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58讲 沉淀溶解平衡及应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打包)2026届高中化学(通用版)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一章 第58讲 沉淀溶解平衡及应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打包)2026届高中化学(通用版)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第58讲 沉淀溶解平衡及应用
[复习目标] 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2.理解溶度积(Ksp)的含义,并能进行相关计算。3.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并能应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考点一 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
1.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20 ℃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性存在如下关系:
2.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沉淀速率与溶解速率相等时,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2)特点(同其他化学平衡):逆、等、定、动、变(适用平衡移动原理)。
(3)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①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即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
②外因: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会建立动态平衡,改变温度和某离子浓度,会使沉淀溶解平衡发生移动。
以AgCl为例:AgCl(s)Ag+(aq)+Cl-(aq)
ΔH>0,完成下表:
外界条件 移动方向 c(Ag+)
升高温度
加水(固体有剩余)
加入少量AgNO3(s)
加入Na2S(s)
通入HCl
通入NH3
[应用举例]
将足量BaCO3固体分别加入:①30 mL水;②10 mL 0.2 mol·L-1Na2CO3溶液;③50 mL 0.01 mol·L-1 BaCl2溶液;④100 mL 0.01 mol·L-1盐酸中溶解至溶液饱和。
所得溶液中c(Ba2+)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溶度积
(1)溶度积和离子积比较
以AmBn(s)mAn+(aq)+nBm-(aq)为例:
溶度积(Ksp) 离子积(Q)
含义 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 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表达式 Ksp(AmBn)=         ,式中的浓度是平衡浓度 Q(AmBn)=        ,式中的浓度是任意浓度
应用 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①Q>Ksp:溶液过饱和,有    析出; ②Q=Ksp:溶液饱和,处于    状态; ③Q(2)Ksp的影响因素
①内因:溶度积与难溶电解质溶解能力的关系: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    ,其溶解能力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应通过计算才能进行比较溶解能力。
②外因:仅与    有关,与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
[应用举例]
已知几种难溶电解质在25 ℃时的溶度积。
化学式 Ksp
AgCl 1.8×10-10
AgBr 5.4×10-13
AgI 8.5×10-17
Ag2S 6.3×10-50
Mg(OH)2 5.6×10-12
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25 ℃时,AgCl(s)、AgBr(s)、AgI(s)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c(Ag+)大小关系能否直接判断?三种物质的溶解能力由大到小如何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gCl和Mg(OH)2相比,哪种物质更难溶?通过简单的计算阐述判断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沉淀溶解平衡移动
1.已知溶液中存在平衡:Ca(OH)2(s)Ca2+(aq)+2OH-(aq) ΔH<0,下列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②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能增大钙离子的浓度
③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钙离子,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④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
⑤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
⑥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
⑦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
2.牙釉质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Ca5(PO4)3OH],在牙齿表面存在着如下平衡:Ca5(PO4)3OH(s)5Ca2+(aq)+3P(aq)+OH-(aq) Ksp=6.8×10-37,已知Ca5(PO4)3F的Ksp=2.8×10-6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残留在牙齿上的糖会发酵产生H+,使羟基磷灰石沉淀溶解平衡右移,破坏牙釉质
B.按时刷牙可减少食物残留,从而减少有机酸的产生,防止腐蚀牙齿
C.用含NaOH的溶液漱口,可使平衡左移,保护牙齿
D.含氟牙膏使Ca5(PO4)3OH转化为更难溶的Ca5(PO4)3F,促进牙齿表面矿物质的沉积,修复牙釉质
二、溶度积的简单计算
3.氢氧化镁是常见难溶物,可处理印染厂的酸性废水,氢氧化镁处理后c(Mg2+)=1.8×10-3 mol·L-1,试通过计算判断此时溶液呈碱性。{已知Ksp[Mg(OH)2]=1.8×10-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作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利用Ag+与Cr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c(Ag+)为     mol·L-1,此时溶液中c(Cr)为    mol·L-1(已知Ag2CrO4、AgCl的K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
5.一定温度下,将0.1 mol AgCl固体加入1 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充分搅拌(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已知:Ksp(AgCl)=2×10-10;Ksp(Ag2CO3)=1×10-11,沉淀转化反应2AgCl(s)+C(aq)Ag2CO3(s)+2Cl-(aq)的平衡常数为    。
考点二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沉淀生成的实际应用
在无机物的制备和提纯、废水处理等领域,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使溶液中的离子转化为沉淀的条件:溶液中离子积Q>Ksp。
(3)常用的方法
方法 举例 解释
调节pH法 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Cl3,可向溶液中加入       
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加入    调节pH
沉淀剂法 以    等沉淀污水中的Hg2+、Cu2+等重金属离子
[应用举例]
常温下,Ksp[Cu(OH)2]=2×10-20,计算有关Cu2+沉淀的pH。
(1)某CuSO4溶液中c(Cu2+)=0.02 mol·L-1,如果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的pH,使之大于     。
(2)要使0.2 mol·L-1 CuSO4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的pH为    。
2.沉淀的溶解
(1)原理:不断减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Q  Ksp,平衡向      移动。
(2)应用实例
①Mg(OH)2难溶于水,能溶于盐酸、NH4Cl溶液中。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②已知:PbSO4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醋酸铵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PbSO4+2CH3COONH4(CH3COO)2Pb+(NH4)2SO4,试对上述PbSO4沉淀的溶解加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形成配合物可以降低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某种离子浓度,使难溶电解质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3.沉淀的转化
(1)原理:由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的过程,实质是           。
(2)沉淀转化规律
①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
如,AgNO3溶液    AgI,Ksp(AgCl)  Ksp(AgI)。
②一定条件下溶解度小的沉淀也可以转化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沉淀。
重晶石[BaSO4(s)]BaCO3(s),但Ksp(BaSO4)  Ksp(BaCO3)。
