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476
西罗马
帝国灭亡
1500前后
新航路
开辟
1917
十月革命
中外历史纲要下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全书概览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世界上古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世界中古史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世界古代史:人类各地基本处在相互隔绝和孤立分散状态,但也通过战争、贸易等途径建立了初步的联系。
世界近代史:西方通过殖民征服,逐步把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到19世纪末,终于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各地均被纳入该体系之中。
世界现代史:人类社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战争浩劫和取得空前发展的世界。
世界古代史:
世界
古代史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人类文明的产生——核心素养落实
农耕
畜牧
劳动生产率提高
阶级
国家
文字
农耕生产
需要定居
城市
剩余
产品
记事
管理
生产力
文明
私有制
贫富差距
1、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2、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3、根本原因:文明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社会分工
管理、文化创造
农业、手工业
交换、贸易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力水平
社会形态
采集
渔猎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生产
关系
社会分化
文明诞生的标志有
①阶级的产生 ②国家的形成 ③文字的出现 ④生产分工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是文明诞生的标志,故①②③正确;生产分工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前提,而非标志,故④错误。综上,故选B。A项内容不全面,排除;CD两项包含错误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学生掌握文明产生的前提与标志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这说明( )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和长期性 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唯一标志 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D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古代文明 地域 形成前提 时间 成就
政治 文化
西亚苏美尔文明和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约公元前4500-公元前1700
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制、战车和圆形车轮
东北非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
尼罗河为农业和交通提供了便利
约公元前3500-公元前30
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
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筑和数学(金字塔)、莎草纸
南亚印度文明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平原广阔;恒河流域开发
公元前3000-公元前500
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佛教、《摩柯婆罗多》《罗摩衍那》;天文、历法、数学(0-9、提出按位记值)医学等领域重要成就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①制度: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城市……地方行政单位
②法律:《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一定程度上约束了 奴隶主的任意性,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 )
文明成果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①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②文学: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③传说:洪水和方舟传说④数学: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⑤建筑:空中花园
(2)文化
(1)政治
(3)军事
苏美尔人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二)古代埃及文明
文明成果
①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②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权力,法老之下, 设有官员
(1)政治
(2)文化
①文学:神话和文学故事。②文字: ③历法: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④建筑: ⑤造纸:莎草纸 ⑥宗教:
象形文字
金字塔—法老的陵墓
法老作为神权象征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三)古印度文明
政治:种姓制度
(1)特点:
①贵贱分明;
②职业世袭;
③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④种姓内部通婚。
(2)实质:
保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等级制度。
掌管祭祀
地位最高
武士集团
地位次之
普通劳动者
少数富有商人
为前三等级服务
地位最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①宗教:佛教
②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
③自然科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创造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
2、文明成果
(三)古印度文明
众生皆平等
《摩诃婆罗多》中的毗湿摩说:“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性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她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毗湿摩所言
①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一种社会现象 ②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
③倡导各种姓要严格实行内部联姻 ④批评首陀罗女子没有节操
A.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C
分析: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不同种姓之间禁止通婚,特别是上层与下层之间,①②③符合题目要求,④与题干无关,故应选C。
考点: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种姓制度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四)古希腊文明
1、文明成果
(1)政治 ① 寡头政治:斯巴达;少数人掌权② 民主政治:雅典;多数公民掌权
直接民主制度的利弊:
利:公民直接参政弊: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实质)
(2)文化
①文学:神话、悲剧、喜剧
②史学: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③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的贵族家庭可以通过给死去的亲属建造纪念性建筑物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权势。到了公元前6世纪末,法律规定: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筑投入超过了“l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这种变化体现了古代雅典
A.法律保障了民主制实行
B.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C.贵族的政治权利被削弱
D.公民社会不断发展完善
D
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雅典精神文化成就辉煌
D.伯里克利的民主思想
A
世界
古代史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古代早期文明特征:
区域分散、独立发展,表现出多元特征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文明的扩展主要是指区域文明不断扩大范围和影响力的过程
