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藏拉萨市尼木县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西藏拉萨市尼木县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年西藏拉萨市尼木县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
1.下列物理量具有相同单位的一组是( )
A. 重力和质量 B. 压力和压强 C. 功率和机械效率 D. 功和能
2.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瓶的音调最低 B. d瓶的音调最低
C. 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和水振动产生的 D. 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3.关于图中所示的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炙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没有内能
B. 图乙中冬天搓手取暖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图丙中用湿毛巾冷敷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小人体的内能
D. 图丁中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水中的倒影 B. 墙上的手影
C. 太阳光色散 D. “折断”的铅笔
5.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 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C. 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 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6.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电流表的示数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串联 B. 开关S只控制
C. 、的电流分别是、 D. 、的电流分别是、
7.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的验电器,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连接前,A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 连接的一瞬间,自由电子从B流向A
C. 连接之后,B的金属箔不会张开
D. 连接的一瞬间,金属杆中电流方向是从A流向B
8.如图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5,底面积之比::8,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5,下列有关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质量之比是4:3
B. 甲、乙的体积之比是8:9
C.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9.人的眼球结构如图所示,眼睛的成像原理跟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类似,其中______相当于光屏。
10.如图所示,是飞船与空间站完成对接时的情景,以空间站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的;空间站的图像信号是通过______波传回地面的。
11.如图,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是为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便于进行肌肉注射;注射前,医生将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部,这样做是为了利用______把药液压入注射器内。
12.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从点2转到1时,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和图乙中的信息可知,电源电压是值是______V,电阻的阻值是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如图甲所示,用平行光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______。
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的位置,则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的像。根据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
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小,应使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再调节光屏位置。
14.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由______两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对比乙、丙两图可以得出:当压力一定时,______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对比甲、丙两图,该同学认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他的观点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15.如图所示,小覃同学所在的兴趣小组正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实验时需要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图乙是他们某次测量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______选“A”“B”或“C”处的电流。
小覃同学要测量通过的电流,只需将图乙中导线______选填“a”或“b”的一端移动到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重新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 A。
该小组另一位同学测出一组A、B、C三处的电流,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他得出结论:
①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各支路电流相等。
小组内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该同学的结论不具普遍性,要得到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还应该选用规格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灯泡进行实验。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6.如图所示,体重为60kg的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重为800N的物体A,所用拉力为F,物体A以的速度匀速上升了10s,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不计绳重与摩擦,,求:
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
拉力F的功率;
工人用此滑轮组所能提升的最大物重。
17.如图甲为一款养生壶,其加热原理如图乙所示。养生壶的额定电压为220V,、均是发热电阻,其中。养生壶正常工作时,开关置于“1”为加热挡,电路中电流为5A;开关置于“2”为保温挡。求:、
当开关置于“1”时,的阻值及消耗的电功率;
当开关置于“2”时,养生壶消耗的电能;
将壶内500g的水从加热到,水吸收的热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在物理学中,
A、重力的基本单位是牛顿;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故A不符合题意;
B、压力的基本单位是牛顿;压强的基本单位是帕斯卡。故B不符合题意;
C、功率的基本单位是瓦特;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之比,没有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功和各种能量的基本单位都是焦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作答。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容易解答。
2.【答案】C
【解析】解:
AB、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增多,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慢即振动频率越来越低,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低,即a瓶的音调最高,h瓶的音调最低,故AB错误;
CD、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C正确;
故选:C。
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
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敲击瓶子和吹瓶子的时候,发声体是不同的。
3.【答案】C
【解析】解:A、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也有内能,故A错误;
B、搓手取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湿毛巾冷敷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小人体的内能,故C正确;
D、汽油机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图丁中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搓手取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湿毛巾冷敷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小了内能;
汽油机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本题考查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内能的概念、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4.【答案】A
【解析】解:A、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故A符合题意;
B、墙上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太阳光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折断”的铅笔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光射到物体的表面,改变传播方向回到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的应用。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分解出七种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雨后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的本质是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海市蜃楼、池水变浅、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现象;关键是能够从不同的事例中分析出分别属于哪一种光现象。
5.【答案】A
【解析】解:A、物体的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就是物体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两人的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不等,因此所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小芳的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芳相对于湖畔的垂柳有位置的变化,因此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第10s末两人的图像相交,说明两人的速度相等,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小明的图像是倾斜直线,说明小明的速度一直变化,做变速运动;小芳的速度不变,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A。
在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
在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的速度不变,即做匀速运动;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的变化,该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变化,该物体是静止的;
在图像中两直线相交表示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在图像中倾斜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一直变化,即变速运动。
本题考查了对运动图像的理解,属于基础题,从图中读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开关S控制干路,电流表A测干路的电流,电流表测灯的电流,故通过灯泡的电流是;
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流过灯泡的电流:,故C正确。
故选:C。
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开关S在干路中,电流表A测干路的电流,电流表测灯的电流;
由并联电路的特点求出流过小灯泡的电流。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难度较小。
7.【答案】C
【解析】解:A、连接前,A的金属箔带着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金属箔张开,故A正确;
BCD、A带正电,说明A缺少电子,金属棒连接的一瞬间,因带正电的质子在原子核内部不能自由移动,且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自由电子由B流向A,此时B因缺少电子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B的金属箔张开;
自由电子带负电,即定向移动的电荷是负电荷,它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所以瞬间电流的方向是由A流向B;故BD正确,C错误。
故选:C。
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图中A带正电说明A缺少电子,金属棒连接的一瞬间,电子由B流向A;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本题考查了验电器的原理和电流的方向,属于基础题,要求掌握。
8.【答案】D
【解析】解:A、由可得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由可得,甲、乙的质量之比:
,故A错误;
B、由可得甲、乙的体积之比:
,故B错误;
C、由于水平面上的柱状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可以利用比较,则切去相同的高度后,两者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
,,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5,则:,
所以,,
已知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5,即:,
由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C错误;
D、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切去相同体积时,两者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
则::25,
所以,,
已知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5,即:,
由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知道长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和底面积之比,根据求出对地面的压力之比,根据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求出甲、乙的质量之比;
知道甲、乙的质量之比和密度之比,根据求出两者的体积之比;
由于水平面上的柱状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可以利用比较,则根据比较得出切去相同的高度后,物体对地面的减小的压强大小关系,然后根据原来的压强大小关系即可判断;
由于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和比较得出切去相同的体积后,物体对地面的减小的压强大小关系,然后根据原来的压强大小关系即可判断。
本题考查压强的比较,关键是公式的应用,知道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9.【答案】凸 视网膜
【解析】解: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凸;视网膜。
眼睛和照相机类似,晶状体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可以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
10.【答案】静止 电磁
【解析】解:飞船与空间站完成对接时,以空间站为参照物,飞船相对于空间站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飞船是静止的;
空间站的图像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面的。
故答案为:静止;电磁。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电磁波的传播,难度不大。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11.【答案】增大 大气压强
【解析】解:由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因此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是为了增大压强;
注射前,医生将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部,排出了筒内的气体,减少了筒内气体压强,外界大气压就可以把药液压入针筒,因此这样做是为了利用大气压强把药液压入注射器内。
故答案为:增大;大气压强。
由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注射器将药液吸入针筒之前,需要先排出针筒内的空气,这样,针筒内的气压减小,药液受到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会被压入针筒。
此题考查学生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大气压的应用,贴近生活实际,便于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12.【答案】6 20
【解析】解:
由电路图可知,当S接1时,电路为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图乙可知,电源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则

