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2)个人验证信息:是有关一个人的任何数据,这些数据能帮助识别这个人,如姓名、指纹或其他生物特征资料、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或社会安全号码。(3)个人信息四件套:一般是指银行卡、身份证、网盾,还有绑定的手机号码,是网络诈骗活动中对个人敏感信息的代称。√考向一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典题1 (2025·山东青岛模拟)一天傍晚,小明(12周岁)将宠物狗牵出来玩,途经小区公园时,放开了牵引绳,狗在奔跑中将散步的七旬老人张某绊倒,导致张某身体多处骨折,入院治疗一个多月。由此,双方产生纠纷。本案中( )①张某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受到侵犯 ②小明的父母应承担赔偿责任 ③张某有权请求小明的父母支付医疗费护理费 ④小明无需承担责任,小明的父母应承担赔偿责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B [张某被小明的宠物狗绊倒,身体多处骨折,入院治疗一个多月,其健康权受到侵犯,生命权未受到侵犯,①排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小明的父母应承担赔偿责任,张某有权请求小明的父母支付医疗费护理费,②③正确。小明不是不需要承担责任,而是由监护人代其承担赔偿责任,④错误。]方法点拨:关于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区分生命权 非法剥夺生命(致死亡)身体权 身体的完整性(致残):非法摘取他人器官、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等健康权 身心健康、身体功能的正常使用(致病):殴打他人致人内脏受伤或皮肤组织受伤、致人得抑郁症等考向二 姓名权和肖像权典题2 (2023·浙江1月选考,26,3分)即将参加高考的小白碰到麻烦事:楼上邻居家小学生每晚8点跳绳半小时;学校未经许可将其侧面照片用于招生宣传片,同学议论她爱出风头;妈妈怀疑她早恋,查看她手机上的聊天记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邻居小学生的行为属于行使不动产权利,是正当的B.学校未经小白许可使用她的侧面照,即使不以营利为目的也构成侵犯肖像权C.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查阅子女手机不构成侵权D.解决小白与妈妈的纠纷,可以选择便捷经济的仲裁途径√B [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邻居家小学生的行为已经影响到小白的学习和生活,不是正当的行为,A错误。学校未经许可将小白的侧面照片用于招生宣传片,不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都构成侵犯肖像权,B正确。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但未经同意查阅子女的手机的行为侵犯了子女的隐私权,C错误。解决小白与妈妈的纠纷,最好的方式是自行协商,通过和解达成合意,而不是选择仲裁途径,D错误。][变式训练] 如果将B项改为“学校对其擅用小白照片的行为要承担违约责任”,能否入选?提示:不能。学校需要承担是侵权责任,而不是违约责任。考向三 名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典题3 (2023·湖南卷,14,3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制度捍卫公共利益,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受到广泛关注。以下案例属于公益诉讼范畴的是( )①某医疗科技公司诉某健康科技公司名誉权纠纷案②陈某在某世界自然遗产地“金顶摩崖”刻字案③孙某与某通信公司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④罗某侵害抗美援朝“冰雕连”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 [公益诉讼制度捍卫公共利益,②④捍卫的是公共利益,属于公益诉讼的范畴,符合题意。①③属于一般民事侵权纠纷案件,不符合题意。]名词点击:公益诉讼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其中,适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典题4 (2023·全国甲卷,16,4分)《证券期货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3年5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要求经营机构对收集客户生物特征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明确“不得将人脸、步态、指纹、虹膜、声纹等生物特征作为唯一的客户身份认证方式,强制客户同意收集其个人生物特征信息”。这一规定旨在( )①消除证券期货业经营风险 ②维护经营机构信息安全 ③保护客户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④规范经营机构的信息收集行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 [《证券期货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要求经营机构“不得将人脸、步态、指纹、虹膜、声纹等生物特征作为唯一的客户身份认证方式,强制客户同意收集其个人生物特征信息”,体现了国家对公民信息安全的保护,说明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保护客户的隐私和个人信息,规范经营机构的信息收集行为,③④符合题意。这一规定不能消除证券期货业经营风险,①错误。这一规定的目的不是维护经营机构信息安全,②错误。]题号13524687910课时数智作业(四十二)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2024·河北保定二模)2017年,甲通过手机转账的方式借给朋友乙10万元。2019年,甲去世。2023年8月,甲的儿子小甲与乙签订了还款协议书,双方共同确认借款本息及还款方式。然而,乙未按约定偿还借款。小甲催讨借款未果,遂诉至人民法院。该案例中( )A.甲给乙的转账记录可以视为物证B.乙应以停止侵害的方式承担责任C.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还款行为D.乙未按时还款,应当支付违约金√题号13524687910C [甲给乙的转账记录是电子数据,不是物证,A错误。