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情境导入
宗 白 华 : “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欧阳修: “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
归有光: “观其词义,潇洒夷旷,无一点风尘俗态。两晋文章,
此其杰然者。"
3. 通过精读三、 四段,能够概
括每段段意,
分析作品所呈 现的情感状态 和人生境界,
体会其骈偶押 韵的语言特色。 (难点)
2. 通过诵读 文本,识记并 积累文中的重 点实虚词(乐、 焉 等 ) , 会 翻
译重点句子。
(重点)
1. 通过阅读 学习提示,能 够理清文本内 容。
学习目标
第 二 课
泌 托 七 三 流 绝 结 嫣 首 而 迅 觀
云 点 心 生 响
款传制品知运
购渊旺命已亥
余 承 骂 去

学习提示
《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序”以散体叙事,“辞”以骈体抒
情,二者相得益彰。“辞”的部分是阅读的重点。作者反复铺陈、 连续咏 叹,抒写自己回归田园、重返自然的欢愉,也透露出对自我 与世俗、生命与自然的思考。阅读时要注意理解作品所呈现的情 感 状态和人生境界,感受其骈偶押韵的语言特色。
序言:交代写作缘由
决意归去:迷途知返,今是昨非
家中之乐
①田园之乐
②交往之乐
③出游之乐
综述情志:④顺随自然,乐天知命
厌恶官场
热爱田园
归去来兮辞并序
归 去
之乐
H
1.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
3.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 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5.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
6.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7.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8.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9.聊乘化以归 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通过参考书找出课件标红字的意思,
标注在课本上。
第3-4段 自主 学 习 3min
展示交流5mins
口展:【知识清单】 ——随机接 龙提问
板展 :
主观题答案
要求:口展清晰迅速
板展工整分条。
合作学习6mins
1.组长带领组员翻译学案翻译 句子,字字落实。
2.组议【合作探究】的主观题 要求:全体起立,积极讨论,
及时补充标画。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田园之乐
第二节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 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 求 悦亲戚之情 话, 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情话: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乐:以……为快乐
畴:本义:已耕作的田地;
或:有时
巾车:外面覆盖着帷幕的小车
既窈 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 时,感吾生之行 休。 绝游: 断绝交游
棹:划着;
窈 窕:幽深的样子
寻:循着
善:羡慕
言:助词,无义:静言思之
得时:顺应天时
焉求:求焉,求什么,宾语前置
行:不久、将要。行将就木
悦:以……为快乐 喜欢
休:终结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 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
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 跟 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 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 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 边的田地耕作。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 复 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第三段
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 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 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 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 动 , (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 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 终。
或命巾 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第三段 田园之乐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忱
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
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的隐士情怀之表露。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弹琴消忧的高雅生活 与乡邻交往之乐
探幽寻奇的山水之乐
第三段写了作者隐居乡村的哪些生活乐趣 请简要赏析。
第四节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
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 归 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之: 到
帝 乡:仙境
期:期求
怀:留恋,爱惜
良辰:美好的时光
植:安放,放置:植其杖而芸者,
植,倚立也。 ‘植’同‘置’把 他的杖插在地上就去锄草
已矣乎:算了吧
寓形: 寄托身体
宇内:天地间
曷:何,为什么
委: 随从,顺从
去留:指生死
胡:为什么
遑遑:惊恐忽忙、心神不定
耘籽:耘:除草;籽,培苗
耘籽,泛指耕种
东皋:水边向阳的高地
舒 啸 : 放声长啸
聊:姑且
乘化:顺遂自然
归尽:到生命的尽头
奚:为什么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 还能有多少时候 为什么不随心 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 为什么 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 富 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 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 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 登 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 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 姑且顺随 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
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第四段 归去之悟
复几时 富贵浮云 乐天安命
委心任
恬然自乐
惶惶欲何之 承上而问
自我解答 卒章显志
1.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渊明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在第3 段结尾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 段中又有何表现
作者的心情变化 程 活动
心情
归程 ①乘船、吹风
舒畅愉快
归舍 ①小跑、牵娃
欣喜若狂
归园 ①闲逛(流憩)、眺望(遐观)
沉浸其中
归田 ①闲聊、弹琴、读书
闲适自在
归尽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细流
①人生苦短之伤感
2.《归去来兮辞》中作者归程途中经历了哪些活动,试分析文章内容体会
3.有人认为结尾“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 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①陶晚年诗, “猛志”一词出现多次,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 掩盖这股济世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 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
②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追求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 通过归隐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体现的正是济世不得 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 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 受挫的失落和伤。
在入世与出世的碰撞中,陶渊明找到
了一条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生存模式,
于是他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平衡了
内心的欢喜和惆怅,在激烈的内心冲突
之后妙悟了大味至淡的自然真境,从而 摆脱了各种利害纷扰回归了生命的本真
状态,获得了心灵的宁静,活出了生命
真正的曙光,在人的心灵深处开发出了
一块恬静的心田。
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
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
躬耕田野是他的生活保障,
诗酒琴书是他的生活情趣,
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 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谛。
H
D 连词,表修饰。
(A 项①其:大概,语气副词。②语气词,表选择
疑 问。
B项①连词,相当于“而”,表顺承;②“把”, 介词。
C 项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
助 词 , “ 的”。 )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B.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C.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1.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D.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1)《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心得到了很大 的安慰的两句是“_ O
(2)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 _ ”两句自然概括了自己 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3)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 乐天安命的决心。
(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99
隐士情怀
对官场的厌倦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眄庭柯以恰颜,引壶觞以自酌。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诗人有意将田园生活美化、诗意化,
更能凸显出作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的喜爱之情。
1. 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 一 条归隐田园的道路
2.有人认为这篇文章集中表现作者回归田园之 “乐”,有人认 为其“乐中有悲”,你认同哪一种说法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知 识积累,谈一谈你的看法。
耕植不足以自给;瓶无储粟;未见其术;饥冻虽切;尝从人事,皆
口腹自役;乐琴书以消忧;感吾生之行休;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 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乐中有悲:
生活贫苦之悲,人生短暂之悲,济世不得之悲,理想破灭之悲。
中国隐士文化
隐士文化是古代正直文人因失意仕途或不满浊世等,而采取的一
种避世的人生态度,是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高洁人格的体现。
读山海经(晋 ·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陶渊明的归隐是其对黑暗现实完全绝望,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继而洁身自好的必然选择。虽然其本身有着“性本爱丘山”的一面,
但这样的选择更多的却是一种苦涩与无奈他只能寓情山水,聊以自慰。
唐代以后,陶渊明逐渐成为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
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从陶渊明身 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梦见五柳枝,已堪挂马鞭。何时到彭泽,狂歌陶令前。 ——李白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 ——苏轼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泽东
课堂总结
《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辞官之时,用想象之笔写成的。抒写了作
者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悦以及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自然景物 和田园生活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安适与喜悦的心情,表明他对仕宦 生活的不满和否定,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其乐天安 命的归隐情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