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2框我国的社会保障一、选择题1.(2024·安徽高一校联考)下面的漫画意在表达(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础B.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C.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涵盖社会成员的所有权益D.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关系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2.(2024·江苏常州高一统考期末)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形式组成。下列社会保障形式对应正确的是( )A.国家将罕见病患者用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社会优抚B.国家对复员军人、退伍军人实行物质照顾——社会福利C.因交通事故造成车辆损伤获得的保险赔偿——社会保险D.政府向地震受灾群众发放必要的生活物资——社会救助3.(2024·山东枣庄高一统考期末)2023年医保药品目录谈判中,加大了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共有143个目录外药品参加,其中121个谈判、竞价成功,平均降价61.7%。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因素,预计未来两年将为患者减负超400亿元。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满足患者较高层次的医疗需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②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③筑牢了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④有利于推动创新药企的积极性,推动医药行业创新发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2024·陕西西安高一校联考期末)对于在校学生有条件的建议购买学平险和居民医保,学平险保障的是意外身故/伤残意外医疗,医保保障的是意外事故和疾病,此外居民医保不能全部报销意外医疗费用,学平险可以对医保不能报销的意外医疗进行进一步报销。这两种保险( )A.都是居民投资理财的选择B.都要遵循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C.都只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D.都体现了社会互助,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5.(2024·山西长治高一校联考期末)2023年12月,甘肃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2月24日,社会各界捐款116 593.34万元,中央和国家部委下拨资金69 338.34万元,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活。由此可见( )①第三次分配有利于救助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②社会救助有利于保障灾区居民最低生活水平③公益慈善捐赠是重要的补充性社会保障形式④社会福利有助于灾区居民生活质量得以改善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6.(2024·广西百色高一校考)习近平强调,按照“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总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 )①确保每个公民享有完全一样的社会保障权益 ②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③搞好慈善活动 ④做到权责分明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7.(2024·天津高三校联考期末)《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于2023年11月25日正式落地。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让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是落实二十大精神的一项利民举措。自2023年起,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新增个人养老金抵扣项,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切实减轻个人所得税负担 ②构筑应对老年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③拓宽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 ④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增强人民获得感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8.(2024·广东深圳统考一模)一张薄薄的社保卡寄托着浓浓的民生情。求职者可以在社保卡上登记参保、领用职业培训券,失业人员足不出户即可申领失业保险金或失业补助金,老年人通过电子社保卡“刷脸”方式就能进行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等。可见,社保卡( )①发挥了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 ②带来了便捷充分的民生服务 ③化解了社会成员的失业危机 ④承载了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9.(2024·全国高一校联考开学考试)为解决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托养、家庭无障碍改造等难题,河北省持续推进精准助残服务工程,截至2023年8月底,全省已为残疾人提供服务26万余人次,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全省开展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筛查,为9 071名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服务,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26.5万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康复服务率达91.69%。河北省上述举措( )①丰富社会救助形式,保障残疾人最低生活水平②通过社会优抚,对特殊群体给予物质和精神照顾③体现了政府优化公共服务,不断增进民生福祉④通过增加社会福利,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0.(2024·江苏宿迁高二统考期末)为满足跨省流动人口的医保结算需求,某市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全市236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异地就医结算功能,提供跨省直接结算服务,越来越多的参保患者享受到跨省直接结算的便利。该市这一做法( )A.完善医保服务,维护弱势群体利益B.坚持人民至上,显现医保惠民实效C.健全社会保险,提升医疗保障水平D.降低医疗风险,彰显社会公平正义11.(2024·河北唐山高一统考期末)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是社会保险体系的“最后一公里”,明确经办机构职责,在服务人民群众、落实民生政策、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保险经办条例》于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此条例的施行( )①有利于丰富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②能够提升经办服务的规范性,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③有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 ④有效发挥社会保险满足被保险人较高层次需求的作用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2.(2024·湖南长沙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某市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化投资”的建设路径,因地制宜构建为老助餐服务网络。鼓励支持街道机关食堂、有条件的社区利用社区闲置用房和有意愿、热心公益的社会个体餐馆建设长者餐厅,研究开发特色老年餐,并根据老人需求发展助餐送餐服务。此举有利于( )①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②完善再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③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养老事业,减轻政府财政负担④建立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13.(2024·云南昆明高一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图为2018—2022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以及GDP总量图。注:①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近五年来,我国社会保障支出金额年平均增速为28.8%,同期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速为15.6%。②据世界银行2022年度报告统计:2022年中国社会保障性支出占GDP比重为3.02%,同期发达国家这一支出占比平均值为26.75%。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并作出战略部署。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唐霁松指出,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9月底,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7.24万亿元,基金年度收支规模超过13万亿元。基本医疗(含生育保险) 基金累计结余也达到了约4万亿元,基金年度收支规模超过5万亿元。(1)概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保障对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14.(2024·辽宁本溪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10年来,山西省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截至2021年底,山西省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 653万人、504万人、640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超过95%,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社会救助托底保障越来越有力。2012年—2022年,山西省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38.7亿元,全省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628元和496元,分别提高了1倍和2.3倍,114.5万城乡低保对象、13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52.8万脱贫人口通过社会救助兜底。结合材料,运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知识,说明山西省做法的正确性。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2框我国的社会保障一、选择题1.【解析】 漫画显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覆盖全民,这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关系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D正确。漫画没有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系,A与题意不符。漫画强调社会保障体系要覆盖全民,没有体现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B与题意不符。漫画强调社会保障体系要覆盖全民,而不是涵盖社会成员的“所有权益”,C错误。故本题选D。2.【解析】 国家将罕见病患者用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这属于社会保险,而不属于社会优抚,A错误。社会优抚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国家对复员军人、退伍军人实行物质照顾属于社会优抚,不属于社会福利,B错误。