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4张PPT)2025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最后一课一遍过期末复习考点大串讲精品专辑CONTENTS考前指导Part 01解题指导Part 02热点预测Part 03强调主干Part 04易混易错Part 05目录依标教学 素养立意考前提示PART.1考场温馨提示检查要求:1.拿到试卷后,认真检查试卷有无缺页、漏印、重印等问题,如有,请举手向监考老师说明。2.认真填写姓名、学校、准考号和考场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完毕后,进行仔细核对。书写要求:1.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清晰,不写错别字;时间拿不准就不要写。2.材料题尽量不要随意涂改,写在正确的位置,箭头调换位置不可取。3.尽量写中文,如世贸;不要用箭头或图示答题,用文字表述;4.书名号和双引号该有的必须要有,不该有的不要乱加。开始答卷以后考试的心理活动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1)审题,理解题目条件和要求,看清卷前的黑字说明,对错、正确错误、一项、两项、多项(化学注意多项选择少选、漏选、错选),正确的是(看清、准、全、比较最佳答案)。(2)做题:①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做简单题、熟悉的题,再做综合题、难题。②先小后大。选择 一般是信息量少、考查能力、知识点单一,应争取在非选择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非选择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气氛。③先局部后整体。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就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3)合理使用草稿纸,可先用铅笔,再用钢笔,若稿纸不够,可在试卷空白处打草稿。考场温馨提示注意事项:①卷面:文科一定要正规,理科还要合理安排卷面,开始答题一定要从左边开始。做完选择后要先涂卡,对好题号,看准选择,不要错行错位。②检查:不漏页、从题目开始检查,最好一次性算对,改时一定要慎重,(不要错抄答案)③听清:每场听清老师提示,提醒。每场考试老师会说本场考什么共几页。4.答卷结束之后按照老师要求把卷排好,卡、卷、草稿纸正面反扣朝上,静等教师收好卷、指示可以离开后,安静离开考场,离开考场时,带好自己的东西,特别是准考证、文具袋不要丢下。考试结束后,不管考得好不好,都不要和别人对答案或者查答案。等到全部考完是可以的。不对答案的目的是为了不影响下一门考试。考场温馨提示把握考试中的“四冷”3、“三冷”:遇到难题时,要冷静。一定要稳定住情绪,切勿庸人自扰,抱定“我难别人也难”的思想,如果真的一时答不上来,可先做别的题1、“一冷”:试卷刚发到手时,要冷静。不要急于做题,可以通过深呼吸或者自我暗示来消除刚刚进入考场的紧张心理。2、“二冷”:遇到容易题时,要冷静。4、“四冷”:检查时要冷静。做完题后,要冷静一、二分钟,让思维尽量发散开,同时,冷静地想想自己平时考试易出错的地方,做到“ 有的放矢 ” 地检查。而且,检查时要做到全面检查,冷静、细心、迅速。考场温馨提示依标教学 素养立意方法指导PART.2单选题解题方法1.审题:注意找到关键词、核心主语,勾画判定词——是选择正确还是错误;2.定位:关注题干中提到的时间/事件,确定解题方向;3.排除:被选项中含有太过绝对的词语,一般为错;4.主语一致性原则:圈定题干材料的主语,根据主语一致性原则,正确答案的主语常常与圈定主语相同,但被动句除外;5.二选一时看哪一个语气平和、用词准确、观点符合常态表述,即选;6.题目若考察根本原因/实质时,首选生产力,次选经济或政治;7.“体现了、反映了”,看见什么不选什么(多考本质)。单选题解题方法8.“说明,指出,表明”,多为看见什么选什么(材料表象);9.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轻易不选;10.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11.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因果倒置。(如:经济重心南移是结果,不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12.表格类试题,先看表格主题,关注时间,再仔细研读数据变化,并注意题目考查的是整体变化还是阶段变化;13.百分比、饼状图不能表达实际数据大小,如增长率,基数不同,答案不一样,不能因此得出真实数据的大小。(如: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增幅大于城市居民,要考虑到原有基数)材料题解题方法1.先看题目导语,确定几则材料大概的主题;2.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材料,并标注重点词句和材料出处;3.关注材料中的省略号,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4.看到古文类材料不要慌,多读几遍其义自见;抓住读得懂的词句,扩展上下文的大概意思;5.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简述……的趋势、变化、发展:答题句式多为:“……越来越……”、“……不断……”、“……逐渐……”等;6.概括从……到……的变化/发展:答题句式为:“从……到……”、“由……到……”。注意:这种问法一定要把前后各自的变化阐述出来;材料题解题方法7.若材料中出现多次变化,比较曲折,答题时就需要按照时间变化分阶段进行概括总结,分别列出各时段的特点即可;8.设问中考查“原因”,多指【主观+客观】;考查“背景”主答【客观】;考查“目的”多答【主观】。9.目的主旨类: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10.设问为“启示”,一是要注意历史事件的本质,二是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时代精神展开;11.设问为“因素”,多从历史、政治、经济、民族、对外关系等角度切入并组织答案;12.切记:关注分值,定答题点数;答题序号化;内容要点化。观点题注意事项1.主题类说明题,注意主题多为词组,说明要抓重点,尽量简洁。2.观点类论述题,观点是带有评价性的陈述语句;论述一定要围绕观点,主抓力证观点的内容和影响意义;结论要回扣观点,适当升华(社会进步/人类发展)。3.答题格式一定要正确。4.如从诸多材料中选取,一定记得写清楚你选取了哪几个材料。5.论述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论述史料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展开。依标教学 素养立意热点预测PART.3核心考点1-隋朝大运河1420周年隋 炀 帝 大运河 时间 目的概况 点 段 河 意义 科举制 过程 意义 隋朝灭亡 原因 605年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文化交流,隋文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教育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统一短暂的王朝秦、西晋、隋原因:统治腐朽、暴政而亡根本目的:巩固统治核心考点1-隋朝大运河1420周年时空观念、历史解释隋唐时期是中国粮食储备辉煌发展的时期……太仓(含嘉仓)是专为皇室、京官提供俸米的粮仓,主要盛纳全国州县所交租米,并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依靠东南地区赋税存立的”中原王朝生命线。——《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根据示意图,分析隋朝粮仓设置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大运河开凿的作用。特点:大都位于运河沿岸;集中于长安、洛阳附近的北方地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密切了中央与地方联系;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核心考点1-隋朝大运河1420周年1.(2024·四川成都·4)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其中,与史书上“开皇中,明经举”“开皇末,举秀才”的记载相符的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2024·重庆A卷·5)隋唐时期,江都(今扬州)发展较快,经济地位日益重要。