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普罗泰戈拉《论真理》“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要认识你自己。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苏格拉底的演讲古希腊民主政治时期,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滥觞上帝之鞭——阿提拉断裂阿提拉(406年—453年),他曾率领军队两次入侵巴尔干半岛,包围君士坦丁堡;亦曾远征至高卢(今法国)的奥尔良地区,最后终于在沙隆之战被停止向西进军。于公元452年把当时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攻陷,赶走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使西罗马帝国名存实亡。由448年至450年,匈人帝国在阿提拉的带领下,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王权借宗教重建秩序教会借王权固化权威科学是神学的脚本哲学是神学的奴仆艺术是神学的工具文学是神学的婢女断裂神性蔽遮人性1640~16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5C5C14C17C人文主义起源:智者运动中世纪人文主义复兴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14——17世纪宗教改革:16——17世纪科学革命:16——17世纪启蒙运动:17——18世纪14至16世纪,欧洲处于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经济:政治:文化:14、15世纪,意大利一些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教会神学禁锢人们思想意大利有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从东方汲取大量文化养料。杰出人才聚集。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直接原因:黑死病的影响,使人们对宗教信仰进行反思与怀疑阶级: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要求建立适应资产阶级发展需要的思想文化。(一)历史背景一、文艺复兴宗教神学观 人文主义以神为中心禁欲主义 来世观念等级观念蒙昧 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追求自由幸福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重视科学实验,追求知识,自由平等(二)核心思想一、文艺复兴中世纪基督教会新兴资产阶级追求来世幸福神权至上 禁欲苦行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个性自由、个性解放追求现实幸福占有大量财富土地、抑商渴望自由流通的资本中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476--1500年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 意大利教皇高于王权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中世纪)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三)代表人物1、文学三杰但丁 代表作《神曲》采用梦幻文学形式,描写但丁本人在梦境中游历三界,遇到各类古今人物的过程。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你再不用期望我的言语或手势;你的意志已经自由、正直和健全,不照它的指示行动是一种错误;我现在给你加上冠冕来自作主宰。” ——【意】但丁《神曲》彼得拉克 代表作《歌集》最早提出“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我见她如此姣美地走过,我的灵魂战栗,不敢飞向她;她发出阵阵叹息,像在保卫自己,她是爱情之敌,也是我的冤家。哦,如果我没错儿,我在她高扬而阴郁的眉间,看到一丝怜悯的光芒,使我那颗忧伤的心豁然开朗。 ——《歌集》薄伽丘的代表作短篇小说《十日谈》。全书共包括100个故事,描写了佛罗伦萨的10名贵族青年男女因躲避黑死病到乡间别墅居住的10内所讲的故事。故事中揭露和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他们的卑鄙、虚伪和残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赞美了现世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了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禁欲主义的反抗。一、文艺复兴12、美术三杰达·芬奇(1452—1519)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之中,认为艺术要表达和歌颂人的丰富的感情,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三)代表人物一、文艺复兴12、美术三杰拉斐尔(1483-1520),从22岁到25岁,他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被称为“画圣”,代表作《西斯廷圣母》。(三)代表人物米开朗琪罗(1475—1564)米开朗琪罗专注人体,他的塑像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代表作《大卫》、《摩西》。一、文艺复兴13、莎士比亚(三)代表人物英国戏剧家和诗人。他出身于英国中部一富裕市民家庭,二十一岁去伦敦谋生。他在剧院当过演员,后来写剧本。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英国由封建制度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的新矛盾,塑造了一系列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他一生共写了三十七个剧本(包括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两首叙事长诗。莎士比亚是语言艺术的大师。他的十四行诗构思巧妙、音韵谐和、意境优美,充分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15世纪后期起,文艺复兴逐渐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戏剧家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戏剧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英国的社会现实,发掘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情感,塑造出丰满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而生动地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想!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一、文艺复兴国家 人物 代表作法国 拉伯雷 《巨人传》德意志 伊拉斯谟 《愚人颂》西班牙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英国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四)扩展早期文艺复兴代表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但当莎士比亚出现时,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空间转移到了英国。那么为什么会在这个特定时间发生文艺复兴空间的转移呢?一、文艺复兴(五)影响积极性:局限性:①思想: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冲破封建神学对人们束缚,为启蒙运动打下思想基础;②学术:推动了文学艺术和哲学、史学和政治学的发展 ;③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日常行为方式的文明化;④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⑤政治:天主教权威受到质疑,推动宗教改革的开展。⑥自然科学: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的动荡。“人若不超越人性,是多么卑鄙下流的东西。”——[法]蒙田文艺复兴把人们的注意力由对神的崇拜转移到对人的认识上来,开始把人与神提到了并重的地位。——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文艺复兴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丁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1.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背景: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要求清除障碍。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成为宗教改革的主力和领导力量。③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宣扬了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自然科学(日心说)向教会权威挑战。④社会根源:德国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罗马天主教廷剥削与压迫,激化了社会矛盾。⑤导火线: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搜刮人民。德意志:教皇的奶牛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性质:一场以宗教改革形式出现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革新运动。