(3)实际应用
①锅炉除垢:水垢中的CaSO4(s)CaCO3(s)Ca2+(aq)。
CaSO4转化为C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矿物转化:原生铜的硫化物CuSO4溶液铜蓝(CuS)。
ZnS转化为CuS的离子方程式为        。
PbS转化为CuS的离子方程式为        。
[应用举例]
Ksp(CaCO3)=2.8×10-9、Ksp(CaSO4)=9.1×10-6,溶解能力:CaSO4大于CaCO3。请用数据说明溶解能力小的CaCO3能否转化为溶解能力大的Ca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探究
1.分别进行下列操作,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硫酸和Na2S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AgNO3与AgCl组成的悬浊液中 出现黑色沉淀 Ksp(AgCl)>Ksp(Ag2S)
B 向盛有2 mL 0.1 mol·L-1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 mL 0.1 mol·L-1 NaCl溶液,再向其中滴加4~5滴0.1 mol·L-1KI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又产生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C 向AgI悬浊液中滴入Na2S溶液 固体变黑 Ksp(Ag2S)D 将H2S气体通入浓度均为0.01 mol·L-1的ZnSO4和CuSO4溶液中 先出现CuS黑色沉淀 Ksp(CuS)>Ksp(ZnS)
2.为研究沉淀的生成及转化,某小组进行如图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浊液中存在平衡:AgSCN(s)Ag+(aq)+SCN-(aq)
B.②中颜色变化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SCN-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有AgI生成
D.该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SCN更难溶
二、沉淀转化反应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
3.(2021·江苏,13)室温下,用0.5 mol·L-1 Na2CO3溶液浸泡CaSO4粉末,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稀醋酸,产生气泡。已知Ksp(CaSO4)=5×10-5,Ksp(CaCO3)=3×10-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 mol·L-1 Na2CO3溶液中存在:
c(OH-)=c(H+)+c(HC)+c(H2CO3)
B.反应CaSO4+CCaCO3+S正向进行,需满足>×104
C.过滤后所得清液中一定存在:c(Ca2+)=且c(Ca2+)≤
D.滤渣中加入醋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CO3+2H+Ca2++CO2↑+H2O
1.(2024·浙江1月选考,15)常温下,将等体积、浓度均为0.40 mol·L-1 BaCl2溶液与新制H2SO3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浑浊;再滴加过量的H2O2溶液,振荡,出现白色沉淀。
已知:H2SO3 Ka1=1.4×10-2,Ka2=6.0×10-8
Ksp(BaSO3)=5.0×10-10,Ksp(BaSO4)=1.1×10-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SO3溶液中存在c(H+)>c(HS)>c(S)>c(OH-)
B.将0.40 mol·L-1 H2SO3溶液稀释到0.20 mol·L-1,c(S)几乎不变
C.BaCl2溶液与H2SO3溶液混合后出现的白色浑浊不含有BaSO3
D.存在反应Ba2++H2SO3+H2O2BaSO4↓+2H++H2O是出现白色沉淀的主要原因
2.(2024·安徽,13)环境保护工程师研究利用Na2S、FeS和H2S处理水样中的Cd2+。已知25 ℃时,H2S饱和溶液浓度约为0.1 mol·L-1,Ka1(H2S)=10-6.97,Ka2(H2S)=10-12.90,Ksp(FeS)=10-17.20,Ksp(CdS)=10-26.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2S溶液中:c(H+)+c(Na+)=c(OH-)+c(HS-)+2c(S2-)
B.0.01 mol·L-1Na2S溶液中:c(Na+)>c(S2-)>c(OH-)>c(HS-)
C.向c(Cd2+)=0.01 mol·L-1的溶液中加入FeS,可使c(Cd2+)<10-8 mol·L-1
D.向c(Cd2+)=0.01 mol·L-1的溶液中通入H2S气体至饱和,所得溶液中:c(H+)>c(Cd2+)
3.[2022·重庆,15(2)]25 ℃时相关的溶度积见表。
化学式 Fe(OH)3 Cu(OH)2
溶度积 4×10-38 2.5×10-20
①在某滤液中Fe3+和Cu2+的浓度相近,加入NaOH溶液,先得到的沉淀是     。
②25 ℃时,为了使Cu2+沉淀完全,需调节溶液H+浓度不大于      mol·L-1。
4.[2022·全国乙卷,26(1)(2)]废旧铅蓄电池的铅膏中主要含有PbSO4、PbO2、PbO和Pb,还有少量Ba、Fe、Al的盐或氧化物等,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铅资源,通过下图流程实现铅的回收。
一些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难溶电解质 PbSO4 PbCO3 BaSO4 BaCO3
Ksp 2.5×10-8 7.4×10-14 1.1×10-10 2.6×10-9
(1)在“脱硫”中PbSO4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选择Na2CO3的原因:            。
(2)在“脱硫”中,加入Na2CO3不能使铅膏中BaSO4完全转化,原因是        。
答案精析
考点一
整合必备知识
2.(3)②右移 增大 右移 不变 左移 增大 右移 减小
左移 减小 右移 减小
应用举例
③>④>①>②
3.(1)cm(An+)·cn(Bm-) cm(An+)·cn(Bm-) 沉淀 平衡
未饱和 (2)①越小 越小 ②温度
应用举例
(1)能。溶解能力由大到小:AgCl>AgBr>AgI。
(2)Ksp(AgCl)=c(Ag+)·c(Cl-)=c2(Ag+)=1.8×10-10,c(Ag+)≈1.34×10-5 mol·L-1,即AgCl的溶解浓度为1.34×10-5 mol·L-1;Ksp[Mg(OH)2]=c(Mg2+)·c2(OH-)=4c3(Mg2+)=5.6×10-12,c(Mg2+)≈1.12×10-4 mol·L-1,即Mg(OH)2的溶解浓度为1.12×10-4 mol·L-1,则AgCl更难溶。
提升关键能力
1.②③④⑤⑦
2.C [残留在牙齿上的糖会发酵产生H+,消耗OH-,使羟基磷灰石沉淀溶解平衡右移,破坏牙釉质,A正确;NaOH碱性太强,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含NaOH的溶液漱口,C错误;Ca5(PO4)3OH的Ksp=6.8×10-37,Ca5(PO4)3F的Ksp=2.8×10-61,含氟牙膏使Ca5(PO4)3OH转化为更难溶的Ca5(PO4)3F,促进牙齿表面矿物质的沉积,修复牙釉质,D正确。]
3.处理后c(Mg2+)=1.8×10-3 mol·L-1,则此时c(OH-)== mol·L-1=1.0×10-4 mol·L-1,溶液显碱性。
4.2.0×10-5 5.0×10-3
解析 根据Ksp(AgCl)=c(Ag+)·c(Cl-)=2.0×10-10,可计算出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5 mol·L-1)时,c(Ag+)=2.0×10-5 mol·L-1,然后再根据Ksp(Ag2CrO4)=c2(Ag+)·c(Cr)=2.0×10-12,可计算出此时溶液中c(Cr)=5.0×10-3 mol·L-1。
5.4×10-9
解析 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平衡常数K====4×10-9。
考点二
整合必备知识
1.(3)CuO[或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 CuO与H+反应,促进Fe3+水解生成Fe(OH)3沉淀 氨水 Fe3+与NH3·H2O反应生成Fe(OH)3沉淀 Na2S Na2S与Cu2+、Hg2+反应生成沉淀
应用举例
(1)5 (2)6
2.(1)< 沉淀溶解的方向
(2)①Mg(OH)2+2H+Mg2++2H2O
Mg(OH)2+2NMg2++2NH3·H2O
②PbSO4(s)Pb2+(aq)+S(aq),当加入CH3COONH4溶液时,Pb2+与CH3COO-结合生成更难电离的(CH3COO)2Pb,c(Pb2+)减小,Q(PbSO4)3.(1)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①AgCl > ②<
(3)①CaSO4(s)+C(aq)CaCO3(s)+S(aq)
②ZnS(s)+Cu2+(aq)CuS(s)+Zn2+(aq) PbS(s)+Cu2+(aq)CuS(s)+Pb2+(aq)
应用举例
在CaCO3的饱和溶液中c(Ca2+)== mol·L-1≈5.3×10-5 mol·L-1,若向C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产生CaSO4(s)时S的最小浓度为c(S)== mol·L-1≈0.17 mol·L-1,则当溶液中c(S)大于0.17 mol·L-1时,CaCO3(s)可以转化为CaSO4(s)。
提升关键能力
1.C 2.D
3.C [0.5 mol·L-1 Na2CO3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c(OH-)=c(H+)+c(HC)+2c(H2CO3),A错误;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4,Q=练真题 明考向
1.C
2.B [Na2S溶液中的离子有H+、Na+、OH-、HS-、S2-,由电荷守恒知c(H+)+c(Na+)=c(OH-)+c(HS-)+2c(S2-),A项正确;0.01 mol·L-1Na2S溶液中存在S2-+H2OHS-+OH-、HS-+H2OH2S+OH-,水解常数Kh()====10-1.10,即=,又因为c(HS-)<0.01 mol·L-1,因此>1,则c(OH-)>c(S2-),B项不正确;Ksp(FeS)远大于Ksp(CdS),向c(Cd2+)=0.01 mol·L-1的溶液中加入FeS时,发生沉淀的转化:Cd2+(aq)+FeS(s)CdS(s)+Fe2+(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08.9 105,因此该反应可以完全进行,CdS的饱和溶液中c(Cd2+)= mol·L-1=10-13.05 mol·L-1,若加入足量FeS,可使c(Cd2+)<10-8 mol·L-1,C项正确;向c(Cd2+)=0.01 mol·L-1的溶液中通入H2S气体至饱和,发生反应:Cd2++H2SCdS+2H+,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6.23>105,该反应可以完全进行,所得溶液中c(H+)≈0.02 mol·L-1,此时c(H2S)=0.1 mol·L-1,代入K==106.23,解得c(Cd2+)=4×10-9.23 mol·L-1,故c(H+)>c(Cd2+),D项正确。]
