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最初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两弹”现即指一弹是指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是指人造地球卫星核弹(原子弹和氢弹)核弹(原子弹和氢弹)人造地球卫星导弹1.含义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4年1966年1967年1970年第5个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国家第4个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2.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结合材料,分析新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材料一:1950年11月30日,美国合众社报道,杜鲁门总统说:“他已考虑同朝鲜战场有联系的原子弹问题。” ……1953年年初,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唐国东:《中国载人航天之路》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999年)材料二: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①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②保卫国家安全,增强国防防御实力③提高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3.原因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钱学森(1911-2009)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火箭之王”。早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曾说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他,也不会放他回中国。”4.代表人物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钱学森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1947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第9天就启程回国。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奠基者。中国原子弹历时5年,氢弹历时2年8个月法国原子弹耗时15年,氢弹8年6个月苏联原子弹耗时6年9个月,氢弹4年美国原子弹历时6年,氢弹7年3个月>>4.代表人物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邓稼先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材料三:邓稼先领导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用的手摇计算机材料二:金银滩草原模拟场景材料一:由于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苏联撕毁了与我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将重要图纸资料全部带走,并停止提供原来订购的配套设备,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损失②环境艰苦③设备落后①缺技术、缺指导、缺设备5.困难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999年9月18日,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将“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6.“两弹一星”精神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材料二: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是中国人民在加强国防力量、反对美帝国主义核讹诈和核威胁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材料一:原子弹爆炸中爆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这一轰鸣声,是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短短几年间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创造的奇迹,为洗雪多年来中国遭到的屈辱发出了怒吼!这一声轰鸣圆了中国第一梦! ——姚明勤《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那一天》(1)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2)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材料三: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法国评价(3)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7.意义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2003年(神州五号)2008年(神州七号)2021年(神州十二号)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神州十二号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已的空间站。1999年(神州一号)8.航天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8.航天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指什么?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从1964年开始,他5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袁隆平珍贵的700多株秧苗被全部拔除毁坏,凭借在一口废井里找到仅存的5根秧苗,他依旧继续坚持试验,终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1.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袁隆平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xi ā n)型杂交水稻意义: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比较项目 杂交水稻 普通水稻全生育期 约140.7天 约150天产量 平均亩产约750公斤 平均亩产约500公斤株高 约110-120厘米 约120厘米每穗总粒数 238.2粒 200粒结实率 78.3% 75%抗性 自身抗性强,具有综合抗性。抗倒伏、耐热、抗寒 缺乏综合抗性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由蚊子叮咬传播,其独特症状为间歇性发冷发热。如不及时治疗,疟疾可通过破坏对重要器官的供血而致人死亡。疟疾是当今危害人类的流行病杀手之一。全世界约有40%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域,仅2020年,全球大致有2.41亿疟疾病例,疟疾死亡人数约为62.7万人,其中90%的病例来自非洲大陆。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2.屠呦呦与青蒿素屠呦呦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第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2.屠呦呦与青蒿素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话剧《茶馆》《红岩》《青春之歌》《东方红》《英雄儿女》《林则徐》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文化领域出现了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优秀作品。三、文化事业的发展1.双百方针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红高粱家族》《檀香刑》《蛙》 《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代表作品获奖理由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三、文化事业的发展2.莫言特点: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材料研读: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影响:文化事业日益繁荣,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三、文化事业的发展3.新时代建设科技成就文化发展课堂小结“两弹一星”:钱学森、邓稼先载人航天农业——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医学——屠呦呦青蒿素改革开放前:“双百方针”改革开放后: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新时代以来:文化自信1.(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新中国的国防实力,铸就了伟大的( )A.抗美援朝精神 B.铁人精神C.红旗渠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2.(2024·云南·中考真题)陈能宽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在1964年10月16日写到:“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这里的“春雷”指的是(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 D.“辽宁舰”航空母舰交接入列DA中考链接3.(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如果(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材料表明,“两弹一星”的成功(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推动我国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C.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D.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4.(2024·河北·中考真题)下面两幅图片所示人物作出的杰出贡献,都有利于我国( )A.解决粮食问题 B.提升科技水平 C.更新军事装备 D.改革经济体制A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