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授课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授课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通过学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了解西方列强建立世界殖民体系的过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
●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单元教育目的
单元课标要求
●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活动及其结果
●亚非拉人民为反抗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展开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单元重点内容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扩张。
17世纪后,英国、荷兰、法国成为殖民侵略的主角。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19世纪初,拉丁美洲实现独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殖民扩张与掠夺的表现;亚非拉人民的遭遇;《柏林会议总议定书》内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表现
殖民地、半殖民地;总督制度;农奴制;“有效占领”原则;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
从经济决定政治的角度入手,理解殖民扩张的必然性;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认识殖民扩张的影响
树立和平崛起、和谐共处的仪式;培养国家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认识亚非拉人民为获得民族独立的斗争精神
单元素养目标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针对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势力)
概念阐释
民族革命:
反对外来侵略,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
(针对帝国主义)
反对专制,建立一个政治上民主的国家。
(针对本国封建势力)
民主革命:
民族民主革命:
目录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
材料一:300多年来殖民者对拉丁美洲人民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殖民者还对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无理的加以限制。西班牙规定殖民地各地区不准通商,只能与宗主国通商;葡萄牙在巴西则禁止建立手工工厂,只允许小生产存在……尽管有这些限制,殖民地经济还是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到18世纪末已经出现许多生产纺织品、家具、铁器、玻璃等手工作坊,拉丁美洲成为欧洲棉花,咖啡,烟草可可的重要供应地……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更趋于活跃,从而与宗主国的封建性的统治发生冲突,最终导致独立战争的爆发。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拉丁美洲的革命深深受益于同时代欧洲和北美的发展,欧洲和美国革命的目标、宣言、口号及其物资援助对拉美影响极大。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由主义理想深刻影响了整个南北美洲受过教育的少数人的心智。这一精英集团的成员成为伏尔泰、卢梭和托马斯·杰斐逊的热心崇拜者。美国独立战争既以它所证实的原则,也以它面对显然大大优于自己的强敌时所取得的成功,受到了人们的欢呼。几年后,法国大革命向人们提供了另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推翻专制统治的实例,而同时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完全忙于欧洲事务,结果给新世界提供了一个向这两个国家的统治发起挑战的难得机会。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政治: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
经济:拉美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外部条件: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削弱了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控制;美国独立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材料一:
2.过程
(1)序幕:1804年海地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1502年该岛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697年西班牙同法国签订《勒斯维克条约》,将该岛西部割让给法国,定名为法属圣多明各。东部仍属西班牙。
(2)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
(3)成果:
①1822年,巴西获得了独立(葡萄牙)
②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了独立
③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
圣马丁
阿根廷、智利和秘鲁共尊他为“祖国之父”
玻利瓦尔
南美解放者
委内瑞拉
国父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3.问题
【问题】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真的“独立”了吗?
材料三:1826—1850年,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贷款和投资总额达1亿美元。…… 1850年以后,英国在拉丁美洲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例如建筑港口、铁路、开辟轮船航线、低价收购土地和利用廉价劳动力开发矿产等。英国资本先后控制了巴西的棉花、阿根廷的谷物和肉类贸易,墨西哥的银矿生产以及大多数国家的交通、铁路和港口等企业。1870年英国在拉丁美洲各国的投资金额达到8500万英镑,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投资国和债权国。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四:拉美各国独立后,除巴西实行帝制政体外,其他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制,这是一种与欧美的民主共和制不同的考迪罗主义的共和政体,(考迪罗为西班牙语,意为领袖或首领。)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英美等国借助“援助”幌子,对拉丁美洲进行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并没有,面临许多问题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KEEP OFF
严禁进入美洲
詹姆斯·门罗
(美国第5任总统)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门罗主义
实质:是美国企图建立它在美洲地区的统治并且与欧洲列强争霸的宣言。
3.问题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政策 口号 实质 地位
门罗主义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 前奏
大棒政策 “大棒加胡萝卜” 通过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加强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发展
金元外交 “用金元代替枪弹” ,“每个外交官都是推销员” 通过海外投资帮助美国实现海外扩张的目标 补充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武力干涉——大棒政策
经济侵略——金元外交
大棒政策:美国第26任总统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他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这项外交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
“大棒政策” (漫画)
金元外交:美国第27任总统塔夫脱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事实上,金元并没有完全取代枪弹,而只是枪弹的补充。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资本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
美国
3.问题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4.发展
19C末20C初的革命斗争
(1)巴西:1889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2)墨西哥:
①过程:1910,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在农民起义军的支持下赶走了独裁者,1917年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史料阅读】
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
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
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块或矿床中构成矿藏之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
——《1917年墨西哥宪法》
主权意识
反应农民革命中的要求
保证国家对土地、矿山和河流的所有权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和民族独立的主张
②意义: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基础。
既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民族解放运动
