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件(3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件(39张PPT)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课件
新课导入
可连续射出600发子弹的马克沁机枪
一战中的德国大炮
索姆河战役的英国坦克
一战中的德国潜艇
学习目标
1.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理解一战的性质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01
02
03
目录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PART01
1、一战爆发的背景
材料: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段》,《列宁选集》第二卷
(1)时代背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英法德美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1913-1914年列强经济实力及占有殖民地情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民主化概况
第一类 民主制度较为健全 英法美
第二类 专制、军国主义浓厚 俄德日
史料:20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面积是德国的11倍。德国经济迅速增长,他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 德国外长 皮洛夫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寻求同盟者
同 盟 国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协 约 国
(英国、法国、俄国)
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形势日益紧张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
(3)两大集团形成: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巴尔干半岛位于交通要冲,民族关系复杂,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局势日益紧张,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只要一点火星儿就可以使这里爆炸。
巴尔干半岛为什么成为火药桶?
①地理位置重要性
②民族关系、宗教信仰复杂
③大国争夺 (最主要原因)
(4)同盟国和协约国插手巴尔干地区事务。
英国制造的“无畏舰”
英国军工厂
德国最大军工厂——克虏伯军工厂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
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实质:争夺欧洲的大陆霸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PART02
杀手普林西普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斐迪南大公夫妇离开萨拉热窝市政厅
1、导火索: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
【探究思考】
萨拉热窝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有人说,如果没有普林西普刺杀事件的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可以避免。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你说出理由。
不对。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也是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其爆发有历史的必然性。萨拉热窝事件是一个偶然事件,它只是起到加速大战爆发的作用。
如何看待普林西普的行为?
从维护民族利益角度讲,他的行为是爱国的,但是采取的刺杀行为属于恐怖主义行为,给本民族和世界带来巨大灾难。爱国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
塞尔维亚青年
普林西普
刺客普林西普在被审判时陈述道:“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过程
(1)爆发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协议,加入协约国一方。
(2)参战国家:
法国
俄国
三国协约
英国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三国同盟
实质: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
意大利
大丈夫能屈能伸,识时务者为俊杰。
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英、法向德国宣战
8天后对奥匈帝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
8月10日法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日本、美国、中国等33国先后参战
地区性战争
欧洲
战争
世界
大战
1914.7.28---1918.11.11
2.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PART03
西
线
英法
VS德

线
德奥VS俄
南线
奥VS俄塞
索姆河战役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爆发:1914年
僵持:1915-1916
转折:1917年
结束:1918年
德国速决战破产
(马恩河战役)
1916年,历时10个月的凡尔登战役
美国参战;中国参战
俄国退出一战
德国投降
1、三大战线
2.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所有十字要道都像雨淋过似的,所有道路都像翻耕过似的……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
战后的凡尔登镇
残肢断臂
满地弹壳
毒气灼伤的士兵
战争具有残酷性和破坏性
(1)时间、地点:
(2)交战方:
(3)称号:
1916年、凡尔登
德国VS法国(西线)
“绞肉机”“地狱”“屠场”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
(4)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2)1918年3月3日,列宁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条约》,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夺取世界霸权
十月革命
大战开始时,美国宣布中立。……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仅向协约国就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物资和贷款。……当时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为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此时参战正是好时机。于是便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美国商船为理由,在维护公海航行自由的旗帜下,于2月3日宣布对德断交,4月6日对德宣战。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3.加速一战结束的事件
福煦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4.结束: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历时4年多的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1914-1918
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俄国
英国
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
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法国
德国
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意大利
瓜分北非地区并占领阿尔巴尼亚等地,建立地中海霸权。
奥匈
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问题思考:纵观一战的爆发原因,过程和结果,你认为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战争?
5.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破坏强、高新科技广泛应用
战争历时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欧洲、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1800多亿美元
6.特点
7.一战的影响
(1)大战造成的损失和破坏
战争历时 1914年7月—1918年11月(4年零3个月)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欧洲、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351万人(协约4835万,同盟2516万)
伤亡人员 死亡900万,受伤2000多万,350万成为终身残疾,饿死、疫死者大约1000万
经济损失 18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1516亿美元
①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英国飞艇
德国潜艇
英国坦克
②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战后主要国家的变化
英国
法国
俄国
德国
奥匈帝国
日本
美国
我要保住霸主地位,争取更多殖民地!
我恨死德国佬,我要做欧陆霸主!
巴尔干小弟,由我来“保护”!
我要争夺阳光下的地盘!
尽快吞并巴尔干小国,这样我才能安心!
打吧打吧,你们打起来了,中国就是我的啦!
我要大发战争财,最大程度捞取战利品!
被英美压制,朝野上下弥漫和平主义和畏战情绪。
帝国灭亡。取而代之的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帝国灭亡。海外殖民地被瓜分,面临巨额赔款,国内经济崩溃,发展受限制。
帝国灭亡。分裂成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一系列共和国。
战后崛起!世界最大债权国,国际金融中心由伦敦转到纽约。
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战后经济长期萎靡,对殖民地的控制大大减弱。海上霸主地位一去不复返。
③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美日崛起。
谁对一战负责?
7.一战的影响
材料: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在1918年写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④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⑤对中国:
政治上:引发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思想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
启示: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1、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2、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3、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4、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课堂小结
原因
经过
影响
启示:
根本原因:
导火线: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萨拉热窝事件
开始标志:
交战双方:
转折点:
加速进程:
结束标志:
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同盟国和协约国
1916年,凡尔登战役
1918年,德国宣布投降
②俄国的十月革命
①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性质:
后果: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
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巩固练习
PART04
1.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列强的外交政策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B.意大利政府是毫无信义可言的政府
C.同盟国集团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D.协约国集团比同盟国更具有吸引力
2.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的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万人受伤。这一战事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德国吞并奥地利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3.《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认为此次刺杀行动,为德国“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历史学家曼弗雷德称该事件为20世纪的“灾难之母”。该事件是( )
A.奥匈帝国宣战 B.德军进攻法国
C.林肯遇刺身亡 D.萨拉热窝事件
4.美国国际政治学家小约瑟夫·奈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指出“木头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其中“木头”指的是( )
A.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建立
D.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
5.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在《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一书中指出:“在世界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那些参战国的一个共同特点……它们要么是帝国,要么试图成为帝国。”这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 )
A.民族解放战争 B.反法西斯战争
C.帝国主义战争 D.殖民扩张战争
6.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十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的祸根。”材料所述联盟体系的核心国家分别是( )
A.英国和德国 B.俄国和奥匈帝国
C.德国和法国 D.英国和奥匈帝国
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英国、法国遭到削弱,美国和日本利用战争迅速崛起。这表明一战( )
A.引发了欧洲殖民扩张 B.促进了第三世界崛起
C.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 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8.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属于揭示历史本质的是( )
A.英国曾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C.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际联盟
D.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
9.“这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落
D.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
10.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是1790—1914年欧洲主要战争中死亡人数总和的两倍以上;战争期间,英国国债总额提高了12倍,德国的国家负债增加了30倍。以上材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 B.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
C.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D.结束后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非常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历史 九年级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