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课件 (共35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课件 (共35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一单元知识体系
哲学基本理论(第1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辩证
唯物主义
历史
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第2课)
唯物辩证法(第3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
社会历史观(第5课)
人生观、价值观(第6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不忘本来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8课)——吸收外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面向未来
《哲学与文化》知识体系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哲学
文化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的灵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内涵与功能
民族性与多样性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体系
  赛场上,大家牢记党和人民重托,“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等誓言掷地有声,展现了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展现了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必胜信念,展现了团结协作、并肩作战的宝贵品质,展现了中国青年一代自信乐观、热情友好的阳光气质。
——2024年8月20日,习近平在接见第33届
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的讲话
新课导入
思考:习总书记的讲话证明强大的精神文化有什么作用?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理解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理解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3.明确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把握文化的功能。
议题一
文化的内涵
图腾文化
农耕文化
企业文化
网络文化
从时间来看,文化无时不在(发展)。
从时间来看,文化无时不在(发展)。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餐桌文化
服饰文化
从空间来看,文化无处不在。
一、文化的内涵
结论: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从时间角度讲的,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纵古贯今;“无处不在”是从空间角度讲的,我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
1、广义的文化:
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一、文化的内涵
知识延伸
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
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2)非意识形态:
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2.文化的核心: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和生活。
支配和影响不等于“决定”,文化不能“决定”社会发展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含义
(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技术、逻辑、语言和文字等。
(3)文化的实质: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知识拓展)
阅读与思考:天空中的彩虹是不是文化?
不能。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的产生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拓展提升】: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注意以下四点:
1.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
2.政治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参加选举活动等。
3.纯自然的山水,景观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4.文化既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学以致用:判断下列素材属于经济、政治、文化哪一领域?
(1)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
(2)参加自然博物馆的各种展览
(3)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
(4)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
(5)就交通管理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6)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7)旁听一次“听证会”
(8)观看《中国好声音》节目
政治
文化
经济
经济
政治
文化
政治
文化
3、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的核心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2)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不能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
≠决定,文化不能“决定”社会发展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注意:选择题一定要分清“决定”和“决定于”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①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决定
决定
经济
政治
文化
基础
集中表现
反作用
反作用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拓展提升: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彼此制约、相互作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彼此渗透、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文化与经济、政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⑴区别:
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文化与自然相对立,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
⑵联系:
二者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文明
文化
先进文化
6.文化需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⑴文化载体的含义: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⑵文化载体的作用: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⑶文化载体的形式: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都是文化的载体。
泼水节
月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文化载体不是文化本身
观看视频《长津湖》,以此体会文化的功能
议题二
文化的功能
①《长津湖》展现了志愿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引领人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体现了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服务社会和推动发展的功能。
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长津湖》重温血与火中的战争洗礼,追寻光与影中的红色记忆,强劲票房号召力的背后,激荡着无限深沉、无比炽热的家国情怀。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教育人民(塑造人生)的功能。
③《长津湖》展现了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爱国、艰苦奋斗、团结,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民族气节,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说一说电影《长津湖》中的哪个片段最为打动你,并说明理由。以此体会文化的功能。
二、文化的功能
二、文化的功能
1.对社会: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引领风尚: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方向)
教育人民: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素质)
服务社会: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精神生活)
推动发展: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精神动力)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探究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文化有什么作用
钟南山,是我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在抗击非典和抗击新冠病毒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百姓心中名副其实的“靠山”。
钟南山爱好广泛,除了看专业书籍外,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并且积极跑步、单杠、足球等各种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充实了他的精神世界;
同时,在阅读和实践中,钟南山不断地从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自己的精神力量,每天活得都很充实,84岁活得就像50岁一样;
钟南山不仅专业知识过硬和热爱运动,还会跳舞,斗牛舞、交际舞都不在话下,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钟南山变得“十八般武艺精通”,成为了百姓心中的全面发展的人。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学以致用
探究问题:结合图片内容,分析哪些途径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学以致用
2.对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二、文化的功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文化的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文化的核心P91段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P91)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落后、腐朽……阻碍……。
(4)(文化对社会的功能P92)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注意: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优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
(5)(文化对民族的功能P9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文化对人的功能P93)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拓展提升:文化的功能(意义、作用)
1.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三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5.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明与文化。
4.文化需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载体。▲文化载体≠文化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6.文化的功能
(作用)
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③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课堂小结
1.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意味着文化可以与经济、政治相互替代。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三者之间的联系加深,呈现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但并不能抹杀三者之间的区别。
4.文化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易混易错】
1、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的思维方式全然不同,前者强调防守、和平,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这表明( )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详解】①③: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①③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的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没有体现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②与题意不符。④: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④错误。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2、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不读书,或许就不懂得“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别绪离愁,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的岁月沧桑,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冲淡豁达。从中我们可以品悟到( )
①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会受文化的影响
③文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制约人的认识活动
④参加积极的文化活动能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详解】②④:材料中,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这体现了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会受文化的影响。材料中或许就不懂得“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别绪离愁,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的岁月沧桑,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冲淡豁达,这体现了参加积极的文化活动能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②④正确。
①: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表述错误。
③:题意并没有直接涉及文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不同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好坏之分,不能笼统的说“制约人的认识活动”③表述不妥。 故本题选C。
3、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新文学的命运和诉求便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社会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拿笔的、文艺文学战线上的“军队”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获得丰硕“战果”。这一论述表明(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决定社会的发展
②社会制度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中国新文学在激励广大人民投身革命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D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①说法错误。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而不是社会制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②说法错误。
4、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家风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其家书充满了父爱和革命情怀。在这一封封家书中,毛泽东总是循循善诱地与子女谈读书学习,谈为人处世,谈立志励志。他的家书是一部蕴藏为人处世,严父教子哲理的智慧书。这说明(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影响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主动的
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A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②错误。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文化对人的影响并不一定都是积极的,③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