据右图可知,江都地位的上升得益于( )A.其为隋朝都城之一 B.大运河以其为中心C.位于运河与长江交汇之地 D.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CD核心考点2-安史之乱1270周年隋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 原因 时间 人物影响 沉重打击 黄巢起义 人物 影响 灭亡 五代十国 实质 755~763年安禄山和史思明①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②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黄巢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907年,朱温建后梁,唐灭,进入五代十国的局面是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安史之乱导致人口南迁-促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核心考点2-安史之乱1270周年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中国历史》材料二:至德元年(756年)有三支西域唐军被调回内地,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以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了战斗力很强的镇西北庭行营。——《新唐书》材料三:为了维护统一,消除不听命的节度使,唐朝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依靠其他节度使,造成国家分裂的局面。总之,各个藩镇在名义上属于中央管辖,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听从中央,皆各行其是。唐朝最终被朱梁政权取代。——《中国历史》史实: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朝被朱梁政权取代。特征:唐朝前期呈现出繁盛景象;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逐渐灭亡。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社会发展历程的特征。核心考点2-安史之乱1270周年隋朝1.(2024·甘肃天水·3)“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官吏冗余 D.宦官专权2.(2024·甘肃金昌·5)“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评述的是( )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C.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D.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BD核心考点3-女真政权建立910周年政权 民族 时间 建立者 都城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契丹东京(开封、汴京)10世纪初上京临潢府汉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党项女真汉蒙古11世纪前1115年1127年1271年元昊阿骨打(金太祖)赵构(宋高宗)忽必烈(元世祖)兴庆府会宁临安(杭州)大都耶律阿保机(辽太祖)区分①铁木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并统一②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少数民族政权建立顺序: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局部统一核心考点3-女真政权建立910周年蒙古灭西夏蒙古灭金金灭辽金灭北宋元辽北宋西夏金南宋蒙古南宋西夏金蒙古(改元)元灭南宋实现统一⑤③①②④序号 双方 事件 概况 ① 北宋-辽 澶渊之盟 人物 影响② 北宋-西夏 宋夏和议 内容 影响 ③ 北宋-金 靖康之难 ④ 南宋-金 岳飞抗金 宋金议和 战役 议和 ⑤ 南宋-元 文天祥抗元 宋辽保持和平局面夏对宋称臣,北宋给夏岁币北宋灭亡淮水至大散关为分界线,标志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寇准、宋真宗郾城大捷议和后宋夏榷场贸易兴旺核心考点3-女真政权建立910周年请分别写出与北宋、南宋都并立或对峙过的政权名称。(要求:字母序号和政权名称相对应)B——西夏;C——金。核心考点3-女真政权建立910周年北宋初年,宋辽只有征战。1004年、宋辽“澶渊之盟”。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西夏建立后,多次进政北宋。1044年,宋夏议和,宋每年赐给西夏岁币。宋和辽、夏和议以后,恢复了经济文化交流。图示反映这一时期政权特点是什么?根据材料说说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方式有哪些?民族关系有何特点?并谈谈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关系。政权并立;战争、签订盟约、贸易往来;有战有和,以和为主;友好往来、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交往、交流促进了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等。核心考点4-郑和下西洋620周年明朝 郑和下西洋 条件 目的 概况 时期 次数 出发地最远到 特点 影响 明成祖①经济: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雄厚。②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的支持③对外政策:明朝政府前期实行积极的对外政策④技术: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①政治目的(主要):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②经济目的:发展海外贸易,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规模大、时间长、次数多、航行范围广*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7次刘家港核心考点4-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人物 郑和 哥伦布规模目的区域性质影响结果共同影响 船队庞大,船多人多船队很小,船少人少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联系开拓市场,掠夺财富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沟通西太平洋、印度洋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沟通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局部交流;友好交往全球交流;殖民扩张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不计经济效益,加重了政府和人民的负担,被迫停止获得巨额利润,促进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都促进了各地区间的交往与联系核心考点4-郑和下西洋620周年材料一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共同之处:政府支持;主动交流;官方组织。共同作用:开拓了交通线;促进了中外交流;展现了大国风度。据材料一、二,指出其反映历史现象的共同之处。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二者的共同作用。