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江苏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分。
1.明清时期,广东岭南地区的人们依靠种植莞香致富,“富者千树,贫者亦数百树”;福建泉州地区种植甘蔗的利润高于种植水稻,所以人们常常“改稻田种蔗”。这些现象反映当时的( )
A. 区域市场联成商业网络 B. 经济作物较多投入市场
C. 商业资本开始操控市场 D. 小农经济已经趋于瓦解
2.战国时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天文历法成就是( )
A. 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B.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
C. 多次观测日食、月食
D. 测定一年中的24节气
3.1954年,商户“鸿茂兴”完成公私合营的改造,它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领域重大变革。这一变革是( )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 D. 城市改革
4.如表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事件(部分),据表可知中国( )
时间 重大事件
1956年 成立了负责导弹技术研究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1972年 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002年 中国科学家成功制造出首枚高性能通用CPU——龙芯一号
2024年 广东青年梁文峰开发了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
A. 重视自主研发 B. 积极开展外交 C. 主张国际合作 D. 主导全球发展
5.在古代埃及,臣民见了国王只能吻他脚前的尘土,若一位驸马被允许吻国王的脚,就会感到莫大荣幸。由此可见,此时埃及( )
A. 国家统一局面形成 B. 王权具有神圣性 C. 等级分化不断加剧 D. 社会矛盾较复杂
6.曾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她所说的“安全网”是指( )
A. 政治制度 B. 科技水平 C. 国防力量 D. 社会保障制度
7.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如图片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图①反映了商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B. 图②中的发明在唐朝开始应用于航海
C. 图③被誉为“天下第一农书”
D. 图④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8.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表明(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C.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史书记载,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汉武帝如此尊重他,主要是因为董仲舒
A. 率领军队攻打匈奴 B. 推动实现大一统
C. 完成出使西域的任务 D. 主张削弱侯国实力
10.如图是某书第一章的目录。与“黄金年代”有关的是( )
百废待兴(公元618-683年)
篡位、叛乱与腐败(公元684-712年)
黄金年代(公元713-755年)
动荡时期(公元756-804年)
恢复时期(公元805-860年)
A. 开皇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11.如图发刊于1898年的法国《小巴黎人》杂志。该漫画反映了( )
A.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 三国干涉还辽成功
C.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D.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12.青岛的五四广场以纪念五四运动而得名,其标志性雕塑(如图)被称为“五四的风”。这是因为( )
A. 青岛是当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地
B. 青岛是当年五四运动的中心地
C. 和青岛相关的问题当时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D. 青岛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而命名的
13.明朝法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者,由所在地政府收养,并严惩不履行收养责任或克扣衣服钱粮的官吏。这反映了统治者( )
A.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B. 杜绝贫富分化的发生
C. 力图建立平等的社会 D. 重视维护社会稳定
14.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英国、法国首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
A. 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 B. 确立君主立宪制 启蒙运动
C. 确立君主立宪制 文艺复兴 D. 工业革命 文艺复兴
15.如图是一本著作的部分目录,请根据事件之间的联系将目录缺失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 )
A. 美国罗斯福新政 B. 赫鲁晓夫改革 C. 欧洲共同体成立 D. 推行福利政策
16.红军长征途中,采取的最有意义的举措是:
A. 改进军湘西为进军贵州 B. 召开遵义会议
C. 以陕甘作为新的根据地 D. 声东击西,四渡赤水
17.某同学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看到如下资料。这些资料可用来研究( )
照片:瓦窑堡会议旧址、进抵平型关的八路军
表格:百团大战战绩统计、敌后战场战绩统计
地图:敌后战场军民大反攻形势图
实物:东北抗日联军反日签名捐款收据、各种版本的《论持久战》
A.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B. 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
C. 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帮助 D. 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18.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是因为他( )
A.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 没有邀请帝国主义国家与会 D. 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声援
19.在希腊语中,政治、政府、宪法、政治家这些概念都是从城邦这个观念中衍生出来的,例如政治这个词,就是指处理城邦事务的技能。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那么,雅典城邦为直接民主提供的条件是( )
A. 城邦公民不从事劳动,闲暇时间多 B. 城邦人口相对集中,互相比较熟悉
C. 城邦政务简单,人人都有能力管理 D. 城邦人口较少,而且公民数量更少
20.2024年10月4日《经济日报》报道:“2023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3万亿元,达到33357.1亿元,比上年增长8.4%,增速高于‘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7%以上’的规划目标。”该报道说明中国( )
A. 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B. 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C. 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 D.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面积“倒挂”。例如,这一时期德国的发展速度居欧洲第一,但是它所夺取的土地尚不及英国的 1/10。上述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