3.①Fe(OH)3 ②2×10-7
4.(1)PbSO4(s)+C(aq)PbCO3(s)+S(aq) 反应PbSO4(s)+C(aq)PbCO3(s)+S(aq)的平衡常数K===≈3.4×105>105,PbSO4可以比较彻底地转化为PbCO3
(2)反应BaSO4(s)+C(aq)BaCO3(s)+S(aq)的平衡常数K===≈0.04 105,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有限(共90张PPT)
化学





第十一章 第58讲
沉淀溶解平衡及应用
复习目标
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2.理解溶度积(Ksp)的含义,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与转化,并能应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考点一 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
考点二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练真题 明考向
课时精练
内容索引
考点一
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
1.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20 ℃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性存在如下关系:
整合必备知识
2.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沉淀速率与溶解速率相等时,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2)特点(同其他化学平衡):逆、等、定、动、变(适用平衡移动原理)。
(3)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①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即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
②外因: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会建立动态平衡,改变温度和某离子浓度,会使沉淀溶解平衡发生移动。
以AgCl为例:AgCl(s)  Ag+(aq)+Cl-(aq) ΔH>0,完成下表:
外界条件 移动方向 c(Ag+)
升高温度 _______ _______
加水(固体有剩余) _______ _______
加入少量AgNO3(s) _______ _______
加入Na2S(s) _______ _______
通入HCl _______ _______
通入NH3 _______ _______
右移
增大
右移
不变
左移
增大
右移
减小
左移
减小
右移
减小
[应用举例]
将足量BaCO3固体分别加入:①30 mL水;②10 mL 0.2 mol·L-1Na2CO3溶液;③50 mL 0.01 mol·L-1 BaCl2溶液;④100 mL 0.01 mol·L-1盐酸中溶解至溶液饱和。
所得溶液中c(Ba2+)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③>④>①>②
3.溶度积
(1)溶度积和离子积比较
以AmBn(s)  mAn+(aq)+nBm-(aq)为例:
溶度积(Ksp) 离子积(Q)
含义 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 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表达式 Ksp(AmBn)= ,式中的浓度是平衡浓度 Q(AmBn)= ,式中的浓度是任意浓度
应用 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①Q>Ksp:溶液过饱和,有   析出; ②Q=Ksp:溶液饱和,处于   状态; ③Qcm(An+)·cn(Bm-)
cm(An+)·cn(Bm-)
沉淀
平衡
未饱和
(2)Ksp的影响因素
①内因:溶度积与难溶电解质溶解能力的关系: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   ,其溶解能力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应通过计算才能进行比较溶解能力。
②外因:仅与   有关,与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
越小
越小
温度
[应用举例]
已知几种难溶电解质在25 ℃时的溶度积。
化学式 Ksp
AgCl 1.8×10-10
AgBr 5.4×10-13
AgI 8.5×10-17
Ag2S 6.3×10-50
Mg(OH)2 5.6×10-12
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25 ℃时,AgCl(s)、AgBr(s)、AgI(s)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c(Ag+)大小关系能否直接判断?三种物质的溶解能力由大到小如何排序?
答案 能。溶解能力由大到小:AgCl>AgBr>AgI。
(2)AgCl和Mg(OH)2相比,哪种物质更难溶?通过简单的计算阐述判断的依据。
答案 Ksp(AgCl)=c(Ag+)·c(Cl-)=c2(Ag+)=1.8×10-10,c(Ag+)≈1.34×10-5 mol·
L-1,即AgCl的溶解浓度为1.34×10-5 mol·L-1;Ksp[Mg(OH)2]=c(Mg2+)·c2(OH-)=4c3(Mg2+)=5.6×10-12,c(Mg2+)≈1.12×
10-4 mol·L-1,即Mg(OH)2的溶解浓度为1.12×10-4 mol·L-1,则AgCl更难溶。
一、沉淀溶解平衡移动
1.已知溶液中存在平衡:Ca(OH)2(s)  Ca2+(aq)+2OH-(aq) ΔH<0,下列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②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能增大钙离子的浓度
③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钙离子,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④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
⑤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
⑥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
⑦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
提升关键能力
②③④⑤⑦
加入碳酸钠粉末会生成CaCO3沉淀,使Ca2+浓度减小,②错;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使平衡左移,有Ca(OH)2沉淀生成,但Ca(OH)2的溶度积较大,要除去Ca2+,应把Ca2+转化为更难溶的CaCO3,③错;
恒温下Ksp不变,加入CaO后,溶液仍为Ca(OH)2的饱和溶液,pH不变,④错;
加热,Ca(OH)2的溶解度减小,溶液的pH降低,⑤错;
加入Na2CO3溶液,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a(OH)2固体转化为CaCO3固体,固体质量增加,⑥正确;
加入NaOH固体,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Ca(OH)2固体质量增加,⑦错。
2.牙釉质的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Ca5(PO4)3OH],在牙齿表面存在着如下平衡:Ca5(PO4)3OH(s)  5Ca2+(aq)+3P(aq)+OH-(aq) Ksp=6.8×
10-37,已知Ca5(PO4)3F的Ksp=2.8×10-6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残留在牙齿上的糖会发酵产生H+,使羟基磷灰石沉淀溶解平衡右移,
 破坏牙釉质
B.按时刷牙可减少食物残留,从而减少有机酸的产生,防止腐蚀牙齿
C.用含NaOH的溶液漱口,可使平衡左移,保护牙齿
D.含氟牙膏使Ca5(PO4)3OH转化为更难溶的Ca5(PO4)3F,促进牙齿表面矿
 物质的沉积,修复牙釉质

残留在牙齿上的糖会发酵产生H+,消耗OH-,使羟基磷灰石沉淀溶解平衡右移,破坏牙釉质,A正确;
NaOH碱性太强,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含NaOH的溶液漱口,C错误;
Ca5(PO4)3OH的Ksp=6.8×10-37,Ca5(PO4)3F的Ksp=2.8×10-61,含氟牙膏使Ca5(PO4)3OH转化为更难溶的Ca5(PO4)3F,促进牙齿表面矿物质的沉积,修复牙釉质,D正确。
二、溶度积的简单计算
3.氢氧化镁是常见难溶物,可处理印染厂的酸性废水,氢氧化镁处理后c(Mg2+)=1.8×10-3 mol·L-1,试通过计算判断此时溶液呈碱性。{已知Ksp[Mg(OH)2]=1.8×10-11}
答案 处理后c(Mg2+)=1.8×10-3 mol·L-1,则此时c(OH-)=
= mol·L-1=1.0×10-4 mol·L-1,溶液显碱性。
4.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作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利用Ag+与Cr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c(Ag+)为      mol·L-1,此时溶液中c(Cr)为     mol·L-1(已知Ag2CrO4、AgCl的K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
2.0×10-5
5.0×10-3
根据Ksp(AgCl)=c(Ag+)·c(Cl-)=2.0×10-10,可计算出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5 mol·L-1)时,c(Ag+)=2.0×10-5 mol·L-1,然后再根据Ksp(Ag2CrO4)=c2(Ag+)·c(Cr)=2.0×10-12,可计算出此时溶液中c(Cr)=5.0×10-3 mol·L-1。
