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加快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强国瓦特改进蒸汽机投入使用 240 周年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 200 周年1.逐梦苍穹2024 年 10 月 30 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蔡旭哲、宋令东、王 浩泽 3 名航天员入驻中国空间站。2025 年 1 月 8 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八号航天 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叶光富、李聪、李广苏 3 名航天员从太空返回两个多月后首次正 式公开亮相。2025 年 1 月 20 日 18 时 11 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 成功将云遥一号 37—40 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025 年 3 月 21 日 20 时 50 分,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2025 年 4 月 24 日 17 时 17 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二十运载火 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挺进深海2024 年 11 月 17 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 入列,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2025 年 2 月 27 日至 3 月 25 日,“深海一号”船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 2025 年技术升级后的首次装备试验任务。3.AI 兴起2025 年 1 月 20 日,国产 AI 大模型 DeepSeek 发布新一代推理大模型 DeepSeek-R1, 在全球 AI 竞技场投下技术普惠理念的“深水炸弹”,深度适配、开源、差异化竞争成为 当下热点。2025 年 2 月 24 日,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 3800 亿元用于建设云和人工智能(AI)硬件基础设施。2025 年 4 月 19 日,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开跑。这是全球首 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上午 10 时 11 分,天工机器人已经冲线完赛夺得冠军,全程 用时约 2 小时 40 分。中国古代史:青铜器、《齐民要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 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 中国现代史:“两弹一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屠呦呦与青蒿素、科教兴国战略、载 人航天工程。(第1页共5页)(1)世界古代史:阴历、60 进制计数法、阿拉伯数字。世界近现代史: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1.三星堆遗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考古发掘始于 1986 年,当时的考古现场只有临时搭 建的简易草棚。现在的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建造了考古方舱,利用环境调控系统保护出 土文物。我们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到 ( )(考古大棚考古方舱A.考古方舱解决所有考古难题B.科技考古完全取代传统考古C.科学技术提高了考古的效率D.中国考古文保技术领先世界)2.在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历程里,造纸术的改进是在宫廷官员的领导下取得的,并经过 皇帝下令推广。火药源自炼丹术,但炼丹家也是在统治者的支持下进行的。各朝的天文 机构由高级官吏太史令直接领导,皇帝还经常过问天文观测与历法改革。由此可以看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 B.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C.古代科技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D.科技发明者的辛勤付出3.下表中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解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A 司母戊鼎重达 800 多千克,工艺复杂 古代青铜器大多用作礼器和农业工具B 《天工开物》中收载了倭缎织造法,朝鲜及 西洋棉布染整法,红夷大炮等外来技术 海外技术传入丰富了中国人的科学认知C 《齐民要术》介绍豆、麦、谷类种植技术, 内容丰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反映出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D 《本草纲目》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 记载药物 1 千多种 全面总结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4.下侧的文本框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划横线的位置适合填入的题目是 ( )主题: 秦汉:造纸术、张仲景、华佗 魏晋:祖冲之、贾思勰 宋元: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明清:总结性科技著作A.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B.中国古代的商业生活(2)C.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 D.中国古代手工业进步史5.下表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的部分物理教科书的信息。这些翻译活动 ( )书名 原著者 编译者《格致小引》 (英)赫施赉 (英)罗亨利、瞿昂来《通物电光》 (美)莫耳登 (英)傅兰雅、王季烈《物体遇热改易记》 (英)瓦特斯 (英)傅兰雅、徐寿A.宣扬了革命思想 B.动摇了清朝统治C.传播了西方科学知识 D.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6.2025 年 4 月 24 日 17 时 17 分,搭载着中国三名优秀航天员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长 征火箭的托举下,再赴浩瀚宇宙。中国空间站取得的卓越成就得益于 ( ) A.航天技术的进步 B.原子能新技术的运用C.激光技术的发展 D.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7.截至 2024 年 12 月 29 日,我国载人潜水器累计下潜次数达 1 433 次:在此前的一年中, 仅“深海勇士”号就完成 132 次下潜;“蛟龙”号不仅完成了我国首个大西洋载人深潜 科考航次,还搭载来自 5 大洲的 8 名外籍科学家开展下潜作业。这体现出我国 ( ) A.跻身海洋强国之列 B.极力拓展外交领域C.海洋科技发展迅速 D.自主创新成果丰硕8.“1820 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 240 000 人,到 1856 年时只剩下 3 000 人。其中 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 贫困。”出现材料中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B.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产生了抵触情绪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新兴工业部门 D.环境恶劣导致从事手工劳动人数减少9.下图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学习卡片,根据卡片内容判断,该小组学习的主题是 ( )新理论:电磁感应、细胞学说、有机化学…… 新技术:电动机与电器、内燃机与汽车、材料合成…… 新行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 新组织:福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西门子公司……A.工厂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D.近代科学和文化10.深度求索(DeepSeek)所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不仅能优化诊疗方案,还能复原破损敦 煌文献的原貌,同时为全球碳减排路径提供动态模型。这说明 ( ) A.大国竞争助推技术革新 B.人工智能主导治理体系变革 C.技术创新影响文化转型 D.科技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3)(4)11.精准计时·社会需求·科技创新材料一使用擒纵机械西汉铜漏利用滴水造成的水位变化计 时。但是随着 水位下降,流 速变慢,计时有一定误差 唐朝水运浑象复原模型利用水力推动 的轮轴机械报 时,初步解决 了计时误差问题 北宋水运仪象 台复原图系统,计时更 加精确。这一 技 术 传 入 欧 洲,推动了西 方机械钟表的 发展(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宋代另一项科技发 明,并说明宋代科技成就的影响。材料二 早期的钟表用手工制作,造价不菲,主要功能是装饰和显示主人的身份。19 世 纪早期,越来越多的人移居城市,在工厂和煤矿做工,按小时领取工资,计时对雇主和 工人越来越重要。这一时期钟表生产从家庭作坊向规模化发展,机械化程度提高。某些 工厂主致力于生产一种普通工人也能够消费的大众化钟表,并于 19 世纪中期在市场上取 得成功。20 世纪初期,由于手表戴在手腕上可以直接看时间,其产量远远超过怀表和口 袋表。——摘编自刘军《瑞士》(2)依据材料二,概括钟表使用的趋势。分析 19 世纪早期到 20 世纪初期钟表行业发展 的原因。材料三 原子钟借助原子的天然振动精准计时(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对我国原子钟发展的认识。参考答案1.C 2.A 3.B 4.C 5.C 6.A 7.C 8.A 9.B 10.D11.(1)计时越来越精准;技术不断创新;计时技术领先世界等。 活字印刷术: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等。(2)钟表更加实用;日益普及;使用更加方便等。 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对计时的需求增加;钟表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取得进步等。(3)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原子钟技术越来越完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