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检测卷(四)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等级得分一、填空题(24分)1.瓦特利用_____________转化原理,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2.石油的主要产品是_____________,它是大多数汽车、飞机火车和轮船的_____________。3.风谷车,又称风车,可借助_____________的力量将饱满的稻粒和瘪粒稻壳分开。4.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它对人类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至关重要。(第4题) (第6题)5.在自然条件下,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整体。6.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如上图)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色彩,美化我们的生活;可以生产_____________,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可以制造_____________,方便饮用水的携带;可以开发新的清洁能源等。7.随着人们对能源问题的关注,电动汽车使用越来越广泛。电动汽车在行驶中将_____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_____能。8.如果一个生物种群是_____________的,那么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通常会更多,这就确保了物种的延续,这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二、选择题(32分)9.下面事例中,属于利用生物能的是( )。A.抽水机抽水 B.植物的光合作用C.电灯发光 D.秸秆燃烧10.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A.用手反复弯折一段铁丝,弯折处变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B.给手机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机械能转化为热能D.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11.小明做了一个水果电池,在柠檬上分别插入两片金属,再把金属顺次连接起来,接上LED灯泡,灯泡亮了(如右图),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电能转化为光能B.光能转化为电能C.化学能转化为光能D.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光能12.如右图所示,关于电磁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改变电流方向可以改变磁力大小B.增加线圈圈数可以改变钉尖的磁极C.该电磁铁靠近回形针,回形针会被吸起D.断开电池后,不会影响钉尖的磁性1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描绘出牛羊适合生活的地方是( )。A.茂密的森林 B.辽阔的草原 C.茫茫的沙漠 D.蔚蓝的天空14.以下关于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链只包含两种生物,即被吃的植物和吃植物的动物B.食物网中的生物数量是固定的,不会因环境变化而改变C.生态系统包括群落和它们生活的非生物环境D.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一般存在一条食物链15.以下不属于人类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措施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 B.建立动物精子库C.多引进外来物种 D.颁布相关法律法规16.通过研究庞大的猛犸象化石,我们可以推测它是一种能适应( )环境的动物。A.特别炎热 B.特别寒冷 C.四季如春 D.温暖湿润17.果农种植果树,并把果实售卖出去,这主要是利用了这些植物的( );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培育出品种繁多的金鱼,这主要是利用它的欣赏价值。A.食用价值 B.欣赏价值 C.经济价值 D.药用价值18.我们的大地之下蕴藏着许多宝藏,科学家推断“煤可能是由古代植物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下列证据最有说服力的是( )。A.煤大多数是黑色或褐色的,而木头烧焦后也是这种颜色B.煤块里会发现植物枝叶或树干的痕迹C.敲打煤块,很容易碎裂D.木头可以燃烧,而煤也是可以燃烧的19.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地热 B.风 C.潮汐 D.天然气20.在生活中,下列不属于节约能源的行为是( )。A.使用节能灯管 B.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C.步行上学 D.随手关灯21.滇池曾经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经过治理后焕发勃勃生机。下列属于治理水域污染的有效措施的有( )。①治理周边污染源 ②生态清淤 ③控制水面交通 ④生活污水随意排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2.下列行为中,( )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行动。A.野外焚烧秸秆 B.厨房安装油烟净化器C.露天夜宵烧烤 D.出行只开私家车23.下列人类的行为中,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的是( )。①大量捕猎动物 ②随意排放污水 ③拒食野生动物 ④修建动物通道 ⑤退耕还林⑥过度开荒导致水土流失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种灭绝一段时间后还可以再生B.为了增加我国物种的多样性,应引入各地不同的生物C.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生物也要保留下来D.珍稀动植物没有人类保护也不会灭亡三、判断题(10分)25.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的化学能只转化成唯一一种光能。( )26.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涉及了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27.过度放牧和大量喷洒农药都会破坏生态平衡。( )28. 如果食物链断了,就会导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29.食物链的源头一定是绿色植物。( )30.化学变化既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也能对环境造成破坏。( )31.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32.秸秆的焚烧可以废除垃圾,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33.水里有泥沙沉淀说明水体受到污染。( )34.对于一些古生物,科学家找不到它们的现代近亲,所以推断它们已经灭绝。( )四、连线题(5分)35.把能量转化形式和对应的项目用直线连起来。燃烧煤 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电动机工作 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热电厂发电机发电 电能转化成机械能风力发电机 热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热水器 风能转化成电能五、解答题(9分)36.周末,乐乐妈妈要清洗家人的衣服。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角度,请你给乐乐妈妈提出切实可行的洗衣建议。3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请你写出一条食物链。