核心考点5-台湾府设立310周年东南台湾 明清朝1885年-台湾省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西南 西藏 册封 顺治康熙机构 雍正乾隆制度 乾隆设噶厦政府金瓶掣签制度班禅额尔德尼驻藏大臣达赖喇嘛西北 新疆 战争 康熙乾隆机构 乾隆1771-土尔扈特部回归 三征准噶尔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设哨所东北黑龙江 雅克萨之战 时期侵略者结果康熙1689年-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沙俄影响:巩固了边疆,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核心考点5-台湾府设立310周年朝代:A:元朝;B:清朝;机构:a:澎湖巡检司;b:伊犁将军;图一 图二根据材料判断图一中A和图二中B分别代表什么朝代?AB两个朝代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分别在a、b两地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核心考点5-台湾府设立310周年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闽、粤两省。随着移民的大量入台,清朝前期,台湾逐步走向与大陆相似的“文治社会”。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发,书院设置逐渐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间,共新设26所书院。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 ——摘编自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时期台湾书院发展的原因。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设台湾府,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大陆的大量移民入台;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受大陆传统文化的影响。依标教学 素养立意强调主干PART.4柒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建立隋朝统一全国隋文帝隋炀帝灭亡581年——隋文帝——大兴589年灭陈(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顺应了…促进了…)巩固措施:经济、政治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制目的:概况:作用为…,巩固…一条二长三点四段五河,地位积极:带动了…加强了…有利于……隋文帝-才能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正式确立)①...重大变革。②...加强了...使...③扩大了...积极作用...提高了...④延续了...618年,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了隋朝灭亡。(灭亡根本原因)创立:意义:功绩消极:耗费了…带来了…加速了……一、人类文明的产生唐朝的建立:李渊,618年,都城长安贞观之治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惟一的女皇帝:高宗皇后,代唐建周女皇帝武则天奠定盛世之基:经济发展,边疆巩固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理政措施:政治、经济治国策略:以隋为戒,重视民生用人之道:善于纳谏,知人善任承继贞观理政措施:善于用人,重视民生盛世表现: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国际大都市长安盛世局面的出现开辟盛世的帝王:唐玄宗开元盛世治国措施:政治;经济;文化注重文教、编修图籍繁荣的经济农业:垦田面积;生产技术;粮食产量;经济作物茶叶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丝织业最为突出(蜀锦);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商业:水陆交通发达,国内贸易发达;出现草市;丝绸之路畅通。长安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五代十国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时间:755—763年背景:开元末年后,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尖锐;节度使制度导致“外重内轻”黄巢起义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后梁,唐朝灭亡时期:907—960年特征:政权分立。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经过: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763年,北方少数民族帮助,唐朝平定叛乱影响:唐朝由盛而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背景:唐后期统治腐朽,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实质: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时期 地区 方式 具体情况唐太宗 吐蕃 和亲突厥 战争 设置 机构唐玄宗 回纥 册封渤海 册封南诏 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经济文化发展很快,被称为“海东盛国”。册封其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南诏政权建立。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隋唐时期中日交往唐与新罗的交往唐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日本派遣隋使遣唐使;唐玄宗时,鉴真东渡;唐朝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画艺术、建筑技术、社会风俗、佛教等传到日本。新罗派遣大批的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双方陆上、海上贸易非常活跃;新罗引进唐朝的制度、医学、天文、历算等。东罗马帝国:唐太宗唐玄宗两次遣使臣来华;大食:多次派使通好,把造纸术传播到西方。唐与天竺的交往双方交往频繁;唐太宗初年,玄奘西行;玄奘回国后主持翻译佛经,弟子记录《大唐西域记》。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雕版印刷术天文学与医药学天文:僧一行制定《大衍历》;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朝:在天文学和医药学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医学:孙思邈编著《千金方》;唐政府编修《唐本草》韩愈主张复兴儒学;柳宗元主张掌握客观规律唐朝的思想家唐诗唐诗、书法与绘画艺术诗歌创作黄金时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其诗为“诗史”;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书法: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绘画: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唐朝时出现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的传播及影响敦煌莫高窟唐代石窟艺术代表——世界的艺术宝库北宋的建立建立时间:____年,建立者:宋太祖_______,都城_______;历史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方针:______________措施军事:________①收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____________】②分权:______掌军务,统兵权与发兵权分离;【统调分离】③调换:_________,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更戍法】政治强君权:分化事权,分割______。治地方政治上:①派________任各地州县长官,并实施三年任期制。②设置________,分知州的权力;经济上:③除税权:取消________收税的权力。