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导入新课
《哪吒2》的场景、道具、服饰等方面的设计参考了大量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元素,成功将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影片中的宫殿、庙宇、民居等建筑,均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风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展现出古代建筑的恢宏与精致;影片中的青铜器、陶瓷、服饰等道具,均参考了现实生活中的文物造型,进一步烘托出古代生活的氛围。剧中的天元鼎、萌萌的结界兽、仙人所居的玉虚宫、哪吒转世的七色宝莲等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哪吒2》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认识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所处的阶段特征,分析其背景。
2.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的双重影响。
3.了解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中商品流动的史实,知道商品所承载的文化特色。
4.认识各国文化同其商品一道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各国文化在不断借鉴中向前发展。
5.通过中国茶文化的传播,领悟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一、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古代商路示意图
观察下面两幅图,指出15世纪前后世界贸易有何变化?
15世纪后的贸易示意图
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与发展
◎15世纪前(新航路开辟前)的世界贸易
◎15世纪后(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
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洲与洲之间的贸易
【问题探究2】15世纪前的世界贸易为何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①海运能力相对较弱;②地区性市场贸易网络未能将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③地理环境阻隔;④生产力水平低,交通通讯技术落后,人们认知受限。
【问题探究1】: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对比:两个时期世界贸易的差异
局部性、小规模
中间转手贸易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全球性、大规模
直接贸易
(一)区域性贸易—15世纪之前的世界贸易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与发展
1.原因:①新航路的开辟;②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③各洲之间的贸易的扩展。
2.表现: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知识回顾】:(东印度公司)这些贸易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选必二P44)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的手段。(纲要下P70)
3.影响: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与发展
(二)初步形成——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
1.背景: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②对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需要;③交通工具的进步;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表现:①新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形成: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
②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
③世界贸易额增长速度加快:从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贸易额增长近2.6倍。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三)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8C60S-20C初)
【知识小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历程:
时间 世界市场 形成进程 推动因素 贸易中心 经营方式 商品种类 贸易格局
 15世纪末 ↓ 18世纪中期 初步形成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地中海沿岸 ↓ 大西洋沿岸 商品交易所 银行 证券交易所 股份制公司 烟草、咖啡可可、茶叶 香料等 奴隶贸易 鸦片贸易 商品、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 西、葡
荷兰
法国
英国
18世纪60年代 ↓ 20世纪初 最终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 百货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英国
“世界工厂”
西欧、北美多中心的
新格局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与发展
1.阅读教材P56并结合下列图片,分析该时期的阻碍因素和促进因素有哪些?
(四)曲折发展:两次世界大战至冷战结束(20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
大萧条世界贸易下降
被原子弹轰炸后的日本
◎冷战在经济上的体现
阻碍因素: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②冷战时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贸易受到影响。③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破坏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推行;
促进因素:
①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②第三次科技革命;
③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凯恩斯主义);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与发展
2.曲折表现
(四)曲折发展:两次世界大战至冷战结束(20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与发展
(2)发展的表现:
各缔约国通过谈判,有利于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受阻的表现:
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国之间为了转嫁危机,纷纷设置贸易壁垒,致使危机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进一步的加剧,严重影响国际贸易。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引发的,所以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周期性波动,时有发生。
阅读教材P56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贸易突飞猛进的原因及表现?
(五)突飞猛进——冷战结束后(20C90S后)
大 事 年 表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78年 中国确立改革开放政策
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1年 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
1992年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与发展
1.原因: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与发展
2.表现:
(1) 世界贸易:世界贸易从1950年到2000年,世界贸易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约100倍。
(2)生产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五)突飞猛进——冷战结束后(20C90S后)
①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②冷战的结束;
③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④交通、信息技术等的进步;
⑤跨国公司的发展。
根据材料,指出跨国公司的特征和影响。
特征:
①跨国公司的总产值、销售额和出口虽有年份回落,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②说明跨国公司在全球贸易中的影响力增强、地位越来越突出。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生产经营方式较多,以海外建立子公司为主要形式开展和扩大其全球性业务。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与发展
1500年前后,
新航路开辟
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
初步发展: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
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商品输出)
进一步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输出)
困境阶段:
一战到二战结束
争夺世界市场,贸易保护泛滥,使全球化陷入困境
制度化阶段:二战后
出现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相互隔绝,阻碍了全球化。
开始多极化阶段:
20世纪70年开始到80年代末
20世纪70年开始到80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
加速全球化时代:
20世纪90年代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01
02
03
04
05
06
07
【问题探究3】: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根本:生产力的发展;直接: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
经济: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②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④跨国公司的推动;⑤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等;
科技:科技革命的推动(交通、通讯等)
政治:国际局势的影响。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与发展
全球贸易发展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交流、互鉴、发展
原因:国际贸易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材料:15世纪后,西欧诸国先后开辟出新航路,在给欧洲带来财富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穿行在新航路上的商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搭起了沟通地区间思想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编自杨共乐主编《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原因:
①买卖双方的接触、洽谈、协商、协议,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
②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③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根据材料和所学,思考国际商品流动和文化交流的原因:
1.商品流动推动文化交流国际化的原因
茶文化地位
茶文化传播 16世纪以前
16世纪以后
茶文化创新
①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历史悠久;
②蕴含了东方哲学和东方美学;
③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
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的“万里茶道”
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茶具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
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日本茶道”和英国的“下午茶”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2.商品流动推动文化交流国际化的表现
(1)茶文化:中国茶文化与饮茶习俗的传播
以西安为起点的“陆上丝绸之路”
以东南沿海为主要枢纽的“海上丝绸之路”
以武夷山为起点,通往俄罗斯的“万里茶路”
从中国西南地区出发向印度半岛延伸的“茶马古道”
中俄万里茶道示意图
【图解历史】中国古代茶叶贸易通道
史料阅读: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的时尚
饮茶皇后
◎中国古人饮茶
◎日本茶道
◎英国下午茶
(1)茶文化:中国茶文化与饮茶习俗的传播
【问题探究4】分析17—19世纪饮茶在英国盛行的原因和饮茶在世界传播的意义?