5.一定温度下,将0.1 mol AgCl固体加入1 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充分搅拌(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已知:Ksp(AgCl)=2×10-10;Ksp(Ag2CO3)
=1×10-11,沉淀转化反应2AgCl(s)+C(aq)  Ag2CO3(s)+2Cl-(aq)的平衡常数为    。
4×10-9
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平衡常数K====
4×10-9。
返回
考点二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沉淀生成的实际应用
在无机物的制备和提纯、废水处理等领域,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使溶液中的离子转化为沉淀的条件:溶液中离子积Q>Ksp。
整合必备知识
(3)常用的方法
方法 举例 解释
调节 pH法 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Cl3,可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加入   调节p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淀 剂法 以   等沉淀污水中的Hg2+、Cu2+等重金属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O[或Cu(OH)2或CuCO3或
Cu2(OH)2CO3]
CuO与H+反应,促进Fe3+水解生成Fe(OH)3沉淀
氨水
Fe3+与NH3·H2O反应生成Fe(OH)3沉淀
Na2S
Na2S与Cu2+、Hg2+反应生成沉淀
[应用举例]
常温下,Ksp[Cu(OH)2]=2×10-20,计算有关Cu2+沉淀的pH。
(1)某CuSO4溶液中c(Cu2+)=0.02 mol·L-1,如果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的pH,使之大于  。
5
根据题给信息,当c(Cu2+)·c2(OH-)=2×10-20时开始出现沉淀,则c(OH-)=
mol·L-1=10-9 mol·L-1,c(H+)=10-5 mol·L-1,pH=5,所以要生成
Cu(OH)2沉淀,应调整pH>5。
(2)要使0.2 mol·L-1 CuSO4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的pH为  。
6
要使Cu2+浓度降至=2×10-4 mol·L-1,c(OH-)= mol·L-1=
10-8 mol·L-1,c(H+)=10-6 mol·L-1,此时溶液的pH=6。
2.沉淀的溶解
(1)原理:不断减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Q Ksp,平衡向         移动。
(2)应用实例
①Mg(OH)2难溶于水,能溶于盐酸、NH4Cl溶液中。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沉淀溶解的方向
Mg(OH)2+2H+===Mg2++2H2O
Mg(OH)2+2N===Mg2++
2NH3·H2O
②已知:PbSO4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醋酸铵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PbSO4+2CH3COONH4===(CH3COO)2Pb+(NH4)2SO4,试对上述PbSO4沉淀的溶解加以解释。
答案 PbSO4(s)  Pb2+(aq)+S(aq),当加入CH3COONH4溶液时,Pb2+与CH3COO-结合生成更难电离的(CH3COO)2Pb,c(Pb2+)减小,Q(PbSO4)特别提醒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形成配合物可以降低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某种离子浓度,使难溶电解质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3.沉淀的转化
(1)原理:由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的过程,实质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沉淀转化规律
①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
如,AgNO3溶液     AgI,Ksp(AgCl) Ksp(AgI)。
②一定条件下溶解度小的沉淀也可以转化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沉淀。
重晶石[BaSO4(s)]       BaCO3(s),但Ksp(BaSO4) Ksp(BaCO3)。
沉淀溶解平衡
的移动
AgCl
>
<
(3)实际应用
①锅炉除垢:水垢中的CaSO4(s)     CaCO3(s)  Ca2+(aq)。
CaSO4转化为C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矿物转化:原生铜的硫化物     CuSO4溶液
铜蓝(CuS)。
ZnS转化为CuS的离子方程式为                 。
PbS转化为CuS的离子方程式为                 。
CaSO4(s)+C(aq)  CaCO3(s)
+S(aq)
ZnS(s)+Cu2+(aq)  CuS(s)+Zn2+(aq)
PbS(s)+Cu2+(aq)  CuS(s)+Pb2+(aq)
[应用举例]
Ksp(CaCO3)=2.8×10-9、Ksp(CaSO4)=9.1×10-6,溶解能力:CaSO4大于CaCO3。请用数据说明溶解能力小的CaCO3能否转化为溶解能力大的CaSO4?
答案 在CaCO3的饱和溶液中c(Ca2+)== mol·L-1
≈5.3×10-5 mol·L-1,若向C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产生CaSO4(s)
时S的最小浓度为c(S)== mol·L-1≈0.17 mol·L-1,
则当溶液中c(S)大于0.17 mol·L-1时,CaCO3(s)可以转化为CaSO4(s)。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硫酸和Na2S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AgNO3与AgCl组成的悬浊液中 出现黑色沉淀 Ksp(AgCl)>Ksp(Ag2S)
B 向盛有2 mL 0.1 mol·L-1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 mL 0.1 mol·L-1 NaCl溶液,再向其中滴加4~5滴0.1 mol·L-1KI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又产生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C 向AgI悬浊液中滴入Na2S溶液 固体变黑 Ksp(Ag2S)D 将H2S气体通入浓度均为0.01 mol·L-1的ZnSO4和CuSO4溶液中 先出现CuS黑色沉淀 Ksp(CuS)>Ksp(ZnS)
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探究
1.分别进行下列操作,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提升关键能力
生成的硫化氢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银沉淀,没有沉淀的转化,无法判断Ksp(AgCl)与Ksp(Ag2S)的大小,A错误;
AgNO3溶液过量,KI直接与AgNO3反应,无法判断Ksp(AgCl)与Ksp(AgI)的大小,B错误;
难溶的物质先沉淀出来,说明Ksp(CuS)2.为研究沉淀的生成及转化,某小组进行如图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浊液中存在平衡:AgSCN(s)  
 Ag+(aq)+SCN-(aq)
B.②中颜色变化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SCN-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有AgI生成
D.该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SCN更难溶

根据信息,白色沉淀是AgSCN,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SCN(s)  Ag+(aq)+
SCN-(aq),上层清液中存在SCN-,A、B正确;
在①中Ag+有剩余,可能是c(I-)·c(Ag+)>
Ksp(AgI),出现沉淀,D错误。
二、沉淀转化反应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
3.(2021·江苏,13)室温下,用0.5 mol·L-1 Na2CO3溶液浸泡CaSO4粉末,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稀醋酸,产生气泡。已知Ksp(CaSO4)=5×10-5,Ksp(CaCO3)=3×10-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L-1 Na2CO3溶液中存在:c(OH-)=c(H+)+c(HC)+c(H2CO3)
B.反应CaSO4+C  CaCO3+S正向进行,需满足>×104
C.过滤后所得清液中一定存在:c(Ca2+)=且c(Ca2+)≤
D.滤渣中加入醋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CO3+2H+===Ca2++CO2↑
 +H2O

0.5 mol·L-1 Na2CO3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c(OH-)=c(H+)+c(HC)+2c(H2CO3),A错误;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4,Q=上层清液为碳酸钙的饱和溶液,所以清液中满足c(Ca2+)=,清液无CaSO4沉淀析出,则c(Ca2+)≤ ,C正确;
醋酸为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D错误。
返回
LIANZHENTI MINGKAOXIANG
练真题 明考向
1.(2024·浙江1月选考,15)常温下,将等体积、浓度均为0.40 mol·L-1 BaCl2溶液与新制H2SO3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浑浊;再滴加过量的H2O2溶液,振荡,出现白色沉淀。
已知:H2SO3 Ka1=1.4×10-2,Ka2=6.0×10-8
Ksp(BaSO3)=5.0×10-10,Ksp(BaSO4)=1.1×10-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SO3溶液中存在c(H+)>c(HS)>c(S)>c(OH-)
