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教学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教学课件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建立世界殖民体系的过程和影响
目录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指资本主义国家在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以全世界为中心舞台,通过文化、制度输出,进行殖民扩张、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确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整体。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概念
殖民体系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
殖民地:是指受宗主国的经济剥削、文化入侵与政治奴役的国家和地区。
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而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实际上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国家。
附庸国:是指名义上保有一定主权,实际上在内政、外交和经济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从属并受制于他国的国家。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背景
1496
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
15世纪
西方开始入侵非洲
16世纪
17世纪
西、葡侵略拉美、亚洲
18世纪
19世纪
1882
1884
19C~20C
拉美完全殖民地化
英国侵略埃及
柏林会议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全球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通过时间轴分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的背景。
②两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根源);
③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④资本主义国家对原料和市场竞争激烈;
⑤社会达尔文主义等思想流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①全球航路的开辟;
概念辨析: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政治体系
经济体系
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越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英、法、美、德、意、俄、日等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巩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新航路开辟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使亚非拉美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时间 殖民国家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范围
15世纪-16世纪中叶 西班牙
16世纪 葡萄牙
17、18世纪 荷兰、英国、法国
1496年,建立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到16世纪中叶,殖民地包括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
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1.殖民扩张过程
拉丁美洲除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的地区。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政治上
实行专制统治,建立总督辖区或任命总督治理殖民地。
(2)经济上
①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
②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③发起罪恶的黑奴贸易;
④禁止殖民地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黑奴贸易
美洲的银矿
美洲的种植园
2.殖民统治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材料: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3.葡萄牙、西班牙殖扩张特点
(1)政治上: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直接控制,带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彩
(2)经济上:以掠夺贵金属为主要目标,但未转化为资本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对美洲而言
残酷的统治带来灾难;掠夺金银和垄断贸易限制了拉美经济的发展;发展单一的种植园经济,严重束缚了拉丁美洲的发展。但也在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地方的传统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洲的近代化。
对欧洲而言
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材料一: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2页“学思之窗”
材料二:欧洲列强海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殖民主义者疯狂的掠夺、榨取殖民地人民的过程,他们通过掠夺和榨取,加速了欧洲国家的原始积累的过程,肥了西欧的资本主义,从而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 近代史编》
3.影响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政治方面
独立出现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
经济方面
拉丁美洲殖民地单一产品制经济结构的形成,导致社会经济畸形发展,形成考迪罗制度。
思想文化
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随移民大批涌入,传播到南美各地,西、葡语取代印第安语,成为普遍使用的正式语言。
殖民者的掠夺对拉丁美洲留下的现实影响
3.影响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人种
美州的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却几乎被灭绝殆尽。今天的加勒比海诸国只有黑人、白人和黑白混血人种,这一地区的真正主人印第安人已经悉数灭绝。
现代化进程
拉丁美洲现代化步履维艰。
建筑风格
深受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风格影响。
殖民者的掠夺对拉丁美洲留下的现实影响
3.影响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第一阶段:15C、16C西、葡的早期殖民扩张
殖民国家 殖民范围 殖民方式
葡萄牙
西班牙
亚洲沿海地区;印度果阿、中国澳门、马六甲
建立商站
控制商路
菲律宾
直接统治
掠夺财富
◎西、葡为什么没有在亚洲建立广阔的天地
◎西、葡掠夺了大量财富,为何走向衰弱
×东亚国家的文明程度高于美洲,封建经济发达,有一定的实力;
×西、葡国内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力量较弱。
葡政府从殖民地掠夺到的金银……只是在商业领域内周而复始的循环……葡政府很少把资金投放于农业,随着城市的畸形发展,乡村众多青壮年盲目流入城市……粮食不能保证民众的需要,更不能为发展工业提供原料。
——孔庆榛《葡萄牙殖民帝国的兴衰史》
西、葡实行封建专制,封建色彩浓厚,掠夺的财富未能转化为资本,未能推动国内资本原始积累,而是被挥霍、浪费。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第二阶段:17C-20C初英、荷、法的殖民扩张
▲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C末20C初)
◎请结合教材自行梳理列强在亚洲的殖民活动。
17C英国——印度
经济掠夺(东印度公司)
政治挑拨
武力侵略
19C后期,几乎控制印度全境;占领缅甸、马来半岛
◎为什么俄国和日本没有沦为殖民地?
