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卷(五)
历 史
本试题卷共5页。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
A.黑陶 B.玉器 C.彩陶 D.青铜器
2.我国一种古老的成熟文字,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当时的“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该文字是
A.草书 B.小篆 C.甲骨文 D.隶书
3.仆射周青臣称颂秦朝某一政治制度:“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该制度是
A.分封制 B.内外服制 C.皇帝制度 D.郡县制
4.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在政治上
A.尊崇儒术 B.颁布“推恩令”
C.重文轻武 D.崇尚无为
5.据现有考古资料统计,魏晋南北朝壁画墓遗存有185座,从中梳理出含有民族交融图像的壁画墓遗存80座,涉及的古代少数民族有氐、羌、月氏、龟兹、鲜卑、粟特、回鹘、胡、高句丽、吐谷浑、柔然、匈奴等。由此推知,当时
A.东西方文明存在交流 B.阶级矛盾缓和
C.民族间交融获得发展 D.传统科技转型
6.唐朝时期的科举考试盛行“公卷通榜”。“公卷”是指考生于科举考试前将自己所做的优秀诗文送至朝中达官名儒手中互相传阅和评判,考生只需得到推荐,即可任用。这说明唐朝科举制
A.可能存在不公平现象 B.终结了贵族政治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提升了儒学地位
7.北宋时期,朝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又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这
A.促进了地方发展 B.消除了阶级矛盾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集权
8.辽朝在取得渤海和燕云十六州以后,在辽境内,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一类以汉人为主,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另一类以契丹人为主,过着转徙无常的游牧生活。为此,辽朝统治者实行
A.猛安谋克制度 B.八旗制度 C.南北面官制度 D.行省制度
9.明廷将土官和土司分为文职与武职,在省和中央的隶属关系不同。若经朝廷授职,即颁发诰敕、印章、冠带和符牌等信物,质地与式样依据级别有严格的区分。明廷意在
A.扩大疆域 B.彰显集权 C.缓和矛盾 D.消灭割据
10.《水浒传》赞扬人的天性,批判道教的虚假造作;《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热爱自由、反抗束缚的人格特质更加突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表达了对个性解放向往。这反映出明清小说
A.解放了人们思想 B.引领社会价值观
C.摆脱了专制束缚 D.蕴含了人文情怀
11.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下列“尝试”中属于洋务派开办的军事企业是
A.开平煤矿 B.大生纱厂 C.福州船政局 D.上海发昌机器厂
12.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历史的重要性,仅有攻克巴士底狱的巴黎革命之于法国,十三州殖民地联合抗英的独立进程之于美国等大型历史事件可与之相提并论。”此观点主要是基于辛亥革命
A.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纲领 B.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C.促进了基层民众的觉醒 D.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13.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如一道闪电照亮了历史的天空。这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擎起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斗争目标的口号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自强”“求富”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反对华北自治”
14.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对优待红军及其家属的政策作了详细规定。这
A.有利于巩固红色政权 B.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C.确立了思想建党原则 D.反映出党的工作中心转移
15.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一方面同共产党谈判,另一方面又在积极进攻解放区,进攻人数达80万人。这反映了
A.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B.国内抗日战争尚未结束
C.共产党坚决避免内战 D.国民党有帝国主义支持
16.毛泽东说:“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33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这一次”是指
A.解放战争 B.珍宝岛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越南战争
17.6世纪时,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保留了罗马法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对人们的行为作出法律规范为复杂的社会矛盾的调节提供了法律手段的法律文献是
A.《民法大全》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摩罗衍那》
18.下图是阿克苏姆王国使用的金属铸币。铸币正反两面分别刻有国王手持宝剑和棕榈叶的图案,象征王权的威严与仁德。铸币的发行表明,阿克苏姆王国
A.经济生活的发达 B.实行奴隶制统治
C.海外贸易的繁荣 D.农业是主要产业
19.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生产大量的烟草、砂糖、咖啡及棉花销往欧洲等地,又从欧洲进口粮食、布匹;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和香料等奢侈品也出现在全球各地。材料描述的是
A.价格革命 B.运输革命 C.商业革命 D.文化革命
20.1863年元旦,林肯颁布《解放宣言》宣布解放黑奴,允许黑人参加北方军队,之后又颁布“宅地法”,允许所有美国人得到西部的土地。林肯的这些措施
A.顺应了历史发展 B.承认了黑人所有权利
C.稳定了南方政府 D.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
21.利用电并发明了内燃机,通讯联络也因无线电的发明而得到改造。从煤的衍生物中制造出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这些成就出现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第四次工业革命
22.1908年6月23日,英国政府以阴谋推翻女王政权的罪名逮捕了提拉克,孟买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要求立即释放提拉克,并与军警发生流血冲突,还展开街垒战。这
