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繁盛破败以上两首诗都是杜甫所作,其中“开元”和“天宝”都是唐玄宗的年号。结合诗歌,思考以下问题。问题一:这两首诗分别反映了怎么样的社会现象?问题二:为什么唐玄宗在位时期社会局势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汇报人: 小美课标要求:了解安史之乱、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等基本史事,通过从节度使到藩镇割据的发展过程,认识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延续。核心素养:1.了解安史之乱、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等基本史事,认识唐玄宗晚年与唐朝后期的腐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从节度使到藩镇割据的发展过程,认识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这一局面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从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的轨迹,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兴衰与领导人有直接的关系。(家国情怀)学习目标CONTENTS目录五代十国:乱世的割据与更迭03黄巢烽火:唐王朝的风雨飘摇02盛世裂变:安史之乱的祸起萧墙01盛世裂变壹——安史之乱的祸起萧墙含义: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向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安禄山)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旧唐书·安禄山传》安禄山(703年-757年),本姓康,后改姓安,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粟特族。唐朝时期藩镇、叛臣,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者。他精通多国语言,骁勇善战,因战功和贿赂官员获得唐玄宗宠信,后起兵叛乱,攻占洛阳、长安,自立为帝,最终被其子安庆绪所杀 。盛世裂变----安史之乱的祸起萧墙问题探究一:安史之乱为何会爆发?(安史之乱的背景)唐玄宗在位后期, 沉湎于享乐,怠理朝政。他重用的杨国忠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使朝政黑暗腐败。相关史事VS姚崇宋璟李林甫杨国忠唐玄宗在位前期与后期任用的宰相对比“整顿吏治,发展生产”“营私舞弊,排斥贤能”材料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盛世裂变----安史之乱的祸起萧墙①:唐玄宗末年,朝政腐败,奢侈之风日盛。材料三: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 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 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材料二:从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棉。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问题探究一:安史之乱为何会爆发?(安史之乱的背景)盛世裂变----安史之乱的祸起萧墙②边疆形势日趋紧张。③民众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天宝十节度使图边镇兵:49万中央军:9万材料五: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幽州)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军队人数达15万人。他手握重兵,野心膨胀,与中央矛盾逐渐加深。材料四:唐朝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置军事重镇,称为藩镇,藩镇的长官即为“节度使”。节度使权力极大,不仅掌握庞大的军队,而且兼管辖区的行政和财政。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 ——《新唐书》问题探究一:安史之乱为何会爆发?(安史之乱的背景)盛世裂变----安史之乱的祸起萧墙④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⑤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问题探究二:结合视频与教材,归纳安史之乱的过程。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叛唐,攻下洛阳。756年,潼关失守,叛军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马嵬驿兵变)叛军占领长安。唐肃宗即位后,重用郭子仪,在回纥军队的援助下,于763年平叛成功。盛世裂变----安史之乱的祸起萧墙东至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覃怀(今河南沁阳县一带),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据杜佑《通典·食货七》整理人口户数5291万1699万891万193万754年760年全国人口统计表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①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唐朝国势由盛转衰。③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②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惨重。盛世裂变----安史之乱的祸起萧墙问题探究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20页,探究安史之乱造成的影响功: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整顿吏治,锐意改革,励精图治,使得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库充盈,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出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过:唐玄宗统治后期,重用奸臣,任人唯亲,追求享乐,朝政日益腐败,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统治前期统治后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稳定政局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日益骄奢拓展提升启示治理国家应励精图治、居安思危、戒骄戒躁、保持初心。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比较分析唐玄宗统治前后政策的不同结果,从中你收到什么启发?黄巢烽火贰——唐王朝的风雨飘摇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互相兼并赋役繁重,生活困苦中央政权地方形势百姓生活“从唐代平息安史之乱,到昭宗时唐朝灭亡,先后12个皇帝即位,其中为宦官拥立的就有7个,被宦官杀害的就有3个。”——《中国古代史》(赵毅、赵轶峰主编)农民起义黄巢烽火---唐王朝的风雨飘摇问题探究一:结合材料与教材P21的内容,归纳黄巢起义的原因。王仙芝在今河南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转战南北,夺取广州,攻入长安。黄巢建立大齐政权。唐僖宗仓皇逃往成都。败亡齐鲁 狼虎谷王仙芝死以后881年874年883年起义地称帝长安唐僖宗逃往四川黄巢起义的过程给唐朝以致命打击黄巢烽火---唐王朝的风雨飘摇唐朝灭亡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朱温在位六年,被亲子朱友珪弑杀,享年六十一岁,庙号太祖。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朱温(852—912年)朱温的传奇人生参加起义军875年同州防御使882年投降唐军882年篡位建后梁907年黄巢烽火---唐王朝的风雨飘摇907年朱温武则天唐玄宗唐太宗618年李渊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唐朝灭亡黄巢起义由 盛转 衰致 命打 击鼎 盛时 期女皇帝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灭亡的原因。①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朽②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③黄巢起义唐王朝受到致命的打击黄巢烽火---唐王朝的风雨飘摇合作探究五代十国叁——乱世的割据与更迭①五代分别是哪五个朝代?五个朝代之间更迭还是并立?②十国是指哪十个政权?集中在哪个区域?黄河流域——五代(相继建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地区——十国(先后并存)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北方)五代十国---乱世的割据与更迭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政权 开国君主 时间 即位前官职五代 后梁 朱 温 907-923 宣武节度使后唐 李克用 923-936 行营节度使后晋 石敬瑭 936-947 河东节度使后汉 刘知远 947-950 河东节度使后周 郭威 951-960 天雄军节度使十国 吴 杨行密 918-937 19 淮南节度使闽 王审知 909-945 36 武威节度使南汉 刘 隐 917-971 54 静海军节度使南平 高季兴 924-963 39 荆南节度使16131149②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③南方战乱较少,相对稳定①武人治国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特点实质南方经济有所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五代十国---乱世的割据与更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南方:政权并存,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发展趋势各地经济、文化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各族交往进一步加强,统一因素不断增长。后周世宗(柴荣)改革,为以后北宋的统一打下了基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五代十国---乱世的割据与更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讲话以史为鉴拓展延伸要保持政治清明,加强廉政建设;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等。907年朱温武则天唐玄宗唐太宗618年李渊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唐朝灭亡黄巢起义由 盛转 衰致 命打 击鼎 盛时 期女皇帝课堂总结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1.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马嵬行》中写到:“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这首咏史诗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2.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后梁军队三次掘开黄河堤防拒敌,造成连年水灾,人民流离死亡。农民被迫反抗,要求消灭割据,建立统一国家。可见( )A.分封同姓酿成八王之乱 B.社会危机下人民渴望统一C.政权频繁更迭民不聊生 D.安史之乱造成了巨大破坏DB课堂训练3.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世,几家给人足,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C.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D.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写的诗句。唐朝后期,黄巢带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唐都,建立政权。唐末的农民起义( )A.给唐朝统治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为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D.拉开三国鼎立序幕DA课堂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