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课件(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课件(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6.1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6.3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三段论推理
含义
结构
类型
性质判断(直言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又称为直言判断。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如所有、有的)
表示断定对象
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如是/不是
表示断定对象性质
所有的 商品 都是
劳动产品。
肯定判断\否定判断
全称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实物的全部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复习旧知:性质判断
主项
谓项
量项
联项
依据判断的质
依据判断的量
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
注意:
1.肯定判断的联项是“是”,对日常语言表达中,“是”常常被省略或替代。
2.否定判断的联项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省略,但可以被替代。

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性质判断换位推理
(2)必要性: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表达更为恰当和灵活,....
(1)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 肯/否 )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换质法)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1、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换质法
(3)性质判断换质推理的规则:
①不改变主项和量项。( 主量不变 )
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联项)。(变质:肯定 变 否定,把否定 变 肯定)
③换谓项(找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两个谓项必须是矛盾关系:A变非A,B变非B)
进行双重(联、谓项)否定
性质判断换质推理
量项
联项
(是/不是)
主项
谓项
量项
新联项
(不是/是)
主项
新谓项
(与原谓项相矛盾的概念、是非此即彼的)
方法:加“非”或加“不”
练一练:
① 随地吐痰不是道德行为。
② 有些失足青年是可以教育的。
③ 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④ 所有恒星都是发光体
⑤ 有些疾病不是传染的。
换质: 随地吐痰是不道德行为。
换质:有些失足青年不是不可以教育的
换质:所有物体都不是不运动(静止)的
换质:所有恒星都不是非发光体
换质:有些疾病是不传染的
(2)换位推理的必要性:从不同方面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1)换位推理的含义: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3)换位推理的规则:P48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质”不变,即肯定或否定不变)
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量项
联项
主项
谓项
(新)量项
联项
新主项
新谓项
二、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2、性质判断换位推理——换位法
互换
不变
(需要将周延的量项换成不周延的量项,
即需要将全称肯定和单称肯定变成特称肯定,形成新的量项)
(4)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
①周延:……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②不周延: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主项看量项:全、单称周延,特称不周延
谓项看联项:否定周延,
肯定不周延
全、特、单称
肯/否定
结论:1.可以直接进行换位推理的是:全否、单否、特肯。
2.不能进行换位推理的是:特否判断
3.不能直接换位、但可以进行换位推理的:全肯、单肯。(换位后转换为特肯)
4.前提中不周延的,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全否、单否、特肯直接换,特否不能换,全肯、单肯需转换(转换为特肯)



×
练一练:请对下列性质判断进行换位推理
所有走私活动都是违法的
所有侵略战争都不是正义战争
有的金属是液体
有的狗不是金毛
曹操 是 军事家
刘备 不是 汉高祖
有些违法的是走私活动
所有正义战争都不是侵略战争
有的液体是金属
不能进行换位
有个军事家是曹操
汉高祖不是刘备
全否、单否、特肯直接换,特否不能换,全肯、单肯需转换(转换为特肯)
知识小结: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方法 含义 逻辑规则
换 质 法
换 位 法
指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将性质判断的形式结构进行变化,即肯定判断形式与否定判断形式进行互换。
指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将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互换
1、量项和主项不改变
2、联项变: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即改变前提性质判断的质)
3、谓项变: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
1、不改变联项
2、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全肯和单肯需变为特肯)
量项
联项
主项
谓项
进行“双重(联、谓项)否定“
要注意周延的问题
3、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的使用及意义:
(1)使用:在思维活动中,我们可以将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使用,即进行换质位推理或换位质推理。【先后不同,分步进行】
真金是不怕火炼的
真金不是怕火炼的
换质
怕火炼的不是真金
换位
周延
周延
换质位推理
换位质推理
所有无神论者都不是宗教徒
所有宗教徒都不是无神论者
换位
所有宗教徒都是有神论者
换质
周延
周延
(2)意义:正确运用换质位推理,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
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三段论推理
性质判断三段论
1.含义: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结论)的推理。
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2.结构:
①大项(P): 结论中的谓项;
②小项(S): 结论中的主项;
③中项(M): 结论中不出现
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
(中项:推理媒介,联接大小项)
二、三段论推理
①大前提;②小前提;③结论。
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
