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什么是中古时期?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即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53年世纪东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多开始使用的。中古骑士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统编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5C---15C)学习目标: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的多元面貌。壹后期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贰拜占庭的兴亡与俄罗斯叁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一、西欧封建社会1、建立背景: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壹2.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政治上:封君封臣制(1)含义: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落,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国王和贵族为维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进行自卫或攻击别人。这些武装扈从(叫做封臣)原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地,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2)原因: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封臣:(解下武器,脱帽,下跪,双手放在封君合扰的手掌之中)阁下,我是您的人了。封臣:(作发誓状)从现在起,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封君:(拉起封臣,亲吻他的脸颊)我的封臣,我会尽我所能保护你。封君赐予封臣一包泥土和一根树枝,泥土代表封土,树枝代表森林中世纪册封仪式:合掌、宣誓、亲吻脸颊(脚尖)材料1:(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美]约翰 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上卷(3)关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封君封臣形成一定的契约关系。壹2.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壹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材料2:在中世纪西欧的不同地区,封君封臣制一般与封土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封君只有通过自己的封臣,才可以联系到更下一级的封建主…——摘编自绳会敏《浅析西欧的封君封臣制》(3)特点:①以封土为纽带形成各级等级关系②只对直接领主负责(不越级统治)③双向契约④各级封建主在领地内享有司法、行政等权力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封君封臣制的特点。思考材料3:双方已契约约束了彼此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 ----《世界历史读本》壹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封君封臣制的影响。材料3:国王、皇帝等理论上的所有者往往不能对其领土实行有效管辖 ,而直接行使管辖权的当地贵族又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这就很容易引起国王与贵族 、王国政府与地方诸侯之间,以及贵族、诸侯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中世纪欧洲战争起因类型计量分析》许二斌(4)影响:思考①国王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西欧——国王只是名义上最高统治;出现不同程度分裂割据现象◆相同点:1.都是有条件的分封:权利与义务2.目的相同:维护统治3.都是层层分封4.举行仪式西周(BC1046年--BC771)分封制与西欧封建制度的异同点?探究◆不同点:1、背景:2、纽带:3、关系:4、影响:西周——统一后,维护周天子的统治。西欧——分裂局面下,保证自身的政治利益。西欧——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西周——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等级森严。西欧——契约关系,封臣只对直接封君负责。西周——前期有利于巩固统治;后期导致分裂割据5、社会形态:西欧——封建社会西周——奴隶社会材料4:一个领主单独管辖的特别区域的农业种植园叫作庄园 ,有时乡村和庄园是相当一致的,也就是说,一个农民的村落形成一个领主特有的庄园。但是,有时一个庄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乡村,而有时一个大乡村可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庄园。 ——【美】布莱恩·蒂尔尼 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壹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2、经济上:庄园与农奴制度(2)土地类型: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两部分组成(4)农奴情况:农奴在法律上的非自由人,被固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3)生产经营:领主自营地有领主直接经营,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农民份地,自耕自收。向领主服劳役和缴纳租税。(1)经济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史料阅读:比较奴隶与农奴的异同材料一: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分到的土地不能加以剥夺,农业改良时获益。……实际上义务固定,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很少完全听凭领主随意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材料二: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为高些。农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在村社有发言权。最重要的是这些习惯保证了他拥有自己土地的权力,并且可以把土地传给继承人。 ——《西欧中世纪史》同: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压迫异:农奴的地位相对较高;受到的束缚更宽松。生产关系的变化: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分析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壹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观察图片、阅读材料,说说庄园制的特点。思考材料6: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美]布莱恩《西欧中世纪史》材料5:庄园自营程度很高,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均须照顾,《庄园敕令》中提到要置备油脂、火腿、醋、酒、面粉、咸鱼等,还指示要宰杀牛、羊,熬制脂肪,预备预备足够数量的肥鹅、肥鸡,准备各色蔬菜。——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1)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自给自足(2)庄园是基本的社会组织 ——政治独立、人身依附欧洲中古时期的庄园出产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的物品,是一个“乡村共同体”。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A. 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B.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 促进欧洲城市兴起 D. 领主占有全部土地A思想特征:基督教会占据重要地位材料7:中世纪时,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只是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举足轻重的地位。(1)地位:经济政治思想(2)表现: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资产),并向教徒征收十一税。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干涉各国政治权力。垄断教育;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严重束缚人性发展。壹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旧约·利未纪》讲,犹太人的古代领袖摩西向臣民下令:“地上所有的,无论是地上的种子,是树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华的,是归给耶和华的。”材料8:英诺森三世在位期间,罗马教皇的权势达到了顶点。……“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教阶制度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礼出生由教父主持婚礼结婚涂香油,以求灵魂升天死亡思想基督教神权统治(1)表现:英国法国西班牙 葡萄牙后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变化贰1、王权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权力,都铎王朝建立后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后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变化贰10—11世纪起(1)时间:(2)背景:(3)特点:城市自治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城市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使市民阶级逐渐强大起来,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城市兴起①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②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有效利用(农业-生产力);③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4)取得自治方式: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富裕的工商业城市,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将金钱挥霍一空后,又要重新统治琅城。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实行自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后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变化贰材料:城市的文化教育也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英法等国国王为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等支援作为报答。——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思考恩格斯说“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结合城市的特点,谈谈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经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政治:促进国王统一事业文化教育:大学兴起,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巴黎大学(5)影响:东欧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拜占庭帝国国徽(双头鹰)俄罗斯国徽拜占庭的兴亡与俄罗斯叁1、拜占庭(395~1453年)(1)由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14世纪:宏伟壮观的君士坦丁堡(一)拜占庭帝国2、统治(1)经济:(3)军事:(4)法律: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查士丁尼一世(483-565)三、延续:东欧之拜占庭与俄罗斯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一)拜占庭帝国2、统治(1)军事:(3)经济:(4)法律: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查士丁尼法典》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查士丁尼一世(483-565)三、东欧之拜占庭与俄罗斯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查士丁尼法典》序言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拿破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拜占庭的兴亡与俄罗斯叁1、拜占庭帝国(3)衰落:内因——连年征战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内部矛盾尖锐。◆原因:外因——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落的冲击,帝国陷入混乱。◆表现: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灭亡: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但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拜占庭的兴亡与俄罗斯叁2、俄罗斯(1)发端——基辅罗斯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一度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13世纪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拜占庭的兴亡与俄罗斯叁2、俄罗斯(2)发展——莫斯科公国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建立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采取措施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俄罗斯国徽伊凡·瓦西里耶维奇(1530-1584),又被称为伊凡雷帝或者伊凡大帝、恐怖的伊凡。《伊凡雷帝杀子》列宾(1885)政治:①颁行新法典;②改组中央机关,加强中央集权,镇压大贵族(特辖领地制)军事:对外扩张拜占庭的兴亡与俄罗斯叁2、俄罗斯2、俄罗斯17世纪末,俄罗斯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3)扩张——俄罗斯帝国【拓展提升】中古时期西欧和东欧不同的发展趋势西欧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经济: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思想:神权至上,束缚人性王权强化,议会兴起城市兴起,市民自治大学兴起,思想解放东欧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中古时期的欧洲西欧文明东欧文明背景:罗马帝国灭亡、封建社会产生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庄园、农奴制度社会变化:拜占庭帝国俄罗斯帝国政治经济法律基辅罗斯的崛起莫斯科公国的扩张俄罗斯帝国的形成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经济:庄园经济(自给自足)文化:基督教神权(束缚人性)王权加强(民族国家)城市兴起(市民自治)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