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统编版)逻辑与思维01学习目标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05本课小结06课堂练习问题导引学习目标01课标要求 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核心 素养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逆向思维,辩证认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关系,培养逆向思维或正逆互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2.公共参与:抓住逆向思维的时机,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正确进行逆向思维,做到正逆互补。增强逆向思维的意识,克服逆反心理。新知导入02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绒裙烧了一个洞,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修饰,并将其命名为“凤尾裙”。“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新知导入02两个推销员到一个岛上去推销鞋。第一个推销员发现这个岛上的人们没有穿鞋的习惯,都打赤脚。没有人穿鞋,怎么推销鞋 他气馁了,马上发电报回去说:“鞋不要运来了,它在这个岛上没有销路。”第二个推销员来了,高兴得几乎晕过去。因为,他觉得这个岛上的鞋的销售市场太大了:每个人都不穿鞋,要是一个人穿一双鞋,销量就不得了了。于是,他马上发电报回去:“空运鞋来,赶快空运鞋。”两位推销员都用了什么思维方式进行分析? 提示:第一位推销员运用了正向思维,第二位推销员运用了逆向思维,第二位推销员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了转换性思考问题导引03二、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1.逆向思维的客观基础和必要性是什么?2.逆向思维的含义及特点。3.逆向思维的具体方法有哪些?4.如何理解逆向思维应当合“理”?5.如何发挥正逆互补的作用?6.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辩证互补的必要性。7.创新思维过程需要运用多向的思维方法。探究新知04㈠逆向思维的含义⑴客观基础: 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1、逆向思维的客观基础、必要性:示例:风可以帮助人们发电,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风也会造成灾害,但只要合理利用,它就可以为人们所用; 核能可以用于战争可以杀人, 也可以造福于人类,比如发电;蛇毒足以致人死地,却依旧可以制成宝贵的中药, 救人性命⑵必要性: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认识,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例】 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变挫折、困境等“不利事”为“幸运事”;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可以变废钢、废气为宝;在国家发展中遇到了危机,我们也可以变“危”为“机”,将危局转化为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契机探究新知042. 逆向思维的含义及特点⑴含义:如果把原有的思路叫作正向思维,那么一切与原有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称为反向法。⑵特点: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示例:过去木匠用锯和刨来加工木头,木头不动工具动,人们从工具不动木头动的角度出发,设计发明了电刨。人们把原有煎鱼锅的热源由锅的下面安装到锅的上面,设计出了无烟煎鱼锅探究新知04(1)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①依据:事物的存在总有一定的结构顺序,不同的结构顺序会产生不同的功能效用。②作用: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3、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 :【例】孩子不愿意作业,于是爸爸灵机一动说:儿子,我来做作业,你来检查如何 孩子高兴的答应了,并且把爸爸的“作业”认真的检查了一遍,还列出算式给爸爸讲解了一遍。只是他可能不明白为什么爸爸所有作业都做错了。 探究新知04(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①依据: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相对确定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或不可改变的。②作用: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进而产生新的认识。【例】材料一:看电影总是人静坐、电影画面滚动。有人逆向思维,让人动起来,画面静下来。将一幅幅连续变化的图画挂在地铁的墙壁上,乘客坐在列车里,向窗外望去,可以欣赏到引人入胜的动画电影。 材料二:数千年来,人们一直习惯于用锅炒菜,把生的食物放在热锅里炒,食物由生变熟。这种炒法只能提供热食,不能满足人们对冷食的需要。有人从加热的反面设想,制造出“炒冰”的锅。将一杯牛奶倒入这种锅内,翻炒几下就变成洁白细腻、清凉解暑的冰激凌。探究新知04(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①依据:事物的功能,即有用还是无用,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作出的评价和取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人们的需要也会发生变化。某些事物此时无用,彼时却也会有用;此地无用,彼地却会有用;对此人无用,对他人却会有用。 ②作用: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例】材料一: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是因为他根据“地心说”不能解释自己观察的天文现象,如果能够解释,哥白尼也就不会提出“日心说”了。 材料二: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人们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利用,变废为宝。 材料三:在瓷器烧制过程中,如果釉彩的膨胀系数小于瓷体胚胎的膨胀系数,就会使釉面开裂,形成许多细小的裂纹。人们将错就错,有意识地造成釉面裂纹,使之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裂釉瓷器成为一种珍贵的艺术品。探究新知04(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①依据:事物都处于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原因与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②作用: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例】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这位老母亲立即眉开眼笑,活力再现。探究新知04(1)在采用正向思维不能解决问题时,再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如果采用正向思维能够解决问题,而且解决得很好,就不必采用逆向思维。