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C
2025年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笔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选择题,每题2分,计24分)
1.对下列图片反映的史实描述正确的是( )
①司母戊鼎 ②都江堰水利工程 ③《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④《送子天王图》
A.①反映了西周时期冶铁技术提高 B.②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C.③反映了颜真卿高超的书法成就 D.④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
2.下图是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出土的青铜器曾侯乙墓尊盘,尊盘上盘踞着上百只蜷曲的怪兽。中国历史通俗读物《文物三字经》书中用“战国墓,曾侯乙,失蜡法,细如坐”这十二字赞美曾侯乙墓尊盘。据此可知,战国时( )
A.青铜铸造工艺高超 B.湖北地区手工业发达
C.分封制已开始瓦解 D.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
3.以“恰当地利用自然规律和‘人工’来开发和利用自然”为指导思想所编著的,后传到国外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4.世界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下表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 )
文明古国 古代埃及 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
文明特点 大河文明 集权政治 浓厚的宗教意识 农耕文明 中央集权 海洋文明 奴隶制民主政治
文明成就 金字塔 象形文字 青铜器 甲骨文 帕特农神庙 《荷马史诗》
A.传承性 B.多元性 C.统一性 D.交互性
5.李华同学运用结构示意图的方式梳理了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救亡图存道路的新探索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6.下表信息反映了从不同的史观视角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评价。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史观评价全球史观是二战亚洲战场的重要战争,更是全世界人民在二战胜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是人民群众反抗暴力压迫的正义战争,推动中国人民实现解放的进程文明史观是人类正义和良知的胜利,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A.全民族团结抗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 B.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具有深远影响
C.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 D.抗日战争是中国走向民族复兴转折点
7.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以下内容关于“三大改造”的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B.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右图是《人民日报》于1981年7月1日刊发的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决议。该决议的通过标志着( )
A.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到关键阶段 D.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顺利实现
9.下图是出生在阿拉伯帝国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模,他在《算术》中介绍印度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以此为基础的算术知识,现代数学中“算法”一词即来源于此。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人( )
A.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 B.沟通了东西方的文化
C.向外传播阿拉伯文化 D.进行对外的殖民扩张
10.斯大林曾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50年至100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为了做到这一点 (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开始大规模发展农业
11.下图是二战中一次战役图解。这次战役对战争进程的影响是( )
A.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局面 D.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
12.下图漫画《谁想超过我,我就打残谁》反映出当今世界( )
A.霸权主义的行径 B.多极化格局形成
C.经济一体化发展 D.互利共赢成共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计36分)
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北魏洛阳城 图B 长安城平面图
(1)材料一图A城市自从北魏________(人物)迁都后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内外有许多大的市场,各地名贵特产都集中在这里交易;(1分)图B城市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________(朝代)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1分)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一些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________(城市),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1分)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________文明的鼎盛时期。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1分)
材料二 宋代比历代更注重海外贸易,除广州外,又增添了杭州、明州等五处市舶司,其海外贸易竟占GDP的15%~20%,空前绝后于中国封建历史。唐朝的“坊市制度”也在宋代被取消,早市、夜市的出现则进一步丰富了城市经济的结构,而其品种之繁多,规模之庞大,更使人不禁羡慕宋人的生活……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摘编自王伟超《从城市商业生活观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因。(2分)分析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推动当前中国城市商业发展建言献策。(2分)
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19世纪,美国完成了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领土的扩张,西部的开发,科技和制度的创新,经济能量的空前增长,国内市场的拓展,推动美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进入20世纪以后,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完成,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1)指出材料确立图A政府结构的法律文献。(1分)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推动“美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的史事。(1分)
材料二
①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处境悲惨,暴动频繁,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②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③为解决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 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美、德、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新出路; ⑤20世纪40年代:中、美、苏等国面对法西斯国家大肆侵略逐渐走向联合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上述史料中各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方式,(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寻找新出路,策划了哪一事变发动侵华战争。(1分)
材料三 观点一:危机应对得当,能化危机为发展的契机。观点二:危机处置失当,则贻害深远。观点三:“危”“机”并存,关键是在危机中能否把握住正确的航向
(3)关于危机的处理,同学们形成了以上三种观点,请你任选其中一个观点(用序号表示),并从材料二中选择相互关联的史事对所选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
我选择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史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阐述或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5年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C B A B D B A C C A
13.(1)孝文帝;(1分)唐朝;(1分)苏州;(1分)印度。(1分)
(2)原因:政府重视海外贸易,促进了港口城市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突破了坊市限制,出现了早和夜市;宋代农业、手工业兴盛,商业贸易繁荣;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善和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和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3)建议: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商业的品质和形象;强化对商业活动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商业服务体系;开发城市特色文旅资源并做好宣传,提高城市知名度等。(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4.(1)文献:1787年美国宪法。(1分)史事: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西进运动。(1分)
(2)方式:改革;国际合作;(2分)对外发动战争。事变:九一八事变。(1分)
(3)【示例一】我选择的观点:观点一
选择史事:③④(2分)
阐述或说明:19世纪中期,日本面对严重民族危机进行改革,被称为明治维新。通过改革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富国强兵,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面对经济大危机引起的政治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使美国走出困局,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可见,当国家面对危机时,只要应对得当,就能化危机为发展契机,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用科学的、和平的方法去解决危机。(4分)
【示例二】我选择观点:观点二
选择史事:②、⑤(2分)
阐述或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期间,人类使用煤炭等矿物燃料,加剧了温室效应,化学污染破坏了臭氧层,对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导致雨林大量消失,直接影响到生态平衡,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没有重视解决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物多样性。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经济大危机的打击,德、日两国为了转嫁危机,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成为欧、亚战争的策源地,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带来灾难,对内推行独裁统治,迫害犹太人,镇压进步活动,给本国居民也带来沉重灾难。因此,危机处理失当,会带来一系列后续反应,贻害深远。(4分)
【示例三】我选择的观点:观点三
选择史事:③、④(2分)
阐述或说明:1929年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德、日等国均遭到严重打击。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在“危”的背景下,美国、德日选择了不同方式应对。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化“危”为“机”,创造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先例,成功渡过危机,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而德、日则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成为欧、亚战争的策源地,最终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40年代,中、美、苏等国面临法西斯国家大肆侵略的危机,各国选择联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综上所述,将危机转化为维护和平与正义的契机危机需要正面面对,我们要有化解危机的有效措施,同时也需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4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