停止侵害是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该案例涉及的是违约责任,B不选。还款协议书中未约定支付违约金,D不选。债权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该案例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还款行为,C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2.(2025·云南昆明模拟)2024年1月 1日是民法典施行3 周年,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下列行为与原则对应正确的有( )①强买强卖——违背诚信原则 ②黄先生为儿子取名“黄河”——违背公序良俗原则 ③某商家申明对有奖销售有最终解释权——违背平等原则 ④某工厂向周边农田排放工业废水——违背绿色原则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题号13524687910C [“强买强卖”违背了自愿原则,而不是诚信原则,①错误。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习俗”的简称。公共秩序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善良习俗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习俗,黄先生为儿子取名“黄河”,并未违背公序良俗原则,②错误。“某商家申明对有奖销售有最终解释权”违背平等原则,③正确。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某工厂向周边农田排放工业废水,违背绿色原则,④正确。]题号13524687910√3.(2024·安徽池州二模)张某在某食品公司网购了10份熟食,签收后发现该熟食是“三无产品”。为获得赔偿金,张某短期内又多次购买共100份该食品公司的熟食,收货过程全程录像。随后,张某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该食品公司退还货款并支付相当于货款十倍的赔偿金。本案中( )①该公司违反了生产经营规定,应承担一般过错责任 ②该公司应退还货款并赔偿张某首次购买造成的损失 ③张某行为虽存在着主观故意,但该公司只能与其和解 ④双方行为有违社会公序良俗,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题号13524687910C [食品安全责任适用无过错侵权责任,不是一般过错责任,①错误。该公司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③中“只能与其和解”的说法太绝对,排除。张某首单购买行为,未超出合理生活消费需要,对其就该部分食品提出的惩罚性赔偿请求应予支持;张某为获得赔偿金故意多次购买超出生活需要的食品,对其就加购食品提出的惩罚性赔偿请求不应支持,但应退还货款并赔偿张某首次购买造成的损失,②正确。本案中,该公司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张某为获得赔偿金故意多次购买超出生活需要的食品,双方行为有违社会公序良俗,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④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4.(2024·广东茂名二模)林某是某短视频平台网红,在平台发布了一段自己身穿古风汉服的短视频。后林某在由某公司运营的“AI视频换脸”小程序中发现含有该短视频中外部形象的视频要素合成模板,小程序的付费会员可将该视频模板中林某的面部进行替换,形成面部特征不同但其他内容与原视频相同的“AI换脸”视频,视频模板中林某的身体形象、肢体动作仍清晰可辨。为此,林某将该公司起诉至人民法院。对该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林某可以向短视频平台索赔B.该公司侵犯了林某的著作权C.该公司侵犯了林某的肖像权D.该公司的行为不构成侵权√题号13524687910C [材料中某公司的行为侵犯了林某的肖像权,林某可以起诉该公司侵权行为并申请赔偿,不是向短视频平台索赔,A、D说法错误。该公司未经林某许可从公共平台获取资源的行为构成侵权行为,视频模板中林某的身体形象、肢体动作仍清晰可辨,体现了该公司侵犯了林某的肖像权,不是著作权,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题号135246879105.(2025·湖南长沙模拟)原告系知名艺人陈某,被告为甲电子商务公司。原告发现被告在其某款服装产品信息中,配有“陈某同款”的文字,并擅自使用了陈某的比心图片、某档电视节目的定妆照用于产品宣传。原告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判决原告胜诉。下列对本案分析正确的是( )①本案被告侵害了原告的姓名权和肖像权②本案被告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和荣誉权③本案被告违背了平等原则和自愿原则④本案被告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题号13524687910B [原告发现被告在其某款服装产品信息中,配有“陈某同款”的文字,并擅自使用了陈某的比心图片、某档电视节目的定妆照用于产品宣传,这说明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姓名权和肖像权,①正确,②错误。被告擅自使用了陈某的比心图片、某档电视节目的定妆照用于产品宣传,违背了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未涉及平等原则和自愿原则,④正确,③错误。]题号135246879106.(跨专题)(2024·河北唐山二模)小强系某美发店老板,小美去做头发。在结账时,双方产生争执,派出所协商处理。事后,小强不服气,将小美的照片和其在店内做头发的视频发至某平台上,并配有侮辱性言辞等贬损文字。小美发现自己的视频后要求其删除,因协商未果,小美遂将小强诉至人民法院,要求其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美的人格尊严、名誉受到损害 ②小美应先经仲裁程序才能发起诉讼 ③小强应为其商业诋毁行为承担责任 ④平台视频可以作为小美维权的证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题号13524687910B [此案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不是必经程序,②错误。小强侵害了小美的人格尊严、名誉权,应为其侵权行为承担责任,③错误。 小强将小美的照片和其在店内做头发的视频发至某平台上,并配有侮辱性言辞等贬损文字,小美的人格尊严、名誉受到损害,小美发现自己的视频后要求其删除,因协商未果,小美遂将小强诉至人民法院,要求其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平台视频可以作为小美维权的证据,①④正确。]