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热点强化1 化学与STSE 化学与中华文明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2025·河南1月适应性测试)我国传统手工艺品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下列手工艺品中主要成分为无机物的是( )A.云锦 B.牡丹瓷C.麦秆画 D.油纸伞2.(2023·辽宁,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科学家在诸多领域取得新突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CO2合成了脂肪酸:实现了无机小分子向有机高分子的转变B.发现了月壤中的“嫦娥石[(Ca8Y)Fe(PO4)7]”:其成分属于无机盐C.研制了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化形式:太阳能→电能D.革新了海水原位电解制氢工艺:其关键材料多孔聚四氟乙烯耐腐蚀3.(2023·新课标卷,7)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2O3二、服务生活4.(2024·安徽,3)青少年帮厨既可培养劳动习惯,也能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下列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A.清洗铁锅后及时擦干,能减缓铁锅因发生吸氧腐蚀而生锈B.烹煮食物的后期加入食盐,能避免NaCl长时间受热而分解C.将白糖熬制成焦糖汁,利用蔗糖高温下充分炭化为食物增色D.制作面点时加入食用纯碱,利用NaHCO3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5.(2023·海南,1)化学的迅速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突出贡献。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为增强药效,多种处方药可随意叠加使用B.现代化肥种类丰富,施用方法需依据对象营养状况而定C.规范使用防腐剂可以减缓食物变质速度,保持食品营养价值D.在种植业中,植物浸取试剂类医药也应慎重选用6.(2023·全国甲卷,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甲酸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是由于其具有酸性B.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C.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氧化丝织品中有色成分D.维生素C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是由于其难以被氧化三、涉及物质变化7.(2024·山东,1)中国书画是世界艺术瑰宝,古人所用文房四宝制作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竹管、动物尾毫→湖笔B.松木→油烟→徽墨C.楮树皮→纸浆纤维→宣纸D.端石→端砚8.(2024·湖北,1)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下列化学原理描述错误的是( )发明 关键操作 化学原理A 制墨 松木在窑内焖烧 发生不完全燃烧B 陶瓷 黏土高温烧结 形成新的化学键C 造纸 草木灰水浸泡树皮 促进纤维素溶解D 火药 硫黄、硝石和木炭混合,点燃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四、涉及古代文明9.(2023·广东,1)“高山流水觅知音”。下列中国古乐器中,主要由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是( )A.九霄环佩木古琴 B.裴李岗文化骨笛 C.商朝后期陶埙 D.曾侯乙青铜编钟10.(2023·海南,5)《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酒曲的处理,“乃平量一斗,舀中捣碎。若浸曲,一斗,与五升水。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捣碎”目的是促进混合完全B.“曲”中含有复杂的催化剂C.“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D.“鱼眼”是水蒸气气泡的拟像化11.(2024·河北,1)燕赵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对下列河北博物院馆藏文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铺首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B.透雕白玉璧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石质浮雕主要成分是碳酸钙D.青花釉里红瓷盖罐主要成分是硫酸钙12.(2021·辽宁,3)《天工开物》中记载:“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B.“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D.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五、涉及环境治理13.(2021·湖南,1)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B.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C.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答案精析1.B 2.A 3.C4.A [铁锅是铁碳合金,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吸氧腐蚀,清洗铁锅后及时擦干,能减缓铁锅因发生吸氧腐蚀而生锈,故A项正确;食盐中含有碘酸钾,碘酸钾受热易分解,烹煮食物时后期加入食盐,与碘酸钾受热分解有关,故B项错误;将白糖熬制成焦糖汁,为食物增色的原理是通过加热糖类,使其发生焦糖化反应,产生焦糖,从而使食品呈现出深棕色或焦糖色,故C项错误;食用纯碱的主要成分为Na2CO3,制作面点时加入食用纯碱,利用了Na2CO3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故D项错误。]5.A6.B [苯甲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抑制微生物生长,因此,其可作为食品防腐剂不是由于其具有酸性,A说法不正确;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与丝织品中的有色成分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C说法不正确;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因此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D说法不正确。]7.B 8.C9.C [裴李岗文化骨笛由动物骨骼制成,B不符合题意;商朝后期陶埙主要由硅酸盐材料制成,C符合题意;曾侯乙青铜编钟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D不符合题意。]10.B [“捣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提升发酵速率,也能促进混合完全,A正确;“曲”中含有多种酶、细菌和真菌,具有催化作用,不含有复杂的催化剂,B错误;“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C正确;“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是让酒曲充分发酵,生成CO2气体,产生如鱼眼大小的气泡,D正确。]11.D [青铜铺首是青铜器,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A正确;透雕白玉璧是玉石,玉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B正确;石质浮雕是汉白玉,汉白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正确;青花釉里红瓷盖罐是陶瓷,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错误。]12.C 13.A(共23张PPT)化学大一轮复习第一章 热点强化1化学与stse 化学与中华文明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2025·河南1月适应性测试)我国传统手工艺品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下列手工艺品中主要成分为无机物的是 A.云锦 B.牡丹瓷 C.麦秆画 D.油纸伞√云锦含有蚕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牡丹瓷属于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B符合题意;麦秆画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不符合题意;油纸伞骨架是由竹子制作,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不符合题意。2.(2023·辽宁,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科学家在诸多领域取得新突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CO2合成了脂肪酸:实现了无机小分子向有机高分子的转变B.发现了月壤中的“嫦娥石[(Ca8Y)Fe(PO4)7]”:其成分属于无机盐C.