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政治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3第一课至第八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表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团结还是分裂?和平还是冲突?合作还是对抗?再次成为时代之问。我的回答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这一论述体现①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②思维能够透过事物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③思维是以联想和想象来反映认识对象的④思维能够正确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并达到预期的目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但必须通过看“热闹”才能看出“门道”,只会看“热闹”,不注意思考也是看不出“门道”的。这说明①热闹”与“门道”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②思维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并反作用于实践③事物的本质规律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④抽象思维比形象思维更深刻、更具现实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北风行》。“大如席”既表现出雪花大而密的特点,也写出了燕地山川的赛苦难耐,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百姓生死的强烈隐忧。诗人。对“雪”的认识①属于形象思维,揭示了事物的本质②具有思维表达的情感性③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④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高二政治第1页(共6页)】4.“逻辑”是一个外来词,它是英文Logc的音译,而英文Logc又源于希腊文“逻各斯”,其原意是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关于“逻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逻辑课”中的“逻辑”指的逻辑学或逻辑知识②狭义逻辑学是指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③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保障思维具体内容的真实性④同一思维过程中转移话题违背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某校高二某班围绕“学校应不应该禁止学生将手机带人课堂”这一话题举办讨论会,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其中,甲同学说:“我赞成禁止手机进课堂的观点,中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可是,手机也是一种学习工具。所以,我也不赞成禁止手机进课堂的观点。”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来看,下列与甲同学观点所犯错误相同的是①我早餐不喜欢吃面食,但是我喜欢吃手抓饼②高中生活太苦了,三年一晃就要毕业了③生活里有诗和远方,也不缺少脚踏实地④秋高气爽,天上偶尔飘过一两朵白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角度看,下列选项与庄子所犯逻辑错误一致的是①火车进站了,有个小伙子抢先上了车,一看,座无虚席。他就厚着脸皮硬往一位老大爷身边挤座儿。老大爷不高兴了,说:“小伙子,别硬坐了,座位已经满了。”小伙子嬉皮笑脸地说:“老大爷,没办法,我买的就是‘硬座'票。”②经过修建工人的抢修,南山路下水道的淤塞现象终于彻底解决了。现在,这条路除了有一小段还在加紧施工外,其余地段的排水系统已经畅通无阻③有人说,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作品的社会效果问题。所谓作品的社会效果,就是对社会实践有利,还是有害。在这个问题上,用票房价值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是不对的;当然,不用票房价值作为主要衡量标准也是不对的④有个小朋友在看一幅画,画面是一个人在聚精会神地射击。这个小朋友问他的爷爷:“爷爷,为什么打枪时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爷爷回答:“如果两只眼都闭上,就什么也看不见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纷繁复杂的形势,只有不断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抓住关键、找准重点、解决问题,才能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离不开学习科学思维,这是因为学习科学思维①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②有利于我们杜绝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③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指导更好地改造世界④有利于我们提升思维品质,直接推动事物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讲到概念,总会涉及不同概念在所指范围上的关系。下列关于概念之间外延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属种关系②“山西省省会”与“太原”一全同关系③“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一反对关系④“正数”与“负数”一矛盾关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高二政治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