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马可·波罗行纪》是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记述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和游历中国的长篇游记。马可·波罗是第一个游历中国及亚洲各国的意大利旅行家。他依据在中国十七年的见闻,讲述了令西方世界震惊的一个美丽的神话。这部游记有“世界一大奇书”之称,是人类史上西方人感知东方的第一部著作,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思考:马可波罗如何能来到中国?他为何而来?会在中国看到怎样的商业景象?他会带来什么?带走什么?马可·波罗(1254-1324)新课导入1.通过观察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元朝交通路线图,了解宋元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及新发展。(史料实证,时空观念)2.通过了解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盛况,从政府管理、对外政策和交通状况,分析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了解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往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史料实证,家国情怀)课标:通过对外交往,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习目标目录贰繁荣的海外贸易叁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壹繁荣的海外贸易发达的中外交通壹阅读教材71页内容,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交通的主要路线和覆盖的主要区域。发达的中外交通 陆路 唐朝辽夏金元朝海路 宋朝元朝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仍维持着与西域、中亚较大规模的交流可通往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壹·发达的中外交通壹·发达的中外交通1.辽宋夏金时期的中外交通宋朝海路发达的原因有哪些?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政府鼓励支持。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阅读教材71页内容,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交通的主要路线和覆盖的主要区域。发达的中外交通 陆路 唐朝辽夏金元朝海路 宋朝元朝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仍维持着与西域、中亚较大规模的交流可通往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东海航线达朝鲜、日本;南海航线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和欧洲等。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东西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壹·发达的中外交通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元朝交通路线图元朝的中外交通比较辽宋夏金时期有哪些进步呢?(1)国家统一,疆域拓展,重新打通陆上交通线(2)海上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海上丝路进入鼎盛时期壹·发达的中外交通繁荣的海外贸易贰贰·繁荣的海外贸易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朝廷重视海外贸易?市舶司是什么样的机构?市舶司:管理船舶、关税、货物及外商招徕等。海外贸易能给宋朝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上(宋高宗)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万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六这一时期外贸税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贰·繁荣的海外贸易根据教材,请从以下三个方面概括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考古学家在浙江温州朔门发掘出北宋至明清时期的港口,发现了古码头、沉船和大量瓷片等,这表明温州港是宋代对外输出瓷器的重要港口。温州朔门古港码头遗址六胜塔位于福建泉州,北宋建造,被毁后元朝重建,是泉州港引领航船的航标塔。塔身浑体石砌,是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八角五层,底围约46米,高约31米。六胜塔商品丰富近至日本、朝鲜,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广州、泉州、明州等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中国输出瓷器、茶叶和丝织品为主,进口香料、象牙、珠宝等。港口众多贸易范围广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南海一号”沉船“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木质沉船,1987年发现于广东阳江海域,残存长22米,宽约9米。目前,沉船中共发现18万余件文物,其中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这批瓷器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包括具有浓郁阿拉伯风情的酒壶、大瓷碗等,被认为是宋代接受海外订货来样加工的产品。“南海一号”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贰·繁荣的海外贸易“南海一号”沉船打捞现场及出水瓷器材料一: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二: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空前繁盛。——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三: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运用,促进了航运业发展,与宋朝海上贸易的国家达50多个,开启了一段活跃繁荣的对外贸易历史。——摘编自《论宋代的对外贸易》材料四:在宋代……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摘自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经济上:经济繁荣,为海外贸易提供丰富的商品来源,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交通上:陆路和海路交通发达;技术上:造船、航海技术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技术支持;政策上:政府支持海外贸易,设置机构管理合作探究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有哪些?贰·繁荣的海外贸易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叁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发展,使中外物质、科技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密切起来。叁·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阅读课本归纳中外文化密切交往的原因?1.背景叁·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2.交往概况 ①引进来①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传到中国;②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元世祖任用波斯人主持天文历法工作;③元朝还收集和翻译了一些阿拉伯医学书籍,《回回药方》中记载了 治疗骨折的方法。材料5:世祖至元四年,扎马鲁丁造西域仪象。——《元史 天文志》阅读课本归纳中外文化密切交往的表现?叁·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2.交往概况 ②传出去①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传制度等输往国外;②天文、历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对亚欧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③中国的外销瓷器、丝绸深受外国人喜爱。西亚和北非工匠仿制的瓷器,器型、花纹和色彩等,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土耳其仿青花釉陶大盘阅读课本归纳中外文化密切交往的表现?特 点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双向交流、共同发展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应以开明、尊重、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人类文明。叁·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思考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有何特点 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结合材料思考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有何特点 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材料:亚洲先人们早就开始了文明交流互鉴。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助推丝绸、茶叶、陶瓷、香料、绘画雕塑等风靡亚洲各国,记录着亚洲先人们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现在,“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等拓展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各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经济交流:繁荣的海外贸易文化交流: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发达的中外交通经济的繁荣西方中国相互贸易 双向交流 共同发展课堂小结1.《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政府这样做的初衷是( )A.便利赋税征收 B.改善民族关系C.促进物资交流 D.加强各地联系2.意大利传教士鄂多立克由海路抵达广州,经泉州、杭州北上,在大都居住三年后,由陆路经西藏、中亚回到欧洲,并著游记传世。你认为当时最有可能是(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清朝DC课堂练习3.考古工作者在甘肃、陕西、内蒙古、辽宁等地陆续发掘出多枚元朝前期的驿站官印。据此可知,元政府( )A.推行行省制度 B.改进运输工具C.重视交通管理 D.促进江南开发4.宋朝在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市”“蕃坊”“蕃学”。这是由于当时( )A.市民阶层壮大 B.海外贸易兴盛C.民族交往频繁 D.文化教育发展CB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