B.将0.40 mol·L-1 H2SO3溶液稀释到0.20 mol·L-1,c(S)几乎不变
C.BaCl2溶液与H2SO3溶液混合后出现的白色浑浊不含有BaSO3
D.存在反应Ba2++H2SO3+H2O2===BaSO4↓+2H++H2O是出现白色沉淀的主要原因

H2SO3   H++HS,HS  H++S,则H2SO3溶液中c(H+)>c(HS)>
c(S)>c(OH-),A项正确;
由已知H2SO3的Ka2 Ka1,则H2SO3溶液中Ka2=≈c(S),则稀释H2SO3溶液时,c(S)几乎不变,B项正确;
由题意知,等体积混合,c(Ba2+)=0.20 mol·L-1,c()≈Ka2=6.0×10-8 mol·L-1,Q(BaSO3)=1.2×10-8>Ksp(BaSO3),所以会产生BaSO3沉淀,C项错误;
加入双氧水,发生反应:Ba2++H2SO3 +H2O2===BaSO4↓+2H++H2O,生成的沉淀为BaSO4,D项正确。
2.(2024·安徽,13)环境保护工程师研究利用Na2S、FeS和H2S处理水样中的Cd2+。已知25 ℃时,H2S饱和溶液浓度约为0.1 mol·L-1,Ka1(H2S)=
10-6.97,Ka2(H2S)=10-12.90,Ksp(FeS)=10-17.20,Ksp(CdS)=10-26.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2S溶液中:c(H+)+c(Na+)=c(OH-)+c(HS-)+2c(S2-)
B.0.01 mol·L-1Na2S溶液中:c(Na+)>c(S2-)>c(OH-)>c(HS-)
C.向c(Cd2+)=0.01 mol·L-1的溶液中加入FeS,可使c(Cd2+)<10-8 mol·L-1
D.向c(Cd2+)=0.01 mol·L-1的溶液中通入H2S气体至饱和,所得溶液中:
 c(H+)>c(Cd2+)

Na2S溶液中的离子有H+、Na+、OH-、HS-、S2-,由电荷守恒知c(H+)+
c(Na+)=c(OH-)+c(HS-)+2c(S2-),A项正确;
0.01 mol·L-1Na2S溶液中存在S2-+H2O  HS-+OH-、HS-+H2O  H2S+
OH-,水解常数Kh(S2-)====10-1.10,即=,又因为c(HS-)<0.01 mol·L-1,因此>1,则c(OH-)>c(S2-),B项不正确;
Ksp(FeS)远大于Ksp(CdS),向c(Cd2+)=0.01 mol·L-1的溶液中加入FeS时,发生沉淀的转化:Cd2+(aq)+FeS(s)  CdS(s)+Fe2+(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为K===108.9 105,因此该反应可以完全进行,CdS的饱和
溶液中c(Cd2+)= mol·L-1=10-13.05 mol·L-1,若加入足量FeS,可使c(Cd2+)<10-8 mol·L-1,C项正确;
向c(Cd2+)=0.01 mol·L-1的溶液中通入H2S气体至饱和,发生反应:Cd2+
+H2S  CdS+2H+,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106.23>105,该反应可以完全进行,所得溶液中c(H+)≈
0.02 mol·L-1,此时c(H2S)=0.1 mol·L-1,代入K==106.23,解得
c(Cd2+)=4×10-9.23 mol·L-1,故c(H+)>c(Cd2+),D项正确。
3.[2022·重庆,15(2)]25 ℃时相关的溶度积见表。
化学式 Fe(OH)3 Cu(OH)2
溶度积 4×10-38 2.5×10-20
①在某滤液中Fe3+和Cu2+的浓度相近,加入NaOH溶液,先得到的沉淀是     。
Fe(OH)3
由溶度积可知,向某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铁先沉淀。
化学式 Fe(OH)3 Cu(OH)2
溶度积 4×10-38 2.5×10-20
②25 ℃时,为了使Cu2+沉淀完全,需调节溶液H+浓度不大于________mol·
L-1。
2×10-7
由溶度积可知,25 ℃时,铜离子沉淀完全时,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
为 mol·L-1=5×10-8 mol·L-1,则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不大于2×
10-7 mol·L-1。
4.[2022·全国乙卷,26(1)(2)]废旧铅蓄电池的铅膏中主要含有PbSO4、PbO2、PbO和Pb,还有少量Ba、Fe、Al的盐或氧化物等,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铅资源,通过下图流程实现铅的回收。
一些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难溶电解质 PbSO4 PbCO3 BaSO4 BaCO3
Ksp 2.5×10-8 7.4×10-14 1.1×10-10 2.6×10-9
(1)在“脱硫”中PbSO4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选择Na2CO3的原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bSO4(s)+C(aq)
 PbCO3(s)+S(aq)
反应PbSO4(s)+C(aq)  PbCO3(s)+S(aq)的平衡常数K=
==≈3.4×105>105,PbSO4可以比较彻底地
转化为PbCO3
(2)在“脱硫”中,加入Na2CO3不能使铅膏中BaSO4完全转化,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BaSO4(s)+C(aq)  BaCO3(s)+S(aq)的平衡常数K== =≈0.04 105,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有限
返回
KESHIJINGLIAN
课时精练
对一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A B B A B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D A D D  B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
0.01×()2[或10-5×()2] 3.2~6.2
16.
(1)SiO2 (2)H2O2+2Fe2++2H+===2Fe3++2H2O (3)Mg(OH)2 (4)加热浓缩 过滤 (5)Ba2++2F-===BaF2↓ 0.136
1.下列关于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直接根据Ksp的数值大小比较同温度下不同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
 度大小
B.在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蒸馏水,Ksp(AgCl)不变
C.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过程是可逆的,且在平衡状态时v溶解=v沉淀
 =0
D.25 ℃时,Ksp(AgCl)>Ksp(AgI),向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
 一定有黄色沉淀生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比较不同类型的难溶物的溶解度大小,必须通过计算溶解度比较,不能通过溶度积直接比较,A项错误;
因难溶电解质的Ksp与温度有关,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入蒸馏水,Ksp(AgCl)不变,B项正确;
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生成沉淀的速率和沉淀溶解的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即沉淀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C项错误;
Q(AgI)答案
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gI悬浊液中滴加NaCl溶液至过量,黄色沉淀全部转化为白色沉淀
B.向AgCl、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中不变
C.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
 NaCl和NaI,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说明
 Ksp(AgI)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
 2FeCl3===2Fe(OH)3+3MgCl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正确,==,比值不变;
C正确,溶解度小的黄色沉淀AgI优先析出,通过实验可以说明Ksp(AgI)<
Ksp(AgCl)。
答案
3.已知某温度下:Ksp(ZnS)=1.6×10-24,Ksp(CuS)=6.3×10-36,若加入Na2S来沉淀Zn2+和Cu2+,当溶液中ZnS和CuS共存时,溶液中的为
A.2.5×1011 B.106
C.10-4 D.10-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硫化锌和硫化铜共存的溶液中===≈
2.5×1011。
4.实验:①0.1 mol·L-1 AgNO3溶液和0.1 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NaCl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
B.滤液b中不含有Ag+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
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浊液a中含有AgCl,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故A正确;
向AgCl沉淀中滴加0.1 mol·L-1KI溶液,白色AgCl沉淀变为黄色AgI沉淀,实验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故C、D正确。
5.(2023·浙江1月选考,15)碳酸钙是常见难溶物,将过量碳酸钙粉末置于水中达到溶解平衡:CaCO3(s)  Ca2+(aq)+C(aq)[已知Ksp(CaCO3)=
3.4×10-9,Ksp(CaSO4)=4.9×10-5,H2CO3的电离常数Ka1=4.5×10-7,Ka2=
4.7×10-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层清液中存在c(Ca2+)=c(C)
B.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最主要以HC形式存在
C.向体系中通入CO2气体,溶液中c(Ca2+)保持不变
