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七下科学阶段性测试16 (范围:全册 期末测试1 )(含答案+答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七下科学阶段性测试16 (范围:全册 期末测试1 )(含答案+答题卷)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七下科学阶段性测试16
(范围:全册 期末测试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的一些做法,错误的是( )
A.作息有规律,不抽烟不喝酒 B.心情郁闷,把事憋在心里从不告诉别人
C.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 D.异性同学间建立真诚的友谊
2.将原材料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工程技术就是制造。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制造过程的是( )
3.如图所示为某植物体内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
中,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B.②过程表示细胞分裂
C.③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器官
D.经过③形成的细胞虽形态不同,但功能相同
4.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为有暗香来”。下列实验中,能说明这种现象的是( )
5.如图为大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中[4]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B.图二中⑤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C.图一中组成胚的结构是1、2、4 D.大豆和玉米种子共有的结构是种皮和胚
6.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主要通过女性生殖系统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胚胎发育的场所 B.②输送卵细胞的通道
C.③是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 D.④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部位
7.小敏在学习密度时写出了一些交流材料,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密度一般是不相等的
B.“气凝胶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之一”,“轻”实际上是指它的密度小
C.水的密度是1×103千克/米3表示1米3的水质量为1×103千克
D.水银温度计测物体温度时水银液面上升,玻璃泡内水银的密度不变
8.下列如图自然现象都是由物态变化形成的,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
A.图①“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图②“美丽的云”是升华现象
C.图③“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图④“神奇的雾淞”是凝固现象
9.通过生命周期的循环,绿色开花植物得以在地球上生生不息。学习完“植物的生殖与发
育后,小敏在笔记本上绘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体系图,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
A.子房、柱头、胚
B.子房、胚珠、果皮
C.子房、花柱、果皮
D.胚珠、子房、胚
10.如图中的四位同学正在对化学式CO2进行描述,其中不正确是(  )
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熔点比乙高 B.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C.乙物质在 5~12 分钟没有吸热 D.0~5 分钟甲升温快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氮化镓是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氮、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
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2 B.1个N2分子中含有14个电子
C.氮元素和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
13.如图是植物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植物根尖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a表示成熟区的细胞
B.d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C.c的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D.根的生长主要依靠b部位细胞数量的增多
14.下列是生物生殖和发育的有关示意图,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繁殖方式称为扦插 B.图乙所示的生殖与发育过程与蝗虫相似
C.图丙所示生物的生殖特点是体内受精 D.图丁中胚胎发育的来自于卵黄
15.小敏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密度,小石块质量和体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天平平衡后,测质量时若分度盘指针向右
偏,应向左调平衡螺母
B.石块放右盘,天平平衡时砝码示数如图甲,石
块质量18.1g
C.正确操作应先乙后甲
D.将石块放入装有10mL水的量筒中,示数如图乙,
石块密度为2.6×103kg/m3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如图表示玉米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根据各种细胞的形态,B2属于 组织,此组织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
(2)若C表示我们食用的玉米粒,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3)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玉米植株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
17.如图1为人类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图中[C]是______,[D]是 ;图中E经历两个生长高峰期,现在的你处在 。
18.化学元素组成万物。人们很早就意识到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
组成的。
(1)古人曾认为水是组成物质的元素之一。在你
学过的知识中能说明“水不是元素”的实验
事实是 。
(2)现代化学对“元素”做了科学定义,图甲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小科认为
这两个微粒不属于同种元素,你认为他的依据是 。
19.以下是研究木质茎结构和功能的两个活动。
(1)将新鲜带叶枝条插入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10分钟后
取出,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如图甲所示。横切面变红的部位是  (选
填图中字母)。
(2)将实验甲的枝条纵切,观察变红部位,自下而上,红色 (填“越来越深”、
“越来越浅”或“一样”)。
(2)将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条中部的树皮环剥,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
瘤,如图乙。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    。
20.某地土壤经测量,建立土壤模型,如图。
(1)据图判断,该土壤的类型为 类土壤。
(2)多肉植物往往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种植多
肉的土壤应含有较多的 ____(选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