马丁路德教派内容:①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因信称义”);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③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④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教随国定。加尔文教教派内容: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②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论。2.西欧其他国家也先后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教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英国国教教派内容:①《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首脑;②废除与国家法律抵触的现行教规;③规定英语为礼拜用语。马丁·路德加尔文亨利八世二、宗教改革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的转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基督教发展历程:公元1世纪诞生于罗马帝国;1054年,第一次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16世纪,从天主教中又分裂出:路德教派、加尔文教、英国国教。3.宗教改革的影响:①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②政治: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③经济:新教提倡的伦理规范、生活方式等,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文化:重视教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欧文明的现代化。当时,识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跃;民众觉醒和参政的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二、宗教改革三、科学革命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开展,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意大利)伽利略“把实验引进力学”。(波兰)哥白尼“日心说”,否定天主教的“地心说”。(英国)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近代物理学的集大成者。(英国)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否定教会的的“上帝造人说”。(比利时)维萨留斯“解剖学之父”。意义(1)科学革命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确立了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2)科学革命打击了天主教会,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三、科学革命(16——17世纪)中西方主要科技成果中国古代科学感性思维,重经验总结,轻理论概括。实学发达。西方近代科学抽象逻辑思维,重实验与理论概括。(1)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科学革命奠定物质基础。(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人们思想,催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3)科学家大无畏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成为重要的因素。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上。思考:该封面的寓意可以解读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牛顿的宇宙论如此完善和令人信服,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启蒙思想家希望他们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三、科学革命(16——17世纪)如何扫荡神权至上的社会秩序?材料: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依据材料五,思考康德如何理解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四、启蒙运动三权分立君主立宪主权在民追求自然权利(天赋人权)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除去专制的暴力和对人民的压迫以外,还有什么?—卢梭《新爱落绮丝》每个人都是生来就自由、平等的。—卢梭《社会契约论》宣传人权理论和批判专制成为相辅相成的思潮如何扫荡神权至上的社会秩序?四、启蒙运动材料:“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逻辑延伸,或说是他们的不可活少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续篇”。“文艺复兴”好像是一个酣睡的人在慢慢苏醒;“宗教革命”进一步变现在“上帝”问题的一种突破;在引起笛卡尔以来整个世纪的沉思后,西欧进入了自觉地运用理智的阶段。所以“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运动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神学羁绊的渐进、积累的必然结果。—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结合材料,思考启蒙运动是瞬间爆发的吗?如何扫荡神权至上的社会秩序?四、启蒙运动材料一: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结束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首先必须做好舆论准备。材料二: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也可以推动人类社会自身的不断前进。材料三: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被经院哲学所束缚,他们相信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启蒙运动。1、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2、近代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四、启蒙运动结合材料,思考启蒙运动是瞬间爆发的吗?材料一:科学和民主本身的生长也要有赖于一个温床,这个温床就是宽容。……科学发展的前提是质疑精神、探究精神,……—蔡申《西方文化述要—认识你自己》材料二:启蒙时代紧跟在一个宗教骚乱和宗教迫害时代之后,……启蒙运动的一个标志在于,人们广泛要求宗教宽容,并且形成了要求国家支持这种改革的政治理论。……启蒙运动结束时,欧洲主要国家及美国都正式实行了宽容政策。因此,启蒙运动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开创了一种政治理论和相关的博爱观,使各国不再把宗教迫害作为控制公民行为的手段。—彼得·赖尔《启蒙运动百科全书》结合上述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为什么现代社会给予科学家们至高无上荣誉而不是加以迫害。如何扫荡神权至上的社会秩序?四、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特点01从批判的对象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02从批判的方式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诉诸理性。04从历史作用上看,为资产阶级革命做思想和理论准备。03从批判的领域来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四、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影响①对思想:解放了思想,宣传了自由和平等观念,冲击了天主教会的封建专制统治。②对政治: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③对他国: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④对人类:推动了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包括人身解放和思想解放。对中国戊戌变法1898辛亥革命1911新文化运动1915推动了,促进了四、启蒙运动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演变曲线图中世纪17世纪复兴16世纪压制进一步发展18世纪追求现实幸福(文艺复兴)追求政治自由(启蒙运动)14世纪追求信仰自由(宗教改革)发展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宗教改革 ——信仰自由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科学革命 ——科学探究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思想解放推动科学进步,科学进步进一步促进思想解放。课堂小结本课要点①文艺复兴的背景、实质、核心思想,评价?②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文化的原因?③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主张及意义?④古代中国科学与近代西方科学的比较?⑤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影响?⑥思想解放与科学革命的关系?⑦文艺复习、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比较?(大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