D.通过加Na2SO4溶液可实现CaCO3向CaSO4的有效转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上层清液为碳酸钙的饱和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因此c(Ca2+)>c(C),A错误;
根据Ka2==4.7×10-11,则C的水解平衡常数为Kh(C)=
=≈2.1×10-4>Ka2,说明C的水解程度较大,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主要为碳酸氢根离子,B正确;
向体系中通入CO2,C+CO2+H2O===2HC,c(C)减小,CaCO3(s)
  Ca2+(aq)+C(aq)正向移动,溶液中钙离子浓度增大,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Ksp(CaCO3)=3.4×10-9,Ksp(CaSO4)=4.9×10-5,碳酸钙比硫酸钙更难溶,加入硫酸钠后碳酸钙不会转化成硫酸钙,D错误。
6.(2024·安徽亳州期末)已知:常温下Ksp(BaSO4)=1.1×10-10、Ksp(BaCO3)=
2.6×10-9,向硫酸钡悬浊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搅拌后静置、分层,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下层难溶的固体中含有碳酸钡
B.下层难溶的固体中只含有硫酸钡
C.下层难溶的固体中只含有碳酸钡
D.上层溶液中c()>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根据常温下Ksp(BaSO4)=1.1×10-10、Ksp(BaCO3)
=2.6×10-9,向硫酸钡的悬浊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搅拌后静置、分层,由于两
者Ksp相差较小,BaSO4会向BaCO3转变,因此下层难溶的固体中含有碳酸钡和硫酸钡,故A正确,B、C错误;
当两者达到平衡时,上层溶液中==<1,则c()
7.取1 mL 0.1 mol·L-1 AgNO3溶液进行如图实验(实验中所用试剂浓度均为0.1 mol·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白色沉淀是难溶的AgCl
B.若按②①顺序实验,能看到白
 色沉淀
C.若按①③顺序实验,能看到黑色沉淀
D.由实验②说明AgI比AgCl更难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AgI的溶解度比AgCl小,所以AgI不易转化为AgCl,所以若按②①顺序实验,看不到白色沉淀,故B项错误。
8.已知:常温下,Ksp(NiCO3)=1.4×10-7,Ksp(PbCO3)=1.4×10-13,则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Ni(NO3)2和Pb(NO3)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iCO3>PbCO3
B.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先生成NiCO3沉淀,后生成PbCO3沉淀
C.向NiCO3沉淀中加入Pb(NO3)2溶液,会生成PbCO3沉淀
D.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时,溶液中c(Ni2+)∶c(Pb2+)=
 106∶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常温下,Ksp(NiCO3)>Ksp(PbCO3),故溶解度:NiCO3>PbCO3,A项正确;
逐滴加入Na2CO3溶液时,Ksp(PbCO3)较小,故先生成PbCO3沉淀,后生成NiCO3沉淀,B项错误;
由于Ksp(PbCO3)当两种沉淀共存时,NiCO3、PbCO3均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溶液中c(Ni2+)∶c(Pb2+)=Ksp(NiCO3)∶Ksp(PbCO3)=106∶1,D项正确。
9.向AgCl浊液中滴加氨水后可得到澄清溶液,继续滴加浓硝酸后又有沉淀生成。经查资料得知:Ag++2NH3·H2O  [Ag(NH3)2]++ 2H2O。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
B.实验可以证明NH3结合Ag+能力比Cl-强
C.实验表明实验室可用氨水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D.由资料信息可推知:加浓硝酸后生成的沉淀为AgC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g+与氨分子结合生成二氨合银离子,导致银离子浓度减小,促使AgCl(s)
  Ag+(aq)+Cl-(aq)正向移动,说明NH3结合Ag+能力比Cl-强,B正确;
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壁上是银单质,银离子能够与氨水反应,银单质不能,C错误;
浓硝酸能够中和一水合氨,使Ag++2NH3·H2O  [Ag(NH3)2]++2H2O逆向移动,银离子与溶液中的氯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所以加浓硝酸后生成的沉淀为AgCl,D正确。
10.(202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室温下,通过矿物中PbSO4获得Pb(NO3)2的过程如图。
已知:Ksp(PbSO4)=1.6×10-8,Ksp(PbCO3)=7.4×10-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中:c(OH-)B.反应PbSO4(s)+C(aq)  PbCO3(s)+S(aq)正向进行,需满足
 >×106
C.“脱硫”后上层清液中:c(Na+)+c(H+)=c(OH-)+2c(S)
D.PbCO3悬浊液加入HNO3 “溶解”过程中,溶液中C浓度逐渐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由质子守恒得c(OH-)=c(H+)+c(HC)+2c(H2CO3),故A错误;
PbSO4(s)+C(aq)  PbCO3(s)+S(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106,当Q=平衡正向移动,故B错误;
“脱硫”后上层清液主要是Na2SO4溶液,还含有未反应完的Na2CO3溶液,守恒关系还应考虑含碳微粒,故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PbCO3悬浊液加入HNO3“溶解”过程中,由于C会和H+反应生成CO2,所以溶液中C浓度逐渐减小,故D正确。
A.向①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后,溶液显红色,说明Mg(OH)2是一种弱电解质
B.为了使Mg(OH)2悬浊液溶解得更快,加入过量NH4Cl浓溶液并充分振荡,效果更好
C.①③混合后发生反应:Mg(OH)2(s)+2N(aq)  Mg2+(aq)+2NH3·H2O(aq)
D.向少量Mg(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g2++2HC
 +4OH-===Mg(OH)2↓+2C+2H2O
11.探究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时,利用下表三种试剂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编号 ① ② ③
分散质 Mg(OH)2 HCl NH4Cl
备注 悬浊液 1 mol·L-1 1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Mg(OH)2悬浊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后,溶液显红色,则溶液呈碱性,说明Mg(OH)2能电离出OH-,是一种电解质,不能判断是否为弱电解质,A错误;
Mg(OH)2溶解产生的OH-与NH4Cl溶液中的N生成NH3·H2O,能加快Mg(OH)2悬浊液的溶解,B正确;
因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镁比碳酸镁更难溶,碱过量时生成Mg(OH)2,D正确。
12.常温下,向20 mL 0.1 mol·L-1 NaHCO3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NaHCO3固体,一段时间后,少量气体X从溶液底部固体中缓慢逸出,最终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溶液Y,pH为8.7。已知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Ksp[Mg(OH)2]=1.8×10-11;H2CO3的pKa1=6.3,pKa2=10.3;Mg(OH)2沉淀的pH范围:9.4~1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X是CO2,饱和NaHCO3溶液的pH>8.7
B.因为Ksp(MgCO3)>Ksp[Mg(OH)2],Mg(OH)2更难溶
C.向溶液Y中滴加MgCl2溶液,有Mg(OH)2生成
D.向0.1 mol·L-1 NaHCO3溶液中加入MgCl2溶液,无明显现象,但改为同浓度
 的CaCl2溶液,可生成沉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3.(2023·湖南,9)处理某铜冶金污水(含Cu2+、Fe3+、Zn2+、Al3+)的部分流程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已知:①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物质 Fe(OH)3 Cu(OH)2 Zn(OH)2 Al(OH)3
开始沉淀pH 1.9 4.2 6.2 3.5
完全沉淀pH 3.2 6.7 8.2 4.6
②Ksp(CuS)=6.4×10-36,Ksp(ZnS)=1.6×10-2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沉渣Ⅰ”中含有Fe(OH)3和Al(OH)3
B.Na2S溶液呈碱性,其主要原因是S2-+H2O  HS-+OH-
C.“沉淀池Ⅱ”中,当Cu2+和Zn2+完全沉淀时,溶液中=4.0×10-12
D.“出水”经阴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后,可用作工业冷却循环用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当pH=1.9时氢氧化铁开始沉淀,当pH=3.5时氢氧化铝开始沉淀,当pH=4时,则会生成氢氧化铝和氢
氧化铁,即“沉渣Ⅰ”中含有Fe(OH)3和Al(OH)3,A正确;
当铜离子和锌离子完全沉淀时,则硫化铜和硫化锌都达到了沉淀溶解平
衡,则====4.0×10-12,C正确;
“出水”中除含有阴离子外,还含有大量的Na+、Ca2+等,故只经阴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后,不可用作工业冷却循环用水,D错误。