(3)土壤中含有各种生物,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填字母)
A.涵养水源 B.积累有机物 C.使岩石破裂 D.分解岩石中的物质
21.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现象。
(1)寒冷的冬天,裸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爆裂,其原因是水管中的水 (填物态变
化的名称)时, (填“密度”、“质量”或“体积”)增大所导致的。
(2)近几月份的汽油价格进行了调整。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汽油密度会变化。随着气温的上升,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
格会 (选填“上调”或“下调”)。
2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土壤浸出液栽培绿萝,来美化教室学习环境,如图所示。
(1)用土壤浸出液栽培绿萝,说明植物生活需要水和 。
(2)绿萝生长一段时间后,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说明植物
缺乏含 无机盐。同学们针对植物病情,及时配制了培
养液换掉了土壤浸出液,但出现了“烧苗”,原因是 。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23.学习了种子萌芽的条件后,小明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吃西瓜时为什么没看到过有萌发的种子,而扔在地上的西瓜种子却会很快萌发呢?于是小明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了分析,大家首先根据书本知识,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温度;
假设二: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水分;
假设一: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空气;
(1)经过理性的思考和讨论,大家认为上述假设中有两个难以成立,你认为假设 不
成立(写出一个即可),理由是 。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他们了解到许多植物的种子成熟后都有休眠的现象,即种子在
适宜的条件下仍不能萌发,这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特征之一。而导致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多,
西瓜内种子不能萌发是由于果实中存在抑制物质。
(2)为了验证上述资料是否可信,他们决定对此展开研究,探究过程如下:
①将一个成熟的西瓜切开,取出里面的种子并洗净,将瓜瓤捣碎后过滤,西瓜汁备用。
②取两个培养皿,分别贴上注有A、B的标签,每个培养皿中均放入多层滤纸,滤纸上各
放10颗西瓜种子。
③在培养皿A中的滤纸滴加一定量的清水,在培养皿B中的滤纸上滴加 。
④将两个培养皿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每天添加水或西瓜汁,以保持滤纸湿润,连续
培养皿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A 0 0 1 5 7 9 9
B 0 0 0 0 0 0 0
观察多天,结果如下:西瓜种子萌发数量记录表

(3)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他们找到的资料是否可信? 。
24.瓶装的矿泉水在冰箱中放置较长时间后取出,过一会儿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用干毛
巾擦净,过会儿瓶外壁上又会出现小水珠。针对这一现象,小欢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
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造成的;而小乐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
小水珠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造成的。于是她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常温下,称量一瓶矿泉水的质量,记作m1;
②将其放入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瓶壁上出现小水珠,待到
室温后,称量其质量,记作m2;
③  ?  再次称量其质量,记作m3。
(1)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2)小欢和小乐针对上述现象,提出的观点,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      ;
(3)按上述实验操作,若最后发现m1=m3,则可支持小乐的观点,请你据此补充完整③
的实验操作: 。
(4)按上述实验操作,若最后发现      ,则可支持小欢的观点。
25.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
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
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
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
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1)史料一中汤姆生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的推测依据是       。
(2)根据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
甲所示。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   (用图甲中的字母表示)段
曲线。
(3)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
(4)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我们发现 。(可多选)
A.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推翻了汤姆生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所有观点
C.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26.小红的妈妈从市场买回了一桶色拉油,担心买的油是地沟油,小红为解除妈妈的顾虑,
在网络上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0.94g/cm3
~0.95g/cm3之间,她决定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移到游码至标尺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
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②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g。
③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将装色拉油的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使天平平
衡,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④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
(2)该色拉油的密度为 g/cm3,由此,小红判断色拉油的品质是 的(选
填“合格”或“不合格”)。
(3)分析小红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小红通过反思后想到:其实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上面
的实验步骤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少上述实验的误差,她调整后的实验步骤是
(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代号即可)。
27.小明常常看到妈妈将炒鸡蛋后剩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
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的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小明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设计了如下
