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关系;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民族民主革命】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的革命。民族革命: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民主革命: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政治民主。概念讲解: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目录壹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贰亚洲的觉醒叁非洲的抗争空间分布19以来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示意图(部分)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原因材料一 到18世纪下半期,拉美殖民地社会经济冲破了宗主国的种种限制而缓慢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生产纺织品、皮革、陶、铁器、玻璃、糖等手工工场及造船厂……在巴拿马、古巴、阿根廷和巴西兴起了造船业,巴西的优质木材一直畅销国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在经济上摆脱宗主国束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从而推动着殖民地走上争取独立斗争的道路。——刘诈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1)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材料 二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引起殖民地社会各阶级、各种族人民的普遍不满……在葡属巴西,黑人占总人口的一半,几乎都是在种植园劳动的奴隶。他们和其他混血人种构成了巴西广大被压迫的劳动群众。——刘诈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2)殖民者的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3)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作用材料三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起了推动作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作《人权宣言》等的传播,促使当时各族人民的民族意识日益增长,为拉美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准备了思想基础。宗主国统治力量的削弱,为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刘诈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四 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块或矿床中构成矿藏之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1917年墨西哥宪法》(4)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原因1804年海地独立,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树立了小岛打败大国的榜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2、过程(第一阶段)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南美洲的解放者”“委内瑞拉国父”圣马丁“阿根廷国父"海地独立后,独立运动的浪潮席卷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领导下,经过多年征战,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基本实现独立2、过程(第一阶段)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822年9月7日宣布巴西独立,成立巴西帝国接着加冕称帝,称佩德罗一世1824年巴西颁布宪法,1825年,葡萄牙承认巴西独立。2、过程(第一阶段)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圣马丁与玻利瓦尔的双雄密谈:1822年7月26日瓜亚基尔会谈1822年7月26日,在南美洲城市瓜亚基尔,西属南美洲独立战争的两大领袖,秘鲁“护国公”圣马丁和“解放者”玻利瓦尔举行了会谈,史称瓜亚基尔会谈。由于事后二人都对会谈的内容缄口不语,且谈结束后圣马丁便悄然离开瓜亚基尔回到利马并宣布引退,放弃了独立战争的领导权,因此瓜亚基尔会谈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一大悬案。2、过程(第一阶段)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804年,海地独立法属殖民地1822年,巴西独立葡属殖民地圣马丁领导解放智利、秘鲁1821年,墨西哥独立西属殖民地玻利瓦尔领导解放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圣马丁领导解放智利、秘鲁第一阶段特点:赶走殖民者,获得民族独立。2、过程(第一阶段)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3、独立后的问题考迪罗”在拉丁语中意为“军事首领”或“领袖”。泛指拉丁美洲各国的军事独裁者。这种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或政治形式在拉丁美洲广泛存在,称为“考迪罗主义”。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然后又依靠暴力维持统治。考迪罗在国内大多与大地产主勾结,拼命攫取财富;对外则对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卑躬屈膝,取得财政和政治支持以维持统治,同时经常对周边国家发动战争。—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1)内忧:政局动荡,军事独裁,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美国总统——门罗门罗主义的含义主要有三个:(1)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民。这一原则不仅表示反对西欧国家对拉美的扩张,也反对俄国在北美西海岸分扩张;(2)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条;(3)保证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务。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门罗宣言“大棒政策” (漫画)大棒政策:美国第26任总统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他曾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这项外交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金元外交:美国第27任总统塔夫脱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事实上,金元并没有完全取代枪弹,而只是枪弹的补充。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资本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2)外患:英美等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3、独立后的问题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巴西: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2)墨西哥: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赶走独裁者。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美洲最后一位皇帝佩德罗二世第二阶段特点: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性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既是民族解放运动, 也是资产阶级革命。4、独立运动的深入(第二阶段)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二、亚洲的觉醒依据材料分析“亚洲觉醒”的背景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同亚洲各被压迫民族的矛盾空前激化了,这时亚洲除日本外,其他国家均已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觉醒正是在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都已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发生的。帝国主义侵略导致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加深材料二: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壮大是亚洲觉醒的内因。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统治,特别是廉价商品的倾销,破坏了亚洲各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创造了必要前提。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二、亚洲的觉醒二、亚洲的觉醒材料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既遭到帝国主义的扼杀和限制,又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阻碍,这就不可避免地使矛盾激化和促进人们新的觉醒。材料四: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外国统治所摧毁;你们的财富流出国外,你们的生活降低到没有人能忍受的最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不是请愿,而是抵制;准备好你们的军队,然后开始干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及思想的解放1.