14.(2024·浙江金华模拟)Hg2+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离子,常使用S2-处理以降低其毒性。已知:
Hg2++S2-===HgS K=4×10-53
Hg2++2S2-=== K=1×1053
现向0.2 mol·L-1 HgCl2溶液中不断滴加2 mol·L-1 Na2S溶液至溶液体积加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gS+S2-===Hg K=2.5×10105
B.将2 mol·L-1 Na2S溶液改为0.45 mol·L-1 Na2S溶液则现象为生成沉淀并且沉淀不
 消失
C.该实验的现象为先生成沉淀,随后沉淀消失
D.随着不断加入Na2S溶液,溶液的pH不断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第二个方程式减去第一个方程式,则平衡常数相除,得到HgS+S2-===
Hg K=2.5×10105,故A正确;
将2 mol·L-1的Na2S溶液改为0.45 mol·L-1 Na2S溶液,硫离子过量,开始生成沉淀,后来沉淀消失,故B错误;
硫化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随着不断加入Na2S溶液,溶液的pH不断升高,故D正确。
15.[2020·全国卷Ⅲ,27(4)]某油脂厂废弃的油脂加氢镍催化剂主要含金属Ni、Al、Fe及其氧化物,还有少量其他不溶性物质。采用如右工艺流程回收其中的镍制备硫酸镍晶体(NiSO4·7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Ni2+ Al3+ Fe3+ Fe2+
开始沉淀时(c=0.01 mol·L-1)的pH 7.2 3.7 2.2 7.5
沉淀完全时(c=1.0×10-5 mol·L-1)的pH 8.7 4.7 3.2 9.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利用上述表格数据,计算Ni(OH)2的Ks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出计算式)。 如果“转化”后的溶液中Ni2+浓度为1.0 mol·
L-1,则“调pH”应控制的pH范围是    。
金属离子 Ni2+ Al3+ Fe3+ Fe2+
开始沉淀时(c=0.01 mol·L-1)的pH 7.2 3.7 2.2 7.5
沉淀完全时(c=1.0×10-5 mol·L-1)的pH 8.7 4.7 3.2 9.0
0.01×()2[或10-5×
()2]
3.2~6.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当溶液中c(Ni2+)=1.0 mol·L-1时,c(OH-)== mol·L-1
=10-7.8 mol·L-1,c(H+)= = mol·L-1=10-6.2 mol·L-1,pH=6.2。所
以当pH=6.2时,Ni2+开始产生沉淀,根据流程图可知,调pH的目的是让Fe3+沉淀完全,所以需要调节pH大于3.2,综合分析,应控制pH的范围为3.2~6.2。
16.氟化钡可用于制造电机电刷、光学玻璃、光导纤维、激光发生器等。以钡矿粉(主要成分为BaCO3,含有SiO2、Fe2+、Mg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氟化钡的流程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已知:常温下Fe3+、Mg2+完全沉淀的pH分别是3.4、12.4。
(1)滤渣A的化学式为    。
SiO2
钡矿粉中SiO2与盐酸不反应,故滤渣A为Si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2)滤液1加H2O2氧化的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
滤液1加H2O2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
2Fe2++2H+===2Fe3++2H2O。
H2O2+2Fe2++2H+
===2Fe3++2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3)加20%NaOH溶液调节pH=12.5,得到滤渣C的主要成分是     。
根据已知信息及流程图可知,加H2O2、调pH,得到的滤渣B为Fe(OH)3,加20%NaOH溶液调节pH=12.5,得到滤渣C为Mg(OH)2。
Mg(OH)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4)滤液3加入盐酸酸化后再经     、冷却结晶、   、洗涤、真空干燥等一系列操作后得到BaCl2·2H2O。
滤液3加盐酸酸化后得到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由该溶液得到BaCl2·2H2O的实验操作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真空干燥等。
加热浓缩
过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5)常温下,用BaCl2·2H2O配制成0.2 mol·L-1水溶液与等浓度的氟化铵溶液反应,可得到氟化钡沉淀。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
已知Ksp(BaF2)=1.84×10-7,当钡离子完全沉淀时(即钡离子浓度≤10-5 mol·
L-1),至少需要的氟离子浓度是    mol·L-1(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已知≈1.36)。
Ba2++2F-
===BaF2↓
0.136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根据Ksp(BaF2)=c(Ba2+)·c2(F-),当Ba2+完全沉淀时,至少需要的c(F-)=
= mol·L-1≈0.136 mol·L-1。第十一章 第58练 沉淀溶解平衡及应用
分值:100分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5分,11~14题,每小题8分,共82分)
1.下列关于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直接根据Ksp的数值大小比较同温度下不同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
B.在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蒸馏水,Ksp(AgCl)不变
C.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过程是可逆的,且在平衡状态时v溶解=v沉淀=0
D.25 ℃时,Ksp(AgCl)>Ksp(AgI),向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一定有黄色沉淀生成
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AgI悬浊液中滴加NaCl溶液至过量,黄色沉淀全部转化为白色沉淀
B.向AgCl、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中不变
C.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说明Ksp(AgI)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3.已知某温度下:Ksp(ZnS)=1.6×10-24,Ksp(CuS)=6.3×10-36,若加入Na2S来沉淀Zn2+和Cu2+,当溶液中ZnS和CuS共存时,溶液中的为(  )
A.2.5×1011 B.106
C.10-4 D.10-7
4.实验:①0.1 mol·L-1 AgNO3溶液和0.1 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NaCl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
B.滤液b中不含有Ag+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
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5.(2023·浙江1月选考,15)碳酸钙是常见难溶物,将过量碳酸钙粉末置于水中达到溶解平衡:CaCO3(s)Ca2+(aq)+C(aq)[已知Ksp(CaCO3)=3.4×10-9,Ksp(CaSO4)=4.9×10-5,H2CO3的电离常数Ka1=4.5×10-7,Ka2=4.7×10-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层清液中存在c(Ca2+)=c(C)
B.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最主要以HC形式存在
C.向体系中通入CO2气体,溶液中c(Ca2+)保持不变
D.通过加Na2SO4溶液可实现CaCO3向CaSO4的有效转化
6.(2024·安徽亳州期末)已知:常温下Ksp(BaSO4)=1.1×10-10、Ksp(BaCO3)=2.6×10-9,向硫酸钡悬浊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搅拌后静置、分层,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层难溶的固体中含有碳酸钡
B.下层难溶的固体中只含有硫酸钡
C.下层难溶的固体中只含有碳酸钡
D.上层溶液中c()>c()
7.取1 mL 0.1 mol·L-1 AgNO3溶液进行如图实验(实验中所用试剂浓度均为0.1 mol·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白色沉淀是难溶的AgCl
B.若按②①顺序实验,能看到白色沉淀
C.若按①③顺序实验,能看到黑色沉淀
D.由实验②说明AgI比AgCl更难溶
8.已知:常温下,Ksp(NiCO3)=1.4×10-7,Ksp(PbCO3)=1.4×10-13,则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Ni(NO3)2和Pb(NO3)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iCO3>PbCO3
B.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先生成NiCO3沉淀,后生成PbCO3沉淀
C.向NiCO3沉淀中加入Pb(NO3)2溶液,会生成PbCO3沉淀
D.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时,溶液中c(Ni2+)∶c(Pb2+)=106∶1
9.向AgCl浊液中滴加氨水后可得到澄清溶液,继续滴加浓硝酸后又有沉淀生成。经查资料得知:Ag++ 2NH3·H2O[Ag(NH3)2]++ 2H2O。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 (s)Ag+(aq)+Cl-(aq)
B.实验可以证明NH3结合Ag+能力比Cl-强
C.实验表明实验室可用氨水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D.由资料信息可推知:加浓硝酸后生成的沉淀为AgCl
