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热点强化10 氮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应用1.在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中填充N2、NH3、NH3·H2O、NH4Cl、NO、NO2、N2O4、HNO3、Cu(NO3)2。2.完成图中序号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合理即可)。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⑩ 。 一、工业脱硝1.工业综合处理含N废水和含N2、CO2、SO2、NO、CO的废气,得无毒气体b,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中主要含有CaCO3、CaSO3B. X气体、NO与Na2CO3溶液的离子反应:4NO+O2+2C4N+2CO2C.处理含N废水时,离子反应:N+NN2↑+2H2OD.捕获剂捕获气体a过程中CO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2.氨氮废水是造成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处理氨氮废水(主要以N和NH3·H2O的形式存在)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 Ⅰ 降低氮元素浓度的方法:加入NaOH溶液,调节pH为碱性,升高温度,再通入空气,赶出氨气B.过程Ⅱ是在碱性条件下通入氧气实现:N→N转化,N被氧化为N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2O2N +H2O+2H+C.过程Ⅲ中甲醇的作用是做还原剂,将N还原为N2D.过程Ⅲ的转化过程为N→N2,每生成1 mol N2转移10 mol电子3.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针对柴油尾气排放中NOx的一项处理工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喷入还原剂氨或尿素,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工作原理:(1)尿素[CO(NH2)2]水溶液热分解为NH3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器中NH3还原N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纳米零价铁 H2O2”体系可将尾气中难溶的NO氧化为可溶的N。在一定温度下,将H2O2溶液和HCl溶液雾化后与尾气按一定比例混合,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纳米零价铁的反应装置,可将尾气中的NO氧化。①Fe2+催化H2O2分解产生HO·,HO·将NO氧化为N的机理如图1所示,Y为 。 ②NO与H2O2反应生成HN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纳米零价铁的作用是 。 ④NO脱除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温度高于120 ℃时,NO脱除率随温度升高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4)当燃油中含硫量较高时,尾气中的SO2、O2会与喷入的氨水作用形成一种正盐,可使催化剂中毒,该盐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作化学肥料,该正盐是 (填化学式)。 二、含氮化合物的工艺生产流程4.(2025·石家庄模拟)(NH4)2SO4是一种常见的化肥,某工厂用石膏、NH3、H2O和CO2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NH3和CO2的顺序可以互换B.操作2为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得(NH4)2SO4C.步骤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NH3+CO2+H2OCaCO3↓+2ND.通入的NH3和CO2均应过量,且工艺流程中CO2可循环利用5.空气中的氮气可通过人工固氮获得氨气,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氨氧化法可制得硝酸,反应过程如下:N2NH3NONO2HNO3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制硝酸工业产生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应处理后才能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B.BaSO3固体能溶于稀硝酸,生成Ba(NO3)2,放出SO2气体C.工业上,当转化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需不断地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NH3,将未反应的原料气送回合成塔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D.转化④中,当V(NO2)∶V(O2)=4∶1时,理论上NO2可全部转化为HNO36.NH3和N2H4是氮元素的两种重要的氢化物。如图为实验室模拟尿素法制备水合肼(N2H4·H2O)的流程图:已知:①N2H4·H2O易溶于水,具有强还原性,易被氧化成N2。②一定条件下,碱性NaClO溶液与尿素溶液反应生成N2H4·H2O。(1)结合NH3分子的结构和性质,解释NH3常用作制冷剂的原因为 。 (2)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写出反应器Ⅰ中生成水合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器Ⅰ要控制NaClO溶液的用量,其主要目的是 。 三、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与实验探究7.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O与铜粉的反应并检验N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已知:在溶液中FeSO4+NO [Fe(NO)]SO4(棕色),该反应可用于检验N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硫酸亚铁溶液B.若观察到装置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则NO与Cu发生了反应C.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D.装置J收集的气体中一定不含NO8.(202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模拟)实验室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制取NH3,将NH3通入CuSO4溶液,当生成的蓝色沉淀溶解为深蓝色溶液,再滴加乙醇可获得[Cu(NH3)4]SO4·H2O晶体。已知:[Cu(H2O)4]2+呈蓝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装置甲试管中加入NH4Cl和Ca(OH)2固体加热制取NH3B.