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 课件-(共22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 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 课件-(共22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
1、超前思维的方法
2、超前思维的意义
【课标要求】
1.理解超前思维的方法。
2.领会超前思维的意义。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超前思维的积极意义。
公共参与:结合具体事例,正确运用超前思维的方法,提出解决方案。
【重点难点】
重点:领会超前思维的意义,掌握超前思维的条件。
难点:理解超前思维的方法。
复习提问
1、超前思维的客观依据。
2、超前思维的含义。
3、超前思维的表现。
4、超前思维的思想条件。
5、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
6、超前思维的特征。
自主先学
1、矛盾分析的方法。
2、超前思维的方法。
3、超前思维的意义。
研读课本P116--118内容,思考问题,
用彩笔将问题答案圈画出来,
并将自学的疑惑在课本上标注下来。
探究与分享
全面抗战爆发后,亡国论者说什么“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
,而革命阵营内部的盲目乐观派却低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
认为“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苏联一定出兵,战争就
可以解决”。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的
战争。这是对中日战争矛盾的总体分析。具体而言,“敌强我弱、
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这些矛盾决定了这场
战争要经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我们应该
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经过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毛泽东为什么说“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他得出这个结论采用了什么思维方法?
1938年7月,毛泽东为《解放》
周刊题词
探究提示
毛泽东同志对中日战争中存在的各种矛盾进行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矛盾的总体分析,“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等矛盾的具体分析,由此,他预测到了战争要经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并指出针对不同具体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战略
方针。
基于矛盾分析,毛泽东同志认为,经过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毛泽东同志的超前思维是用了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是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便能对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见。
一、超前思维的方法
相关链接
随着现代决策的科学化,对具体事物的预测往往采用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预测是对事物发展状况的直观估计和评价,比如采取历史类比推测相关事件的走势等。
定量预测是使用因素变量、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方法,比如回归分析方法、组合预测方法等,构建数学模型,借以揭示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用于预测和推测事件的未来发展情况。
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存在矛盾,事物的内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并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1)客观基础
(2)矛盾分析方法含义
矛盾分析方法是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
(3)作用、意义
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才能对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见。
1、超前思维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一、超前思维的方法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面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开始思考未来的交通解决方案。
推理过程:通过观察当前城市交通状况,推断出如果继续按照现有的交通发展模式,未来的交通拥堵将会更加严重。根据物理学原理和航空技术的发展现状,推理出空中交通可能是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一种潜在途径。
想象过程:想象未来的城市空中交通系统,会出现类似“空中巴士”或“飞行汽车”这样的交通工具。
目前,一些科技公司和机构正在基于类似这样的超前思维进行研究和实践,以期将未来的交通构想逐步变为现实,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示例评析
超前思维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1)推理的方法: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推理的方法。
(2)想象的方法: 由于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难以由其过去和现在状况必然地推知其未来,所以需要运用想象等思维方法弥补其前提条件的
不足。
2、超前思维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
一、超前思维的方法
相关链接
3.超前思维要注重调查研究
(1)必要性:超前思维建立在对事物发展情况的把握之上,而把握事物的发展情况离不开调查 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含义:调查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研究是对调查得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以便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
习近平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在浙江工作时就曾指出:“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省委作出的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决策部署,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调查研究多了,情况了然于胸,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作出正确决策。
一、超前思维的方法
示例评析
4、超前思维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1)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的。
(2)超前思维不能陷于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之中。
(3)要提高超前思维的正确性,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制药公司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
1.文献回顾:回顾现有的科学研究,了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
2.假设形成:基于病毒的生活周期和已知药物靶点,假设新的作用机制可能更有效。
3.实验设计:设计实验室实验来测试新药物候选物对病毒的效果。
4.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实验数据,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临床试验:在遵守伦理准则的前提下,
进行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药物的疗效。
探究与分享
为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2013年秋,习近平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各国实现联动和共同发展的普遍愿望,与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发展之路”、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波兰“琥珀之路”等重大发展规划战略对接。“一带一路”是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它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走向深耕细作的“工笔画”新阶段。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显现,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了解共建“一带一路”的情况,从超前思维的角度分析提出“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远意义。
探究提示
共建“一带一路”,对于应对世界经济困境,开创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不同国家之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着重大意义。
它是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
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也让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得到显现,让新时代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超前思维的意义