当S接2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
由图乙可知,,电路中的电流,
电路中的总电阻:


故答案为:6;20。
由电路图可知,当S接1时,电路为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图乙可知对应的电压和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的阻值。
当S接2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由图乙得出对应的电流和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电阻的阻值。
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开关接1、2时电路变化的判断和由图乙得出对应的电压与电流值。
13.【答案】 同一高度 缩小 照相机 大
【解析】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均可;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应使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变大,再调节光屏位置。
故答案为:均可;同一高度;缩小;照相机;大。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分析回答。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14.【答案】凹陷程度 甲、乙 受力面积 错误 比较时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解析】解:根据转换法可知,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图甲、乙中,受力面积相同,乙图的压力大,海绵凹陷程度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因此由甲、乙两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对比乙、丙两图可知,压力相同,乙的受力面积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故可得出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对比甲、丙两图可知,实验中在改变压力的同时,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故不能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的结论,因此该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凹陷程度;甲、乙;受力面积;错误;比较时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实验中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需要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
根据控制变量法,找出不变的量和变化的量,确定压力作用效果与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重点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难度不大。
15.【答案】C a 不相同
【解析】解:由图乙可知,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所以测量的是C处电流;
测量通过的电流时,电流表就要与串联,只需将图乙中导线a的一端移动到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此时电流表就和串联;根据此时电流表选用的小量程,分度值为,所以示数为;
要得到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应选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不相同。
根据电流表与待测电路串联分析;电流表测量干路还是支路;
测量通过的电流时,电流表就要与串联;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
并联分流,要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的特点,应选不同电阻的用电器研究。
本题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考查电流表使用、反常现象的分析和对实验方案的改进。
16.【答案】解:物体A以的速度匀速上升了10s,物体上升的高度为:

滑轮组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

由可得,拉力F做的总功:

拉力做功的功率:

由图可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由可得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所以动滑轮的重力:,
工人通过滑轮组向下拉绳子时,绳子自由端的最大拉力:,
则工人使用该滑轮组时所能提升的最大物重:。
答: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1600J;
拉力F的功率为200W;
工人用此滑轮组所能提升的最大物重为1600N。
【解析】根据求出物体上升的高度,利用求滑轮组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
知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利用求拉力F做的总功,再利用求拉力做功的功率;
根据可求得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由图可知,利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求出动滑轮的重力,工人通过滑轮组向下拉绳子时,绳子自由端的最大拉力等于工人的重力,根据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求出该工人使用该滑轮组时所能提升的最大物重。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有用功、总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功率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有二:一是n的确定,二是不计绳重和摩擦时,。
17.【答案】解:开关置于“1”为加热挡,由图乙可知,此时电路中只有工作,
由可知,的阻值:;
消耗的电功率:;
由图乙可知,当开关置于“2”时,、串联,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养生壶消耗的电能:;
水吸收的热量:。
答:当开关置于“1”时,的阻值为;消耗的电功率为1100W;
当开关置于“2”时,养生壶消耗的电能为5280J;
将壶内500g的水从加热到,水吸收的热量为。
【解析】开关置于“1”为加热挡,由图乙可知,此时电路中只有工作,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的阻值;根据求出消耗的电功率;
由图乙可知,当开关置于“2”时,、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出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求出养生壶消耗的电能;
根据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特点、电功公式、电功率公式以及吸热公式的应用,是一道电热综合题,难度不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