17C荷兰——印尼
建立巴达维亚殖民地;
占领印尼全境
·18C英、法俄等分割奥斯曼帝国领土,奥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俄、英控制伊朗经济、内政
19C美国——菲律宾
19C法国——越南、柬埔寨、老挝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请结合材料分析列强殖民扩张给亚洲带来的影响。
材料:马克思(1818-1883年)在研究殖民主义时曾提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日后,一些西方学者通常援引此观点,认为:殖民主义为当地人民带来西式文明,促进其向世界先进地区靠拢。所有对东方“野蛮”“专制”“未开化”等描述,无不导致了一个结论:东方需要西方来拯救。
——摘编自于志伟《列宁殖民地理论研究》
*主观上给亚洲造成了破坏,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促进了亚洲的近代化。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空间上,列强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9世纪中期以前
19世纪中期之后
深入腹地
沿海地区
思考?
1.殖民概况
时间 侵略活动 侵略特征
在海岸占港口和城镇,奴隶贸易
沿海地区
英法:争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
英:占领埃及,侵略苏丹
法:侵阿尔及利亚,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放弃奴隶贸易,全面殖民。腹地探险
英法德:制定侵略非洲的计划
柏林会议:“有效占领”原则;“地图上作业”
19C末20C初:侵占几乎整个欧洲
列强达成协议
非洲瓜分完毕
15-19C中期
新航路开辟后
19C中后期
工业革命
19C末-20C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列强瓜分非洲
英:“2C”计划—南北纵贯
法:“2S”计划—东西横贯
德:西南非—东非斜跨非洲
柏林会议
各国计划
1884年,德国讽刺报纸《咔砰》描述柏林会议的漫画,将俾斯麦描绘成开屏的孔雀。羽毛上写着“欧洲自由刚果会议”,漫画的标题是“我们的骄傲”,下面写着“我们现在在世界上是个怎样的形象呢?”
英、德、法在东非存在着尖锐的对立。经过1886年、1890年、1894年3次取得协议,才最后将各自霸占殖民地的疆界确定下来。德国取得坦葛尼喀(后称德属东非),英国获得肯尼亚(当时称英属东非)和乌干达,法国则得到在马达加斯加的“权益”。1896年法国宣布吞并马达加斯加岛。
———摘编自吴于崖、齐世荣《世界史》
法国计划
德国计划
英国计划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图中非洲国家分界线有何特点?反映了什么问题?有何影响?
特点:分界线都比较平直,有的近乎直线,明显的人为痕迹
问题:列强瓜分非洲,无视非洲自然环境和民族传统、非洲国家主权,人为划定疆界。
影响:土著部落、民族的分离,破坏当地传统政治、经济及人文结构,埋下非洲国家间的边界、种族等冲突隐患。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殖民国家数量逐渐增多,殖民地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30%左右,殖民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时间 推动因素 目标 手段
第一阶段 资本原始积累 (15C-18C晚期)
第二阶段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8C60S-19C中期)
第三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帝国主义时期) (19C晚期-20C初)
新航路开辟
和殖民扩张
积累原始资本
(贵金属、原料等)
掠夺金银
奴隶贸易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与原料产地
商品输出为主
殖民扩张
第二次工业革命
寻求投资场所
资本输出为主
瓜分狂潮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
1.过程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对世界:形成以西方资本主义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对殖民者: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列强之间的扩张与争夺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2)对殖民地:
破坏性: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份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建设性: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
2.影响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本课小结
1.19世纪,印第安人在给被征去矿山劳动的亲人送行时,就预先为他们举行送葬的仪式。由此可知( )
A.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B.当时矿山劳动时间太长
C.印第安人多被折磨致死 D.与印第安人的习俗相关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的根本原因是( )
A.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B.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C.殖民地半殖民地遍布世界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A
D
本课练习
3.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4.18世纪60~80年代,印度商人被排斥在收购手工业商品活动的范围之外。东印度公司规定,印度织布工人在未完成公司订货之前,不得为其他人和其他市场工作。这表明印度纺织业(  )
A.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B.得到了东印度公司的支持
C.因英国的排挤走向萧条 D.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D
本课练习
5.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格局的出现(  )
A.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B.促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C.使东方落后于西方格局开始出现 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6.1884年,柏林会议标志着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新高潮的到来,列强纷纷制定入侵计划,如:英国的“二C”计划;法国的“二S”计划;德国从西南非到东非斜跨大陆的计划;等等。帝国主义之所以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根源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确立
C.第二次工业革命增强了列强对外扩张的实力
D.资本主义各国纷纷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A
B
本课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