装置乙中的a和装置丙中的b均可防止倒吸C.[Cu(NH3)4]SO4·H2O晶体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D.与NH3相比,H2O更易与Cu2+形成配位键9.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的制备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 ①Y管中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打开K2 ③ ④ 答案精析1.2.①N2+O22NO ②4NH3+5O24NO+6H2O ③3NO2+H2O2HNO3+NO ④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⑤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⑥NH3+HClNH4Cl ⑦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⑧CuO+2HNO3Cu(NO3)2+H2O⑨N2+3H22NH3 ⑩8NH3+3Cl26NH4Cl+N2热点专练1.D 2.B3.(1)CO(NH2)2+H2O2NH3↑+CO2↑(2)8NH3+6NO27N2+12H2O(3)①Fe3+(或FeCl3) ②2NO+3H2O22HNO3+2H2O ③与HCl溶液反应产生Fe2+④H2O2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H2O2浓度减小,NO脱除率降低(4)(NH4)2SO44.B [由于CO2微溶于水,NH3极易溶于水,应先通入足量NH3,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再通入适量CO2,通入NH3和CO2的顺序不可以互换,故A错误;步骤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2NH3+CO2+H2OCaCO3+2N+S,故C错误;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参与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碳酸钙,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工艺流程中产生的CO2可循环利用,但应通适量二氧化碳,否则碳酸钙溶解,故D错误。]5.B6.(1)NH3分子间易形成氢键,故氨气易液化;液化的氨气在汽化时需要破坏氢键,吸收大量的热,因此NH3常用作制冷剂(2)Cl2+2OH-Cl-+ClO-+H2O(3)CO(NH2)2 +NaClO+2NaOHN2H4·H2O+Na2CO3+NaCl(4)防止过量的NaClO将生成的N2H4·H2O氧化7.D [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能够被氧气氧化,因此实验前需要通入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一氧化氮中混有少量硝酸蒸气,可以通过水吸收后再干燥,干燥的一氧化氮在装置H中与铜粉发生反应,未反应的NO可以利用硫酸亚铁溶液检验。装置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硫酸亚铁溶液,A项正确;实验结束后,为了防止倒吸,需要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C项正确;由于FeSO4+NO[Fe(NO)]SO4(棕色)为可逆反应,装置J收集的气体中可能含有NO,D项错误。]8.D [实验室用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少量氨气,制取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A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易发生倒吸,装置乙中a的容积较大,可防止制备过程中发生倒吸现象,装置丙中倒扣的漏斗与液面相切,可防止液体倒吸,B正确;由向深蓝色溶液中加入乙醇,深蓝色溶液变浑浊,静置后有[Cu(NH3)4]SO4·H2O晶体析出,因此[Cu(NH3)4]SO4·H2O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C正确;由向硫酸铜溶液中通入NH3,先生成蓝色沉淀,蓝色沉淀逐渐溶解为深蓝色溶液可知,氨分子比水分子更容易与铜离子反应形成配合物,故D错误。]9.(1)①A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或B NH3·H2ONH3↑+H2O) ②dcfedci (2)①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 ②6NO2+8NH37N2+12H2O ③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界压强解析 (1)②氨气是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其密度小于空气,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处理时应防止倒吸,则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仪器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dcfedci。(2)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将氨气缓慢通入Y管中,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6NO2+8NH37N2+12H2O,随着反应的发生,Y管中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反应生成的水蒸气液化后,NO2和NH3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反应容器中的压强减小,打开K2,Z中的溶液倒吸入Y管中。(共31张PPT)化学大一轮复习第五章 热点强化10氮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应用HNO3Cu(NO3)2NO2N2O4NON2NH3·H2ONH3NH4Cl1.在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中填充N2、NH3、NH3·H2O、NH4Cl、NO、NO2、N2O4、HNO3、Cu(NO3)2。2.完成图中序号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合理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N2+O2 2NO4NH3+5O2 4NO+6H2O3NO2+H2O===2HNO3+N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NH3+HCl===NH4Cl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CuO+2HNO3===Cu(NO3)2+H2ON2+3H2 2NH38NH3+3Cl2===6NH4Cl+N2一、工业脱硝1.