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二、亚洲的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另一方面,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是其中的代表。
亚洲的觉醒是指亚洲各国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和抗争 。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1、背景
中国辛亥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2、概况
二、亚洲的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时间
政党
领导人
反对对象
1905—1908
国大党
提拉克
“印度革命之父”提拉克
英国殖民统治
引发了孟买10万多工人的政治总罢工,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二、亚洲的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概况
1905—1911
君主立宪制国家
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伊朗立宪革命虽然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但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伊朗立宪革命
二、亚洲的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概况
1911年中国爆发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中国辛亥革命
二、亚洲的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概况
3、特点
材料 亚洲觉醒是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是世界意识的形成。
它在伊朗表现为立宪革命,成为亚洲民族民主革命的先声。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提出民族独立的纲领,以建立美国或法国式的民族共和国为政治目标,要求经济独立,以抑制英货斗争为手段,以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进行民族教育。斗争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运动的顶点。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亚洲觉醒标志着亚洲国家向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标志着20世纪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吴于童、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册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特点。
(1)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2)建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提出了斗争纲领
(3)出现被压迫民族在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相互声援和支持的新现象
二、亚洲的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
4、意义
B
亚洲觉醒标志着亚洲各民族人民
已把亚洲变成了打击帝国主义势力的重要阵地
C
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运动的同盟军
A
开辟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期
使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领导阶级
二、亚洲的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事件 组织者和 组织方式 结果和影响
1881年 苏丹反英大起义
1882年 埃及反英斗争
1894-1896年 埃塞俄比亚反意斗争
借助伊斯兰教传说,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
建立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
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领导人民英勇抵抗
起义持续近20年,曾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起义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
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后抵抗失败,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
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宗教形式下发动的反抗运动
(阿拉比)政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
传统政权(皇帝)领导的抵抗运动
三、非洲的抗争
非洲抗争的特点
根据前面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非洲人民抗争的特点。
【参考答案】
①武装斗争是反殖民侵略斗争的主要形式;
②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
③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
④宗教在号召、组织民众中发挥重要作用;
⑤非洲第一个政党出现,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三、非洲的抗争
【问题探究】分析两国反侵略战争结果不同的原因?有何启示?
材料一: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皇帝孟尼利克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埃塞俄比亚人民纷纷相应皇帝的号召,万众一心,全国各地的战士几乎都来参加对以抗战,最终打败意大利军队,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材料二:1896年3月1日,埃塞俄比亚军事先侦查到作战情报。得知意大利军因行军分隔彼此距离拉大。埃塞俄比亚指挥部决定利用机会,通过侧翼纵深作战逐一击破,最终给意军沉重打击。
材料三:1894年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后,李鸿章命告清军统帅:“日兵来牙窥探,可置之不理 切勿自我先挑衅。“
原因:埃:全民族团结抗战;抓住战机;指挥得当。中:战略失误;退缩保守;民众长期受剥削压迫,缺乏民族意识
启示:科技、国力不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落后国家通过全民族抗战也可以赢得战争胜利。
正确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差异
由于各个地区、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很不平衡,外来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或强或弱,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大有小,因而不同地区和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斗争水平高低各异,形式和性质也不尽相同。
在亚洲,由于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一是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中国的同盟会和印度国大党;二是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三是新的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大罢工。 至于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中国义和团运动,则还属于传统的运动模式,但不占主流。
在非洲,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只有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
在拉丁美洲,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⑴ 背景:
①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激化。
②经济:亚非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③思想:启蒙思想传播,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⑵ 特点:
①革命性质:多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②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③斗争形式:主要采取武装斗争方式。
④阶级力量:多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某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参与斗争。
⑤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以失败告终。
⑶ 影响:
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②推动了亚非拉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③为以后各国民族民主革命提供了宝贵经验。
知识拓展:认识19世纪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的
民族独立运动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政治、经济、思想、外因
政治经济发展停滞
英美势力的渗入
序幕:海地独立
拉丁美洲的全面独立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
进程
背景:政治、经济、思想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武力斗争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