示例评析
1、 思维领域的意义(哲学层面)
(1)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
(2)超前思维能使人们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帮助人们规划和调整思路,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
在功能手机时代,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手机主要用于通讯、简单信息浏览等功能。
苹果公司却看到了未来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全面应用的需求,提前布局触屏技术和智能操作系统研发。他们设想未来手机不再只是一个通讯工具,而是集通讯、娱乐、办公、生活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
基于这一前瞻性思考,2007年苹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其他手机厂商随后也纷纷跟近,整个手机市场格局被重塑。苹果凭借其超前思维和相应决策,抓住了移动
互联网发展的巨大机遇。
智能手机的早期布局
二、超前思维的意义
示例评析
2、超前思维的现实意义
培养超前意识,提高超前思维水平,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
(1)个人: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
(2)企业:有利于企业开发供给侧的
产品和市场,
(3)社会:有利于社会绘制更为全面
合理的服务蓝图,
(4)国家: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动经济社会的
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行业都在不断涌现新的技术和工具。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提前学习深度学习算法、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就能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占据先机。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大规模招聘人工智能相关岗位人才时,那些早已具备扎实专业技能的人就可以迅速进入理想的工作岗位,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而不必像其他人一样从零开始
匆忙学习,追赶行业发展的步伐。
提前学习新兴技能
知识总结
①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把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结合起来,以实践问题为导向开展创新。
②继承前人和他人的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
③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迁移和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运用联想思维,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
④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揭示事物可能存在的其他性质和关系, 可能具有的其他功能与作用,揭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事物的整体发展。
⑤发挥逆向思维的作用,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必须掌握正向思维的“正”,要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⑥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不确定性。要运用矛盾分析法、推理和想象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注重调查研究。培养超前意识,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⑦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则基本要求,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科学的推理方法。
⑧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如: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辩证否定观……(新融合知识,补充)
如何培养/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超前思维的
方法和意义
超前思维的方法
超前思维的意义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
要注重调查研究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哲学意义
现实意义
A能动的认识世界,成功的改造世界;
B通过前瞻性思考,进行正确的决策,
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
个人: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
企业:开发产品和市场
社会、国家:绘制蓝图、
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持续健康发展。
1、近年来,随着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日益走向平民化。有些大学生意识到客观形势的变化,能够“放下架子”及早地走入基层锻炼,积累经验,做到了先人一步,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胜人一筹。材料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
①超前意识要有自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意识
②“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特有的、基本的品质
③立足于科学思维是对事物作出预测的先决条件
④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正确决策,抓住发展先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课堂测试
解析
本题考查超前思维的知识。
①④:随着就业形势变化,有些大学生能够做到先人一步,从基层工作做起,有利于在竞争中赢得优势,这正是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超前意识的体现,超前思维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正确决策,抓住发展的先机,①④观点符合题意。
②:善于反思、勇于质疑是超前思维的基本品质,②说法错误。
③: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和预测的先决条件是立足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课堂测试
2.近日,媒体发布了一项针对 2 万多名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学生中 40.9%不会洗衣服,42.8%不会煮面条,63.2%不会炒菜……如果对高中学生加强劳动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下列正确的是( )
①选择劳动项目要坚持适度原则,科学设计劳动强度、频度、难度、深度
②可采用完全归纳法找出中小学生缺乏的劳动技能,在高中阶段进行提升
③先聚合再发散,用职业体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激发劳动兴趣
④以超前思维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劳动观,为未来形成职业素养打下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课堂测试
解析
①:加强高中学生的劳动教育,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特点、学校特色和地域特点,坚持适度原则,科学设计劳动强度、频度、难度、深度,提高劳动项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①符合题意。
②:完全归纳法是指把研究对象一一都考查到了而推出结论的归纳法,采用完全归纳法找出中小学生缺乏的劳动技能的做法不切实际,②排除。
③:用职业体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激发劳动兴趣,运用了发散思维方法,并非是“先聚合再发散”,③排除。
④:学生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加强劳动教育,这是以超前思维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劳动观,为未来形成职业素养打下基础,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课堂测试
3.大家现在都知道,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代数方程都能得出以初等形式表达的解,但五次(及以上)就不行,这是前人经过严格论证得出的结论。如果你对代数学没有深入的研究、不了解一些数学大师,比如高斯、拉格朗日等毕生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没有阅读伽罗华发表的开创性的论文,不知道数学中有“群论”这一理论及其应用,只是简单地怀疑且坚持抱定“我就是要找出五次方程的解”态度,是不会有结果的。这说明( )
①创新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
②科学灵感只有在勤奋和不断努力中才会产生
③已经被证明的真理是不能无根据地怀疑和推翻的
④不敢质疑,就不会有超前意识,更不会有超前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课堂测试
解析
①③:只是简单地怀疑且坚持抱定“我就是要找出五次方程的解”态度,是不会有结果的,这说明创新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也说明已经被证明的真理是不能无根据地怀疑和推翻的,①③符合题意。
②:科学灵感属于正确的意识,来自于客观存在,来自于实践,并不是“只有在勤奋和不断努力中才会产生”,②错误。
④:意识具有预见性,并不是“不敢质疑,就不会有超前意识,更不会有超前思维”,④排除。
故本题选 B。
课堂测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