题号135246879107.(2025·广东东莞模拟)高三有三个同学围绕“权利受到侵犯”的话题在讨论。甲:妈妈对我不信任,时常翻看我的书包和日记。乙:楼上的小孩每天晚上10点还在弹钢琴,影响我学习和休息。丙:小区很多人养狗,但不牵狗绳,小狗还随地大小便,让我非常困扰。根据材料,可以得出( )A.未成年人有隐私权,父母需要尊重和维护未成年子女的隐私权B.晚上10点在家里弹钢琴违背了相邻关系中有利生产的原则C.市民带犬只出门,不为犬只佩戴犬牌、不拴绳,属于违规行为D.高三学生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有年满18周岁才能维权√题号13524687910A [妈妈对孩子不信任,时常翻看孩子的书包和日记,这是侵害孩子隐私权的表现,未成年人也有隐私权,父母需要尊重和维护未成年子女的隐私权,A正确。晚上10点在家里弹钢琴,影响了邻居学习和休息,这是违背了相邻关系中团结互助和公平合理的原则,B不选。市民带犬只出门,不为犬只佩戴犬牌、不拴绳,违反了法律规定,属于违法行为,C不选。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享有广泛的民事权利,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D错误。]题号135246879108.(跨专题)(2024·安徽合肥二模)王某、徐小某曾系夫妻关系,老徐系徐小某之父。2022年,王某前往某医院凭其个人身份证调取了老徐在该医院治疗心脏病的病历资料,后将调取的病历资料在其与徐小某离婚诉讼中作为证据提交,老徐认为医院未经过本人同意或授权,即向王某提供病历资料,王某、医院均侵犯了其个人信息权益和隐私权,故将王某、医院诉至人民法院。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号13524687910①王某应以合法方式收集、提供证据,保护个人私密信息 ②医院未能尽到审查义务,老徐有权委托辩护人进行诉讼 ③王某和医院均需要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④医院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诚信等原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题号13524687910B [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才是辩护人,本案非刑事案件,且老徐是原告,不是被告或犯罪嫌疑人,②错误。本案属于侵权问题不属于违约问题,③错误。王某未经过老徐本人同意或授权凭借其个人身份证调取老徐的病历资料,侵害了老徐的个人信息权益及隐私权,这要求王某应以合法方式收集、提供证据,保护个人私密信息,①正确。医院未尽到法定的审查义务,违规向王某提供老徐的病历材料,侵害了老徐的个人信息权益及隐私权,所以,医院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④正确。]题号135246879109.(2024·安徽合肥三模)原告陈某与被告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网签了《商品房买卖合同(预售)》,并提供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住址等个人信息。随后,该房地产开发公司将陈某个人信息转卖给装修公司。2023年12月31日交房后,陈某陆续接到各种装修商家的推销电话。陈某不堪电话骚扰,遂将房地产开发公司起诉至人民法院。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题号13524687910①房地产开发公司侵害了陈某个人信息权益,应承担侵权责任 ②个人信息属于隐私,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③尊重他人的个人信息,对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作为民事纠纷,陈某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题号13524687910A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属于隐私,②错误。个人信息侵害的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因此,应由该房地产开发公司承担举证责任,④错误。本案中该房地产开发公司非法出售陈某电话号码、住址等私人信息导致陈某生活不得安宁,侵害了陈某的个人信息权益,应承担侵权责任,说明尊重他人的个人信息,对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①③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分)10.(2024·广东汕头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原告谢某有一个长相甜美可爱的五岁女儿,谢某经常在视频号发布女儿的生活古风汉服照片和视频。一天,谢某被好友告知,从2023年3月开始,产品广告用“AI变装换脸”截取女儿的头像作为该公司幼儿服装广告的视频模特。题号13524687910谢某认为,该公司的行为侵害其女儿肖像权,请求人民法院做出裁判。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公司未经谢某同意,利用深度合成技术使用其女儿肖像制作伪造视频,依法应认定为构成对谢某女儿的侵权。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中人民法院判定被告公司侵权的理由,并说明被告公司应承担的侵权责任。题号13524687910题号13524687910[答案] 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②本案中,被告公司未经谢某同意,以获利为目的,通过技术手段截取其女儿头像,并擅自用于公司经营广告,该行为侵害谢某女儿肖像权。该过错行为与谢某女儿肖像权被侵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③被告公司应依法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责任。谢 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时数智作业42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docx 选择性必修2 第一单元 第三十四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docx 选择性必修2 第一单元 第三十四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