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1.了解近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情况。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近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世界贸易:又称国际贸易或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古代:有以贸易为途径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15世纪之前的世界贸易具有全球化意义吗?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20世纪世界市场重大事件开始形成(雏形)新航路开辟后初步形成早期殖民扩张基本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全球贸易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曲折发展突飞猛进20世纪90年代新旧知识衔接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一)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后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1.背景: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2.表现①商品种类与数量: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一)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后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1.背景: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2.表现①商品种类与数量: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1606年现存世界最古老的股票,股票持有人为彼得·哈尔门松,票面价值为150荷兰盾。.....荷兰东印度公司源于1600年以前一次由荷兰多个省份的投资者共同出资赞助的亚洲探险活动。……由六个省份的投资者组建的贸易垄断组织能够将投资者的资本锁定10年期限,并且只有当利润超过投资的资本时,才能进行分红。——威廉·戈兹曼《千年金融史》②经营方式: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③世界市场: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知识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 “商业革命”A.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B.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C.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二)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世界贸易(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1.背景: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①工业革命后,工业化生产使欧美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②交通工具的进步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二)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世界贸易(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2.表现①形成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②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均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就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③世界贸易额剧增。从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2.6倍。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三)曲折发展:两次世界大战至冷战结束根据材料,找出全球贸易的阻碍因素和促进因素时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1913--1929 0.71929--1938 -1.21938--1948 0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1.阻碍因素(1)政治因素:①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②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贸易受到影响。(2)经济因素:1929-1933年经济危机2.促进因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四)突飞猛进:冷战结束20世纪90年代以来1.原因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四)突飞猛进:冷战结束20世纪90年代以来1.原因2.表现彭蒂亚克——莱曼牌汽车生产示意图①全世界贸易出口总值迅速增加;②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①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升;②销售额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迅猛;③出口不断增加,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学思之窗: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体现了跨国公司的什么特征?发展阶段 原因 表现初步形成 (15末-18世纪)最终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曲折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至冷战结束)突飞猛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阻碍因素: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经济危机;冷战促进因素:关贸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①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②交通工具革新③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形成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2.6倍洲际贸易扩展,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世贸组织的成立、跨国公司的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全世界贸易出口总值迅速增加(增长100倍)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世界贸易在曲折中发展【思考点】结合所学,思考:推动全球贸易网(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一)原因1.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国际贸易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2.国际贸易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纹章瓷古代外销瓷器的一种。是把纹章,即欧洲诸国贵族、都市、团体等的特殊标志,烧在瓷器上,故名。约始于明代。据瑞典统计,有三百多家贵族曾到中国定烧过纹章瓷。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二)表现1.