工业综合处理含N废水和含N2、CO2、SO2、NO、CO的废气,得无毒气体b,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中主要含有CaCO3、CaSO3B.X气体、NO与Na2CO3溶液的离子反应:4NO+O2+2C===4N+2CO2C.处理含N废水时,离子反应:N+N===N2↑+2H2OD.捕获剂捕获气体a过程中CO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热点专练√将工业废气通入过量的石灰乳悬浊液中,SO2、CO2被吸收,生成亚硫酸钙、碳酸钙沉淀,所以固体中含有碳酸钙和亚硫酸钙,A正确;由题中信息可知,一氧化氮在X气体的作用下能被碳酸钠溶液吸收,生成亚硝酸钠,氮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3,故需要加入氧化剂,结合所涉及的元素可知,通入的X气体为氧气,据此可写出离子方程式,B正确;亚硝酸钠中的氮元素为+3价,与铵根离子中-3价的氮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无污染的气体为氮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配平化学方程式,C正确;一氧化碳、N2与碳酸钠溶液不反应,根据反应前后的物质变化可知,捕获剂捕获的气体主要为CO,产物为Cu(NH3)3COAc,反应前后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2.氨氮废水是造成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处理氨氮废水(主要以N和NH3·H2O的形式存在)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Ⅰ降低氮元素浓度的方法:加入NaOH溶液,调节pH为碱性,升高温度,再通入空气,赶出氨气B.过程Ⅱ是在碱性条件下通入氧气实现:N→N转化,N被氧化为N,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2O2 N+H2O+2H+C.过程Ⅲ中甲醇的作用是做还原剂,将N还原为N2D.过程Ⅲ的转化过程为N→N2,每生成1 mol N2转移10 mol电子√向废水中加入NaOH溶液,N与OH-发生反应:N+OH- NH3·H2O,产生的NH3·H2O受热易分解变为NH3被热空气带出,从而使废水中的氮元素含量降低,故A正确;在碱性条件下N被氧气、微生物氧化为N,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2OH-+2O2 N+3H2O,故B错误;废水中加入CH3OH,将N还原成N2,故C正确;在反应中N得到电子被还原为N2,每生成1 mol N2转移10 mol电子,故D正确。3.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针对柴油尾气排放中NOx的一项处理工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喷入还原剂氨或尿素,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工作原理:(1)尿素[CO(NH2)2]水溶液热分解为NH3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器中NH3还原N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O(NH2)2+H2O 2NH3↑+CO2↑8NH3+6NO2 7N2+12H2O(3)“纳米零价铁 H2O2”体系可将尾气中难溶的NO氧化为可溶的N。在一定温度下,将H2O2溶液和HCl溶液雾化后与尾气按一定比例混合,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纳米零价铁的反应装置,可将尾气中的NO氧化。①Fe2+催化H2O2分解产生HO·,HO·将NO氧化为N的机理如图1所示,Y为 。Fe3+(或FeCl3)H2O2转化为HO·和OH-,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Y为Fe3+或FeCl3。②NO与H2O2反应生成HNO3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纳米零价铁的作用是 。④NO脱除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温度高于120 ℃时,NO脱除率随温度升高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O+3H2O2===2HNO3+2H2O与HCl溶液反应产生Fe2+H2O2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H2O2浓度减小,NO脱除率降低(4)当燃油中含硫量较高时,尾气中的SO2、O2会与喷入的氨水作用形成一种正盐,可使催化剂中毒,该盐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作化学肥料,该正盐是 (填化学式)。(NH4)2SO4SO2、O2和氨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正盐(NH4)2SO4。二、含氮化合物的工艺生产流程4.(2025·石家庄模拟)(NH4)2SO4是一种常见的化肥,某工厂用石膏、NH3、H2O和CO2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NH3和CO2的顺序可以互换B.操作2为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得(NH4)2SO4C.步骤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NH3+CO2+H2O===CaCO3↓+2ND.通入的NH3和CO2均应过量,且工艺流程中CO2可循环利用√由于CO2微溶于水,NH3极易溶于水,应先通入足量NH3,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再通入适量CO2,通入NH3和CO2的顺序不可以互换,故A错误;步骤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2NH3+CO2+H2O===CaCO3+2N+S,故C错误;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参与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碳酸钙,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工艺流程中产生的CO2可循环利用,但应通适量二氧化碳,否则碳酸钙溶解,故D错误。5.空气中的氮气可通过人工固氮获得氨气,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氨氧化法可制得硝酸,反应过程如下:N2 NH3 NO NO2 HNO3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制硝酸工业产生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应处理后才能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B.BaSO3固体能溶于稀硝酸,生成Ba(NO3)2,放出SO2气体C.工业上,当转化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需不断地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NH3,将未反应的原料气送回合成塔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D.