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6 分,每小题 2 分) 1-5: D B D A D 6-10: C A C B A 11-15: B A C B D
16-18: A C D
二、非选择题(39 分)
19.(12 分)
(1) ①②;理由:商朝牛骨和马王堆汉墓彗星图是实物史料,可直接证明古人对宇宙的探索。
(3 分)
(2) 原因:元朝国家统一;天文观测技术进步;郭守敬等科学家的努力。(4 分)
(3) 特点:时间跨度大;成就显著;国际合作;注重科研成果展示。(3 分)
(4) 精神:创新精神、探索精神、爱国精神。(2 分)
20.(13 分)
(1) 变化:从“华夷之辩”到“华夷一体”。(2 分)
(2) 背景: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保障。(2 分)
(3) 观点:傅斯年认为中华民族是文化统一的整体;毛泽东指出中国由多民族组成。(2 分)
作用: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抗日救亡运动。(2 分)
(4) 趋势:持续增长。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政策;国家扶持。(3 分)
(5) 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的基础,需通过文化认同、制度保障等加强。(2
分)
21.(14 分)
(1) 表现:电力成为新能源;内燃机使用石油作为能源。(3 分)
(2) 理由:东北重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交通便利。(2 分)
原因:国家政策支持;建设者的奉献精神。(2 分)
(3) 示例:
论题:科技推动汽车工业发展
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推动汽车诞生;福特流水线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现
代科技促使新能源汽车兴起。中国引入技术合资建厂,再到自主创新,体现科技的关键作用。
结论:科技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7 分)ooooOoooO
o0oooooo
2025年九年级第三次联考试卷
o0oooooo
000000O
0000000oo
历史
O00O○O○0O
o0000oooo
名一装一订一线一☆
(考试时间:历史、道德与法治共150分钟,历史满分:75分)
注意事项:
班
别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班别、学号、考号、姓名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然后将条形码
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内。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学号
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你认为符合
题意的答案英文序号填人相应的答案栏里,每小题2分,18小题,共36分)
1.20世纪70年代,中国某遗址出土了骨器、陶器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
物、千栏式建筑构件等文物。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
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
料中的“周人制度”指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官僚制
姓
名
3.中国民本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治理体系中发挥巨大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
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春秋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学派及思想主张是
A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B.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C.法家:强调依法治国等
D儒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4从南北朝“夏章夷服,其会如麻”,到唐朝“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再至宋代
线
密
线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诗歌中的描写体现了
A.民族交融
B礼法规范
C.华夷有别
D疆域拓展
线
5如图体现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处应该填写
内
A.军功爵制
不
要
B.九品中正制度世官制:费族世袭
察举制:地方推荐
九品中正制:看中门第
?:考试选官
作
C刺史制度
(先秦)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一清)
答
D.科举制度
八
6.下图是小历同学参加中国古代历史漫画大赛的获奖作品《称重》。图中,赵匡胤正在衡量
☆一装一订一线一☆
“文”与“武”的重量。这幅作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o0000oooo
A隋朝科举制度创立
o00000o
B唐朝社会风气开放
QOO0O0OO○
C宋初重文轻武政策
00000oo
D.明清君主专制加强
○0○○○OO0○
OOOOO0OOO
DO0OOO○O○
2025年九年级第三次联考试卷历史第1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