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选择题1.(2024·黑龙江伊春高一校考期末)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根本决定因素是(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B.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C.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D.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2024·河北张家口高一联考)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制度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具体体现。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在于( )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③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产权的有效激励和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2024·江苏宿迁高二统考期末)2024年1月4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该计划指出,要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促进数据要素的发展( )A.可以健全按要素分配的机制,缩小劳动者的收入差距B.有利于大力提高数据要素分配收益在再分配中的比重C.旨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D.能够凸显数据要素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的重要作用4.(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023年以来,财政部延续、优化、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将涉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到期税费优惠政策统一延续到2027年底;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减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三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退税……这些政策的落实( )①减轻了企业的运营负担,助力发展 ②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善民生 ③在初次分配中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 ④发挥了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2024·海南二模)下表为2023年J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情况:项目 2022年(元) 2023年(元) 增速(%)工资性收入 20 388 21 387 4.9经营净收入 6 324 6 578 4.0财产净收入 814 856 5.2转移净收入 2 092 2 236 6.9可支配收入 29 618 31 057 4.9根据上表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该地加大财政投入,使高水平社会保障再上新台阶 ②劳动性收入是该地农村常住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③该地创新土地所有权流转方式,挖掘增收潜力 ④该地加强政策激励,激活农村生产要素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6.(2024·山东泰安高一统考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实现共同富裕,需要( )①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②提倡奉献,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③实现平均分配,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④利用转移支付手段,消除收入差距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7.(2024·河南信阳高一开学考试)2024年1月7日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指出,要以“消费促进年”为主线,办好各类促消费活动。对此,下列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举措是( )①重视发挥再分配作用,建设高福利型社会 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消费需求 ③提高劳动报酬,增强消费信心 ④取消过高收入,促进公平消费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8.(2024·全国高一校联考开学考试)2023年中国经济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 260 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6 542元,比上年增长6.0%。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7 261元,比上年增长5.4%。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3.6%和8.4%。农村居民家庭外出从业人员人均寄回带回收入比上年增长8.4%。由此可以推知,我国( )①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②不断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样化 ③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9.(2024·云南德宏高一统考期末)“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此,浙江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分好蛋糕”。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再分配措施是( )①逐步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强化税收对收入的调节 ③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④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0.(2024·广西高一校联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需要( )①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②采取更多有效措施促进经济高速增长③扶持农村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组织④依法保护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1.(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2022年1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启动。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所有省份完成基金财务系统部省对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本账”基本形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五统一”,即统一缴费政策、统一基金收支管理、统一待遇调整、统一信息系统、统一经办服务管理。这有利于( )①实现数据集中管理,提升数据要素价值②加大社会保险费对个人所得税的抵减作用③实时查询缴费信息,在线申领社会救助金④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公平化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2.(2024·浙江高三联考)博雅村有村办企业“博雅辣椒加工厂”,村民以户为单位持有企业的部分股份,一些村民也是企业职工。近5年来效益相对稳定,为村集体积累了300多万元的资金。以下对博雅辣椒加工厂认识正确的有( )①变革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②探索了股份制的实现形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③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村民的劳动性收入 ④村民变股东,有利于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13.(2024·云南德宏高一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日,德宏州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传来好消息,九保村2023年最后一笔村集体经济收入到账,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大关。九保村位于城郊结合处,是梁河县打造的“五大旅游小镇”之一九保古镇所在地。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九保村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将闲置土地租给当地种养殖大户、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土地流转服务;通过盘活闲置的办公场所、仿古式综合服务楼等集体资源,以租赁经营方式取得村级集体经济的“丰收”。在领办专业合作社过程中,立足本地产业特点,因地制宜推动农村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以储备土地入股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发展水稻种植;通过直播带货、与挂钩帮扶单位合作,销售果脯、大米、干豆片、回龙茶等本地农特产品,帮助农户拓宽销路,让农特产品“漫步云端”、走出德宏。九保村的一系列措施解锁了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新密码”。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知识分析梁河县九保村的成功坚持了什么分配制度,这一分配制度对九保村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14.(2024·安徽芜湖高一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使城镇居民增收渠道日益拓宽,某班学生小郑以“家庭收入情况”为主题,展开调查。家庭收入来源 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小郑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 示例:工资奖金属于劳动性收入。