A. 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 亚非拉民族独立的浪潮兴起
C. 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22.史实是对历史事实不带有个人感彩的客观陈述,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面属于史论的是( )
A.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成立,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B. 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后,宣布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
C. 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D. 重庆大轰炸中重庆人民不畏强暴,坚持抗战,精神永驻
23.“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地靠畜力、人力完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苏联
A. 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C. 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 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
24.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业兴起……管理、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这些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城市化进程加快
C.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25.美国电影《与魔鬼共骑》描写了美国内战期间,美国南部的密苏里州和堪萨斯州边界的参加南方军队的青年游击队员与北方军队作战,最终认清内战形势的故事。这部片名中的“魔鬼”指的是( )
A. 欧洲的奴隶贩子 B. 南部的种植园奴隶主
C. 非洲的黑人奴隶 D. 北方的工业资本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时指出,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要适时结束,要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要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扩大企业的权力,打破平均主义。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我们关起门来是不行的,史称“北方谈话”。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用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材料三: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中国十九大报告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对“北方谈话”的理解。
(2) 材料二中邓小平的这段讲话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我党提出了怎样的新发展理念?最早是在哪个会议上提出?
2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习近平指出,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各国要对接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联盟”发生的战争背景是什么?概括“联盟”建立的意义是什么?指出战后建立的国际性组织及其宗旨是什么?
(2)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各国应该如何“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材料二:《元史 食货志》中记录有,“元都于燕,去(距离)江南甚远,而百司庶府(机构)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材料三:1921年,列宁在《粮食税》一书中写到:要改变粮食政策,用粮食税来代替余粮收集制,不再征集农民的全部余粮,而是以征税的方式,向农民收缴事先规定限额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完税后的余粮和其他农副产品农民可以自己支配、自由买卖,国家则用工业品去交换。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不能摘抄原文)结合所学分析使农民“衣食有余”而采取了什么经济措施?唐太宗时期出现了哪个统治局面?
(2) 材料二中“燕”指哪个城市?根据材料概括“燕”这个城市的特点。(不能摘抄原文)“无不仰给于江南”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什么局面?
(3) 材料三中列宁的这些主张在哪个政策中得到落实?根据材料分析“粮食税”的推行,会对俄国经济产生哪些积极作用?(不能摘抄原文)
(4) 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发展经济的认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A
15.【答案】A
16.【答案】B
17.【答案】A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A
21.【答案】D
22.【答案】D
23.【答案】C
24.【答案】D
25.【答案】B
26.【答案】【小题1】表述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思想,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后来的改革开放作了重要的思想动员。
【小题2】历史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小题3】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27.【答案】【小题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侵略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意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组织:联合国;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小题2】世界各国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加强合作、沟通,互学互鉴,和平共处。
28.【答案】【小题1】以民为本,关爱百姓的思想(意思相近即可。不能摘抄原文)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贞观之治”。
【小题2】大都。特点:政府机构多;人口众多;城市繁华;交通便利。(符合材料内容。不能摘抄原文)局面:经济重心在江南地区。(意思相近)
【小题3】新经济政策;作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促进商品交易的开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生活;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任答两点,不能摘抄原文)
【小题4】要重视农业生产;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要保护人民的利益;要维护社会的稳定;提倡节俭;反对腐败;加强交通建设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