文教:重文教改革和发展________:①严格考试程序,______成为定制,录取及名次直接由________掌握,进士成为“____________”。②大幅度______科举取士名额。影响:加强了皇权和中央集权,稳定政权,但埋下若干隐患,出现统治危机。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时,收到了一些成效,但变法________。960赵匡胤开封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979崇文抑武削武将杯酒释兵权文臣定期换防相权文臣通判节度使科举制殿试皇帝天子门生增加失败金的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政权大金金灭辽及北宋①1125年,金联合北宋灭辽②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南宋与金对峙1.南宋建立:2.重大事件:岳飞抗金3.南宋与金议和4.金迁都燕京,改中都;南宋偏安江南1127年,赵构(宋高宗),定都临安金与南宋的对峙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与南宋对峙背景:建立:统一:统治民族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回1279年,元灭南宋残部,完成统一中央地方边疆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政、御史台-监察、宣政院-宗教和西藏军政行省制(山东山西河北除外)台湾:澎湖巡检司;西域:北庭都元帅府;西藏: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元朝的建立和统一两个赚钱情景两个花钱情景(经济的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粮食作物:越南占城稻、秧马、复种技术、产量首位、谚语经济作物:茶树、棉花运输:元开凿运河、海运航线纺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瓷业:制瓷中心、辽金瓷器、元青花矿冶业造船业:广泉明、船坞、指南针、撞冰船城市:辽宋夏金元的都城商业:时空限制、瓦子勾栏货币:交子、元朝主币发行经济重心不断南移(过程)(原因)【课堂小结】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壹 发达的中外交通贰 贸易与文化交往辽夏金:宋朝:元朝:草原丝绸之路海路交通发达,最远到波斯湾和东非海岸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贸易文化:输入、输出1.政府重视海外贸易2.贸易获利多3.贸易范围广4.贸易大商港5.贸易种类多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传播及影响发明与发展应用及传播元曲——关汉卿《窦娥冤》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苏轼、李清照等词及词风司马光《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与《史记》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天文学的发展沈括十二气历、苏颂的发明郭守敬研制简仪和《授时历》理学程朱理学——遵循天理宋词和元曲北宋·毕昇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加强封诸王,监控地方(后削)东北女真——设奴儿干都司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八股取士,禁锢思想强化皇权北方蒙古——隆庆和议民族关系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五军都督府,统调分离设厂卫特务机构(监察)官制改革思想控制中央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目的: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时间:1405-1433(明成祖)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郑和下西洋援朝战争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时间:1553年明朝管理:在澳门设置守澳官。明朝的对外关系背景: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人物:戚继光(戚家军)功绩:台州九战九捷性质: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时间:万历年间影响:沉重打击了日本政治军事势力,明朝国力受到削弱,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友好往来战争冲突戚继光抗倭“一条鞭法”政治腐败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与清军联合打败李自成军队。统治全国消灭明朝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 ;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内部外部满洲兴起张居正改革李自成起义口号:均田免粮政权:在西安建立大顺。结果:攻克北京,明朝灭亡。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大清。清朝的边疆统治台湾西藏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册封达赖和班禅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乾隆时设置噶厦确立金瓶掣签制度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部回归新疆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东北认识:①台湾、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民族交融固边疆启示:①要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②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行径。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目的:加强对士人的思想控制影响:造成社会恐慌,摧残人才;禁锢思想言论,阻碍思想、学术发展和进步表现:官僚腐败、财政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康熙帝设立南书房——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康熙时期奏折制度形成结果:白莲教起义,清朝走向衰落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闭关政策背景:自然经济;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侵犯,又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统治表现:颁布“禁海令”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757年,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影响:闭关自守,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与世界潮流。明朝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清初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农业发展表现手工业发展表现商业发展表现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表现带来的问题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大增大力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手工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形成了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形成了一些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的商帮,如:晋商、徽商人均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人口流向边疆地区,促进边疆开发和繁荣依标教学 素养立意易混易错PART.51.