A.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B.推动了国民大会党的成立
C.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D.得到了全印度的广泛支持
23.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授权总统“向与美国安全有重大意义的国家用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等方式提供武器和军用物资”,这一法案
A.缓解了国内经济危机 B.有助于美国扩大国内市场
C.支援了反法西斯斗争 D.密切了西方国家间的合作
24.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的25%-30%。这有利于
A.阶级的流动 B.社会的稳定 C.文化的繁荣 D.政治的清明
25.美国国会的一位女议员曾发文称,“美国花了几十年时间造成了拉美国家的政权更迭和不稳。我们忍不住放火烧了别人家的房子,现在却怪他们逃离家园。”这表明,美国
A.推行逆全球化政策 B.引发欧洲局势动荡
C.制造丁难民危机 D.促进了劳动力流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其中26小题18分,27小题17分,共3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孙中山所述“实业”包含了交通、农业、工业等各个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他在《实业计划》中写道:“钢铁者,实业之体也;炭、油、汽、电者,实业之用也。”孙中山在总体规划的同时,强调抓住战略重点:“予之计划,首先注重于铁路、道路之建筑,运河、水道之修治,商港、市街之建设。盖此皆为实业之利器。”
-摘编自刘青莉《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与孙中山《实业计划》》
材料三 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建设方针,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建立自己的国防工业基础,这是在当时严峻的国际环境下不得已的选择。第二是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积累搞建设、掌握工业主权。这是从百年来的痛苦经验中得到的基本结论。
-摘编自高梁《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追求“工业化”的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追求“工业化”的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特点。(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十三个英属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成立州政府。为了使各州进一步联合起来,最后战胜英国,“大陆会议”于1777年11月制定了一个宪法性文件-《邦联条例》。美国当时只是名义上的一个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十三个州所组成的带有协商性质的松散的国家联盟。它既没有经济和财政基础,也没有强制各州执行其决定的权力。华盛顿曾说过:“在我看来,邦联只是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其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
材料二 制宪会议于1787年9月通过了宪法草案,史称“1787年宪法”。该宪法规定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由十三个州联合组成的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宪法肯定了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同时也确定了联邦与州的分权原则。宪法对联邦的权力采取了列举的方式:如以联邦名义征税、管理对外贸易和州陈商务;建立陆海军并供给军常:宣战、媾和:制定保障联邦行使宪法所赋予的权力的法律等。宪法对各州的权力规定了概括的方式:如规定各州可以建立自己州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域内行使权力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燕《美国国家结构形式的演变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战争后美国的国家体制及其弊端。(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对美国产生的积极影响。(7分)
三、探究题(15分)
28.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中华文化史》第七章的部分目录,完成下列要求。
节次(节选) 标题 子目(节选)
第二节 从儒学复兴到理学构建 (一)岑寂后的复兴 (五)两宋理学
第四节 文人天地 (一)以婉约含蓄为主格调的① (五)品味高雅的宋画
第六节 科技之光 (一)② (五)③
(1)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③处的内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主题。(2分)
(3)结合所学,指出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并概括其在儒学教育方面的贡献。(7分)
202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卷(五)·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 2.C 3.D 4.B 5.C 6.A 7.D 8.C 9.B 10.D 11.C 12.B 13.C 14.A 15.A 16.C 17.B 18.A 19.C 20.A 21.B 22.A 23.C 24.B 25.C
26.(1)目的:挽救清王朝统治。(4分)
(2)背景:中华民国成立,颁布奖励实业政策;受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提倡重点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工业。(6分)
(3)特点:以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主;自力更生;立足于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8分)
27.(1)体制:邦联制。(2分)
弊端: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阻碍美国经济的发展;邦联制使地方各州权力过大,国家政府软弱无力;邦联制无法应对严峻的国内外危机。(8分)
(2)积极影响: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了过度集权的弊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对内稳定社会,对外维护美国的利益;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权建设和制度创新提供了经验借鉴。(7分)
28.(1)①宋词 ②广泛用于航海的指南针 ③便捷的活字印刷术(②③处或答火药、《梦溪笔谈》等其他宋代科技,语句组织与上文相符皆可)(6分)
(2)主题:宋代文化的勃兴。(2分)
(3)人物:朱熹。(2分)贡献:授徒讲学,传承、发展和传播儒学;注释四书;重修白鹿洞书院。(5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