(2)逆向思维只能在只有正反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对某一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有很多种,而且这些方法都能解决问题,此时逆向思维就缺乏了必然性和有效性。【知识延伸】:运用逆向思维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探究新知04练一练:以下分别是逆向思维的那种具体方法?材料一:某公司的老板经常换位思考,站在被管理者的立场上去思考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材料二:看电影总是人静坐、电影画面滚动。有人逆向思维,让人动起来,画面静下来。将一幅幅连续变化的图画挂在地铁的墙壁上,乘客坐在列车里,向窗外望去,可以欣赏到引人入胜的动画电影。材料三: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人们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利用,变废为宝。材料四: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总是由因到果地认识事物,譬如对太空的认识。但人们通过分析宇宙射线、陨石等手段来加深对天体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探究新知04合作探究有位牧民死后留下一群牛。他在遗书中写道:妻子,分给全部牛的半数再加半头;长子分给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妻子得牛数量的一半;次子,分给还剩下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长子得牛数量的一半;长女,分给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次子得牛数量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有杀,正好全部分完。这位牧民死时留下多少头牛 请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分别试解一下。提示:逆向思维的解法: 既然长女得到的是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结果1头牛都没杀,正好全部分完,那么,她必然得到的是1头;长女得到的牛是次子的一半,那么,次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女的2倍,即2头;次子得到的牛是长子的一半,那么,长子得到的牛就是次子的2倍,即4头;长子得到的牛是妻子的一半,那么,妻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子的2倍,即8头;把4个人得到的牛的数量相加:1+2+4+8=15,可见,农夫留下的牛共15 头。探究新知04㈡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1)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2)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3)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例】:现行的车轮几乎全是圆形的,如果你运用逆向思维考虑这个问题,能不能把现行的车轮改成方形或三角形呢?这在某种特殊的场合、特殊的环境下当然有其实用价值,但在正常情况下,方形或三角形车轮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如难以行驶,极易出现翻车等交通事故。而圆形车轮便于行驶,摩擦力小,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我们说,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创新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探究新知04(1)逆反心理含义:逆反心理也称“逆向心理”和“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面对对方的要求拟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例如,有些人处理问题常持“你不让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态度,这种态度就属于逆反心理。(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①好奇心 ②对立情绪 ③心理上的需要逆向思维不是逆反心理逆向思维不是什么事情都“倒着干” “对着干”的逆反心理。逆向思维要合“理”。那种在自然科学领域不讲事物是确定性和精确性,在社会生活领域拒斥理想和崇高的思潮,就起思维方法而言,都不是我们所倡导的逆向思维。探究新知04(1)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不知道正向思维,就谈不上逆向思维。(2)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2. 如何发挥正逆互补的作用?【例】: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制造晶体管的原料锗, 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要将锗提纯。日本专家江崎与助手在长期的探索中,不管怎样小心操作,总免不了混入一些杂质。每次测量其参数,都会发现显示不同的数据。有一次,他想:如果采用相反的操作法,有意地一点点添加进少许的杂质,结果会怎样呢 经实验,当将锗的纯度降到原来的一半时,一种极为优异的半导体就诞生了。探究新知04(1)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2)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3、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辩证互补的必要性(正逆互补,携手共进)【例】正:对盐碱地长期排盐,改良盐碱地,使之逐步变成良田,从而可以种植水稻。逆:培育耐盐碱作物,使之在比较接近海水的浓度(中)去生长,如高粱、棉花,本身抗盐碱能力比较强,像典型的盐角草、湿地碱蓬。探究新知04合作探究提示:(1)运用了逆向思维方式。 (2)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必须掌握正向思维的“正”;要正逆互补,携手共进。福建省的温福铁路、福厦铁路先后开行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以前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今的动车组,每节车厢都有动力系统,共同发力推动火车快速前行,由“牵”变成了“推”,这和传统火车独靠机车头牵引行进相比是一个最大的变化。(1)材料中的由“牵”变“推”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2)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要注意什么问题?探究新知04 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人们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4、创新思维过程需要运用多向的思维方法:探究新知04总结: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逆向思维 应当合“理”要以正向 思维为基础要正逆互补,携手并进①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②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①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②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创新必须遵循客观规律。