小郑的妈妈是一家外资企业的总经理,除年薪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 ①年薪属于______②股票分红属于______小郑的叔叔是农民,除了转让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获得的一定收入,还自己开办了一个“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 ③转让承包经营权属于________④“农家乐”收入属于______小郑哥哥是私营企业的员工,除了工资,业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⑤转让收入属于______小郑大伯父是残疾人,无法务工,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发放的低保金和残疾补贴。 ⑥低保金和残疾补贴属于______上面是小郑整理的家庭成员收入情况调查表。请你依据示例将空白处填写完整。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1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选择题1.【解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根本决定因素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决定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C不符合题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因此不是其决定因素,D错误。故本题选A。2.【解析】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是按劳分配的内容和要求,不是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①不合题意。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在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③说法正确。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产权的有效激励和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其不是按劳分配的原因,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3.【解析】 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这一《行动计划》的出台是为了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C正确。让数据参与分配,这属于初次分配,可能会拉大收入差距,A、B错误。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D错误。故本题选C。4.【解析】 将涉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到期税费优惠政策延长,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减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运营负担,激发市场活力,①正确。提高三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实施换购房个人所得税退税等优惠政策,有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善民生,②正确。减税降费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不是初次分配,③错误。这些政策的落实有利于政府进行科学调控,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④错误。故本题选A。5.【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J市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没有体现高水平社会保障,①不符合题意。由表格数据可知,J市农村常住居民的收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劳动性收入是该地农村常住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②符合题意。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所有,不能流转,可流转的是农村土地经营权,③排除。J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财产净收入相对较低。对此,该地应加强政策激励,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从而增加农民的财产净收入,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6.【解析】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①正确。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提倡奉献,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②正确。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不是平均分配,③错误。利用转移支付手段,缩小收入差距,而不是消除收入差距,④错误。故本题选A。7.【解析】 促消费可以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增加收入,增强消费的基础,也可以从供给端入手,通过结构性改革创造新的消费需求,②③符合题意。社会保障水平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超越经济发展,片面追求高福利,会因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为支撑而无法维持,①错误。应该是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④错误。故本题选C。8.【解析】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 260 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6 542元,比上年增长6.0%等材料,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①正确。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6 542元,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7 261元等材料,体现了不断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样化,②正确。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居民收入增加,收入渠道拓宽,未体现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9.【解析】 ①属于初次分配,故不符合题意;再分配实施的主体是国家。强化税收对收入的调节,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都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也都是属于再分配的措施,②④符合题意;③属于第三次分配,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0.【解析】 扶持农村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组织和依法保护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能够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③④正确。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没有涉及按生产要素分配,①排除。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②错误。故本题选D。11.【解析】 养老保险基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五统一”,有助于统一数据,实现全国养老保险数据的集中管理,提升数据要素价值,发挥全国汇聚数据优势,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加大社会保险费对个人所得税的抵减作用,②排除。养老保险属于社会保险的一种,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保险,而非社会救助,③排除。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既无地区差别,也无行业差别,充分体现制度公平,有利于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利用效率,改善公共服务能力,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2.【解析】 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的表述不准确,①排除。材料中并不涉及“探索股份制的实现形式”,②不符合题意。博雅辣椒加工厂,村民以户为单位持有企业的部分股份,村民变股东,有利于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一些村民也是企业职工,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村民的劳动性收入,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二、非选择题13.【答案】 ①梁河县九保村的成功在于坚持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壮大集体经济、盘活闲置资源、成立专业合作社,坚持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让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让其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极大地促进了梁河县九保村的经济发展。【分析】 背景素材:梁河县九保村的发展考点考查: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需要调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九保村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将闲置土地租给当地种养殖大户、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土地流转服务→可联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关键词②:通过盘活闲置的办公场所、仿古式综合服务楼等集体资源,以租赁经营方式取得村级集体经济的“丰收”→可联系壮大集体经济,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4.【答案】 ①劳动性收入 ②财产性收入 ③财产性收入 ④经营性收入 ⑤财产性收入 ⑥转移性收入【分析】 背景素材:小郑一家的家庭收入考点考查:我国居民收入来源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回答此类主观题,一般需要结合理论和材料进行回答。需要调用“我国居民收入来源”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小郑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可联系劳动性收入;关键词②:小郑妈妈是一家外资企业的总经理,其年薪→可联系劳动性收入;股票分红→可联系财产性收入;关键词③:小郑叔叔转让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获取的土地流转收入→可联系财产性收入;经营“农家乐”的收入→可联系经营性收入;关键词④:小郑哥哥转让个人发明专利技术获得的收入→可联系财产性收入;关键词⑤:小吕大伯父是残疾人,获得国家发放的低保金和残疾补贴→可联系转移性收入。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