材料: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提神,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1)茶文化:中国茶文化与饮茶习俗的传播
【问题探究4】分析17—19世纪饮茶在英国盛行的原因和饮茶在世界传播的意义?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原因:①茶符合大众需求;②世界市场的推动;
③工业革命的开展;④英国的殖民掠夺和传播制茶技艺。
意义:
①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②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
③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表现: (2)服饰:
①法国:17世纪末,回到法国的传教士穿中国服装参加舞会,获得全场喝彩。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20世纪初,法国服装师设计的女装(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大胆采用了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②日本:明治维新后,西服在日本流行。
③中国: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2.表现:
(3)钟表传入中国
圭表
沙漏
刻漏
你知道中国古代是如何计时的吗?钟表是何时传入中国并在社会上流行的?
②钟表传入中国
A.16世纪中期,诞生于欧洲的钟表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B.到18世纪,中国进口大量钟表。钟表在社会中下层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
C.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①中国古代计时工具:
利玛窦献给万历皇帝的自鸣钟(明)
17世纪初,利玛窦向万历皇帝
献上自鸣钟,通过“钟表
外交”打开在华传教事业
的大门。
更钟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钟表文化
【问题探究5】这段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念
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
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之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
——赵翼《檐曝杂记》卷2
①西洋文化与中华文化同样源远流长;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③承认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④较早表达了文化交流的理念。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2.表现:
(3)钟表传入中国
(4)20世纪以来的文化交流:
①原因: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②表现: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1987年,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北京开业
你能结合你身边的事例说说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表现吗?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2.表现:
美国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
——美国前总统里根
只有成为文化大国,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强国。
——赵启正(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
【问题探究6】:我们应该怎样做好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作为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实质,学会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技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

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茶文化
服饰文化
钟表文化
其他文化产业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曲折发展
突飞猛进
推动
促进
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课堂小结
2. 18世纪末,东方的茶叶和西印度群岛种植园里的糖,成为英国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茶叶为英国人的生活增添了诸多雅趣,他们将糖与牛奶加入红茶中,别具匠心地调制成英式红茶。这表明( )
A.全球联系的加强影响社会文化 B.商品的流动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C.亚非拉地区成为欧洲经济附庸 D.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
1.(2019·海南高考·9)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 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
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 D.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
B
A
当堂检测
4. (2025·湖北十堰高三一模)2008年6月,由美国国务院资助开发的“X-Life游戏”发布。其目的是促进英语文化与阿拉伯语文化、波斯语文化的交流。游戏开发者曾言:“中东和波斯湾的年轻人将有机会体验美国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活。”据此可知,该游戏的开发(  )
A.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B.推动了世界多元文化发展
C.意图输出西方文化价值观 D.强化了美国文化霸权地位
3.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这反映出(  )
A.英国生活方式日益东方化 B.东西方贸易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
C.茶叶贸易推动了文化交流 D.饮茶从上流社会向普通民众普及
C
C
当堂检测
6. (2021·全国·高考真题)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5.(2025·河南金科联考高三11月质检·5)康乾时期,晋商从福建武夷、建德、安徽霍山等处办茶后经水陆两道辗转运至山西,然后进入张家口、大同、杀虎口等边市,最终再分销至蒙古、新疆、俄国等处。这反映出(  )
A.商帮积极参与朝贡贸易 B.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C.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废弛 D.商帮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D
D
当堂检测
星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