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①首先选取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的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
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②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两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条件都相同。③一段时间后,吊
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花盆 植株实验前质量/ 植株实验后质量/ 植株生长情况
甲 41 51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乙 41 70 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
丙 41 99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1)实验中将细沙洗净的目的是 。
(2)比较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得出的结论是     。
四、综合题(每题6分,共30分)
28.日常生活中,金属制品无处不在,如铁锅、导线、金属螺丝、金属水杯、合金门窗、汽
车轮毂等,它们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如图所示的电缆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是 ,不锈钢热水壶利用的化学性质
是 (均选填字母)。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延展性 D.耐腐蚀性
(2)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都是铁的合金,它们都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把金属材料加工成零件或物品的工艺,称为金属制造技术,一般包括成型技术与铸
造技术。成型技术可以让材料发生永久的形变,方式有多种,图中的电缆用 的
方式成型,不锈钢热水壶用 方式成型;铸造技术是将液态金属注入模具,待金
属 ,再移除模具得到所需产品的制造技术。
29.下图为几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生物甲与乙的主要区别是没有   。
(2)图中生物乙可以通过产生   来繁殖后代。
(3)图中生物甲和乙的细胞里都没有    ,大多数
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4)流感病毒与生物丙结构相似,都由    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流感病毒
寄生在人和动物的活细胞内,因此属于    病毒。
30.乙醇俗称酒精,常用作燃料、溶剂和消毒剂。
(1)生活中,有时可给发烧病人用酒精擦拭全身的方法来降温,其原因是 。
(2)小应将酒精和水混合后测混合液的密度。他先将22mL 水全部倒入盛有20ml 酒精
的量筒中,充分混合后,读出其混合液的体积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
酒精的密度为0.8g/cm3。
①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 。
②该实验测得酒精和水混合液的密度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1.瀑布,地质学上叫作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流动的河水突然的、近于
垂直的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漂布,如图1。瀑布表明河流的重大中断,这种瀑布主要
是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
会消失。另一种是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此外,冰川对岩
石的刨蚀也可造成瀑布。
图1 图2
(1)材料中说“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造成这
一现象的原因是 。(选填字母)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侵蚀作用 D.全球气候变暖
(2)有利于图1中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 (选填字母)。①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
软硬程度不一致 ②断层构造带 ③河流径流季节变化 ④褶皱起伏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图2中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填数字序号)
(4)图2中④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32.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会患坏血病。如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
部分,请回答:
(1)“Vc”的组成元素有   种。
(2)“V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3)“Vc”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小
数点后保留0.1%)
(4)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当这些“Vc”完全来自如图的“维
生素C”时,则每次服用“维生素C”至少   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七下科学阶段性测试16
参考答案
一一、选择题
1-5BABCD 6-10BDCBD 11-15BBBDD
二、填空题
16.(1)输导 (2)器官 (3)系统
17.受精卵 分娩 青春期
18.(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质子数不同
19.(1)B (2)越来越浅 (3)自上而下
20.(1)壤土类 (2)砂粒 (3)B
21.(1)凝固 体积 (2)下调
22.(1)无机盐 (2)磷 培养液溶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三、实验与探究题
23.(1)二;西瓜内含有足够的水分(2)西瓜汁;(3)可信
24.(1)液化 (2)提出问题 (3)将瓶外面的小水珠擦拭干净 (4) m1m3
25.(1)原子是电中性的 (2)BCD (3)C (4)AD
26.(1)右;(2)0.92;合格;(3)偏大;①③④②
27.(1)除去原有的无机盐,排除干扰 (2)甲乙 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
四、综合题
28.(1)BC D (2)混合物 (3)拉拔 冲压 凝固
29.(1)成形细胞核 (2)孢子 (3)叶绿体 (3)蛋白质 遗传物质 动物
30.(1)酒精蒸发吸热 (2)分子间有空隙 0.9g/cm3
31.(1)C (2)A (3)③ (4)150m (合理即可)
32.(1)3 (2)9:1:12 (3)40.9% (4)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七下科学阶段性测试16
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1) (2) (3) 。
17. ; (2) 。
18.(1) ; (2) 。
19.(1) ; (2) (3) 。
20. (1) ; (2) ; (3) 。
21. (1) ; (2) 。
22.(1) (2)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3.(1) ;(2) (3) 。
24.(1) ;(2) ;
(3) (4) 。
25.(1) ;(2) 。
(3) (4) 。
26.(1) ; (2) ;
(3) 。
27.(1) (2) ;

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
28.(1) ;(2) ;
(3) 。
29.(1) ;(2) (3) ;
(4) 。
30.(1) (2)① ;

31.(1) ; (2) (3) (4) 。
32.(1) (2) ;
(3)
(4)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