食-茶文化:中国饮茶风俗的国际化(1)茶文化地位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字字内省和超然物外、安详、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萧风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中国的饮茶风俗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二)表现1.食-茶文化:中国饮茶风俗的国际化(2)茶文化传播时间 表现 16世纪以前 16世纪以后英国:荷兰: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的“万里茶道”俄罗斯茶炊茶炊,茶汤壶。一种金属制有两层壁四围灌水在中间着火的烧水壶,有球形、桶形、花瓶状、小酒杯形、罐形等。到1912、1913年,俄罗斯的茶炊年产量已达66万只。(二)表现1.食-茶文化:中国饮茶风俗的国际化(2)茶文化传播时间 表现 16世纪以前 16世纪以后英国:荷兰: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俄国: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的“万里茶道”茶会上主人炫耀中国茶和茶具19世纪英国贵族用中国瓷器喝茶的生活场景凯瑟琳(1638—1705),葡萄牙公主,1662年嫁给英王查理二世,成为英国王后。她的嫁妆中有:丹吉尔和孟买两座重镇、50万英镑、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专门的“茶室”荷兰的茶室(二)表现1.食-茶文化:中国饮茶风俗的国际化(3)茶文化创新①“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源自中国。现在日本的煎茶道、中国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中国广东潮州的工夫茶,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千利休(公元1522年——1591年)18岁时拜日本茶道史上承前启后的伟大茶师武野绍鸥为师,先后成为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茶道侍从,继承并创造了闻名于世的“草庵茶道”,“和、敬、清、寂 ”为茶道宗旨。“清寂”是指冷峻、恬淡、闲寂的审美观;“和敬”表示对来宾的尊重。整个茶会期间,从主客对话到杯箸放置都有严格规定,甚至点茶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个格子里也有定式,正是定式不同,才使现代日本茶道分成了二十来个流派。(二)表现1.食-茶文化:中国饮茶风俗的国际化(3)茶文化创新②英国“下午茶”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公元1840年,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时刻就意兴阑珊、百无聊赖,心想此时距离穿着正式、礼节繁复的晚餐Party还有段时间,又感觉肚子有点饿了,就请女仆准备几片烤面包、奶油以及茶以果腹。后来安娜女士邀请几位知心好友伴随着茶与精致的点心,同享轻松惬意的午后时光,没想到一时之间,名媛仕女趋之若鹜。一直到今天,已形成一种优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也成为正统的“英国红茶文化”,这也是所谓的“维多利亚下午茶”的由来。到了爱德华时代(1901—1910年),随着人们旅行欲望的不断增加,“在家”的茶派对逐渐消失。下午茶改成每日下午四点钟在高级酒店和高档商店的新茶室里进行的活动,而且经常伴随着轻音乐,有时人们甚至还会跳一些舞。(英式探戈舞)——摘编自夏理《英国的下午茶文化》(二)表现2.衣-服饰文化:各国服饰的变化体现了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1)东方对欧洲的影响①.17世纪末,法国传教士穿中国服装参加舞会②.中国服装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1700年1月7日,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舞会。他竟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大轿里出场法国宫廷服饰上的中式花纹18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本土欧洲丝绸也开始绘制龙、凤、花鸟等中国传统图案,并注明“中国制造”,假冒中国原装进口。西方设计师们创造出“Chinoiserie”这个词,用来形容当时流行的艺术风格“中国风”。(二)表现2.衣-服饰文化:各国服饰的变化体现了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1)东方对西方的影响①17世纪;②18世纪③20世纪初,法国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宽松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法国王后玛丽亚·德·梅迪奇肖像》(1628年)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孔子服”吸收中国裁剪方法的自由套装杂糅日本和服的“午茶便装”(二)表现2.衣-服饰文化:各国服饰的变化体现了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2)西方对东方影响①西服在日本流行: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明治维新时期派出的“岩仓使节团”明治维新时期,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日本人穿洋衣、说洋话、行洋礼。此后,西服在日本流行开来。1887年,时任首相的伊藤博文在鹿鸣馆举办了约400人参加的大型化妆舞会,可以说是把欧化之风气推向了高潮。(二)表现2.衣-服饰文化:各国服饰的变化体现了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2)西方对东方的影响②中国中山装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统一大义其五,口袋为倒笔架形,寓意是以文治国其六,衣领为翻领封闭式,寓意是“三省吾身”,严谨治国中山装(二)表现3.用-钟表文化:钟表在中国传播发展(1)钟表诞生于欧洲, 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2)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已经很多利玛窦献给万历皇帝的自鸣钟(明)上海法租界大自鸣钟(清)活跃于乾嘉道三朝的文人钱泳就曾总结说,西洋的钟表自康熙时期传入中国,现在的士大夫阶层几乎人人皆有。福建的一名按察使司在因贪污问题倒台后,家中被抄出十几件西洋钟表,也足以可知西洋钟表在官员中的泛滥。而和珅这个级别的巨贪家藏则是更为夸张,据说他被查后,家中被抄出西洋钟表数百件,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二)表现3.用-钟表文化:钟表在中国传播发展(1)钟表诞生于欧洲, 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2)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已经很多(3)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英国18世纪生产的铜镀金象驮亭式表整体基材采用中国人喜欢的铜镀金,亮丽的金色外壳上以红、绿、蓝、黄、白等各色料石镶嵌花饰;在造型上,以能体现东方传统风格的建筑为型;有人物、动物,十分注重中国文化所讲的寓意——太平有象。太平有象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汉书·王莽传》:“天下太平,五谷成熟”。太平有象即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意思。表盘上以中文数字标识时间(二)表现4.其他:20世纪文化交流发展(1)原因: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2)表现:除了传统商品,电影、音乐、电视、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1987年,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北京开业八十年代上海大众桑塔纳汽车九十年代中国的电脑手拿大哥大,腰跨BP机七八十年代,穿着牛仔喇叭裤,提着录音机到处蹦迪自娱自乐的青年1981年,百人围观一台电视机观看中国女排首夺世界杯冠军全球贸易网区域 全球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曲折发展突飞猛进文化交流茶文化服饰文化钟表文化其他文化产业认识: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文化也推动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