并标注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六、实验探究题(10分)38.大气污染正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减少大气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1)产生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动物呼吸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B.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C.工业生产、汽车等排放的废气(2)下列出行方式最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的是( )。A.骑自行车 B.驾驶小汽车 C.乘公交车(3)下列发电方式造成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是( )。A.燃煤发电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发电(4)新房子装修完后,一般要空置几个月才能入住,这主要是因为( )。A.新买的电器会产生辐射B.水泥、石灰等建材会排放出有害气体C.油漆、胶水等会排放出有毒气体(5)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不断上升。报刊上常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是20世纪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如图是20世纪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每年大气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根据曲线图,你认为大气平均气温升高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吗 为什么 七、综合题(10分)39. 2020年12月,15头原本生活在西双版纳州勐养子保护区的亚洲象,一路向北迁徙,进入玉溪峨山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离昆明不到100公里。历史上,亚洲象曾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的广阔地区栖息繁衍。在距今3000—4000年前的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就发现了亚洲象遗骨。到17世纪大象在岭南、广西等地绝迹,此后仅分布于云南。据云南省林业专家介绍,封山育林的加强使保护区内植被逐渐茂密,林下食物减少,不利于亚洲象觅食和活动。加上人类生产活动占据亚洲象偏爱的低海拔地段,保护区成孤岛状态。同时,近年来亚洲象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活动范围不断扩展。大象取食、糟蹋农作物与经济作物,损毁农地与农田设施,侵入居民家中盗食粮食并损毁民房、农机具、物资,甚至危及人的生命。(1)下列行为不可能是大象迁徙的原因的是( )。A.寻找食物 B.寻找栖息地 C.躲避天敌 D.气候变化(2)亚洲象和猛犸象有共同的祖先,但是它们的身体有很多的不同,这是因为 (填“遗传”或“变异”)造成的。(3)如图是猛犸象复原图和大象的图片,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猛犸象与大象有许多相同的特点,请写出2点主要相同特征。 。(4)根据大象的生活习性,我们可以推测早在4000年前,河南地区的环境可能是( )的。A.温暖湿润 B.温暖干旱 C.寒冷湿润 D.寒冷干旱(5)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那么,如何更好地与亚洲象和平共处,请根据上文的信息提出合理的建议。 。参考答案1.能量【解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瓦特利用能量转化原理,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2.燃油 燃料【解析】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石油是最重要的工业燃料,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汽油是大多数汽车、飞机火车和轮船的燃料。3.风【解析】风谷车,又称风车,在传统农业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主要借助风力的力量,将饱满的稻粒和瘪粒稻壳有效分开。4.健康 生存【解析】每一个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多种多样的生物具有不同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话题。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互相联系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条件。故答案为:健康;生存。5.平衡【解析】在自然条件下,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是一个和谐共生的整体。 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等。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和谐共生,维持着生态平衡。6.药物 矿泉水瓶【解析】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色彩,美化我们的生活;可以生产药物,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可以制造矿泉水瓶,方便饮用水的携带;可以开发新的清洁能源等。绿色植物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制造氧气,增加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故答案为:药物;矿泉水瓶。7.电 动【解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动汽车使用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8.多样性【解析】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生物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一个生物种群是多样性的,那么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可能就更多,这就确保了物种的延续。而某一物种的消失,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相关生物的生存,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生物多样性。9.D【解析】生物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其蕴藏量极大,仅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生产量就相当于目前人类消耗矿物能的20倍。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秸秆燃烧属于利用生物能。10.C【解析】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时,电子发生转移,使梳子和头发带上了异种电荷,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是摩擦起电现象,能量转化主要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静电能),而不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所以该选项的对应是错误的,C 选项符合题意。