亚洲觉醒的条件社会: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政治:帝国主义侵略导致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加深经济: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及思想的解放阶级: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根本:民族危机的加深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国家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二、亚洲的觉醒(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885年:国大党成立,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1905年:反英新高潮——提拉克自主自产运动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提拉克被称为印度革命之父。印度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奠基人,印度国民大会党极端派领袖。被甘地称为现代印度的缔造者。四大纲领自主:建立民主共和国自产:经济独立抵制英货:新的斗争手段民族教育:启迪民族意识的复苏2.概况二、亚洲的觉醒(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材料: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棉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部分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2.概况二、亚洲的觉醒材料:1903——1905年,伊朗粮食歉收,外贸锐减。有出国旅游癖好而囊空如洗的国王穆扎法尔丁,1900年向俄国借款240万英镑,1902年再向俄国借款100万英镑,1903年向英国借款30万英镑,而1905年又试图再向俄国借款。国王借外债出国旅游的行动,激起各阶层的不满。——吴、齐《世界史》(2)伊朗立宪革命1905——1911年,进行立宪革命1907年,制定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结果:失败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思想1906年8月,国王穆扎法尔丁·沙(1896~1907在位)被迫同意召开第一届议会,并把王权移交给王子穆罕默德·阿里(1907~1909在位)。同年,议会通过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宪法。2.概况二、亚洲的觉醒1916年12月,伊朗《基本法》(宪法)颁布。知识民主势力和专制势力相互妥协的产物。《基本法》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构;规定王权受议会的制约。议会有批准法律和国家预算及监督预算执行之权。1907年10月,伊朗又颁布了《基本法补充编》。在《基本法》补充条款中,规定了民主原则,在政治上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及政府向议会负责的原则。宪法还赋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力,诸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宣布人身、财产等不受侵犯……——整理自肖克《1905—1911伊朗资产阶级立宪革命》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初墨西哥宪法与伊朗宪法的异同之处?相同:①在民族独立运动背景下颁布;指导思想上都受到西方启蒙 思想影响;②内容上都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强调人民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③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不同:①规定的政治体制不同(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②1917年墨西哥宪法沿用至今,而伊朗宪法随着革命失败而终结。【课堂探究】(3)中国辛亥革命:1911建立了——,推翻了——,结束了——;开创了——,打开了——,传播了——,推动了——和——。2.概况二、亚洲的觉醒(1)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也包括旧式农民起义。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提出了革命纲领。(2)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新的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3)亚洲的觉醒时期出现了被压迫民族在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互相声援和支持的新现象。3.特点二、亚洲的觉醒(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对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2)开辟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期,使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领导阶级,并且展示了最后胜利的前景。(3)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 (4)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基础。(5)亚洲觉醒标志着亚洲各民族人民已把亚洲变成了打击帝国主义势力的重要阵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运动的同盟军。4.意义二、亚洲的觉醒1.背景三、非洲的抗争材料五: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丧失了政治独立,……被强行分割为不同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几部分。……非洲人民丧失了大片土地,人口锐减,丰富资源遭到无情掠夺。——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材料六: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反殖民主义斗争的主要形式,……甚至有的发展成为全民性的卫国战争。……非洲人统治阶级最早是想利用伊斯兰教来巩固其统治,但在客观上伊斯兰教却起了团结非洲人、推动他们进行反帝斗争的作用。……——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编》2.表现国家 殖民国 动员手段 斗争形式 结 果埃及抗英斗争 1882苏丹马赫迪起义 1881埃塞俄比亚 抗意战争 1894英国英国意大利政党组织(祖国党)宗教宣传(马赫迪)皇帝号召武装斗争抵抗失败,英国占领埃及沉重打击侵略者英国控制苏丹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国家独立阿拉比起义“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马赫迪”原意为传说中伊斯兰教的救世主,起义的领导者穆罕穆德·阿赫迈德·伊本·赛义德·阿布达拉,自称是马赫迪。这有利于发动群众,驱逐异教徒,即英国殖民者。孟尼利克二世时 间 1894-1896领 导 者 孟尼利克二世(埃塞俄比亚皇帝)纲领文献 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重要战役 阿杜瓦战役(1896年3月)是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侵略的决定性战役。孟尼利克二世亲自率军战胜了意军,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为独立国家,并赔款1000万里拉。非洲抗争特点?①武装斗争是反殖民侵略斗争的主要形式。②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③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三、非洲的抗争正确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差异由于各个地区、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很不平衡,外来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或强或弱,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大有小,因而不同地区和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斗争水平高低各异,形式和性质也不尽相同。在亚洲,由于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并呈现一下三个特点。一是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中国的同盟会和印度国大党;二是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三是新的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大罢工。 至于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中国义和团运动,则还属于传统的运动模式,但不占主流。在非洲,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只有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在拉丁美洲,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课堂探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比较和历史意义拉美的独立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原 因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特 点 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范围广、各国相互支持、彼此协作 有组织、规模大且持久的武装斗争领导力量 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 资产阶级、工农力量 力量多样,包括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代表运动 海地独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的斗争、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意 义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