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五年级 道德与法治
﹙本试卷共五个大题;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 分
一、填空题(10分)
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 ,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
2.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 、民主的方式营造我们的家园。
3.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 ,是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家庭文化。
4.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是公开的。人们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良好 。
5.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 ,也是和谐生活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做到文明有礼。
6. 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
7.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 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8. 的广泛传播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9.新中国成立后,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10.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生活得更有 、更有文化、更有价值。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30分)
1.家人商讨事情时,因为我还小,参与也没用。 ( )
2.优秀家风对现代生活没有指导意义。 ( )
3.在乘坐地铁时,可以和朋友大声聊天。 ( )
4.父母批评教育孩子,是因为他们不爱孩子。 ( )
5.林则徐查禁鸦片的事件发生在1839年。 ( )
6.秋收时,农民可以占用公路晾晒谷物。 ( )
7.没有停车位时,可以把车停在消防通道上。 ( )
8.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生活的受益者。 ( )
9.家风是家庭内部的事,与社会风气无关。 ( )
10.高速公路应急车道不能随意停车。 ( )
11.家里是我的私人空间,我看电视声音调多大都没关系。 ( )
12.未成年人保护法允许我们为所欲为。 ( )
13.自立自强,方能悦亲。 ( )
14.参与公益活动必须做大事,小事不重要。 ( )
15.家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可以放任不管。 ( )
三、选择题(30分)
1.与家人有矛盾或摩擦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 )。
A.大发脾气 B.主动与家人沟通 C.不说话,生闷气 D.远离家人
2.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幸福之源的有( )。
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②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亲密无间的亲情关系 ④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不属于优秀家风的是( )。
A.尊老爱幼 B.勤俭持家 C.偷鸡摸狗 D.知书达理
4.下列不属于公共场所的是( )。
A.卧室 B.电影院 C.博物馆 D.医院
5.公交车上看见有人大声打电话,我们应该( )。
A.不理会 B.非常生气的去理论
C.耐心劝告,告诉他不要影响其他人 D.搞破坏,恶作剧
6.2019年3月3日,兰州市多名红十字志愿者向大众展示并传授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志愿者的行动体现了( )。
A.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B.遵纪守法,遵守规则
C.尊重他人,维护秩序 D.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7.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割____________给英国。( )
A.台湾 B.香港 C.辽东半岛 D.香港岛
8.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在________召开。(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9.____________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A.遵义会议的召开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改革开放
10.1980年中央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 ②海南 ③珠海 ④香港 ⑤汕头 ⑥厦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⑤⑥
11.被称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12.“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这是广东水师提督( )在虎门炮台与英军战斗时说的一句话。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1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 )。
A.10月1日 B.9月3日 C.9月10日 D.3月8日
14.( )的签订,使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15.( )香港正式回到祖国怀抱。
A.1998年7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6月30日
四、情景分析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情景一:小明和同学在公园玩耍时,发现有人将自行车停在了盲道上,影响视障人士通行。
问题: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分)
情景二:小红的妈妈失业了,情绪低落,小红想帮助妈妈却不知如何开口。
问题:请你为小红设计一个与妈妈沟通的方案,并说明这样做的好处。(10分)
3.情景三:学校组织参观科技馆,排队入场时,有同学插队并大声喧哗。
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你应该如何处理?结合公共秩序的知识说明理由。(10分)
生活实践题(共2题,共7分)
1.周末,小刚在社区看到一位老人独自搬运重物,十分吃力。
问题:如果你是小刚,你会怎么做?请具体描述你的行动步骤,并说明体现了哪些优秀家风。(3分)
2. 小华发现同桌小亮在偷偷翻看其他同学的日记本。
问题:小华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请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分析原因。(4分)
综合应用题(共1题,8分)
某天放学途中,小明看到有人正在破坏路灯等公共设施。
(1)小明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为什么?(4分)
(2)请你设计一条保护公共设施的宣传标语,并解释其意义。(4分)
一、填空题
1、言谈举止 2、和谐 3、风尚 4、形象 5、践行者
公益 7、孙中山 8、马克思主义 9、独立自主 10、道德
二、判断题
1.× 2. × 3. × 4. × 5. √
2.× 7. × 8. √ 9. × 10. √
3.× 12. × 13. √ 14. × 15.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B 2、D 3、C 4、A 5、C 6、A 7、D 8、B 9、C
D 11、B 12、B 13、B 14、A 15、B
四、情景分析题
答案:小明应主动将自行车挪开,并提醒停车人不得占用盲道。理由:保护公共设施是每个人的责任,占用盲道会危害视障人士的安全,维护公共秩序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答案:方案:主动关心妈妈,帮助做家务,与妈妈坦诚交流,鼓励她积极寻找新工作。好处:增进亲子沟通,分担家庭责任,传递温暖支持,体现家庭互助家风。
答案:劝阻插队同学,提醒其遵守秩序,若无效可向老师报告。理由:公共场合需遵守规则,维护秩序是公民责任,尊重他人权利,营造和谐环境。
五、生活实践题
1.答案:行动步骤:主动询问老人是否需要帮助,协助搬运重物,并联系社区志愿者或通知家人。家风体现:尊老爱幼、乐于助人、邻里互助。
2. 答案:小华应制止小亮并提醒他这是侵犯隐私的违法行为。法律角度: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偷看日记侵犯他人权利;道德角度:尊重他人隐私是基本道德规范。
六、综合应用题
(1)答案:立即制止破坏行为,若无法阻止可拨打110报警。理由:破坏公共设施是违法行为,公民有责任保护公共财产。
(2)标语:“爱护公共设施,共建美好家园” 意义:强调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呼吁大家共同维护,促进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