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 俄国的改革学习目标:1.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2.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认识到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家国情怀)重难点:1.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2.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知识梳理:一、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统一: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建立统一俄罗斯国家,伊凡四世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了专制统治2.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①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②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3)学习方向:向西方学习(4)内容:(熟读)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③军事:创建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文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社会习俗: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5)作用: 积极: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6)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二、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背景: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2.目的:挽救沙皇统治,维护地主阶级利益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4.内容及作用:(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5.意义:(1)进步性: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6.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俄国1861年改革有何异同?同: ① 改革前国家都很落后;② 都是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③ 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④ 都促进了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异:① 前者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后者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 前者强化了农奴制;后者废除了农奴制。③ 前者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后者改变了社会性质。问题探究:1.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1)材料展示“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2)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兴建新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3)展示图文材料图一 彼得一世倡 图二 中国军人强导的某一习俗改革 行给行人剪辫子材料展示:1698年某天,彼得一世从国外归来,领主们纷纷前来祝贺。不料沙皇接过侍从递给他的一把剪刀,立即亲自剪除领主们的大胡子。不久以后,彼得一世发布敕令:剪胡子是俄国人应尽的义务,除神职人员外,禁止任何人蓄须。设问:图一情景反映了彼得一世什么改革措施?图二情景是近代中国哪一次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以此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提示:剪胡须;辛亥革命;它们都受西方先进文明的影响,改革社会陋习,对改变社会风俗产生了深远影响。总结: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先进技术、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2.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影响(1)读教材阅读教材和P8“相关史事”,分析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原因。提示:俄国经济落后;农奴起义不断,阶级矛盾激化;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加剧了社会矛盾;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读史料材料展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引导学生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译文:凡是能够最大限度维护地主贵族利益的措施,我尽力去做到了(如让获得自由的农民赎买份地等措施)。它说明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3)读教材和漫画图,引导学生说出改革内容和农奴“解放”的实质。提示:农民“解放”的实质: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次更大的掠夺。3.讨论1861年改革的性质和影响。提示:性质:1861年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练习巩固:基础题1.俄国诗人普希金说“彼得(大帝)让俄罗斯腾空而起,又用铁笼头把它拽住。”以下对“让俄罗斯腾空而起”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B.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C.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实现了民族独立2.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得出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1697年彼得一世派遣贵族青年到欧洲学习海军军事知识。同时期俄国国内的新式世俗学校为算术、外语、航海、工程以及海军学校等,给俄国培养了大量人才。 1872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倡导下,第一批留学生被派往美国学习军政、船政知识。同时期国内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等开设了船舶制造、航海理论、几何、物理学课程。A.瓦解了封建制度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制度创新C.实现了富国强兵 D.注重自然科学课程,培养科技人才3.下边两幅图,可以同时收录《俄国历史》的( )A.“奴隶制时代”卷 B.“近代化历程”卷C.“社会主义革命”卷 D.“社会主义建设”卷4.学会抓住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俄国”“兴办手工工场”“开启近代化进程”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列宁 D.斯大林5.彼得一世敢想敢为,他执政后,凭借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随使节团出国考察,向西方学习,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可见,推动俄国改革进程的重要因素是统治者( )A.有效的策略方针 B.强烈的革新愿望 C.强大的执政能力 D.全面的改革举措提高题6.农奴制的废除使俄国的资产阶级获得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在主要部门中,机器生产已逐渐排挤手工劳动而占统治地位。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A.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解放 B.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C.维护了贵族地主的利益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7.19世纪上半叶,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1853-1856年,俄国同奥斯曼帝国在克里米亚半岛进行战争,英、法支持奥斯曼帝国,俄国战败。国家为改善这一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A.日本明治维新改革 B.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D.借第一次世界大战转移危机8.如表是俄国1826﹣1861年农民起义次数统计表。它可以帮助我们探究俄国( )年份 1826﹣1839 1845﹣1854 1855﹣1857 1858﹣1860 1861农民年均起义次数 19 35 63 101 1176A.彼得一世改革 B.1861年改革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9.下表俄国农民暴动统计表(部分)时间(年) 1858 1859 1860次数 86 90 108此表可用于研究(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背景 B.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原因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D.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创新题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表1801年-1881年英国各产业国民收入(部分)年份 总收入(百万英) 农林渔(%) 工矿建筑(%) 商业运输和海外贸易(%)1801 233 32.6 23.1 44.21841 452 22.1 34.3 43.61861 608 11 38.5 601881 1051 10 37 53——摘自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材料二 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失败而告终,俄国知识分子认为,农奴制是造成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1858年俄国有大约2300万农奴,他们被圈在领地中,既没有人身自由,无法进入工厂,又不能直接为国家利益服务。1861年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诏令废除农奴制,解放了一千万农奴,从农奴手中释放出1/3的土地权。自由农奴以及被解放了的农奴大量涌入城市,成为俄国工业化的最廉价的劳动力。——摘自鲍鸥等《科技革命与俄罗斯(苏联)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简述1801年到1881年间英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并分析这一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发展的作用。(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价值观正确,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反映材料一、二的联系)答案解析:基础题1.【答案】B【难度】0.85【知识点】彼得一世改革【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彼得(大帝)让俄罗斯腾空而起,又用铁笼头把它拽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俄国的落后,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B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度,而非废除,排除A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C项;彼得大帝时期,俄国并未遭受外来侵略,因此实现了民族独立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D【难度】0.65【知识点】洋务运动的内容、彼得一世改革【详解】根据“派遣贵族青年到欧洲学习海军军事知识”“新式世俗学校为算术、外语、航海、工程以及海军学校等,给俄国培养了大量人才”“第一批留学生被派往美国学习军政、船政知识”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俄国和清政府都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注重培养科技人才,D项正确;中国的洋务运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学习西方的技术,不涉及技术创新,排除B项;清政府的洋务运动未能达成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B【难度】0.65【知识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彼得一世改革【详解】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给贵族剪胡子”反映的是彼得一世改革。