因交通事故造成车辆损伤获得的保险赔偿,这属于商业保险,C错误。社会救助是指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政府向地震受灾群众发放必要的生活物资,这属于社会救助,D正确。故本题选D。3.【解析】 2023年医保药品目录谈判中,加大了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该做法有利于满足患者较高层次的医疗需求,但不能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①说法错误。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因素,预计未来两年将为患者减负超400亿元,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正确。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③不选。2023年医保药品目录谈判中,加大了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共有143个目录外药品参加,其中121个谈判、竞价成功,平均降价61.7%,这有利于推动创新药企积极性提高,推动医药行业创新发展,④正确。故本题选D。4.【解析】 居民医保属于社会保险,不是居民投资理财的选择,A错误。居民医保属于社会保险,商业保险要遵循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B错误。社会保险只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商业保险满足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C错误。无论社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都体现了社会互助,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D正确。故本题选D。5.【解析】 慈善捐赠属于第三次分配。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活,这说明第三次分配有利于救助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①符合题意。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不能维持基本生活,或者遭受急难事故、自然灾害的公民,给予一定物质帮助和服务的制度。甘肃积石山县地震发生后,中央和国家部委下拨资金,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活,这说明社会救助有利于保障灾区居民最低生活水平,②符合题意。公益慈善捐赠属于第三次分配,社会保障属于再分配,③说法错误。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福利津贴。材料体现的是社会救助,没有涉及社会福利,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6.【解析】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而不是确保每个公民享有完全一样的社会保障权益,①错误。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②正确。搞好慈善活动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直接联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是国家,搞好慈善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各界,③不符合题意。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因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做到权责清晰,④正确。故本题选D。7.【解析】 自2023年起,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新增个人养老金抵扣项,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这一举措有利于切实减轻个人所得税负担,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增强人民获得感,①④符合题意。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材料中措施有助于应对老年化,但与构筑应对老年化的最后一道防线无关,②排除。材料强调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没有涉及拓宽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8.【解析】 社会保障体系是民生保障的安全网,故①排除;求职者可以在社保卡上登记参保、领用职业培训券,失业人员足不出户即可申领失业保险金或失业补助金,老年人通过电子社保卡“刷脸”方式就能进行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等。这体现了社保卡带来了便捷充分的民生服务,承载了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故②④符合题意;通过社保卡,失业人员足不出户即可申领失业保险金或失业补助金,有助于度过失业危机,但这并不是化解了社会成员的失业危机,故③排除。故本题选C。9.【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丰富社会救助形式,①错误。社会优抚的对象是现役军人、复原退伍军人等,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优抚,②错误。河北省持续推进精准助残服务工程等材料体现了政府优化公共服务,不断增进民生福祉,③正确。材料“为解决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托养、家庭无障碍改造等难题”体现了通过增加社会福利,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④正确。故本题选D。10.【解析】 医疗保险的保障对象是所有参加医疗保险的成员,不一定是弱势群体,故A不选。材料中指出某市为满足跨省流动人口的医保结算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范围,提供跨省直接结算服务,这一做法坚持人民至上,显现医保惠民实效,故B正确。完善医保服务,不能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故C不选。异地门诊慢性病直接结算服务能够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但不能降低医疗风险,故D不选。故本题选B。11.【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不涉及丰富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①不符合题意。《条例》明确经办机构职责,在服务人民群众落实民生政策、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有利于提升经办服务的规范性,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有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②③正确。商业保险满足被保险人较高层次需求,④错误。故本题选B。12.【解析】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化投资”的助餐服务网络,可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①③符合题意。此举不属于再分配,且与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关,②排除。④选项的说法夸大了助餐服务网络的作用,排除。故本题选A。二、非选择题13.【答案】 (1)①2018—2022年,我国GDP及社会保障性支出均呈上涨趋势,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性支出逐渐增加,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物质基础。②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年均增速较快,高于同期发达国家,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2)①社会保障是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共同富裕是社会保障的最终目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②社会保障是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社会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社会条件。③社会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社会保障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解析】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图表题,具体结合图表进行信息解读。第二步:审图表。审图表标题、图表数据和注。关键词①:下图为2018—2022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以及GDP总量图→可联系教材知识:2018—2022年,我国GDP及社会保障性支出均呈上涨趋势,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性支出逐渐增加,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物质基础。关键词②:近五年来,我国社会保障支出金额年平均增速为28.8%,同期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速为15.6%。据世界银行2022年度报告统计:2022年中国社会保障性支出占GDP比重为3.02%,同期发达国家这一支出占比平均值为26.75%→可联系教材知识: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年均增速较快,高于同期发达国家,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图表信息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联系教材:社会保障是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共同富裕是社会保障的最终目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关键词②: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可联系教材:社会保障是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社会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社会条件。关键词③: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9月底,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7.24万亿元,基金年度收支规模超过13万亿元→可联系教材: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4.【答案】 ①山西省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使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②山西省持续扩大社保覆盖范围,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了公平对待每个公民确保其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③山西省发挥社会救助托底保障作用,保障困难人员基本生活,坚持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分析】 背景素材:山西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考点考查:我国的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析山西省做法的正确性,要运用教材中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分析说明。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10年来,山西省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可联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使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关键信息②:社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可联系公平对待每个公民确保其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关键信息③:社会救助托底保障越来越有力→可联系发挥社会救助托底保障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信息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