公共场合是禁止吸烟的,
展览厅是公共场合,
所以展览厅是禁止吸烟。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大项(P)
小项(S)
中项(M)
练一练:请找出以下三段论的大项、小项、中项、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正当防卫是不负刑事责任的,
小张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所以,小张的行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
结论
大项
小项
大前提
大项
小前提
小项
中项
中项
练习1
优秀干部都是廉洁的,
小丽是廉洁的,
所以,小丽是优秀干部。
练习2
结论
大项
大项
中项
中项
大前提
小项
小项
小前提
建议顺序:结论——大项和小项——大前提、小前提——中项
二、三段论推理
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及其逻辑错误
(1)
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三个词(四个意思)
(看中项是否有两个概念)
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我是群众,
◇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小前提
结论
大前提
两个“群众”不是同一个概念
总体(全体看)
大前提中的“群众”概念指的是总体
小前提中的“群众”概念指的是个体
个体(每个成员看)
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那么大项和小项的关系就不能确定(中项:推理媒介,联接大小项)。
主项看量项(量),
全、单周延,特称不周延。
谓项要看联项(质),
否定周延,肯定不周延。
优秀干部都是廉洁的,
小丽是廉洁的,
所以,小丽是优秀干部。
中项“廉洁的”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都不周
,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2)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及其逻辑错误
大项
小项
中项
全称肯定---谓项“廉洁的”不周延。
单称肯定---谓项“廉洁的”不周延。
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班干部都要有集体荣誉感,
我不是班干部,
所以,我用不着有集体荣誉感。
大项不周延
大项周延
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自媒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
自媒体也是娱乐的工具,
所以,娱乐的工具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
主项看量项,
全、单周延,特称不周延。
谓项看联项,
否定周延,肯定不周延。
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3)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及其逻辑错误
小项不周延
小项周延
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不能有两个否定前提,否则就会犯“双否定前提”的错误。
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个否定。
结论为肯定,大前提、小前提都为肯定。
调查报告不是文学作品,
这篇文稿不是调查报告,
所以,这篇文稿是文学作品。
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说明中项与大项、小项都是排斥的不相容关系,起不到确定大项和小项关系媒介作用,所以从前提得到结论没有保真关系。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4)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及其逻辑错误
三段论的逻辑规则 逻辑错误
①推理中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推理项的数量) 四概念
②在前提中中项至少周延一次(中项) ≥1 中项不周延
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大项和小项) 大项不当扩大
小项不当扩大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双否定前提
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及其逻辑错误
【注意1】凡是符合基本规则的三段论,其推理结构就是正确的;违反其中任何一条规则,其推理结构都是不正确的。
【注意2】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前提有一个否定,结论必为否定。结论为否定,前提中有且仅有一个否定。结论为肯定,大前提、小前提都为肯定。
【注意3】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因为会犯“中项不周延”或“两个否定”或“大项不周延”的错误。前提有一特称,结论必为特称。
1.物质是不灭的,
粉笔是物质,
所以,粉笔是不灭的。
3.共青团员都是青年人,
小王是青年人,
所以,小王是共青团员。
2.歌唱家是艺术家,
齐白石不是歌唱家,
所以,齐白石不是艺术家。
4.所有的自然数不是负数,
所有小数不是自然数,
所以,所有小数是负数。
“四概念错误”
“物质”:客观实在, 后者 : 具体物质形态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中不得周延。
“大项不当扩大”
中项“青年人”均为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
“中项不周延”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得出结论
指出下列三段论的逻辑错误
简略方法:先看前提是否有两否定,再看大项、小项、中项的周延问题,最后看词项“四概念”
“艺术家”不周延
“艺术家”周延
4.学习三段论推理规则的作用 /意义
三段论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推理类型。
我们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规则,才能自觉地避免这类推理中的逻辑错误,进而揭露诡辩,维护真理。
拓展:三段论的省略式
日常语言中,三段论往往以省略的形式出现。有以下三种省略的形式:
省略情形 举例 省略的部分
例1: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正义的事业,
所以,中国的改革必定成功。
例2:正义的事业必定成功,所以,中国的改革必定成功。
例3:正义的事业必定成功,
中国的改革是正义的事业
(1)省略了大前提:
“正义的事业必定成功”。
(2)省略了小前提:
“中国的改革是正义的事业”。
(3)省略了结论:
“中国的改革必定成功”。
练一练:《红楼梦》是杰出的古典文学著作,因为《红楼梦》真实地再现了历史。这是一个直言三段论的省略式,它省去了__________,恢复后___________。( )
A.大前提 正确 B.大前提 不正确 C.小前提 正确 D.结论 不正确
B
(1)省略大前提
(2)省略小前提
(3)省略结论
它省去了“真实再现历史的文学著作是杰出的”这一大前提
省略式三段论的检验:还原
①判断省略部分是前提还是结论
②找出“大、小、中项”
③补出省略的部分。
联项:肯定/否定
主项与谓项的位置
性质判断
主项看量项:全、单称周延,特称不周延
谓项看联项:否定周延,肯定不周延
全、特、单称
肯/否定
主量项不变;
变“质”(肯、否);
换“谓”(矛盾概念)
全否、单否、特肯直接换,
特否不能换,
全肯、单肯需转换(转换为特肯)
简略方法:先看前提是否有两否定;再看大项、小项、中项的周延问题;最后看词项“四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