11.D【解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小明做了一个水果电池,在柠檬上分别插入两片金属,再把金属顺次连接起来,接上LED灯泡,灯泡亮了(如图),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发生的变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光能。12.C【解析】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磁性物质,回形针是铁磁性物质,所以该电磁铁靠近回形针,回形针会被吸引。13.B【解析】各种生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描绘出牛羊适合生活的地方是辽阔的草原。14.C【解析】A.食物链可以包含多种生物,通常从一个生产者(如植物)开始,然后是初级消费者(食草动物),接着是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甚至更高级的消费者。不符合题意;B.食物网中的生物数量会因环境变化、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人类活动等因素而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依赖的非生物环境(如土壤、水、气候等)组成的。符合题意;D.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通常存在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形成复杂的食物网。不符合题意。15.C【解析】目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正在采取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建立生物种子库和花粉库;建立动物精子库;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多引进外来物种会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16.B【解析】猛犸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从猛犸象化石以及相关研究可知,猛犸象具有厚而多毛的外皮,还有大量的皮下脂肪,这些身体特征有助于它们在寒冷的环境中保持体温,减少热量散失。 猛犸象主要生活在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早期的寒冷地区,如北极圈附近。当时的地球气候较为寒冷,存在大面积的冰川和冻土,这样的环境塑造了猛犸象适应寒冷的特性。17.C【解析】果农种植果树并售卖果实,主要目的是获得经济收益。果实虽然有食用价值,但果农将其作为商品出售,重点在于通过销售获得经济回报,体现的是果树的经济价值。题干中明确提到人们培育金鱼主要是利用其欣赏价值,与果树利用经济价值形成对比,进一步说明此处应选经济价值,而不是食用价值、欣赏价值或药用价值。18.B【解析】煤块里会发现植物枝叶或树干的痕迹。这一证据非常有力,因为在煤块中发现了植物的具体形态痕迹,直接表明煤与古代植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很有可能是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过程和复杂变化形成了煤,所以该选项最有说服力。19.D【解析】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 不属于新能源。 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 核能、 风能、 地热能、 潮汐能、 生物质能等。 在这些选项中, 风能和地热能被视为清洁、 无污染的新能源, 而天然气作为化石燃料, 不属于新能源的范畴。20.B【解析】世界性的能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能源短缺和供需矛盾造成的能源危机,所以世界各国都提出要节约能源。使用节能灯管、步行上学、随手关灯,属于节约能源的行为;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是浪费能源的行为。21.A【解析】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为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我们可以对污水进行科学处理,合理开采地下水,治理周边水污染源,实施雨污分流,控制水面交通,打造生活区的排污管道,杜绝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从外流域引水等;A符合题意。22.B【解析】厨房油烟净化器是一种用来处理厨房油烟的设备,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油烟的排放,对于防治空气污染有着积极的作用。而焚烧秸秆、出行只开私家车和露天夜宵烧烤则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应该尽量避免或减少这些行为。23.C【解析】①大量捕猎动物:会直接导致物种数量减少,破坏生态平衡,许多物种可能因过度捕猎而濒临灭绝,从而使生物多样性锐减。 ②随意排放污水:会造成水体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还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其他生物,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③拒食野生动物:有助于保护野生动物,减少对它们的捕杀压力,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不符合题意。④修建动物通道: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动物栖息地的分割和干扰,方便动物的迁徙和活动,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⑤退耕还林:能增加森林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不符合题意。 ⑥过度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会破坏植被,使土地退化,许多生物失去生存空间和适宜的环境,导致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所以①②⑥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24.C【解析】我国的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人类的影响,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珍稀物种正濒临灭绝。宝贵的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护生物资源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哪怕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用关系的生物也要保留下来。25.√【解析】能量的主要形式有电能、热能、声能、动能、化学能等不同形式,生活中的能量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划一根火柴点燃酒精灯时,火柴、酒精的化学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26.√【解析】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涉及了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是将势能转化为动能。27.√【解析】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过度放牧和大量喷洒农药都会破坏生态平衡。28.√【解析】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食物是动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关系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如果食物链断了,就会导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受破坏。29.√【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作消费者,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绿色植物,终点都是动物。