③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逆向思维≠逆反心理)①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不知道正向思维,就谈不上逆向思维。②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本课小结05课堂练习061.一旅客在火车站附近手机被偷了,马上请朋友给自己手机发了一条信息:“哥,火车快开了,我等不到你,先上车了!欠你的两万块钱,我放在火车站寄存处A19号柜子里,密码是1685”。半小时后,偷手机的小偷在火车站寄存处A19号柜子前被生擒。思维方式用对了,能解决许多问题。运用这一思维方式( )①是在综合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析 ②通过转换认识的角度以实现创新③能发挥非逻辑制约的畅想功能 ④能与正向思维互补出创新成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课堂练习062.诸葛亮的“空城计”,韩信的背水布阵,其共同特点在于故意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反习惯、反逻辑的思考,使对方感到莫名其妙,大惑不解,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说明A.逆向思维就是逆反心理B.逆向思维是从相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以实现创新的目的C.逆向思维违背客观规律,不宜常用D.时时处处都可以运用逆向思维B课堂练习063.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制造晶体管的原料——锗。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要将锗提炼得很纯。日本的专家江崎与助手在长期的探索中,不管怎样小心操作,总免不了混入一些杂质。每次测量其参数,都会发现显示不同的数据。有一次,他想:如果采用相反的操作法,有意地一点点添加进少许的杂质,结果会怎样呢?经实验,当将锗的纯度降到原来的一半时,一种极为优异的半导体就诞生了。这说明A.逆向思维总比正向思维效果好B.正逆互补,相得益彰C.运用逆向思维成功的机会很小D.逆向思维违背客观规律,不宜常用B课堂练习064.甲从网上买了一箱水果,收到货后发现有半箱水果是坏的,商家却拒不退换货,实在没有办法,甲就到超市买了两箱特别好的水果,然后拍照给商家做评价“花了一箱水果的钱,却收到了两箱水果,感谢卖家买一赠一,水果个个饱满新鲜,真是太划算了”。几天过后,该店已经被投诉关闭了,评论里都是买家在说,为什么自己收到的水果品质很差以及催问商家何时发送赠送的那一箱水果。由此可见( )①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的效果更好②创新思维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③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互为前提、互相补充④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课堂练习065.一位大爷到菜市场买菜,挑了3个西红柿到秤盘,摊主秤了下:“一斤半3块7。”大爷:“做汤不用那么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红柿。摊主:“一斤二两3块。”正当身边人想提醒大爷注意秤时,大爷从容地掏出了七毛钱,拿起刚去掉的那个大西红柿,潇洒地走开了。从逆向思维角度来看,这位大爷( )①突破陈规看问题,实现了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②进行了反向求索,实现了“不利”向“有利”的转化③转换认识视角,对涉及事物的存在状态作转换性思考④汲取先前的经验,通过位置变迁寻求解决问题新思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课堂练习066.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谁先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鼓足劲来一个寒风凛冽,结果行人为抵御北风,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气温不断升高,行人暖意盎然,纷纷解开纽扣,脱掉大衣。人们将这则寓言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员工的爱和尊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才智。后来人们把这则寓言称为南风法则或温暖法则。(1)南风法则体现的是哪种创新思维方式?(2)我们应该如何善用这种创新思维方式?提示: (1)运用了逆向思维方式。(2)①对事物结构顺序、存在状态、功能、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反向思考。②逆向思维应当合“理”、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正逆互补,携手共进。课堂练习067.2024高考·安徽)近年来,国风国潮展露新姿,生动闪耀着传统文化的时代光辉。今天,走入新国风传统戏曲的剧场,观众会看到全新的舞台设计。这种设计突破了传统舞台的局限,将观众席与舞台融为一体,让观众秒变“演员”参与剧情,拉近了戏曲与观众的距离。舞台形式的创新推动了传统戏曲的重塑。过去,戏曲观众多为老年人,重塑后的戏曲通过融合声光电的舞美特效,带给观众全新体验与艺术享受,让年轻人而感到戏曲之美,实现了戏曲观众群体的日渐年轻化。过去,人们认为戏曲节奏慢,重塑后的戏曲则引发了人们对慢生活的共鸣,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在戏曲舒缓、悠扬的唱腔中,慢慢品味着生活的静谧与美好。同时,传统戏曲也在不断跨越边界,形成“戏曲+”的新美学风格,如“戏曲+流行音乐”“戏曲+书法”“戏曲+美食”等。今天,戏曲人通过对传统戏曲的再理解、再演绎、再表达,将这一艺术形式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人民大众面前,丰富着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持续释放出传统戏曲的当代价值。结合材料,分析传统戏曲的重塑过程体现了哪些逆向思维的方法。【答案】①全新的舞台设计让观众秒变“演员”参与剧情,体现了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②过去人们认为戏曲节奏慢,重塑后的戏曲引发了人们对慢生活的共鸣,体现了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③过去戏曲观众多为老年人,重塑后的戏曲让年轻人领略到戏曲之美,实现了戏曲观众群体的日渐年轻化,体现了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课堂练习068.(2023·重庆·高考真题)材料 沙漠、戈壁等荒漠化土地占我国国土面积仅四分之一,拥有全国60%以上的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量。今年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积极探索沙漠区太阳能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枸杞、黄芪、红枣等)、板间养殖(牛羊)的“光伏+综合发展模式”,形成光伏发电、农业种养、观光旅游等多业态融合的产业发展和生态治理示范区,把不毛之地变成“草原绿洲”和“致富良田”。根据能源“不可能三角”理论,“人类在追求清洁能源时不可能在同一系统内同时满足供给安全,环境友好,价格低廉三个目标要求”。但这个不可能三角,正被我国“沙漠光伏”打破。结合材料,请用创新思维分析我国是如何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6分)答:①逆向思维,将沙漠荒地劣势转为光伏发电优势,不毛之地变为良田;②联想思维,将不同动植物迁移板下板间种养;③聚合思维,将光伏发电、沙漠治理、综合经济效益三方面协调发展,打破能源“不可能三角”。(6分)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