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新课导入:马戛尔尼访华马戛尔尼英国外交官、勋爵,受英国议会和国王派遣,1792年以庆贺乾隆寿辰为由出使中国。中国赠给英国的礼物:丝绸、宣纸、各种工艺品。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太阳系天体运行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你从这两份礼单的比较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中西社会发展差距的扩大18世纪时,西方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当时的中国,仍处在封闭的状态中,以农业为主的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康乾盛世的辉煌,为何会走向没落?晚清的百余年间,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探究竟……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军机处外景清朝《流民图》(局部)《广州十三行》学习目标123知道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知道在君主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清朝加强皇权的措施,认识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带来的社会弊端。(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了解闭关政策的基本史实,汲取闭关政策的教训,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认识。(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壹军机处的设立一、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①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削弱了君权②康熙皇帝为了抑制满族贵族的权力,设立了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从而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行政结构示意图皇 帝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和六部南书房军机处一、军机处的设立2、军机处的设立(1)设立时间:雍正年间(3)人员组成:皇帝选派亲信大臣(4)性 质: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5)职 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材料一: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赵翼《檐曝杂记》卷一(2)过 程: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后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一、军机处的设立2、军机处的设立(6)特点:材料二:军机处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军机处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件等。即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军机处。军机处外景【简】陈设简单,人员精少【速】办事效率高【密】高度机密简、速、密(7)影响: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军机处内景一、军机处的设立2、军机处的设立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皇太极清初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限康熙帝康熙时设立南书房▲皇权扩大雍正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皇权独控乾隆帝乾隆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7)影响:说明了皇权不断加强。一、军机处的设立3、奏折制度(1)含义:康熙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秘密呈送报告,经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形成了奏折制度。皇帝内阁通政司官员批红呈送提奏层层下达阅览、票拟皇帝官员呈送批红返回密封我和皇上的独有小秘密!一、军机处的设立3、奏折制度(2)特点:皇帝与臣子各一把钥匙乾隆皇帝御批奏折(局部)清·红漆皮奏折匣迅速、机密、直接。(3)作用:①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②提高了决策效率;③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观察图片和时间轴,分析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实质。探究1秦始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隋唐设三省六部制宋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元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明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内阁清设军机处、奏折制度汉·坐而论道宋·站议时政清·跪受笔录实质: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清朝时期达到顶峰。贰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1)含义:统治者经常从士人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案名 事由 结局徐骏案 作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指侮辱清朝。 斩首查嗣庭案 在江南主持科举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被指有辱雍正。 戮尸枭示亲属株连《明史》案 使用明朝年号,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抗清的事迹。 70多人全部处死胡中藻案 作诗“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肠论浊清”被指侮辱朝廷。 凌迟处死亲属从坐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2)目的:从思想文化领域严密控制士人。据统计:康熙帝12次,雍正帝17次,乾隆帝130次。康熙、雍正、乾隆三朝。(3)时期:(4)特点: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远超前代。(5)影响:材料一: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皆望风观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阳刚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清)李祖陶《迈堂文略》材料二: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 ——龚自珍①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许多人才;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历史上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重要事件朝代 事 件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尊崇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探究2回顾所学知识,总结归纳秦、汉、明、清时期,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重要事件有哪些?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什么?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2、文化专制政策:(1)目的: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2)表现:①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②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康熙帝为北京孔庙书“万世师表”匾额《天工开物》、《军器图说》这些科技著作都被禁毁,《天工开物》直到近代才在日本和法国重见天日。