“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历程,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两幅图可以同时收录《俄国历史》的“近代化历程”卷,B项正确;“奴隶制时代”卷与“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不符,排除A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卷应与十月革命相关,而图片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社会主义政权建立之后开展的,图片内容未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A【难度】0.65【知识点】彼得一世改革【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A项正确;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排除C项;斯大林带领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B【难度】0.65【知识点】彼得一世改革【详解】据材料“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随使节团出国考察,向西方学习,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可知,强烈的革新愿望体现在彼得一世 “敢想敢为”,他不满足于俄国当时自大守旧的传统状态,凭借自己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果断地做出抛弃旧传统、派使节团出国考察并向西方学习的决定,进而开展全面改革。这种内心强烈想要改变俄国落后面貌、使俄国走向发展进步的愿望,是推动他进行改革的重要内在动力,B项正确;有效的策略方针通常指在改革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协调各方利益、应对改革阻力等所采取的一系列谋划和方法,排除A项;强大的执政能力一般涉及统治者在治理国家过程中展现出的诸如行政管理、人事任免、政策执行、危机处理等多方面的能力,排除C项;全面的改革举措是彼得一世改革呈现出来的外在表现形式,像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提高题6.【答案】D【难度】0.65【知识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农奴制的废除使俄国资产阶级获得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机器生产逐渐占统治地位”等描述,直接体现了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自由劳动力(解放的农奴)、市场需求(商品经济扩大)和资本积累(赎金转化为工业资金)。机器生产的普及进一步说明工业化进程加快,符合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D项正确;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解放虽是改革的直接结果,但未体现题干中经济层面的推动作用,排除A项;“改变社会性质”不准确,俄国仍保留沙皇专制,未完全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排除B项;维护了贵族地主的利益虽符合改革部分内容(如维护贵族土地利益),但题干未涉及这一方面,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C【难度】0.65【知识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详解】根据材料“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和结合所学知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项正确;材料反映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无关,排除A项;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排除B项;1914年爆发一战,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B【难度】0.65【知识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详解】据题干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表格显示农民起义次数逐年激增,尤其在1861年达到顶峰,这表明农奴制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加剧,直接促使沙皇政府在1861年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法令以缓和矛盾,B项正确;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发生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旨在推动俄国现代化和西方化。题目中的统计表时间范围为1826-1861年,与彼得一世改革相隔一个多世纪,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二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推翻了沙皇统治,属于20世纪初的历史事件,远晚于题目中的时间范围(1826-1861年),与此无关,排除C项;十月革命是1917年布尔什维克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样属于20世纪事件,与题干中的农民起义统计表无时间或内容关联,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A【难度】0.65【知识点】俄国农奴制改革【详解】据表格可知,1858-1860年俄国农民暴动次数不断增加,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矛盾尖锐,农民对现状不满。而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农奴制改革,正是为了解决社会矛盾,缓解农民问题,所以该表可用于研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A项正确;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主要是俄国军事、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落后于英法等国导致的,表格中农民暴动数据与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原因并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思想主要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理论,表格中农民暴动主要是俄国国内社会矛盾引发,排除C项;表格仅呈现农民暴动次数,没有涉及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要素,如工业生产、商业贸易、雇佣关系等,无法用于研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排除D项。故选A项。创新题10.【答案】(1)变化:1801-1881年间,英国农林渔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工矿建筑和商业运输及海外贸易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英国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2)原因: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工业化发展,农奴缺乏人身自由,无法为国家工业化提供劳动力。作用:为俄国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3)主题: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变革。阐释: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使英国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工业和商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也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俄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农奴制改革为俄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可见,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也推动了俄国等国家的社会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历史的进步。【难度】0.65【知识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1801年-1881年英国各产业国民收入(部分)”可知,1801-1881年间,英国农林渔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工矿建筑和商业运输及海外贸易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原因:根据材料“1801年-1881年英国各产业国民收入(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1年到1881年间英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英国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2)原因:根据材料“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失败而告终,俄国知识分子认为,农奴制是造成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可知,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根据材料“1858年俄国有大约2300万农奴,他们被圈在领地中,既没有人身自由,无法进入工厂,又不能直接为国家利益服务。”可知,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工业化发展,农奴缺乏人身自由,无法为国家工业化提供劳动力。作用:根据材料“1861年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诏令废除农奴制,解放了一千万农奴,从农奴手中释放出1/3的土地权。自由农奴以及被解放了的农奴大量涌入城市,成为俄国工业化的最廉价的劳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俄国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3)小论文: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由材料一反映的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二反映的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影响,可拟定主题为: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变革。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的影响,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影响等角度,进行阐释: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使英国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工业和商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也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俄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农奴制改革为俄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最后进行总结提升:可见,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也推动了俄国等国家的社会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历史的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