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1949
1950
1954
1952
1953
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
抗美援朝
土改开始
土改完成
经济恢复
五四宪法
万隆会议
1955
1956
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完成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
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单元 第26课
【课程标准】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中国现代史发展大线索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
十年文革
两年徘徊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十一届三中
全会召开
本课涉及的时期
自学:结合教材,概括1956-1957年探索中的成功有哪些?说一说为什么是成功的探索?
一)、探索中的成功
1,中共八大
3,《论十大关系》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文化:“双百方针”的提出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讨论:为什么说中共八大的召开取得了初步成果?(背景,内容)
◎1956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致开幕词
(1)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一五”计划建设即将完成。
1.政治:中共八大的召开
(2)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落后的农业国 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一)、成功的探索
自学:结合教材,概括1956-1966年探索中的曲折有哪些?
二)、探索中的曲折
1,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7年
2,三面红旗:1958年
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
1、反右派斗争:1957年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标语出现在国庆群众游行的队伍之中
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出现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现象
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
二)、探索中的曲折
二)、探索中的曲折
1957年11月2日至21日
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
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赫鲁晓夫统治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
——毛泽东
农业
工业
大跃进
二)、探索中的曲折
2,三面红旗:(1958年)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放开肚皮吃饱饭
人民公社化运动
鼓足干劲加油干
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
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规模大
公有化程度高
一大二公
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民政部所编《中国灾情报告》披露的资料,1960年春荒期间,全国共有1.2亿人口忍饥挨饿,其中山东省3100万人,河北、四川各有2000万人和1500万人。迄至当年5月,北京市粮食库存仅有7天余量,天津只剩10天的库存,而上海已经见底。辽宁省10个主要城市也只有8天的存粮。……这年的粮食产量,根据1961年的核实,只有2870亿斤,比1957年的3900亿斤下降了26.4%,基本退回到了1951年的水平。
——夏明方、康沛竹《三年自然灾害——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一年中国大饥荒》
思考:应如何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
②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极大的破坏。
①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生产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等。
二、探索中的曲折
(二)曲折中的调整——恢复发展
七千人大会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在一起
1、八字方针提出
2、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调整
3、七千人大会
4、提出“四个现代化”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现代农业
现代工业
现代国防
现代科学技术
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1956 1957 1958 1960 1961 1962 1964 1965
七千人大会
总结经验
全党整风运动
全国反右派斗争
全国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调整各项政策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三届一次人大会议
四个现代化
成功的探索
成功中有失误
“左”倾错误继续发展
“左”倾错误得到部分纠正
进一步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明确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总路线
提出
“八字”方针
一、十年探索时期——艰难中探索
小结
过程
1967年春夏
1967年初
1969年4月
1971年9月
1972年
1975年
1979年
文革发动
打倒一切
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全面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一月风暴
全面夺权
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
粉碎了江青反
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林彪反革命
集团武装政变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故宫被批判为血泪宫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评价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80%,超过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1977年12月20日在全国计划会议上的讲话
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6.27)
社会秩序陷于混乱
巨大的经济损失
基本人权遭到践踏
文艺事业遭到摧残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教训启示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发扬民主,依法治国。(最深刻教训)
(2)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专断。
(3)要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课堂训练,结合大聚焦105页探究点二的内容,说一说“十年文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教训?
材料1: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1,结合176和178页内容,毛泽东主席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有哪些?
2,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课后作业及预习
1,完成小聚焦第6题?
学生自学:请列举,在这一时期,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
“两弹一星”横空出世
国防科技
禾下乘凉梦,
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
农业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1976年)
课标要求: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概念释义】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
工业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956-1976年)
问题探究:
结合177页历史纵横:思考
(1)三线建设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通过三线建设理解经济,国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外交突破与成就
1971年10月25日,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1971年2月28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建交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本课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大革命”
伟大的建设成就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双百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
探索失误与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原因
过程
性质和影响
工业
科技和国防农业
教育和医疗
外交(联合国、中美、中日)
成就
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