研制了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化形式:太阳能→电能D.革新了海水原位电解制氢工艺:其关键材料多孔聚四氟乙烯耐腐蚀√脂肪酸不属于有机高分子,A错误;聚四氟乙烯塑料被称为塑料王,耐酸、耐碱,不会被海水腐蚀,D正确。3.(2023·新课标卷,7)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2O3√羟基磷灰石又称羟磷灰石、碱式磷酸钙,其化学式为[Ca5(PO4)3OH],属于无机物,B正确;熟石膏的主要成分为2CaSO4·H2O,C错误;Fe2O3呈红棕色,俗称铁红,D正确。二、服务生活4.(2024·安徽,3)青少年帮厨既可培养劳动习惯,也能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下列有关解释合理的是A.清洗铁锅后及时擦干,能减缓铁锅因发生吸氧腐蚀而生锈B.烹煮食物的后期加入食盐,能避免NaCl长时间受热而分解C.将白糖熬制成焦糖汁,利用蔗糖高温下充分炭化为食物增色D.制作面点时加入食用纯碱,利用NaHCO3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铁锅是铁碳合金,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吸氧腐蚀,清洗铁锅后及时擦干,能减缓铁锅因发生吸氧腐蚀而生锈,故A项正确;食盐中含有碘酸钾,碘酸钾受热易分解,烹煮食物时后期加入食盐,与碘酸钾受热分解有关,故B项错误;将白糖熬制成焦糖汁,为食物增色的原理是通过加热糖类,使其发生焦糖化反应,产生焦糖,从而使食品呈现出深棕色或焦糖色,故C项错误;食用纯碱的主要成分为Na2CO3,制作面点时加入食用纯碱,利用了Na2CO3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故D项错误。5.(2023·海南,1)化学的迅速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突出贡献。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为增强药效,多种处方药可随意叠加使用B.现代化肥种类丰富,施用方法需依据对象营养状况而定C.规范使用防腐剂可以减缓食物变质速度,保持食品营养价值D.在种植业中,植物浸取试剂类医药也应慎重选用√多种处方药随意叠加使用,相互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需要按照医嘱和药物说明进行使用,故A错误。6.(2023·全国甲卷,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甲酸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是由于其具有酸性B.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C.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氧化丝织品中有色成分D.维生素C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是由于其难以被氧化√苯甲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抑制微生物生长,因此,其可作为食品防腐剂不是由于其具有酸性,A说法不正确;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与丝织品中的有色成分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C说法不正确;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因此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D说法不正确。三、涉及物质变化7.(2024·山东,1)中国书画是世界艺术瑰宝,古人所用文房四宝制作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竹管、动物尾毫→湖笔B.松木→油烟→徽墨C.楮树皮→纸浆纤维→宣纸D.端石→端砚√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用竹管做笔杆,动物尾毫制成笔头,主要是物理过程,A不符合题意;松木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其中碳元素为化合态,徽墨是碳单质,碳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楮树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制作宣纸的过程,是从楮树皮提取纤维,不涉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用端石制作端砚的过程为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8.(2024·湖北,1)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下列化学原理描述错误的是 发明 关键操作 化学原理A 制墨 松木在窑内焖烧 发生不完全燃烧B 陶瓷 黏土高温烧结 形成新的化学键C 造纸 草木灰水浸泡树皮 促进纤维素溶解D 火药 硫黄、硝石和木炭混合,点燃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松木在窑中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单质可用来制造墨块,A正确;黏土在高温中烧结,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此过程中有新化学键的形成,B正确;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其水溶液呈碱性,可用于分离树皮等原料中的胶质,C错误;由硫黄、硝石、木炭混合而成的火药在点燃时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3CO2↑+N2↑,D正确。四、涉及古代文明9.(2023·广东,1)“高山流水觅知音”。下列中国古乐器中,主要由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是 A.九霄环佩木 古琴 B.裴李岗文化骨笛 C.商朝后期陶埙 D.曾侯乙青铜编钟√裴李岗文化骨笛由动物骨骼制成,B不符合题意;商朝后期陶埙主要由硅酸盐材料制成,C符合题意;曾侯乙青铜编钟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D不符合题意。10.(2023·海南,5)《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酒曲的处理,“乃平量一斗,舀中捣碎。若浸曲,一斗,与五升水。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捣碎”目的是促进混合完全B.“曲”中含有复杂的催化剂C.“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D.“鱼眼”是水蒸气气泡的拟像化√“捣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提升发酵速率,也能促进混合完全,A正确;“曲”中含有多种酶、细菌和真菌,具有催化作用,不含有复杂的催化剂,B错误;“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C正确;“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是让酒曲充分发酵,生成CO2气体,产生如鱼眼大小的气泡,D正确。11.(2024·河北,1)燕赵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对下列河北博物院馆藏文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青铜铺首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B.透雕白玉璧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石质浮雕主要成分是碳酸钙D.青花釉里红瓷盖罐主要成分是硫酸钙√青铜铺首是青铜器,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A正确;透雕白玉璧是玉石,玉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B正确;石质浮雕是汉白玉,汉白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正确;青花釉里红瓷盖罐是陶瓷,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错误。12.(2021·辽宁,3)《天工开物》中记载:“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B.“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D.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造纸的原料主要是纤维素,故“巨竹膜”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正确;豆油的主要成分为油脂,但其不属于高分子,C错误。五、涉及环境治理13.(2021·湖南,1)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B.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C.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清淤,疏通河道,保证河流畅通,没有涉及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章 热点强化1 化学与STSE 化学与中华文明.docx 第一章 热点强化1 化学与STSE 化学与中华文明.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