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导入新课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你知道这一外交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发展的吗?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结合材料,想一想:中国为什么采取这一外交政策? 材料一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 材料二 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 ——周恩来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观看地图,结合教材P81内容,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形势。苏联中国美国美国派军进入台湾海峡不利的国际形势: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面对这种国际形势下,我们该怎么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阅读教材P82内容,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这些原则表明了我国外交政策提倡和平、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特点。核心和基础保证目标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据材料并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谈谈它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材料二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材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7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6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对中国: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有利于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世界:影响深远,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1.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在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巴基斯坦印度缅甸锡兰(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菲律宾越南泰国阿富汗土耳其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埃及利比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加纳利比里亚发起国2.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共同商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补充史料“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2.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背景 时间 地点中国代表 地位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锡兰代表:我认为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或者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亚洲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巴基斯坦代表: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泰国代表: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指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还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如果你是周恩来,如何化解矛盾和分歧呢?补充史料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周恩来18分钟补充发言征服全场何为求同存异 ?同:相同的历史遭遇相同的历史使命异: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等万隆精神:追求和平、共同发展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对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代表团通过大会发言、广泛接触和解释工作,消除了某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虑,从而增进了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谊和相互了解。①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归纳“求同存异”方针有什么影响?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会后各国代表请周恩来签名留念合作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重大的外交成就的主要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②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针;④我国老一辈外交家的卓越努力;⑤国际形势的变化。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