思考点:哪些因素促使古代世界农耕文明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
①必要性:在生产力水平有限发展的情况下,农耕文明需要新的土地、水源、劳动力;统治阶级追求更多土地以获得税收。
② 可能性:农耕地区有比较先进的组织系统,能够动员人力、物力等。
影响: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地中海成为内海
地跨欧亚非
指统治区域、统治权力。特别是一个民族通过武力征服统治其它部落或族群建立的范围比较广大的国家。
2、帝国:
前6世纪—前4世纪晚期
前4世纪晚期
前27年—1453年
赫梯: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铁术的国家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
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桥梁
帝国:波斯帝国
时间
疆域
措施
结局
BC6 世纪-BC4世纪
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埃及、巴尔干半岛北部
奴隶制君主专制制度;
国王是政权核心和主宰,宣扬君权神授;
地方实行行省制,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制约;
从中央到地方有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波斯人担任最重要职务
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灭波斯
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时间
疆域
措施 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大力推广希腊文化,开启持续三个世纪的希腊化时代;使分散的希腊、埃及,西亚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
结局 前323年突然发病致死,导致帝国迅速瓦解。
BC4世纪
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以巴比伦为首都。
(2)亚历山大帝国
希腊化时代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公元前 334 -前 323 年)后的三个世纪里, 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 、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 、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
③罗马法:
含义:罗马法不是某一部法律文献的名称,而是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狭义的罗马法指公元前5世纪的《十二铜表法》到公元6世纪《民法大全》之间的法律;广义的罗马法指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直到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时的全部法律;从更广泛意义上讲,还包括中世纪复兴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的罗马法律。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分类:
核心内容: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自然法精神;
影响:巩固了帝国的统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西方乃至世界各国制定法律的蓝本。
(3)罗马帝国
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时间
版图范围
统治概况
衰亡时间
BC550年—BC330年
BC336年——BC323年
BC27年—AD476年
1.继承西亚君主专制,宣扬君权神授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1.继承波斯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集政治、军事等大权于一身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推广希腊文化
1.实行帝制
2.大力发展奴隶制
3.基督教兴起,4世纪末成为国教
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马其顿灭亡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
4C末帝国分裂,5C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东AD1453亡
伊朗高原、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 、巴尔干半岛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整个地中海周边
(1)帝国扩张和疆域:都通过军事征服和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疆域都包括地中海东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2)帝国性质:均是奴隶制大帝国。
(3)帝国体制:均确立了专制集权体制,宣扬君权神授。
(4)帝国管理:均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地方大都实行行省制。
(5)帝国贡献:传承文明,影响深远。
如何正确评价古代帝国的扩张:
扩张战争充满着暴力和灾难;
促进了亚欧非之间经贸、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促进了各文明间的交融互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三、文明的交流
1.技术传播:西亚农耕技术,东传伊朗高原;西传希腊,西欧和北欧;南传埃及和非洲
西亚冶铁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2.文艺交流: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希腊雕刻艺术模仿埃及。
3.字母推广:
4.经贸往来:秦汉与罗马丝绸之路
表现
腓尼基字母
阿拉马字母
古代西亚字母
古代埃及字母
古代印度字母
希腊字母
拉丁字母
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祖先

西
希腊神话在形成时期接受了源于美索不米亚的西亚文化的影响。 ——瓦尔特·伯克特
文明交流总趋势:交流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字母组成语言是世界上大部分书面语言的组成形式。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字母文字是:
A.希腊字母 B.拉丁字母 C.腓尼基字母 D.阿拉马字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故C选项正确;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故排除A、B、D选项。
马其顿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和治国理念,以下不属于其中的是:
A.君主专制 B.君权神授 C.行省制 D.推广希腊文化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推行君主专制,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因此不属于继承波斯帝国制度和理念的是推广希腊文化,故D选项符合题意;排除A、B、C选项。
D
罗马法所蕴涵的基本法律原则是( )
A.生而平等 B.共同富裕 C.绝对平均 D.个人至上
A
人人生而平等是罗马法蕴含的基本法律原则,A正确;共同富裕、绝对平均、个人至上不是罗马法的法律原则,排除B、C、D。
如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
C.希腊城邦时代的来临 D.克利斯提尼改革始末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这一阶段这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繁荣时期,故选A。罗马帝国的兴衰应该是从公元前27年至395年;希腊城邦时代开始是指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克里斯提尼改革是公元前6世纪进行的。
A
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但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这说明
A.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B.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文明的传播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争
【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属于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一种方式一一战争征服,它一方面充满暴力屠杀,同时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答案为B;亚历山大东征是战争征服,不是和平往来,A错误;亚历山大对外征服不是地区冲突,C错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是科技,D错误。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