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以漫画形式呈现历史,会让历史更加生动。如下图漫画描绘的场景发生于北宋初年,赵匡胤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君臣关系 B.促进吏治改革 C.加强中央集权 D.完善福利制度
2.苏辙《栾城集》中道:澶渊之盟后,“(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B.宋辽之间解决了严重的民族矛盾
C.北方生产落后无力实现国家统一 D.南方爱好和平不愿战争完成统一
3.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有如下叙述。材料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
(女真人)击败了①在东北地区居统治地位的游牧民族,②宋王为之鼓舞,决定收复此地……结果,导致了(女真人对)中国北部大规模的入侵。宋朝防御土崩瓦解,③朝廷只得留在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
A.金 北宋 南宋 B.金 南宋 北宋
C.辽 北宋 南宋 D.辽 南宋 北宋
5.明朝人文征明在《满江红·拂拭残碑》一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 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
③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④岳飞的遭遇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面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浙江龙泉冰裂纹瓷器 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 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7.“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成为最主要的粮仓
C.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8.如图“?”处应该填写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夏灭亡 B.北宋灭亡 C.金灭亡 D.元朝统一全国
9.1271年,他发布《建国号诏》,正式定国号为大元,取自《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下列关于该王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定国号的是成吉思汗 B.山东、山西同属一个行省
C.实行四等人制的民族政策 D.台湾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10.《元史》记载:至元初,立总制院,而领以国师。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材料说明( )
A.宣政院设置于唐朝 B.宋朝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C.西藏归于中央政府管辖始于唐朝 D.元朝宣政院管理西藏的军务民政
1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 )
A.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B.宋朝设立市舶司
C.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D.元朝设立宣政院
12.下面是宋代勾栏百戏说唱图。这反映了宋代( )
A.崇尚重文轻武 B.商品经济发达
C.中外交流频繁 D.娱乐生活丰富
13.李清照的作品在北宋灭亡以后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辛弃疾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词作之中。这都反映了宋词( )
A.风格千变万化 B.形式便于歌唱
C.艺术价值较高 D.反映社会现实
14.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中有利于人类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是( )
A.火药、指南针 B.指南针、印刷术
C.印刷术、造纸术 D.火药、造纸术
15.《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这佐证了( )
A.宋代商业的繁荣 B.宋代海外贸易的发达
C.元代繁华的都市生活 D.元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共55分)
16为巩固统治,有效治理国家,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制度创新】
材料一 宋代儿童启蒙教育读物《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表明宋朝读书风气盛行,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人社会观念的变化与宋代采取的什么治国之策相关,谈谈这一政策的积极作用。(3分)
材料二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人才选拔录取的范围放宽了,名额也成倍增长,逐渐形成了庞大的文官制度,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宋代的考试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在考试内容上也进行改革,加大对儒家经典义理的阐释,提高语言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编自《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演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7分)
【治国智慧】
材料三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3)材料三中在陈桥兵变披上旒冕的是谁?“杯酒之间销兵权”是宋初统治者在军事方面为强化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之一,除此之外,宋朝统治者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还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材料四 恰在此时,任权三司使的曾布对治平(宋英宗年号1064—1067年)、熙宁(宋神宗年号1068—1077年)两朝的财赋收支数进行统计比较,得出了“朝廷支费多于前日,致财用阙乏,收入之数不足为出”的结论。时隔不久,熙宁十年八月,权发遣三司使李承之又奏:“三司近岁以来,财货匮乏为甚,计月支给犹惧不足”,“国用如此,可不深虑”。
——摘编自仝鲁闽《北宋熙丰变法时期货币政策探微》
(4)依据材料四,宋神宗统治时期面临怎样的统治危机?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变法措施,其在经济方面的具体措施有哪些?(4分)
17.伟大的祖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从古至今,我国成功的民族政策、良好的对外关系令许多国家称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政权并立】
材料一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皇帝,定都兴庆府,后创制了文字。1115年,女真的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体制。
(1)材料一分别阐述了我国历史上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两个政权的名称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二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
(2)请写出材料二中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4分)
【民族交融】
材料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写怀》
(3)材料三描述的内容与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关?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最后被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灭亡?(4分)
材料四 元朝时,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开发了边疆;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人等杂居相处;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来到中国定居,与汉、蒙古、畏兀儿等人,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
(4)材料四反映了元朝时期通过迁徙杂居等形式,形成了新的民族。该民族指的是哪个民族?(2分)
【走向统一】
材料五 两宋时期,各个政权间不管是战争还是议和,客观上都大大促进了民族交融,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着。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什么?它的统一有何重大意义?(4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南方地区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 ,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发展迅速,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制瓷业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各具特色。南宋时,A 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造船业 B 、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C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配备了D 。
①开封 ②江南地区 ③广州 ④船坞 ⑤市舶司 ⑥指南针
材料三 史料三则
史料1: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 史料2:南宋持罗盘陶俑 在南宋政府每年近一亿贯的财政收入中,来自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的收入最高贡献了340万贯。史料3:吴钩《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
材料四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横线处写出宋代从越南引进的优良稻种名称。根据材料,归纳两宋时期农业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变化。(6分)
(2)请从材料二表格下的①—⑥内容中选择正确的4项,并将其序号填入表格A、B、C、D相应位置。(4分)
(3)请指出材料三中三则史料的类型,三则史料反映了宋朝怎样的经济状况?(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代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4分)
参考答案
一、1-5 CACCC 6-10 BADCD 11-15 CDDCD
16.(1)政策:崇文抑武国策。(1分)积极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2分)
(2)特点:录取范围扩大;名额增加;重视文官;公正严谨;注重儒学义理;注重语言表达能力;考试内容注重实用。(每点1分)
(3)赵匡胤。(1分)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任期制;(1分)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1分)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1分)
(4)问题:国家财政入不敷出。(2分)措施: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17.(1)西夏、(2分)金。(2分)
(2)①辽;(2分)②金。(2分)
(3)岳飞抗金。(2分)蒙古。(2分)
(4)回回。(2分)
(5)元朝。(2分)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
18.(1)稻种:占城稻。(2分)
变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实行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引进早稻优良品种,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户,促进了商业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2)内容:A—②;B—③;C—④;D—⑥(每空1分)
(3)史料1:实物史料;史料2:实物史料;史料3:文献资料。(每点1分)
经济状况:宋朝海外贸易繁荣。(2分)
(4)启示:经济发展要有充足的劳动力;要有先进的生产技术;要有比较安定的社会秩序;统治者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