30.√【解析】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创造各种漂亮的色彩,美化我们的生活。塑料不容易发生化学变化,如果它们被丢弃到环境中,会在环境中存在几百年,造成环境污染。对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造成气候变化和海水酸化,破坏生态平衡。31.√【解析】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当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进行燃烧时,化石能源中的碳元素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并释放到大气中。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化石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大量的化石能源被燃烧利用,导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急剧上升。32.×【解析】焚烧秸秆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一氧化碳等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秸秆的焚烧虽然可以废除垃圾,但是会造成空气污染,是不可取的行为。33.×【解析】 水受到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水里有泥沙沉淀是正常的,水体不一定受到污染。34.√【解析】灭绝是指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物种,现在已经不再存在,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物种,原因是它们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造成的。对于一些古生物,科学家找不到它们的现代近亲,所以推断它们已经灭绝。题目说法正确。35.【解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燃烧煤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电动机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热电厂发电机将热能转化成电能,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36.洗衣之前先浸搓、省电干净又省心;洗衣废水仍可用、拖地省水真开心;巧调按键省时间、不伤衣物又省电【解析】例如:手洗小件衣物:对于一些小件、不太脏的衣物,如袜子、手帕等,尽量选择手洗,避免使用洗衣机,可节省水电。 利用自然去污法:对于一些轻微污渍的衣物,可以先将其浸泡在加了白醋或柠檬汁的水中,利用这些天然物质的去污能力,减少洗涤剂的使用,同时也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优化洗涤剂用量:按照衣物的脏污程度和洗衣机的容量,合理控制洗涤剂的用量,避免过量使用。过多的洗涤剂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增加漂洗难度,导致更多的水资源浪费,且排放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37.树汁 →蝉→螳螂→黄雀 树汁是生产者 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解析】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由于摄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因为这种联系就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所以被称为食物链。38.(1)C (2)A (3)A (4)C (5)有关。人类消耗化石燃料,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上升,这是温室效应。【解析】(1)形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是指自然过程造成的大气污染,包括火山活动、森林火灾、地震、土壤岩石风蚀、海啸、雷电、动植物尸体的腐烂等。人为因素包括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两个方面,来自人类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中的废弃物燃烧、排放等。工业生产、汽车等排放废气,是产生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2)驾驶小汽车和乘坐公交车,都会产生汽车尾气,骑自行车最环保。(3)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及粉尘颗粒,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4)新房子装修完后,一般要空置几个月才能入住,这主要是因为油漆、胶水等会排放出有毒气体。(5)大气平均气温升高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人类消耗化石燃料,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上升,这是温室效应,从曲线的整体走向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的上升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关。39.(1)C (2)变异 (3)长毛;长牙 (4)A (5)(合理即可)【解析】(1)文中提到 “封山育林的加强使保护区内植被逐渐茂密,林下食物减少,不利于亚洲象觅食和活动” 说明大象可能为了寻找食物而迁徙,A 选项不符合题意;“人类生产活动占据亚洲象偏爱的低海拔地段,保护区成孤岛状态” 以及 “近年来亚洲象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活动范围不断扩展” 表明大象可能因寻找栖息地而迁徙,B 选项不符合题意;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大象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促使它们迁徙,D 选项不符合题意。而文中未提及亚洲象有天敌以及天敌对其迁徙的影响,所以躲避天敌不可能是大象迁徙的原因,C 选项符合题意。(2)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亚洲象和猛犸象有共同的祖先,但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由于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基因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变异,使得它们在体型、外貌、生活习性等方面逐渐产生了很多不同,以适应各自所处的不同环境。所以亚洲象和猛犸象身体有很多不同是变异造成的。(3)长鼻:猛犸象和大象都属于长鼻目动物,拥有长长的鼻子,鼻子具有嗅觉、抓取食物、吸水等多种功能。长牙:二者都有发达的门齿,形成了长而粗壮的象牙,可用于防御、争斗、挖掘等。(4)亚洲象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以草、树叶、树枝等为食,需要丰富的水源和茂密的植被。4000 年前亚洲象能在河南地区栖息繁衍,说明当时河南地区的环境是温暖湿润的,有适合亚洲象生存的条件,如充足的水源、丰富的食物资源等。寒冷干旱或寒冷湿润的环境都不利于亚洲象的生存,温暖干旱的环境也难以提供亚洲象所需的丰富植被和水源。所以选择 A 选项。(5)(合理即可)增加食物资源:在亚洲象保护区内,有计划地种植亚洲象喜食的植物,增加林下食物资源,以满足亚洲象的觅食需求,减少其因食物短缺而进入人类活动区域的情况。 改善栖息地连通性:加强保护区与周边适宜栖息地的连通性,建设生态廊道,减少人类活动对亚洲象栖息地的分割,使亚洲象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降低其与人类的接触频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