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一战前二战后两战之间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步走向崩溃民族民主之路:民族任务:反对帝国主义,追求民族解放民主任务:反对专制独裁,追求民主自由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他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共产党宣言》甘地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材料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材料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对军用物资需求激增,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强迫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参加或支援战争,促使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高涨。——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3)部分地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矛盾尖锐激化。(1)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一战和十月革命促进了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材料2: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本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非拉地区的一些国家产生了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党。——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上册)(2)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 。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思考】根据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背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背景知识梳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壹(1)印尼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无产阶级领导)(2)印尼民族党领导的独立运动: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资产阶级领导)印尼印度“非暴力”的涵义“不合作”的涵义非暴力涵义:爱与和平;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防止社会改良转变为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所能容许的范围内。涵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者,迫使当局作出有利于印度资产阶级的让步。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非暴力不合作手段(甘地主义的出发点)以宗教的普世、仁爱之心,指导印度的民族运动。以真理之名,打破宗教和民族隔阂,广泛团结印度民众。爱真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既迎合印度的宗教文化,又与客观国情相符合。特点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第一阶段(1920-1922)背景:国大党发动“总罢业”的非暴力抵抗运动,英军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造成印度群众379人死亡、1200多人受伤。手段: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地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 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抗税。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第二阶段(1930-1934)背景: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波及印度。要求: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的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结果: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食盐进军”,引发了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地位:标志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第三阶段(1940-1942)手段: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结果: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背景:二战爆发后,印度总督擅自宣布印度随英国参战,这一举动激起印度全国上下的强烈不满。丘吉尔向印度许诺一旦战争结束,印度可以完全自治,并有权退出英联邦。国大党拒绝这一提议,并要求“为了印度、为了联合国事业的成功”而立即独立。进步性:①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局限性:①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②以落后文明抵制先进文明,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③体现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2024·广东高考)1942年,围绕是否用非暴力方式保卫印度的问题,经过与尼赫鲁的多次争论,甘地表示不反对武装抵抗法西斯,支持尼赫鲁用武力保卫民族利益的立场。这( )A.揭示了甘地宗教信条的转变B.体现了国大党斗争的策略性C.掀起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D.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B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贰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运动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摩洛哥里夫人民与西、法殖民军的斗争1.回顾旧知(13课 非洲的抗争 非洲除了埃塞俄比亚保持独立;其他抗争全部失败。)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非洲的民族民主运动(16课):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概况【重点探究】埃及华夫脱抗英运动1.背景:①一战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殖民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②一战期间,埃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③埃及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2. 领导人物:扎格鲁尔 政党:华夫脱党(埃及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阶段 领导者 方式或政策 结果民族独立 1918—1922 (华夫脱党) 扎格鲁尔 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起义 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但保留特权护宪运动 1923-1935 要求英国放弃特权 未获完全成功3.过程:华夫脱党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加快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4.影响:5.性质:华夫脱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埃及华夫脱抗英运动 摩洛哥抗西抗法斗争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时间 1919——1922 1912——1926 1935——1941领导者 扎格鲁尔(华夫脱党) 克里姆概况结果性质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 行街垒战等斗争方式①1922年英国宣布埃及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②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③坚持12年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但未获完全成功。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①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②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爱国民族主义运动局部反法西斯斗争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①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②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 B.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C.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 D.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3、1882年,英国发动侵略埃及的战争,并占领了整个埃及,把埃及变成其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的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罢工、婴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方式斗争,终于迫使英国让步。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独立后的埃及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从侧面反映出一战后( )A.埃及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B.英国承认埃及完全独立C.世界殖民体系宣告瓦解 D.英国强国地位完全丧失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叁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地区 事件拉丁美洲 阿根廷智利尼加 拉瓜墨西哥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甚至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桑迪诺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迫使美军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卡德纳斯改革,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3.1 尼加拉瓜抗美斗争(1)领导人: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2)目标: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3)过程: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4)结果: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当美国海军陆战队蛮横地侵犯尼加拉瓜的领土和主权,而尼加拉瓜统治阶级都已投降的时候,桑地诺庄严宣誓:“我将用我的剑来保卫民族的尊严,拯救受压迫的人民……我和我的战士将用自己的胸膛铸成御敌的长城,让蜂拥而至的尼加拉瓜的敌人在上面撞得粉身碎骨。”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3.2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1)背景: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了不懈努力。(2)内容:①政治: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②经济: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③文化:发展教育,限制教会,提高人民文化水平。(3)影响: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卡德纳斯上台后致力于破除大地产制,先后将2010余万公顷的土地无偿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受益的农民人数多达100万人。◎卡德纳斯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课堂探究】两次民族独立运动体现了各自哪些特点◆亚非拉民主民主运动的高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独立斗争(1)主要任务∶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多肩负着反对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这反映了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之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渴望独立和自由的强烈愿望。(2)斗争形式∶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属旧式的反侵略斗争。(3)新的力量∶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出现了新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4)结果∶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遭到了失败。◆亚非拉民主民主运动的高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1)从发展道路看,各国发展不平衡①多数国家资产阶级掌握运动领导权。②有的资产阶级由向西方学习转为向苏俄学习。③部分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2)从斗争方式来看,从孤立的、分散的、自发的斗争方式走向普遍的、集中的、自觉的斗争方式。(3)从领导阶级看,资产阶级领导民族民主运动成为主流;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亚非拉民主民主运动的高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亚非拉大地上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亚非拉民主民主运动的高涨亚非拉民族民族运动的高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中国国民革命印尼民族民主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摩纳哥里夫共和国埃塞尔比亚反抗斗争桑地诺游击战争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