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并思考:唐朝是如何一步步从建立走向繁荣的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 2 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难点重点核心素养目标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唐太宗、武则天,感受唐朝前期的繁荣局面,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等基本史实,分析唐太宗、武则天的执政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能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治国的具体措施,并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重点壹开国奠基拨乱反正定乾坤任务一:自主阅读教材P9页,结合形势图,填写唐朝建立信息。建立时间建立者定 都618年李渊(唐高祖)长安(今陕西西安)高祖以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建成为皇太子,封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资治通鉴·唐纪二》随后陆续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基本统一全国。开国奠基--拨乱反正定乾坤◎玄武门之变(武德)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于玄武门诛之。——《旧唐书·太宗本纪》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玄武门之变”开国奠基--拨乱反正定乾坤贰“贞观之治”君臣共治开盛世材料一:“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1.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以民为本材料二: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贞观政要》2.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材料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逐亡一镜矣。——《旧唐书·魏徵传》3.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魏征)任务二:阅读史料结合教材第10页第一段分析唐太宗的治国理念。“贞观之治“--君臣共治开盛世魏征(580-643)魏征,唐朝政治家、思想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房玄龄(579-648)杜如晦(585-630)房谋杜断杜如晦,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其运筹帷幄,处事果断,是为良相。房玄龄,李世民得力谋士。善谋,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典范,合称“房杜”。任务二:阅读史料结合教材第10页第一段分析唐太宗的治国理念。“贞观之治“--君臣共治开盛世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工程营造司法刑狱兵籍军令祭祀教育户籍赋税铨选考核执行诏令审核诏令草拟诏令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分工合作互相牵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三省六部制的意义:①分割相权而强化君权;②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③制度创新,影响深远。唐太宗的治国措施“贞观之治“--君臣共治开盛世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官制)皇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审核诏令起草诏令执行诏令同意后交于审理通过分理具体事务提交上奏驳回唐太宗的治国措施“贞观之治“--君臣共治开盛世政治上: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唐律疏议》,总结了以往法律制度的成功经验,集以前各朝法律制度之大成,同时也为以后封建朝代的法律制度所借鉴、沿用。唐太宗的治国措施“贞观之治“--君臣共治开盛世政治上: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比隋代有所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即对时事政治的看法。贞观八年加试经史。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 赵嘏《残句》明经主要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包括策问,重在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唐太宗的治国措施“贞观之治“--君臣共治开盛世唐太宗即位之初,依据德才兼备和当时官员的职责,制定了选拔和考核官员的严格标准,即“四善”“二十七最”“九等”。唐代在考核各级各类官吏时,根据善、最的多少,把各位官员分为九等。根据不同的等次,官员会得到升、平、降禄的不同待遇,以及升、平、降、免官阶的不同奖惩。政治上: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唐太宗的治国措施“贞观之治“--君臣共治开盛世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经济上: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论务农》唐太宗的治国措施“贞观之治“--君臣共治开盛世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太宗的治国措施“贞观之治“--君臣共治开盛世(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纳谏》(P12课后活动)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 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 圄(língyǔ)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jī)粮,取给于路。 ——《贞观政要·政体》政治经济国力文教清明发展增强昌盛任务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成效。“贞观之治“--君臣共治开盛世其(唐太宗)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欧阳修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司马光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毛泽东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的基本方法①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尤其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②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③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问题思考】“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说明唐太宗是一位贤明君主,但他曾为了当皇帝杀死兄弟、逼迫父亲退位。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唐太宗呢?“贞观之治“--君臣共治开盛世积极:他开创“贞观之治”,政治清明,轻徭薄赋,广纳贤才,稳固边疆,被尊“天可汗”,推动唐朝走向繁荣。。消极:晚年的他逐渐奢靡,营建宫殿,还执意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给百姓带来苦难,损耗了国力。总的来说,功绩为主,持肯定态度。叁武周革命承前启后固国本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在唐高宗的支持下参与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的皇位,自己取而代之,690 年,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都城。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624—705年)官家女才人尼姑皇后皇太后皇帝14岁初入宫廷,为太宗才人28岁入宫为高宗昭仪32岁封皇后51岁与高宗并称二圣,共同临朝67岁改唐为周,自立为帝(690年-705在位)26岁“贞观之治“--君臣共治开盛世武周革命--承前启后固国本政治上经济上用人上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尤其注意考察和选拔没有显赫家世背景的普通人士(名相狄仁杰,张柬之)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重视发展生产。曌3.主要政绩她当政时期,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盛世局面(“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保持了唐太宗以来实施政策的延续性(贞观遗风)武周革命--承前启后固国本任务五:阅读教材第11页第三段列表归纳概括武则天的统治措施。评价武则天“无字碑”是按武则天本人的临终遗言而立的,其意无非是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充分展示了她博大的帝王胸怀与气魄。武周革命--承前启后固国本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的基本方法①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尤其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②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③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人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毛泽东假如让你撰写乾陵无字碑的碑文,你打算写些什么?唐太宗 武则天政治经济用人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局面①完善____________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不拘一格选拔人才②增加科举考试科目,______科最重要。③考核官吏;制定法律三省六部制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继续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进士殿试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任务六:通过阅读教材,对比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措施,总结唐朝前期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共同点:励精图治,关心百姓,爱惜人才,重视发展科举制,重视发展。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大唐盛世路盛世的共同特征: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包容开发;社会久安;国力强大;文化昌盛。课堂小结1.唐太宗曾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他治理国家的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知人善用,鼓励大臣谏言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C.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D.整顿吏治,考核官员2.魏征早年参加瓦岗起义,归顺唐朝后,先是辅佐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不计前嫌,委任他为谏议大夫,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这说明唐太宗能够( )A.轻徭薄赋 B.知人善任 C.戒奢从简 D.从善如流BB练测促学3.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开垦土地),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B.首创殿试,创立武举C.严惩贪官污吏 D.善于纳谏,提倡节俭4.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武则天在完善科举制度上的贡献是( )A.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创立进士科C.废除前朝选官制度 D.创立殿试制度练测促学D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