大运河的开通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②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2.科举制①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与武举。唐玄宗:诗赋成进士科主考内容。科举制的积极影响:A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B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易错易混知识点3.“贞观之治”是唐朝前期的繁荣时期,不是唐朝的全盛时期。唐朝的鼎盛时期是“开元盛世”。4.“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易错易混知识点5.曲辕犁是耕作工具,筒车提水灌溉工具。6.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文成公主入吐蕃属于唐朝与吐蕃关系友好的表现,不能说明他们之间存在隶属关系。所以,唐朝时吐蕃没有纳入中央政府的正式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元朝。7.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易错易混知识点8.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7.唐太宗时期名臣: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唐玄宗重用:姚崇和宋璟。8.李白:“诗仙”,飘逸洒脱、浪漫情怀;杜甫“诗圣”“诗史”淳朴厚重悲愤凄婉;白居易通俗易懂平易近人。9.阎立本,代表作品《步辇图》,特点是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特点是落笔雄劲,风格奔放。易错易混知识点10.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欧阳询(、特点: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碑》。11.唐朝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A、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12.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对我们今天的启示:A.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B.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易错易混知识点13.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国的王朝,与它并立的还有辽、夏等政权。14.宋朝政治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②分化事权,内外相制。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易错易混知识点15.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杯酒释兵权)(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16.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2)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易错易混知识点17.《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史记》与《资治通鉴》被称为“史学双璧”。18.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欧洲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还改变了欧洲的文化教育状况。易错易混知识点19.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20、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没有到达欧洲。郑和下西洋属于友好交往。易错易混知识点21.郑和下西洋影响: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22.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及对今天的借鉴意义(1)特点: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时间早(比欧洲新航路开辟早半个多世纪)、航程远。(2)借鉴意义:倡导开放、交流与合作,对外友好往来。易错易混知识点21.明朝的“八股取士”不是一种独立的考试制度,而是科举制度走向僵化的表现。22.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突出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明朝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蒙古族,秦朝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族。25、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和新疆的管辖,属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措施;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属于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易错易混知识点23.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写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科学巨著。26、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才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27、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权力。24.明代科技巨著的典型特点是继承与总结(1)从内容上看,多为总结性的巨著,为集大成之作。(2)从价值和影响上看,虽未有实质性的突破,但中国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从部分内容看,开始涉及西方自然科学,如《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30、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不是完全的与外国断绝一切交往,而是有限制的交往,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并管理外国商人。易错易混知识点28.元朝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最大;清朝疆域奠定了我国现代疆域的基础。29.对“回部”一词的理解。清朝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不是回族,而是新疆维吾尔族。回部是清朝时期对维吾尔族的称呼。31、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出现并不等于我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这是因为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在江南一些地区的少数行业稀疏出现,在全国范围内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当时的我国仍处在封建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