仅在乾隆时期,禁书毁书的活动就持续了近20年,据统计,在这期间共销毁书籍3100多种,15.1万部,销毁书版8万块以上。 ——常建华《清史十二讲》(3)影响: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叁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1、政治腐败: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者自保,千方百计地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贿赂上级,结党营私。“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乾隆以后。贪风更盛,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各级官吏为了一己私利,想尽办法中饱私囊,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百姓。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2、财政危机:清朝官僚机构臃肿。到了乾隆后期,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很大。尤其是各级官吏大肆贪污,截留税款,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嘉庆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嘉庆元年(1796年)时,国库存银5658万两,而到嘉庆19年时,仅为1240万两,制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1/6。”影响: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3、贫富分化:清朝中期以后,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还有许多巧立名目的额外剥削,如有的地方农民逢年过节要给地主献上“送节钱”,家里死人也要交纳“断气钱”。嘉庆时,北京城的乞丐就有10万多人;在一个冬夜,露宿街头被冻死的竟达8000人。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4、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1)背景:当时,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和甘肃五省土地兼并严重,大批农民流离失所,他们纷纷加入白莲教。(2)概况:1796年,白莲教起义爆发。清廷为镇压白莲教起义,历时9年,耗军费约1.5亿两白银。(3)影响:白莲教起义导致清朝元气大伤,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白莲教起义(1796—1804),又称为川楚教乱或川楚白莲教起事,指满清统治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达州、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清政府的事件。从嘉庆元年(1796年)到嘉庆九年(1804年),历时九载,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肆闭关政策四、闭关政策——对外政策1、含义:指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严格限制绝对禁止≠四、闭关政策——对外政策2、原因: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致英国国王信函材料二: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撮尔小国些微货物哉?”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封建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的商品也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根本原因)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直接原因)四、闭关政策——对外政策3、表现:①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②康熙时期,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后(1684年),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③1757年(乾隆时期),清廷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西方商船来华的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四、闭关政策——对外政策3、表现:《广州十三行》广州十三行是经清政府特许设立的对外贸易组织。他们垄断对外贸易,又受清政府委托行使一定的外交权。四、闭关政策——对外政策4、影响:积极影响:清朝的闭关政策,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消极影响:材料一:《马戛尔尼访华》材料:中国赠给英国的礼物有丝绸、宣纸、各种工艺品。英国赠给中国的礼物:太阳系天体运行仪、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材料二:18世纪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到1840年时,中国人均粮食仅有 200公斤左右,美国接近1000公斤; 中国年产铁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清政府闭关自守,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四、闭关政策——对外政策4、影响:1840年,英国人用枪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的历史。探究3对比唐、宋、明、清的对外交往政策,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唐朝: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引进占城稻、设立市舶司郑和下西洋,引进高产作物宋朝:明朝:清朝:严格限制贸易,实行闭关政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启示:①开放则兴,封闭则衰;②要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学习交流,加强友好合作。课 堂 小 结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设立军机处政治大兴文字狱思想实行文化专制文化社会矛盾加剧内部闭关政策外部社会危机重重,中国落伍于世界课 堂 练 习1、下图能够反映出中国古代( )A.君主专制统治的逐渐削弱 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C.内轻外重局面的形成过程 D.重文轻武政策的延续发展B2、据《清代文字狱档》记载,从乾隆六年至五十三年,文字狱达53起,几乎遍及全国各地,造成以文肇祸的恐怖气氛,致使知识分子再也不敢轻易表露个人思想。由此说明文字狱( )A.禁锢了思想言论 B.打击了违法犯罪C.提高了儒学地位 D.保障了社会发展A3、乾隆宠臣和珅被抄家时,其家产价值2.2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国库年收入的5倍。当时社会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和珅能贪污巨额财富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皇权空前强化 B.清朝疆域幅员辽阔C.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D.中国推行闭关政策A课 堂 练 习5、《国是三论》一书评论道:“中国面临大海,文物制度久已发达,人民所需无一不足……因此,上至朝廷,下至百姓,有自傲自大之风,不愿主动求市场与知识于海外,终于沦落到受他国侵略的地步。”据此推断中国“终于沦落到受他国侵略的地步”是因为( )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C.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D.清朝实行闭关政策D6、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后,乾隆帝密谕沿海督抚:“该国夷人虽能谙悉海道,善于驾驭……果口岸防守严密,主客异势,亦断不能施其伎俩!”这表明,乾隆帝( )A.认为天朝物产丰富 B.改变闭关政策C.具有一定防范意识 D.意图建立近代海军4、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统治者经常对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加以歪曲解释,制造冤狱,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 )A.罢黜百家 B.重文轻武 C.“八股文” D.“文字狱”DC复习并预习第20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