10.(202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室温下,通过矿物中PbSO4获得Pb(NO3)2的过程如图。
已知:Ksp(PbSO4)=1.6×10-8,Ksp(PbCO3)=7.4×10-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CO3溶液中:c(OH-)B.反应PbSO4(s)+C(aq)PbCO3(s)+S(aq)正向进行,需满足>×106
C.“脱硫”后上层清液中:c(Na+)+c(H+)=c(OH-)+2c(S)
D.PbCO3悬浊液加入HNO3 “溶解”过程中,溶液中C浓度逐渐减小
11.探究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时,利用下表三种试剂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分散质 Mg(OH)2 HCl NH4Cl
备注 悬浊液 1 mol·L-1 1 mol·L-1
A.向①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后,溶液显红色,说明Mg(OH)2是一种弱电解质
B.为了使Mg(OH)2悬浊液溶解得更快,加入过量NH4Cl浓溶液并充分振荡,效果更好
C.①③混合后发生反应:Mg(OH)2(s)+2N(aq)Mg2+(aq)+2NH3·H2O(aq)
D.向少量Mg(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g2++2HC+4OH-===Mg(OH)2↓+2C+2H2O
12.常温下,向20 mL 0.1 mol·L-1 NaHCO3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NaHCO3固体,一段时间后,少量气体X从溶液底部固体中缓慢逸出,最终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溶液Y,pH为8.7。已知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Ksp[Mg(OH)2]=1.8×10-11;H2CO3的pKa1=6.3,pKa2=10.3;Mg(OH)2沉淀的pH范围:9.4~1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X是CO2,饱和NaHCO3溶液的pH>8.7
B.因为Ksp(MgCO3)>Ksp[Mg(OH)2],Mg(OH)2更难溶
C.向溶液Y中滴加MgCl2溶液,有Mg(OH)2生成
D.向0.1 mol·L-1 NaHCO3溶液中加入MgCl2溶液,无明显现象,但改为同浓度的CaCl2溶液,可生成沉淀
13.(2023·湖南,9)处理某铜冶金污水(含Cu2+、Fe3+、Zn2+、Al3+)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①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物质 Fe(OH)3 Cu(OH)2 Zn(OH)2 Al(OH)3
开始沉淀pH 1.9 4.2 6.2 3.5
完全沉淀pH 3.2 6.7 8.2 4.6
②Ksp(CuS)=6.4×10-36,Ksp(ZnS)=1.6×10-2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沉渣Ⅰ”中含有Fe(OH)3和Al(OH)3
B.Na2S溶液呈碱性,其主要原因是S2-+H2OHS-+OH-
C.“沉淀池Ⅱ”中,当Cu2+和Zn2+完全沉淀时,溶液中=4.0×10-12
D.“出水”经阴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后,可用作工业冷却循环用水
14.(2024·浙江金华模拟)Hg2+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离子,常使用S2-处理以降低其毒性。已知:
Hg2++S2-===HgS K=4×10-53
Hg2++2S2-=== K=1×1053
现向0.2 mol·L-1 HgCl2溶液中不断滴加2 mol·L-1 Na2S溶液至溶液体积加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gS+S2-===Hg K=2.5×10105
B.将2 mol·L-1 Na2S溶液改为0.45 mol·L-1 Na2S溶液则现象为生成沉淀并且沉淀不消失
C.该实验的现象为先生成沉淀,随后沉淀消失
D.随着不断加入Na2S溶液,溶液的pH不断升高
15.(4分)[2020·全国卷Ⅲ,27(4)]某油脂厂废弃的油脂加氢镍催化剂主要含金属Ni、Al、Fe及其氧化物,还有少量其他不溶性物质。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回收其中的镍制备硫酸镍晶体(NiSO4·7H2O):
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Ni2+ Al3+ Fe3+ Fe2+
开始沉淀时(c=0.01 mol·L-1)的pH 7.2 3.7 2.2 7.5
沉淀完全时(c=1.0×10-5 mol·L-1)的pH 8.7 4.7 3.2 9.0
利用上述表格数据,计算Ni(OH)2的Ksp=        (列出计算式)。
如果“转化”后的溶液中Ni2+浓度为1.0 mol·L-1,则“调pH”应控制的pH范围是    。
16.(14分)氟化钡可用于制造电机电刷、光学玻璃、光导纤维、激光发生器等。以钡矿粉(主要成分为BaCO3,含有SiO2、Fe2+、Mg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氟化钡的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Fe3+、Mg2+完全沉淀的pH分别是3.4、12.4。
(1)滤渣A的化学式为    。
(2)滤液1加H2O2氧化的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加20%NaOH溶液调节pH=12.5,得到滤渣C的主要成分是       。
(4)滤液3加入盐酸酸化后再经     、冷却结晶、     、洗涤、真空干燥等一系列操作后得到BaCl2·2H2O。
(5)常温下,用BaCl2·2H2O配制成0.2 mol·L-1水溶液与等浓度的氟化铵溶液反应,可得到氟化钡沉淀。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已知Ksp(BaF2)=1.84×10-7,当钡离子完全沉淀时(即钡离子浓度≤10-5 mol·L-1),至少需要的氟离子浓度是     mol·L-1(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已知≈1.36)。
答案精析
1.B 2.A 3.A
4.B [浊液a中含有AgCl,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故A正确;向AgCl沉淀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白色AgCl沉淀变为黄色AgI沉淀,实验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故C、D正确。]
5.B [上层清液为碳酸钙的饱和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因此c(Ca2+)>c(C),A错误;根据Ka2==4.7×10-11,则C的水解平衡常数为Kh(C)==≈2.1×10-4>Ka2,说明C的水解程度较大,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主要为碳酸氢根离子,B正确;向体系中通入CO2,C+CO2+H2O2HC,c(C)减小,CaCO3(s)Ca2+(aq)+C(aq)正向移动,溶液中钙离子浓度增大,C错误;Ksp(CaCO3)=3.4×10-9,Ksp(CaSO4)=4.9×10-5,碳酸钙比硫酸钙更难溶,加入硫酸钠后碳酸钙不会转化成硫酸钙,D错误。]
6.A 7.B
8.B [常温下,Ksp(NiCO3)>Ksp(PbCO3),故溶解度:NiCO3>PbCO3,A项正确;逐滴加入Na2CO3溶液时,Ksp(PbCO3)较小,故先生成PbCO3沉淀,后生成NiCO3沉淀,B项错误;由于Ksp(PbCO3)9.C [Ag+与氨分子结合生成二氨合银离子,导致银离子浓度减小,促使AgCl (s)Ag+(aq)+Cl-(aq)正向移动,说明NH3结合Ag+能力比Cl-强,B正确;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壁上是银单质,银离子能够与氨水反应,银单质不能,C错误;浓硝酸能够中和一水合氨,使Ag++2NH3·H2O[Ag(NH3)2]++2H2O逆向移动,银离子与溶液中的氯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所以加浓硝酸后生成的沉淀为AgCl,D正确。]
10.D
11.A [Mg(OH)2悬浊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后,溶液显红色,则溶液呈碱性,说明Mg(OH)2能电离出OH-,是一种电解质,不能判断是否为弱电解质,A错误;Mg(OH)2溶解产生的OH-与NH4Cl溶液中的N生成NH3·H2O,能加快Mg(OH)2悬浊液的溶解,B正确;因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镁比碳酸镁更难溶,碱过量时生成Mg(OH)2,D正确。]
12.D
13.D [当pH=1.9时氢氧化铁开始沉淀,当pH=3.5时氢氧化铝开始沉淀,当pH=4时,则会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即“沉渣Ⅰ”中含有Fe(OH)3和Al(OH)3,A正确;当铜离子和锌离子完全沉淀时,则硫化铜和硫化锌都达到了沉淀溶解平衡,则====4.0×10-12,C正确;“出水”中除含有阴离子外,还含有大量的Na+、Ca2+等,故只经阴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后,不可用作工业冷却循环用水,D错误。]
14.B [第二个方程式减去第一个方程式,则平衡常数相除,得到HgS+S2-Hg K=2.5×10105,故A正确;将2 mol·L-1的Na2S溶液改为0.45 mol·L-1 Na2S溶液,硫离子过量,开始生成沉淀,后来沉淀消失,故B错误;硫化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随着不断加入Na2S溶液,溶液的pH不断升高,故D正确。]
15.0.01×(1)2[或10-5×(1)2] 3.2~6.2
解析 当溶液中c(Ni2+)=1.0 mol·L-1时,c(OH-)== mol·L-1=10-7.8 mol·L-1,c(H+)== mol·L-1=10-6.2 mol·L-1,pH=6.2。所以当pH=6.2时,Ni2+开始产生沉淀,根据流程图可知,调pH的目的是让Fe3+沉淀完全,所以需要调节pH大于3.2,综合分析,应控制pH的范围为3.2~6.2。
16.(1)SiO2 (2)H2O2+2Fe2++2H+2Fe3++2H2O (3)Mg(OH)2 (4)加热浓缩 过滤 (5)Ba2++2F-BaF2↓ 0.13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