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2025年春新教材明朝末年,徐霞客长年旅行,游历名山大川,走遍大半个中国。他坚持写日记30多年,留下了60 余万字的游记资料。后人将这些日记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一书。这部书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貌、地质、水文、植物,以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方面,其中对喀斯特地貌的考察和记述,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作者写景写物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你知道明清时期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吗?导入新课《徐霞客游记》书影壹一、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书影 阅读课本,回答《本草纲目》的概况?东方医学巨著△时代:△作者:△内容:△价值:△传播:明朝李时珍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学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传入朝鲜和日本,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科技名著壹一、徐光启与《农政全书》科技名著《农政全书》书影 阅读课本,回答《农政全书》的概况?△时代:△作者:△内容:△价值:明朝宋应星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等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科学家 宋应星壹三、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科技名著《天工开物》书影宋应星 阅读课本,归纳《天工开物》的内容?内容: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阅读课本,找出《天工开物》的地位?地位:《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壹科技名著朝代 作者 著作 类型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东方医学巨著明末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明末 徐光启 《农政全书》 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思考:这三本科技名著有何共同特点?传统科技领域上的总结性著作;实用性;都凝聚着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智慧;但没能产生近代科学,我国科技发展面临停滞危机。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三位科学家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①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②善于吸收前人成果,并加以创新③刻苦专研的坚强意志④勇于实践的科学作风 ......合作探究贰一、明长城明长城和北京城 阅读课本,归纳明长城的概况?朝代 修建背景 修建目的 起讫地点 长度或构成西 东 明 明初、中期蒙古威胁; 明后期女真人威胁。 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扎军队,开展屯田,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族南扰嘉峪关(甘肃)鸭绿江畔地位: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筑的。贰二、北京城明长城和北京城 阅读课本,回答北京城的概况?2.组成:3.布局特点: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①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北 京城的核心;②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③根据中轴线对称展开,布局均衡明成祖朱棣,1420年基本建成1.营建概况: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叁明清的思想家 阅读课本,归纳概括清朝初期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表现?人物 思想王守仁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认为心是万物的主宰,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影响很大。激烈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批判“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认为做官应该“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把“亡国”与“亡天下”作区分,认为改朝换代是亡国,文化沉论是亡天下,故“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社会是发展的、进化的,不能泥古不化、厚古薄今。如何理解“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强调认知和行动的统一。王守仁认为,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是行的指导,行是知的实践。知行合一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和修正认知。肆一、小说小说和戏曲 阅读课本,回答四大名著出现的原因?曹雪芹(约1715—约1763)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其中以“四大名著"最为著名。 阅读课本,回答四大名著的概况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成书时间作者元末明初元末明初罗贯中施耐庵明代中期吴承恩清朝中期曹雪芹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肆二、戏剧小说和戏曲昆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代表作发展历程昆山腔元末明朝万历末年成为全国性剧种清朝前期发展到鼎盛清中后期走向衰落特点壹貮南曲清柔婉转北曲慷慨激昂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柔美的舞姿代表作《长生殿》描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桃花扇》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故事,表现亡国之痛。《牡丹亭》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清朝洪昇的《长生殿》清朝孔尚任的《桃花扇》衰落原因:脱离民众和现实生活肆二、戏剧小说和戏曲京剧的形成、发展、地位及其角色、脸谱文化艺术背景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徽商组织徽剧戏班到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京调、秦腔、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形成角色脸谱红:表示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白:表示奸诈多疑,含贬义,代表凶诈,如:“三国戏”里的曹操。黑:表示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戏”里的包拯。黄:表示骁勇凶暴,如典韦。蓝和绿:表示中性,草莽英雄。金和银:表示神秘,代表妖神一类。如美猴王和白骨精。知识拓展伍大型典籍的编纂明清时期,统治者非常重视搜求、整理典籍和编纂图书的活动,涉及内容广泛,门类齐全,在规模上超越前代。明成祖时编成《永乐大典》,全书近2.3万卷,1.1万余册。康熙时期编纂的《康熙字典》共收字47 000多个;《古今图书集成》收录图书七八千种,按知识类别剪裁汇编。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最为浩繁,按经、史、子、集分类,总计近8万卷,近8亿字。2.我国古代建有一项宏伟工程,蜿蜒于高山、深谷之中。它最初的定位与作用是以军事防御为主,后来逐渐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这项工程是( )A.都江堰 B.大运河 C.明长城 D.北京城随堂巩固陆1.明中叶以后,随着工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越来越多的作家认识到小说的文学语言只有更民,才会更富有表现力。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文学作品体裁多样 B.底层民众独爱小说C.通俗小说逐渐兴起 D.国家放松思想控制CC4.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其中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随堂巩固陆3、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材料体现出他( )A.关注科学理论 B.得到百姓的支持C.重视数据分析 D.注重实践与总结DD思维创新柒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科技名著建筑成就小说戏曲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北京城:设计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昆曲与京剧戏曲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明清思想家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社会发展等观点曹雪芹《红楼梦》未来可期祝同学们学习进步!系列课件,敬请关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