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在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东方,郑和率领着规模庞大的船队,开启了浩浩荡荡的远航之旅;西方,哥伦布等航海家也相继踏上探索新航路的征程。郑和的船队规模远超西方,技术也更为先进,却没有像西方那样建立殖民地。明朝的对外交往秉持着怎样的理念?在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中,又发生了哪些故事?让我们带着这些思考,走进今天的课程——明朝的对外关系。新课导入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远航第三单元 第16课学习目标1.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等史事。(史料实证、时空观念)2.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历史意义,认识到明朝在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同时也在积极反抗外来侵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学习戚继光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目录郑和扬威远洋行 抗倭御敌海波平援朝御倭保山河葡人觊觎澳门地郑和扬威远洋行壹1.背景:结合教材,指出何为西洋?郑和为何要下西洋?西洋:明初,人们常把东海及其以外的海域称为“东洋”,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明军攻克云南后,11岁的郑和被俘,被送进皇宫当了宦官。后来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被赐姓郑。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十分器重他,提拔他为宦官首长太监。因他小名“三宝”,所以人称“三宝太监”。壹·郑和扬威远洋行--郑和下西洋东洋西洋文莱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目的。材料研读材料二 在祖法儿国,中国宝船到彼,开读赏赐毕,其王差头目遍谕国人,皆将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别子之类,来换易紵丝、瓷器等物。……夷中百货,皆中国不可缺者,夷必欲售,中国必欲得之。——[明]马欢《瀛涯胜览》材料一 成祖……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清]张廷玉等《明史·郑和传》壹·郑和扬威远洋行--郑和下西洋2.目的:政治目的: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经济目的: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推动中外贸易发展。起止时间次数在位皇帝出发地点装载物品物品用途到达地区最远到达1405-1433年七次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明成祖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货币慷慨送礼、贸易刘家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沙特阿拉伯麦加索马里印度越南壹·郑和扬威远洋行--郑和下西洋对比东西方的航海活动,试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3.特点:人物 哥伦布 郑和 比较结果时间 1492-1504 1405-1433次数 4次 7次船队规模 3艘,最大船120吨左右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多艘,最大的1500吨左右)到达范围 美洲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壹·郑和扬威远洋行--郑和下西洋郑和(1371—1433)邮票像猜想郑和下西洋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即郑和下西洋的日子)为中国“航海日”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方向辨别困难等和平使者,航海壮举壹·郑和扬威远洋行--郑和下西洋4.郑和精神:郑和下西洋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被称为“郑和精神”,即敬业奉献、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材料1: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材料2:郑和下西洋,历时28年,先后到达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帆舟遍至东南亚和东非各地,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这支浩大的舰队,在唐宋元三代航海成就的基础上,把亚洲各地的航路作了全面的纵横串联和衔接,沟通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道联系,也为中国与航线经由各国的商贸交流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摘编自齐小艳《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①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与友好往来;壹·郑和扬威远洋行--郑和下西洋5.影响:抗倭御敌海波平贰阅读教材,说一说什么是“倭寇”?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倭寇”。1.倭寇和倭患壹·抗倭御敌海波平--戚继光抗倭倭寇在元末明初出现,他们无恶不作。为什么明朝中期零散倭寇会形成倭患呢?我国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懈日本:社会动荡加剧戚继光2.戚继光抗倭观看视频,了解戚继光抗倭的过程。组建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军事才能卓越,指挥有方。壹·抗倭御敌海波平--戚继光抗倭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率军前往 地区,使 的倭患基本解除。1561年在 ,平定了 地区的倭患。浙东东南沿海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东2.戚继光抗倭壹·抗倭御敌海波平--戚继光抗倭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3412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马上作》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过文登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韬钤深处》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望阙台》【家国情怀】从这些诗句中可以感受到戚继光什么样的情怀和抱负?壹·抗倭御敌海波平--戚继光抗倭援朝御倭保山河叁明朝继承了我国历代王朝处理周边关系的方式。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仰慕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向中国纳贡称臣,并和中国进行贸易,中国对这些周边国家的国王进行册封。①历代王朝处理周边关系的方式是什么?叁·援朝御倭保山河--援朝战争②与明朝形成上述关系的都有哪些国家?这种关系有何影响?国家: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影响: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1.背景周边国家仰慕中国文化经济纳贡称臣;贸易册封赏赐贸易丰臣秀吉(1537—1598年)日本丰臣秀吉,谨答朝鲜国王足下……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会军营,以为我前导。——丰臣秀吉致书朝鲜国王先吞朝鲜,再灭大明!吞并印度!丰臣战旗要插遍整个亚洲!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妄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明朝,于万历年间发起侵朝战争。应朝鲜请求,明朝出兵援朝。叁·援朝御倭保山河--援朝战争1.背景2.援朝战争②结果明朝出兵援助,取得胜利。明朝万历年间①时间③影响沉重打击了日本政治军事势力,明朝国力受到削弱,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叁·援朝御倭保山河--援朝战争葡人觊觎澳门地肆1553年主权仍属中国,澳门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573年阅读教材,说一说葡萄牙人是如何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的?面对葡萄牙势力的扩大,明朝是如何加强对澳门管理的?后 来葡萄牙殖民者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地方政府。葡萄牙殖民者500两白银买通地方官员,在澳门上岸,搭蓬建屋,并进行贸易。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加强对澳门的管理。肆·葡人觊觎澳门地--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澳门妈祖阁妈祖,又称天妃,被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部分人民看作护航海神。“一带一路”的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洋。” ——郑和2019——人民海军70周年大阅兵结合材料分析明朝的对外关系对我们今天的外交有何启示?启示:①树立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②在和平交往的同时维护国家主权。③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交流合作。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明朝的对外关系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战争冲突·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国力强盛国力衰弱·援朝战争启示:树立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在和平交往的同时维护国家主权。课堂练习1.《海与帝国:明清时代》中谈到:作为帝国的整体事业来看,远征的实质性成果是,以此为契机,南洋各政权开始向明朝派出朝贡使者。材料中的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 )A. 主要目的是建立殖民地 B. 密切了与东南亚的关系C. 比欧洲航海早很长时间 D. 开拓了帝国的领土范围2.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人借口需要停泊、晾晒货物等,并许诺缴纳租金,“求于近处泊船”,经澳门守澳官王绰代为申请,海道副使汪柏同意,葡萄牙正式入居澳门。此后,葡萄牙人修造炮台,设官置署,筑室建房,进行移民。这反映出( )A. 明朝政府主权观念淡薄 B. 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C. 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松弛 D. 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AB3.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A. 岳飞抗金 B. 文天祥抗元 C. 戚继光抗倭 D. 马可 波罗来华4.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课堂练习D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