转化④中,当V(NO2)∶V(O2)=4∶1时,理论上NO2可全部转化为HNO3√硝酸是强氧化性酸,BaSO3固体能溶于稀硝酸,被氧化生成硫酸钡,硝酸被还原生成NO,B错误。6.NH3和N2H4是氮元素的两种重要的氢化物。如图为实验室模拟尿素法制备水合肼(N2H4·H2O)的流程图:已知:①N2H4·H2O易溶于水,具有强还原性,易被氧化成N2。②一定条件下,碱性NaClO溶液与尿素溶液反应生成N2H4·H2O。(1)结合NH3分子的结构和性质,解释NH3常用作制冷剂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3分子间易形成氢键,故氨气易液化;液化的氨气在汽化时需要破坏氢键,吸收大量的热,因此NH3常用作制冷剂Cl2+2OH-===Cl-+ClO-+H2O吸收塔内发生的反应为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3)写出反应器Ⅰ中生成水合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NH2)2+NaClO+2NaOH N2H4·H2O+Na2CO3+NaCl(4)反应器Ⅰ要控制NaClO溶液的用量,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将生成的N2H4·H2O氧化防止过量的NaClO由题中信息可知,水合肼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成氮气,若次氯酸钠溶液过量,会将水合肼氧化,导致产率降低。三、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与实验探究7.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O与铜粉的反应并检验N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已知:在溶液中FeSO4+NO[Fe(NO)]SO4(棕色),该反应可用于检验N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硫酸亚铁溶液B.若观察到装置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则NO与Cu发生了反应C.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D.装置J收集的气体中一定不含NO√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能够被氧气氧化,因此实验前需要通入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一氧化氮中混有少量硝酸蒸气,可以通过水吸收后再干燥,干燥的一氧化氮在装置H中与铜粉发生反应,未反应的NO可以利用硫酸亚铁溶液检验。装置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硫酸亚铁溶液,A项正确;实验结束后,为了防止倒吸,需要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C项正确;由于FeSO4+NO [Fe(NO)]SO4(棕色)为可逆反应,装置J收集的气体中可能含有NO,D项错误。8.(202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模拟)实验室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制取NH3,将NH3通入CuSO4溶液,当生成的蓝色沉淀溶解为深蓝色溶液,再滴加乙醇可获得[Cu(NH3)4]SO4·H2O晶体。已知:[Cu(H2O)4]2+呈蓝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装置甲试管中加入NH4Cl和Ca(OH)2固体加热制取NH3B.装置乙中的a和装置丙中的b均可防止倒吸C.[Cu(NH3)4]SO4·H2O晶体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D.与NH3相比,H2O更易与Cu2+形成配位键√实验室用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少量氨气,制取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A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易发生倒吸,装置乙中a的容积较大,可防止制备过程中发生倒吸现象,装置丙中倒扣的漏斗与液面相切,可防止液体倒吸,B正确;由向深蓝色溶液中加入乙醇,深蓝色溶液变浑浊,静置后有[Cu(NH3)4]SO4·H2O晶体析出,因此[Cu(NH3)4]SO4·H2O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C正确;由向硫酸铜溶液中通入NH3,先生成蓝色沉淀,蓝色沉淀逐渐溶解为深蓝色溶液可知,氨分子比水分子更容易与铜离子反应形成配合物,故D错误。9.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的制备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右图中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A(或B)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或NH3·H2O NH3↑+H2O)dcfedci氨气是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其密度小于空气,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处理时应防止倒吸,则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仪器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dcfedci。(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 ①Y管中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打开K2 ③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6NO2+8NH3 7N2+12H2O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将氨气缓慢通入Y管中,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6NO2+8NH3 7N2+12H2O,随着反应的发生,Y管中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反应生成的水蒸气液化后,NO2和NH3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反应容器中的压强减小,打开K2,Z中的溶液倒吸入Y管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五章 热点强化10 氮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应用.docx 第五章 热点强化10 氮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应用.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