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中古晚期的西欧:黑暗中孕育着光明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下王权衰落;政治分裂
经济: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极一时
思想:基督教会统治一切,强调禁欲苦行
政治:王权的加强,统一 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经济:工商业的复兴,自治城市的兴起
思想:大学的兴起,思想自由
(14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做精神领域的革命……就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黑死病(Black Death or Great Dying)
14世纪中期黑死病肆虐欧洲,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348年—1350年的三年之内,光欧洲就有近3千万人因黑死病而失去生命。3年里,黑死病蹂躏整个欧洲大陆。
如果再算上以后300年的数次鼠疫暴发,欧洲有近一半人因黑死病丧生,全球有近3亿人失去生命。1348年德国编年史学家吕贝克记载死亡了90000人,最高一天的死亡数字高达1500人!佛罗伦萨至少二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在以后近300年的时间里,黑死病就像梦魇一样,时时折磨着那些劫后余生的欧洲人。
“欧洲人对这场死亡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它促使人们对于基督所讲的爱心,对于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进行了思索……另一方面, 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
——沈之兴《西方文化史》
中古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教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
一方面,王权希望依靠基督教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的外衣,而教会也希望依靠强大的蛮族国王来壮大自己的力量。
另一方面,在最高权力的拥有问题上,教皇与封建君主不断发生碰撞和摩擦,明争暗斗。
二元社会:教权与王权—既勾结又抗争
(14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做精神领域的革命……就是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美第奇家族
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藏品达十三万件的乌菲奇美术馆,是他们家的办公室。
佛罗伦萨最大的美术馆碧提宫,也是他们的宫殿……之一……
没有美第奇家族,文艺复兴可能是另外一回事。
—G.Brucker《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布克哈特
新航路开辟
(孤立---联系)
一、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 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资产阶级新思想的文化运动。“复兴”的原意为“再生”。
Part 1
复兴的背景
15世纪的佛罗伦萨(绘画作品)
13-15世纪,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正是这样的工商业城市首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的逐渐兴起,出现了新生的资产阶级。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正是推动文艺复兴的社会力量。
——《教师用书》P102
材料一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想请画家给儿子胡安作画。胡安想要莱昂纳多作画。但教皇的答复是:“我们还不像佛罗伦萨的银行家那样腰缠万贯”。
当时佛罗伦萨的美第奇银行享誉整个欧洲。在文艺复兴时代,“美第奇家族始终起着轴心的作用”
根本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意大利)
复兴的背景
材料二 在圣经里干放贷这事的人死后要下地狱。佛罗伦萨银行家乔万尼·美第奇心里非常恐惧。于是,他为了赎罪,用钱来支持艺术家为教堂画画,以显示诚意。此后,统治欧洲金融200年的美第奇家族对文艺、教会和市政建设采取奢侈浮华的保护和资助政策。
材料三 科西莫·美第奇创建了柏拉图学院。柏拉图学院成为欧洲中世纪以来第一个世俗文化的科研机构。劳伦佐·美第奇情愿花巨资甚至抵押家产购买搜寻古籍(包括古希腊罗马古典作品)。
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阶级基础:美第奇家族为首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大力扶持
西欧文化传承
对东方文化的汲取
时间 领域、国别 代表人物 成就 思想主张
14C 文学 “前三杰” (意大利)
但丁
《神曲》
薄伽丘
《十日谈》
彼特拉克
《歌集》
反对教会神权统治,
讴歌人性,肯定人价值尊严
提倡平等
惊世的巨匠
15 C 艺术 “后三杰” (意大利)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拉斐尔
《雅典学院》
展现人性的美
《蒙娜丽莎》
16 C 文学 (英国)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神曲》叙述但丁在梦中游历了地狱、炼狱和天堂。其中,炼狱是从地狱到天堂的必经之路。
《神曲》片段一:
但丁“发现”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正在地狱的一个火窟中永受煎熬。但丁对痛苦的教皇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神曲》片段二:
在《炼狱篇》中,但丁明确宣称:“我是一人,当爱情鼓动我的时候,我依照它从我内心发出的命令写下来。”
思考:从片段一可知,但丁对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持怎样的态度?
从片段二可知但丁崇尚什么?
但丁与《神曲》
彼特拉克与《歌集》
材料一:(名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材料二:(名诗)我象往常一样在悲思中写作,鸟儿的轻诉和树叶的微语在我耳边缭绕,一条小河,傍依着两岸鲜花在和风细浪中畅怀欢笑……。
思考:
从材料一可知,彼特拉克与但丁的相同之处有哪些?
“人文主义之父”
情人劳拉
薄伽丘与《十日谈》
材料一:(名言)“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材料二:《十日谈》主题:
第四天:结局不幸的恋爱故事。
第五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第七天:妻子与男人偷情的故事。
第八天:男人与女人之间互相作弄的故事。
第十天:有关恋爱的故事。
思考:依据材料一分析,薄伽丘的思想主张有何突出特点? 从材料二可知,薄伽丘所推崇的人性有何明显的局限性?
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
假若文艺复兴没有莎士比亚,人性的探讨还是集中在《十日谈》中人性的本能方面,大多是男欢女爱。而作为生物种群的最高级动物,人类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人民社《历史·必修3》
莎士比亚之所以伟大,比他同时代人伟大,“正因为他们是某一时代人类认识最高阶段的充分代表,从这一高处来观察人们和自然的生活,把这种生活描写给我们看。” ——杜勃留洛勃夫《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莎士比亚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1、她透露怎样的表情?
2、最逼真的身体部位?
3、她是什么身份?
4、人物背景特点?
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一位有5个孩子的“家庭主妇
怀了身孕的待产妇女
佛罗伦萨富商格拉迪尼的夫人
人的情感
现实中的人
世俗人物
人生活环境
(1503年始到1506年 )
面部、双手、前胸、眼睛······
树林、小溪、小路、天空······
通过解读蒙娜丽莎画作细节,并总结其表达的中心思想?
人在世俗生活中主体地位
以人为中心
反对禁欲主义,崇尚理性
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幸福
……
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人文主义内涵
1640~168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
前5C
5C
14C
17C
人文主义起源:
智者运动
中世纪
人文主义复兴
政治: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文化:产生了众多精湛文艺作品、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局限:
造成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
局限于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阶层。
PART TWO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
——武汉大学赵林《基督教思想文化的演进》
Part 2
宗教改革(16世纪)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券”
僧侣们声称:购买“赎罪券”的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之时,就是灵魂升天之日。这种谎言激起了德国民众的愤怒。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丁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
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宗教改革(16世纪)
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的关系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诠释和理解,但是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有很大的进步,它将“人文精神”进一步弘扬。
文艺复兴的范畴在思想领域,否定神学思想。宗教改革在上层建筑领域,否定教会的绝对权威。
对比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
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2)性质相同
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
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影响有相同
都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起源地
领域
群众 基础
形式
实质
对待宗教态度
意大利
文学艺术
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持和解
思想解放运动
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思想
社会上层、知识分子
德意志
宗教
群众基础广泛
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思想政治社会运动
进行宗教改革但没有抛弃宗教神学
对比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Part 3
近代科学的兴起
哥白尼
伽利略
三、科学革命
16—17 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
哥白尼
“日心说”
伽利略
“把实验引进力学”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
什么是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是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试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并广泛应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
1.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原因
(1)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科学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2)人文主义的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欧洲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
(4)科学家的个人天赋和探索及献身精神。
(5)观测技术的进步。
三、科学革命
2.概况
(1)天文学: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2)物理学: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3.近代科学建立的意义
三、科学革命
①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②科学革命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有助于进步史观的形成和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推动了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上。
Part 4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17——18世纪):Enlightenment
背景
①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②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
③阶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定义
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指人运用理智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反对用权威来判断一切事务,敬畏真理、尊重科学。
理性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启蒙运动(17——18世纪):Enlightenment
发源地
英国
中心
法国
扩展
德国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有一级从属于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 ——伏尔泰《风俗论》
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卢梭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伏尔泰:君主立宪
卢梭:主权在民
霍布斯 洛克
亚当斯密 休谟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狄德罗
康德
政治自由,主权在民。
启蒙运动(17——18世纪):Enlightenment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任完全自由,让它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监督私人产业、知道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社会于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
立法权属于全体人民,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而每个人只有服从自己的立法才是自由的,只有在服从立法的前提下,作为公民才是人人平等的。
人非工具。
——康德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经济自由,自由放任。
思想自由,理性判断。
启蒙运动(17——18世纪):Enlightenment
①思想解放: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②政治革命: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③民族独立: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宣布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 “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押上断头台前恍然大悟:“原来是伏尔泰、卢梭亡了法国!”
甲午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维新运动: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
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启蒙思想家思想共同点
(1)以理性主义为原则,以理性为衡量事务的标准;
(2)反对封建专制和神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等级制度;
(3)追求自由、平等、道德、法治、人权、民主;
(4)努力构建未来理性王国;
(5)提倡天赋人权说,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论认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前,受自然法则支配,人人都平等享有自然权利: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等。
社会契约论认为统治者的权威来自契约,当统治者破坏人民的自然权利时就意味破坏契约精神,人们有权更换统治者。
人民主权学说认国家的主人不是君主,而是人民,治理者只是受人民委托,因而主权只能属于人民。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1)文艺复兴:发端于文化艺术领域,借助传统文化摆脱基督教神学对人文主义的束缚,使人文主义和宗教思想并行不悖。
(2)宗教改革:发端于宗教领域,借助圣经的权威反抗天主教神权统治,宣传因信得救,获得信仰自主权。世俗君主参与宗教改革,争取“政教分离”。
(3)启蒙运动:发端于政治思想领域,使人们摆脱封建专制和神权主义的附属,追求人的彻底解放,构建“理性王国”。
不同点 文艺复习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 16~17世纪 17~18世纪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发展; 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压榨沉重 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地域范围 意大利 欧洲各国 德意志 欧洲各国 英国 法国 欧美 世界
内容 【指导…】 【反对…】 【追求…】 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反对——天主教神学 追求——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宣扬“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资产阶级化的新教 以理性主义为指导
反对 封建专制主义,宗教神学体系
追求 自由,平等,民主,法治
提出:资产阶级新制度构想
精神内核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斗争矛头 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教会特权,天主教会(教皇)权威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宗教神学体系
侧重领域 文学艺术领域 宗教领域 政治领域
斗争形式 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形式; 披着宗教的外衣 直接公开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未来构想 追求现世生活追求今生享受 廉俭平民教会、民族国家 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影响 冲击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构建奠定基础
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但丁奏响的《神曲》使他成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和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高扬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从亚平宁半岛蔓延到整个欧洲大地。人性的复活、信仰的觉醒和科学的思维,不仅冲决了中世纪教会权威的神圣堤坝,也培育了洛克、休谟、亚当.斯密、康德等一批启蒙思想精英,而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在社会契约和天赋人权理念下,呼吁打破王权和神权禁锢,人人在理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让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他们以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催化了革命的爆发的同时,也为接之而来的未来世界勾画了一幅幅社会蓝图。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